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敖-藍帽子 我以前看過一篇李敖的講話記錄稿 裡面提到一篇小說好像是藍帽子還是藍頭巾之類的。
文章叫《藍色的毛毯》,等在《開明少年》雜志上。
是李敖在質詢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時候的引用故事。
網路——李敖研究論壇,提供最全資料!不過論壇最近被封,只有翻過牆頭才能打開。
㈡ 帶兩頂帽子長不高的作文
麥子黃了,一浪一浪翻滾洶涌,看上去暈暈的。卻看得人眉開眼笑汗珠子直淌。五月的太陽已經很熱辣了,已經不象十七八歲的小姑娘,而是三十郎當的少婦了。而且是絕不裝嫩的本色少婦。那熱情真的就象一把火,不過不會燃燒沙漠,倒有可能燃燒脂肪。誰要再說減肥難,彎腰撅腚去割上三天麥子試試。
我不會割麥子,小時候不會,大了就在學校一擲千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嘛),偶爾回家參加勞動也總象舊社會的大少爺一樣,什麼家什都提不起來,只能打打下手。比如捆麥個子,看麥場什麼的。雖然不會割麥子也不會打麥子,可我會吃麥子,真的。
麥子似熟非熟的時候,麥粒是軟軟的,但芯里並不是汁液而是已經漸趨飽滿的,這時候采一把來,再弄一堆離離原上草,點一把野火,把麥穗放在火上烤,邊烤邊轉,待到麥香四溢的時候,放在手心裡來回地搓上幾把,再吹一口氣,卟,麥皮飛揚之後,手心裡就剩下噴香的麥粒了。一把填到口裡,那個滿足啊,什麼麥當勞肯德基,比我小時候的燒麥差得實在太遠了。當然此燒麥非彼燒麥了(燒麥是什麼玩意兒嘛!)。
麥稈也是可以拿來玩的。編個小戒指戴在手上,折一隻螞蚱振翅欲飛,都是樂趣無窮的。大人把麥稈最好的部分收集了曬干,
㈢ 《奇怪的帽子》閱讀反饋
《奇怪的帽子》讀後感故事講了一位白頭發老奶奶非常有愛心常常撒些麥粒喂小鳥。冬天到了,有一天老奶奶在聽著小鳥優美的叫聲時睡著了。結果,小鳥們不小心把老奶奶戴的絨線帽拆壞了。一隻紅嘴鳥想出了好辦法用它們的羽毛編了頂帽子,結果老奶奶戴著小鳥編的羽毛帽整個冬天連個噴嚏都沒打。我也想有頂這樣的帽子。
㈣ 奇怪的帽子讀後感
《奇怪的帽子》讀後感
故事講了一位白頭發老奶奶非常有愛心常常撒些麥粒喂小鳥。冬天到了,有一天老奶奶在聽著小鳥優美的叫聲時睡著了。結果,小鳥們不小心把老奶奶戴的絨線帽拆壞了。一隻紅嘴鳥想出了好辦法用它們的羽毛編了頂帽子,結果老奶奶戴著小鳥編的羽毛帽整個冬天連個噴嚏都沒打。
我也想有頂這樣的帽子。
㈤ 關於美食的作文
麥熟將至,外出路過南方一個小鎮,有幸在飯店吃到了從小烙印在腦際的美食——碾碾轉兒。吃著這久違了的美食,當年的那種對其情深意切的慾望不禁又重現於心頭。
那是我童年時代,正直國家困難時期,農村百姓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人們想盡辦法,把能入口的東西都吃凈了,就連門前的老榆樹也不能倖免於難,人們把樹皮剝光,充當了口中食糧。盡管如此,仍難解飢餓之急。
母親不忍心我們挨餓,早早地許下願:給我們做碾碾轉兒。我們無不從心底里高興。等啊盼啊!終於有一天,母親說地里的麥子可以吃了,讓我們跟著她去地里拔麥子。地里的麥子還不十分熟,而這也正是做碾碾轉兒最好的時機。由母親指點,專門挑選那些能用的麥子。做碾碾轉兒用的麥子特別嚴格,嫩了不行,因為麥子的漿水還沒凝固;老了也不行,因為麥粒熟透了就太幹了。必須選那些既成熟而又沒干透了的、麥粒綠而飽滿且已經有了一定硬度的麥子。母親捨不得多拔,因為那將是我們一家的口糧。等我們帶著兩捆麥子回家後,已累得直不起腰來了。其實活是輕微的,只是人已餓得沒了力氣。為了能吃到這美食,我們不得不堅持著和母親一起做下去。
我們先是把麥穗一個個掐下,然後放入鍋里悶熟,再把悶後的麥穗撮成粒。不等所有的工序結束,我就耐不住飢餓,將一把麥粒放入口中了,經母親再三勸說,才沒再多吃。等麥穗都撮成粒,母親把麥粒端到自家的石磨旁(當時農村差不多家家有石磨)。將石磨的上扇掀起,把一玫銅錢墊在磨臍上,再將石磨放好。將收拾干凈的麥粒倒在磨盤上,在磨眼上插一根秫桔桿兒,我們幾個和母親一道推的推,拉的拉,圍著磨道轉了起來。因為兩扇磨盤中間有銅錢墊著,磨扇間有著一定的空隙,所以推起來比磨面省些力氣,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費盡了全身之力。磨盤上的麥粒不斷下落,磨盤周圍不斷地落下了一個個的小面卷兒,不是太長,如同一根根斷了的火柴棒。
我們個個臉上淌著汗,心情卻是很好的,因為馬上就有飽飯可吃了,而且是上好的美食。我們的汗珠不斷增多,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也橫七豎八地堆了起來,等磨盤上的麥粒全不見了,我們才氣喘噓噓地停了下來。
母親用掃帚輕輕地掃凈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又掀起石磨的上扇,仔仔細細地將兩扇磨盤打掃干凈,我們這才隨母親來到上房。等急了的我,也顧不得看清母親准備了什麼輔料兒(可能有些大蒜汁什麼的吧,那年頭兒沒有上好的講究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勝過吃法國大餐!
時間過得好快,這難忘的童年轉眼已成往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各種傳統名吃和國外的名家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人們可以在工作之餘,心情舒暢地品嘗著人間美味,可是對我而言,最最難忘的還是吃著和母親一塊兒做出的碾碾轉兒,這種心情恐怕是當今世人所不曾有過的。
願所有的人們永遠不再有我的那種感覺,願所有的人都能以恬靜的心態去品嘗這人間的美食——碾碾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