Ⅰ 美國人葬禮 送什麼
送什麼你們可以根據他(她)的喜好,愛好,或者缺什麼來,
送植物,花,畫,煙酒茶,首飾,十字綉,陶瓷類,購物卡,當地的土特產都可以
這里我要說的是,不能送什麼
給你們提個醒
1、不能送鍾表。有人說不能送鍾,因為鍾是終的諧音,給人送鍾,就等於盼著人死。而手錶也屬於鍾科,你看多少貪官是因為戴上行賄者的名牌手錶而落馬,甚至斷送生命的呀?!
2、不能送鞋鞋是邪的諧音。故此,凡給人送鞋(不包括送給親屬的情形),就等於給人送了去邪氣,故此,很有可能不久就會與對方失去了聯系或友誼。
3、不能送傘傘是散的諧音,故此,傘不能作為禮品送人(不包括雨中送傘的情形),若好朋友之間將傘作為禮物相送,將意味著日後必將分手或離散。
4、不能送梨和李子梨和李子是離的諧音,送人這兩樣水果將意味著日後有分離的危險!
5、不能送蠟燭蠟燭是祭祀亡人用的,故此,不能作為禮物送人。
6、不能送布娃娃布娃娃屬於小人,久放家中容易招回邪靈,給家裡帶來不安。
7、不能送人來歷不明的石頭石頭也屬於容易招邪靈附著其上的東西,有些看似觀賞石,但是上面可能附著邪靈,送給朋友反而不吉利。
以上7點是筆者通過觀察與實踐多年的經驗總結,內中有很多都已應驗,故此,提醒大家謹慎為妙。
吉祥與災禍往往通過我們不經意的行為而提前表露,任何事物的結局都有苗頭可以查詢,就看你用不用心,細不細心了!
祝大家趨吉避凶,萬事吉祥!阿彌陀佛! 性愛高潮
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個人的團隊★—————侵日華軍—————★
如果答得太好了,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ω^ 謝謝您的支持!!)o(∩_∩)o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o(∩_∩)o
原創只為你,施主的採納,是貧道修行的動力!!!
Ⅱ 外國人的葬禮都有些什麼步驟
美國葬禮儀式
1.守靈
美國的傳統葬禮多採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舉行。葬禮前,靈柩要放在教堂中由親友們輪流守靈。據學者們分析,守靈習俗是由古時人們心理上的原因所導致:一是死者親屬始終抱著死者會重新蘇醒的幻想;二是他們曾在死者生前盡心竭力地加以看護,雖然這種看護現在已不需要,但他們仍不忍輕易放棄自己的責任。天長日久,守靈便成為對死者表示尊敬的一種習慣作法。
2.墓地風情
在墓地上,人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墓地的東、南、西三面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墓碑。而北面墓碑卻寥寥無幾。其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兇手或自殺者的地方。據稱基督教教堂的聖壇北面是宣讀福音的所在,福音的主旨是讓罪人懺悔,因此便進一步認為北面是為那些需要拯救的罪人而設置的。
墓地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樹木。最常見的有水松,一棵棵枝繁葉茂。華蓋長青,挺立在墓碑旁邊。很早以前,樹木一度是人們崇拜的對象。古人認為,生命同運動是分不開的。潺潺溪水,颯颯風聲.青青樹木都是生命的象徵。特別是垂柳常常被種植在墓地中,這是由於它枝條拖曳;彷彿沉浸在悲哀中似的。http://www.intlshop.com
3.入葬
美國埋葬死者有一定之規。傳統風俗是在死者胸前放上十字架,或把他的手交叉放在腦前,然後朝向東方埋葬,即腳在東;頭在西。據說這是早期「拜日說」的反映。
埋葬幼年死者的方式,與埋葬成年死者不同。在古羅馬時,人們把夭折的孩子埋在自家的屋檐下,認為這樣可以使孩子靈魂得到安寧。現代仍然有人按照傳統觀念把死去的幼兒或未受洗禮的孩子的屍體放在某個成年婦女的棺材裡埋葬。
美國猶太人也有一種習俗,在埋葬死者時,使他面朝以色列方向,第二年再打開墓穴重新埋葬。
印第安人埋葬死者的方法頗具特色。普通百姓死後只作簡單土葬,但部落酋長死後卻要受到格外尊崇。他們將酋長的遺體安放在廟宇中。這種廟宇的形式十分特別,下部用粗大的木樁高高撐起。四面透風,沒有牆壁,地上鋪著幾張獸皮,供看管廟宇的祭司休息。上層才用來安放遺體。凡是死去的酋長都一律放在同一廟宇中,一個埃一個。這廟宇只一面敞開,三面和房頂都用編結精緻的竹簾遮擋得嚴嚴實實。遺體旁還擺放一個雕刻得活靈活現的木偶,作為酋長的衛士。印第安人還別出心裁地發明了使遺體不腐爛的辦法。他們將死者的皮剝下,塗油曬干.再將肉刮下,把骨頭包在皮革中,最後再包上原來的皮,經過這樣加工的遺體,看上去完好如初。
(二)現代的喪葬方式
1.購買墓穴
按美國規定,人一旦死去,包括家屬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搬動死者。一般應由醫院負責與家屬事先訂購的公墓直接聯系,盡快將遺體送至公墓。因此美國人往往在生前購妥基地,以免死後麻煩。
美國人視墓穴如同房子、車輛一樣.屬財產之一。可以留為自用,也可以買進賣出。各個公墓都設有經紀入,負責顧客挑選墓穴。公墓大小不一,大者方圓達千畝,所以經紀人要駕汽車帶顧客在基地中遍覽,介紹待售墓穴以及周圍的景色和地勢。公墓有葬棺的墓穴,葬骨灰的墓穴。也有寄存骨灰的龕。顧客可選購。有些公墓的分期付款合同規定,如買主尚未最後付清便死去,可以葬於該穴,餘款准予免付。
2.購買棺材
美國的公墓也出售棺材。有的棺材樣品間就設在公墓的辦公大樓里。棺材有幾十種之多,材料、形狀、顏色各不相同,但都敞開蓋板,內鋪錦緞被褥,舒適豪華。其中有不銹鋼棺材,不漏水,不通氣,不變形,至少可使用50年。有的裝有特殊記錄裝置,即使因地震挪動了埋藏位置。也能根據這特殊裝置重新找到它。還有特製的鋼棺,價值高達6000美元。
除去購買墓穴和棺材外,還要挑選墓碑。墓碑的質地和顏色有所不同,但大小一致,一律立在墓穴上首,使得全座公墓整齊劃一。
3.葬禮儀式
美國設有專門負責發放死亡證書、安排葬禮儀式的機構,公墓也有專職安排喪事的人員。
公墓里往往蓋有教堂式的建築,但裡面並無神像,宗教儀式和非宗教儀式的葬禮都可以在這里舉行。
宗教儀式的葬禮程序,通常包括禱告、唱贊美詩和牧師致頌辭。葬禮畢,人們便向遺體告別,然後用靈車將死者送往墓地安葬。靈車為黑色:車窗遮有黑紗。靈車在送葬隊伍的最前面,後面緊跟著死者的親屬。送葬人一律身著黑色或藍色衣服,男子打黑色領帶。送葬行列非常庄嚴,行人不得打亂送葬隊伍。
行至墓地,還有一個短小的入葬儀式。公墓一般繞穴安置幾排座椅,以備死者家屬舉哀之用。送葬親屬以同死者關系的遠近為序一一為墓穴掩土,這只是象徵性的。隨後工人侵駕駛推土機,迅速把墓穴填平,並用電夯把土壓實,再鋪上碧綠的草皮。
美國葬禮的特點是:人們只是靜靜地在靈柩旁沉思默禱,而不捶胸頓足、嚎陶痛哭;並且從始至終都保持著庄嚴肅穆的氣氛,不設宴。
4.慰問和悼念
葬禮畢.死者的賓朋通常還要和死者的家屬聚會一下,在一起吃頓飯.表示對生者的同情和慰問。與往常不同的是,這頓飯不是由主人招待,而是由客人們自帶食物。據說,猶太教在舉行葬禮時,反對任何形式的鋪張。正統的猶太教徒,在葬禮這天只請客人吃煮得很老的雞蛋和鹽。蛋同「復活節彩蛋」一樣。是復活的象徵,鹽在古老的傳統中則象徵著不朽。
悼念死者,鮮花必不可少。參加葬禮的人,要為死者獻唐菖蒲花,同時自己在胸前佩戴一朵白花,以示對死者的哀悼。每年到一定日子,人們還要去基地掃墓、獻花,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5.新的趨勢
在今天的美國。死人仍然是一件需要大大破費的事情。即使最便宜的棺材價格也要500美元。此外,給死人整容要用數百美元;布置靈車也要數百美元,請葬禮主持人又要數百美元,幾項加在一起,就是一筆可觀的數目,縱使火化也不下1000美元。
雖然宗教形式的傳統葬禮在美國始終占優勢。但舉行世俗葬禮的趨向也已明顯出現,特別是葬禮後實行火化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在過去幾年中.火化人數已由6%增加到近10%。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傳統喪葬習俗減少和火葬增加的地區,最明顯的是整個西海岸、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州、內華達州和佛羅里達州。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和全國許多小的居民區則仍然實行傳統式的喪葬儀式。 http://www.intlshop.com
(三)國葬
國葬是國家事務中的一項大事,須安排的各項事務十分龐雜。有資格舉行國葬的人往往在遺囑中對葬禮提出要求。有時,死者生前把自己的葬禮安排得非常周到具體。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要求把自己葬在家鄉弗農山莊。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甚至為自己寫好了墓誌銘——「美國獨立宣言、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之起草人,弗吉尼亞大學之父托馬斯·傑弗遜長眠於此。」更多的情況是死者只在生前對家屬簡單安排葬禮事宜。
美國有資格舉行國葬的人是:1.總統;2.前總統;3.當選總統(即新當選,尚未就職的總統);4.由總統特許的其他任何人。有資格舉行國葬的人並不一定有資格葬在阿林頓國家公墓或其他國家公墓。能否葬在這些公墓要根據1948年5月14日制定的法案的規定來決定。
1.國葬的准備
當一個有資格受國葬的人去世,其家屬同意舉行國葬時,總統使將批准國葬文件通知國會,由國會布置國會大廈中央大廳准備舉行國葬儀式。
作為美國總統的特命代表,國防部長將授權陸軍部部長作為他的代表,在華盛頓市進行國葬的一切准備活動。
華盛頓軍區司令負責就國葬計劃的有關事項與死者的家屬代表初步聯系磋商。
陸軍部參謀長負責徵求總統對葬禮形式的意見;為死者親屬指定一名合適的軍官助手;與各軍種及有關部門共同擬定一份出席葬禮的貴賓名單,並發通告。
陸軍副官長負責根據死者親屬的意願擬定一份葬禮中抬柩人員名單,並負責通知貴賓、死者家屬和親友出席葬禮儀式及其他活動。
國葬前,國務院須立即向各地發出報道死亡及舉哀時間的通告電報。如果死者家屬有要求,國務院將拍發電報邀請國外領導人參加國葬活動。
國務卿應參加在大教堂和墓地舉行的一切活動。如果總統計劃為外國代表團舉行招待會,國務卿及其他政府要員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陪客。
國務院禮賓司在國葬期間的首要任務是負責外事活動並要與華盛頓軍區或其他陸軍司令部緊密配合。
國葬期間。還將組成一個特別工作組,在專用辦公室內負責接待,安排活動進程,並向參加葬禮的外國人分發一切通知。
特別工作組還須保存外國代表和要員的姓名與職務表。上述代表到達和告別時間表以及職務排列次序表。
禮賓司司長辦公室的職責是:用特別函件向所有駐華盛頓的外國使館發出外交照會,通告死亡、葬禮活動安排,發出邀請。並為他們准備一份應參加的活動計劃。
由於時間關系,外國代表在大教堂參加葬禮的座位次序不是按代表團規格,而是按照個人職務高低安排。其次序是:第一.國家元首(以英文拼寫國名為序,下同);第二.代表國家元首的王族;第三,政府首腦;第四,代表團團長。 http://www.intlshop.com
2.國葬儀式
美國的國葬儀式包括遺體安放儀式、向遺體告別儀式和葬禮儀式等程序。遺體安放儀式和向遺體告別儀式是在國會大廈中央大廳舉行;葬禮儀式則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或阿林頓國家基地舉行。
總統去世的第二天中午12時以後,其遺體便安放在白宮或其他指定地點,由華盛頓軍區司令負責作出安排,准備將遺體移至國會大廈中央大廳,舉行安放儀式和向遺體告別儀式。
參加遺體安放儀式的有:教士、抬棺人、家屬、儀仗隊士兵、護送司令官、樂隊、三軍警戒線哨兵以及其他官方弔唁者。
舉行儀式的當天中午12時,送葬行列從白宮或其他指定地點乘汽車護送靈柩前往國會大廈。國葬送葬行列的組成是有嚴格次序的,走在最前面的是警方護送車.其後是:華盛頓軍區司令官護送車、特別儀仗隊汽車、抬棺者汽車、教土汽車、柩車、抬遺體者以及護旗手的汽車、家屬汽車、警車和急救車。
到達國會大廈後,三軍警戒線哨兵備就各位迎接送葬行列。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三軍警戒線哨兵和由軍人組成的護送隊一齊立正,舉槍致敬。與此同時,樂隊奏起沉重的哀樂和庄嚴的聖歌。
當第一道哀樂響起時,禮炮連續以每五秒一發的速度鳴炮致哀。接著是遺體搬運者從炮車上抬下靈柩,跟在護送靈柩的司令官、特別儀仗隊、國旗隊和教土的後面,沿國會大廈東側階梯緩緩走向中央大廳。在抬棺者之間還有榮譽拍棺人,他們走在靈柩兩側.並不真正抬棺。
遺體安放完畢後,三軍儀仗隊嚴整地守衛在周圍。人仍開始列隊定過遺體,並向遺體告別。從安放儀式結束後起,到次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埋葬儀式止,遺體告別儀式約持續24小時。最後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用於死者親屬向死者告別。
第二天中午12時,死者遺體將從國會大度運到葬禮會場舉行葬禮儀式。儀式結束,肅穆的送葬隊伍護送著靈柩向基地走去,進行最後的入葬儀式。
西方葬禮儀式
西方國家的喪葬禮儀基本上屬宗教式的喪葬禮儀。人死後,首先在死亡地或屍體發現地的登記處進行登記,由醫生或驗屍人員簽發書面證明,並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層組織辦理登記;而後對親友發出通知或在報刊上公開宣布。
葬禮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遺囑、遺言確定是土葬或者火葬。喪葬事務一般由.殯儀機構或承辦人具體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時間、地點以及舉行葬禮儀式的時間、地點等。西方葬禮儀式一般同結婚一樣,多在教堂舉行。具體程序是,先把棺材運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詞並為死者祈禱,然後用一塊天鵝絨棺罩遮蓋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場。
葬禮與葬禮彌撒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分開(在葬禮後的某一天)舉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親屬議定,包括祈禱詞和經文,然後是聖餐,最後為告別儀式。
西方喪葬禮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基督教將每一個人的靈魂直接與上帝發生關系,不允許偶像崇拜,崇尚靈魂升華而輕視肉體,因此西方的喪葬風俗是簡喪薄葬。基督教的喪禮更多地是為死者祈禱,祝其靈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脫生前痛苦。基督教認為人死後靈魂需要安靜,因此喪禮非常肅穆。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喪葬基本從簡,即所謂在上帝面前「靈魂平等」的原則。
近現代以來,由於崇尚「科學精神」,尤其是實驗科學的興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種「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死亡,進一步淡化了社會對殯葬的熱情。西方崇尚「個人本位」,主張「以個人為中心」,因此在喪禮中,也是以死者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靈魂」。總之,西方喪葬禮俗有我們可借鑒之處。死亡文化的本質是生存文化,從一個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窺到那個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學。
西方雖然民族眾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下,喪葬禮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西方喪禮中比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
葬式。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兩種。無論採用哪種葬式,均葬於公墓。
公墓。城鎮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靜幽雅之處,農村公墓建在村外較遠的地方。西方公墓園林化程度很高,規劃也很長遠、劃一、詳細,有公路、紀念、休息、住宿、購物的場所。公墓管理很嚴謹,死者不論何種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後種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圍要種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幾乎都是鮮花盛開。整個公墓內無論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見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標志或土堆。它不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們休閑的勝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償使用,使用期長短不二,但有最長期限規定。
殯葬禮儀。西方殯葬禮俗有洗屍、更衣、停屍整容、送葬哭喪、宴謝、祭奠等程序,基督教儀式幾乎貫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懺悔,之後神父要為其祈禱。這也是臨終關懷,使死者正確看待死亡,擺脫死之恐懼。死後在神父主持下給死者洗屍,宗教含義是洗去生前罪過,乾乾凈凈去見上帝。停屍在西方傳統喪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會。神父介紹死者生平並為之祈禱,下邊親友則一同禱告。完畢以後由四人一角一人抬著棺材走向墓地,神父、親友跟在後邊送葬。下葬時,神父還要再為亡者祈禱。哭喪無論是初終還是在教堂,也無論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時,親友都不能大聲嚎哭,只能默默流淚或嚶嚶啜泣,意為不要打憂死者靈魂安靜。下葬時,隨土撒人一些花瓣,葬畢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鮮花,親友就可以默默離開墳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西方人在居喪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舉行祭亡靈儀式。屆時,親友可單獨去,一束鮮花、默默立上一會即可。
現代西方,社會工作興起,對西方喪葬禮俗改革又推進了一步。喪事不再是各自操辦,而是由殯儀館「一條龍』』服務。宗教儀式、紀念儀式均在殯儀館進行。送葬也由殯儀館靈車送。西方社會對死者相當敬重,殯儀館接送屍體時,其它車輛主動讓道,並鳴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肅立。
Ⅲ 去參加葬禮可以戴帽子嗎
看季節吧,如果是冬天戴帽子沒關系的。注意要是黑色的表示哀傷。其他的天氣就不用帶了。感覺怪怪的。沒有規定一定帶和不帶,看情況吧。有用就帶,取決你自己。
Ⅳ 為什麼外國人葬禮上都穿黑衣服打傘呢
穿黑色衣服是最基本的禮儀風俗!
而打傘應該是因為下雨!(尤其是英國)
Ⅳ 突然很想知道外國人(指歐美)怎麼辦喪事的
美國葬禮儀式
1.守靈
美國的傳統葬禮多採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舉行。葬禮前,靈柩要放在教堂中由親友們輪流守靈。據學者們分析,守靈習俗是由古時人們心理上的原因所導致:一是死者親屬始終抱著死者會重新蘇醒的幻想;二是他們曾在死者生前盡心竭力地加以看護,雖然這種看護現在已不需要,但他們仍不忍輕易放棄自己的責任。天長日久,守靈便成為對死者表示尊敬的一種習慣作法。
2.墓地風情
在墓地上,人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墓地的東、南、西三面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墓碑。而北面墓碑卻寥寥無幾。其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兇手或自殺者的地方。據稱基督教教堂的聖壇北面是宣讀福音的所在,福音的主旨是讓罪人懺悔,因此便進一步認為北面是為那些需要拯救的罪人而設置的。
墓地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樹木。最常見的有水松,一棵棵枝繁葉茂。華蓋長青,挺立在墓碑旁邊。很早以前,樹木一度是人們崇拜的對象。古人認為,生命同運動是分不開的。潺潺溪水,颯颯風聲.青青樹木都是生命的象徵。特別是垂柳常常被種植在墓地中,這是由於它枝條拖曳;彷彿沉浸在悲哀中似的。http://www.intlshop.com
3.入葬
美國埋葬死者有一定之規。傳統風俗是在死者胸前放上十字架,或把他的手交叉放在腦前,然後朝向東方埋葬,即腳在東;頭在西。據說這是早期「拜日說」的反映。
埋葬幼年死者的方式,與埋葬成年死者不同。在古羅馬時,人們把夭折的孩子埋在自家的屋檐下,認為這樣可以使孩子靈魂得到安寧。現代仍然有人按照傳統觀念把死去的幼兒或未受洗禮的孩子的屍體放在某個成年婦女的棺材裡埋葬。
美國猶太人也有一種習俗,在埋葬死者時,使他面朝以色列方向,第二年再打開墓穴重新埋葬。
印第安人埋葬死者的方法頗具特色。普通百姓死後只作簡單土葬,但部落酋長死後卻要受到格外尊崇。他們將酋長的遺體安放在廟宇中。這種廟宇的形式十分特別,下部用粗大的木樁高高撐起。四面透風,沒有牆壁,地上鋪著幾張獸皮,供看管廟宇的祭司休息。上層才用來安放遺體。凡是死去的酋長都一律放在同一廟宇中,一個埃一個。這廟宇只一面敞開,三面和房頂都用編結精緻的竹簾遮擋得嚴嚴實實。遺體旁還擺放一個雕刻得活靈活現的木偶,作為酋長的衛士。印第安人還別出心裁地發明了使遺體不腐爛的辦法。他們將死者的皮剝下,塗油曬干.再將肉刮下,把骨頭包在皮革中,最後再包上原來的皮,經過這樣加工的遺體,看上去完好如初。
(二)現代的喪葬方式
1.購買墓穴
按美國規定,人一旦死去,包括家屬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搬動死者。一般應由醫院負責與家屬事先訂購的公墓直接聯系,盡快將遺體送至公墓。因此美國人往往在生前購妥基地,以免死後麻煩。
美國人視墓穴如同房子、車輛一樣.屬財產之一。可以留為自用,也可以買進賣出。各個公墓都設有經紀入,負責顧客挑選墓穴。公墓大小不一,大者方圓達千畝,所以經紀人要駕汽車帶顧客在基地中遍覽,介紹待售墓穴以及周圍的景色和地勢。公墓有葬棺的墓穴,葬骨灰的墓穴。也有寄存骨灰的龕。顧客可選購。有些公墓的分期付款合同規定,如買主尚未最後付清便死去,可以葬於該穴,餘款准予免付。
2.購買棺材
美國的公墓也出售棺材。有的棺材樣品間就設在公墓的辦公大樓里。棺材有幾十種之多,材料、形狀、顏色各不相同,但都敞開蓋板,內鋪錦緞被褥,舒適豪華。其中有不銹鋼棺材,不漏水,不通氣,不變形,至少可使用50年。有的裝有特殊記錄裝置,即使因地震挪動了埋藏位置。也能根據這特殊裝置重新找到它。還有特製的鋼棺,價值高達6000美元。
除去購買墓穴和棺材外,還要挑選墓碑。墓碑的質地和顏色有所不同,但大小一致,一律立在墓穴上首,使得全座公墓整齊劃一。
3.葬禮儀式
美國設有專門負責發放死亡證書、安排葬禮儀式的機構,公墓也有專職安排喪事的人員。
公墓里往往蓋有教堂式的建築,但裡面並無神像,宗教儀式和非宗教儀式的葬禮都可以在這里舉行。
宗教儀式的葬禮程序,通常包括禱告、唱贊美詩和牧師致頌辭。葬禮畢,人們便向遺體告別,然後用靈車將死者送往墓地安葬。靈車為黑色:車窗遮有黑紗。靈車在送葬隊伍的最前面,後面緊跟著死者的親屬。送葬人一律身著黑色或藍色衣服,男子打黑色領帶。送葬行列非常庄嚴,行人不得打亂送葬隊伍。
行至墓地,還有一個短小的入葬儀式。公墓一般繞穴安置幾排座椅,以備死者家屬舉哀之用。送葬親屬以同死者關系的遠近為序一一為墓穴掩土,這只是象徵性的。隨後工人侵駕駛推土機,迅速把墓穴填平,並用電夯把土壓實,再鋪上碧綠的草皮。
美國葬禮的特點是:人們只是靜靜地在靈柩旁沉思默禱,而不捶胸頓足、嚎陶痛哭;並且從始至終都保持著庄嚴肅穆的氣氛,不設宴。
4.慰問和悼念
葬禮畢.死者的賓朋通常還要和死者的家屬聚會一下,在一起吃頓飯.表示對生者的同情和慰問。與往常不同的是,這頓飯不是由主人招待,而是由客人們自帶食物。據說,猶太教在舉行葬禮時,反對任何形式的鋪張。正統的猶太教徒,在葬禮這天只請客人吃煮得很老的雞蛋和鹽。蛋同「復活節彩蛋」一樣。是復活的象徵,鹽在古老的傳統中則象徵著不朽。
悼念死者,鮮花必不可少。參加葬禮的人,要為死者獻唐菖蒲花,同時自己在胸前佩戴一朵白花,以示對死者的哀悼。每年到一定日子,人們還要去基地掃墓、獻花,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5.新的趨勢
在今天的美國。死人仍然是一件需要大大破費的事情。即使最便宜的棺材價格也要500美元。此外,給死人整容要用數百美元;布置靈車也要數百美元,請葬禮主持人又要數百美元,幾項加在一起,就是一筆可觀的數目,縱使火化也不下1000美元。
雖然宗教形式的傳統葬禮在美國始終占優勢。但舉行世俗葬禮的趨向也已明顯出現,特別是葬禮後實行火化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在過去幾年中.火化人數已由6%增加到近10%。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傳統喪葬習俗減少和火葬增加的地區,最明顯的是整個西海岸、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州、內華達州和佛羅里達州。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和全國許多小的居民區則仍然實行傳統式的喪葬儀式。 http://www.intlshop.com
(三)國葬
國葬是國家事務中的一項大事,須安排的各項事務十分龐雜。有資格舉行國葬的人往往在遺囑中對葬禮提出要求。有時,死者生前把自己的葬禮安排得非常周到具體。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要求把自己葬在家鄉弗農山莊。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甚至為自己寫好了墓誌銘——「美國獨立宣言、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之起草人,弗吉尼亞大學之父托馬斯·傑弗遜長眠於此。」更多的情況是死者只在生前對家屬簡單安排葬禮事宜。
美國有資格舉行國葬的人是:1.總統;2.前總統;3.當選總統(即新當選,尚未就職的總統);4.由總統特許的其他任何人。有資格舉行國葬的人並不一定有資格葬在阿林頓國家公墓或其他國家公墓。能否葬在這些公墓要根據1948年5月14日制定的法案的規定來決定。
1.國葬的准備
當一個有資格受國葬的人去世,其家屬同意舉行國葬時,總統使將批准國葬文件通知國會,由國會布置國會大廈中央大廳准備舉行國葬儀式。
作為美國總統的特命代表,國防部長將授權陸軍部部長作為他的代表,在華盛頓市進行國葬的一切准備活動。
華盛頓軍區司令負責就國葬計劃的有關事項與死者的家屬代表初步聯系磋商。
陸軍部參謀長負責徵求總統對葬禮形式的意見;為死者親屬指定一名合適的軍官助手;與各軍種及有關部門共同擬定一份出席葬禮的貴賓名單,並發通告。
陸軍副官長負責根據死者親屬的意願擬定一份葬禮中抬柩人員名單,並負責通知貴賓、死者家屬和親友出席葬禮儀式及其他活動。
國葬前,國務院須立即向各地發出報道死亡及舉哀時間的通告電報。如果死者家屬有要求,國務院將拍發電報邀請國外領導人參加國葬活動。
國務卿應參加在大教堂和墓地舉行的一切活動。如果總統計劃為外國代表團舉行招待會,國務卿及其他政府要員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陪客。
國務院禮賓司在國葬期間的首要任務是負責外事活動並要與華盛頓軍區或其他陸軍司令部緊密配合。
國葬期間。還將組成一個特別工作組,在專用辦公室內負責接待,安排活動進程,並向參加葬禮的外國人分發一切通知。
特別工作組還須保存外國代表和要員的姓名與職務表。上述代表到達和告別時間表以及職務排列次序表。
禮賓司司長辦公室的職責是:用特別函件向所有駐華盛頓的外國使館發出外交照會,通告死亡、葬禮活動安排,發出邀請。並為他們准備一份應參加的活動計劃。
由於時間關系,外國代表在大教堂參加葬禮的座位次序不是按代表團規格,而是按照個人職務高低安排。其次序是:第一.國家元首(以英文拼寫國名為序,下同);第二.代表國家元首的王族;第三,政府首腦;第四,代表團團長。 http://www.intlshop.com
2.國葬儀式
美國的國葬儀式包括遺體安放儀式、向遺體告別儀式和葬禮儀式等程序。遺體安放儀式和向遺體告別儀式是在國會大廈中央大廳舉行;葬禮儀式則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或阿林頓國家基地舉行。
總統去世的第二天中午12時以後,其遺體便安放在白宮或其他指定地點,由華盛頓軍區司令負責作出安排,准備將遺體移至國會大廈中央大廳,舉行安放儀式和向遺體告別儀式。
參加遺體安放儀式的有:教士、抬棺人、家屬、儀仗隊士兵、護送司令官、樂隊、三軍警戒線哨兵以及其他官方弔唁者。
舉行儀式的當天中午12時,送葬行列從白宮或其他指定地點乘汽車護送靈柩前往國會大廈。國葬送葬行列的組成是有嚴格次序的,走在最前面的是警方護送車.其後是:華盛頓軍區司令官護送車、特別儀仗隊汽車、抬棺者汽車、教土汽車、柩車、抬遺體者以及護旗手的汽車、家屬汽車、警車和急救車。
到達國會大廈後,三軍警戒線哨兵備就各位迎接送葬行列。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三軍警戒線哨兵和由軍人組成的護送隊一齊立正,舉槍致敬。與此同時,樂隊奏起沉重的哀樂和庄嚴的聖歌。
當第一道哀樂響起時,禮炮連續以每五秒一發的速度鳴炮致哀。接著是遺體搬運者從炮車上抬下靈柩,跟在護送靈柩的司令官、特別儀仗隊、國旗隊和教土的後面,沿國會大廈東側階梯緩緩走向中央大廳。在抬棺者之間還有榮譽拍棺人,他們走在靈柩兩側.並不真正抬棺。
遺體安放完畢後,三軍儀仗隊嚴整地守衛在周圍。人仍開始列隊定過遺體,並向遺體告別。從安放儀式結束後起,到次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埋葬儀式止,遺體告別儀式約持續24小時。最後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用於死者親屬向死者告別。
第二天中午12時,死者遺體將從國會大度運到葬禮會場舉行葬禮儀式。儀式結束,肅穆的送葬隊伍護送著靈柩向基地走去,進行最後的入葬儀式。
Ⅵ 為什麼外國人參加葬禮是穿黑色衣服
這是因為西方人認為葬禮的時候,死者的靈魂會回來,穿著鮮艷衣服的話容易被死者看到,然後慘被加害,而穿著黑色衣服不容易被死者看到。所以外國人穿黑色衣服不是為了哀悼死者而是恐懼死者。
在看電影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西方國家,甚至是在日本,人死的時候,家人在送別時,都穿上清一色的黑色禮服。有人說,這個很正常,奔喪時穿上黑色的衣服顯得嚴肅,這樣更能夠表達對死去的親人的尊重。但真實的原因是這樣的嗎?
其實不然。在西方國家,人們認為人死後都是有靈魂的。當人們在參加喪禮的時候,死者的靈魂會在天上看著他們,這個時候,如果你穿著顏色太過鮮艷的衣服,就會被死者的靈魂看到,然後就會被死者的靈魂殘害致死。但是,如果穿黑衣服的話,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死者的靈魂發現了。身穿黑色的喪服其實不是為了哀悼死者,而是懼怕死者的靈魂。
Ⅶ 男人去世出殯時為什麼戴帽子
帶孝
Ⅷ 美國人在葬禮時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在我們中國參加葬禮的時候 一般都會穿黑顏色的衣服 如果沒有黑顏色的衣服 也會選擇比較深顏色的衣服 因為參加葬禮是一件非常莊重的事情 現場會非常的寂靜 如果穿的太花枝招展太鮮艷 可能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所以我相信不管是在外國還是在中國 參加葬禮時穿的衣服都應該是顏色比較深的 最好是黑色的 如果沒有黑色的衣服也要穿比較深一點的
Ⅸ 人死亡為啥穿壽衣戴帽子
人死後是要穿壽衣的,一般在生前就已經准備好了。要是死後再准備很可能來不及,而沒有在臨死者咽氣前給他穿上壽衣,聽說就是他光溜溜的去,是對後輩的嘲諷,沒有照顧周到。在病人臨終之前,家屬必須要給他沐浴更衣。這實際上是給死者進行的第一次化妝整容。但是這樣的的沐浴更衣,已經遠遠超出了服裝本身的物質形式。比如:佤族在為去世的老人穿壽衣的時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時所穿的衣服之外,還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過來穿的新衣服。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在民族傳統的觀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舊衣服脫掉,這樣方便死者的靈魂回來認識自己的身體
Ⅹ 為什麼美國人參加葬禮時都要撐著黑色的雨傘
參加葬禮(孩子也是這樣要求)--男士絕對要穿西裝,黑領帶,黑衫,戴白花。或者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國外電影中葬禮的穿著。女士則穿端莊的黑色衣褲或長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