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文軒的簡介
1、簡介
曹文軒,中國作家富豪榜當紅上榜作家,精擅兒童文學,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是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主要小說有《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鳥》等。
2013年12月5日,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主榜在成都發布,曹文軒以3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第27位,引發廣泛關注。
2、主要作品
有文學作品集《憂郁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長篇小說:《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紅瓦黑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大王書》《丁丁當當系列》等。
3、評價
縱觀曹文軒的作品,從文學作品集《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到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卻又無一不是在「與往事乾杯」。有評論家將之稱為兒童文學,但似乎並不恰切,當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中蘊含著 永恆的文學情感與美學價值時,它所感動的不僅是兒童,而可能是我們所有的人。他的作品以莊重憂郁的風格、詩情畫意的意境、充滿智慧的敘述方式,呈現給了我們一個真善美的藝術世界———這里有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懷……這些內容在童年情懷的關照下呈現出的精神之光,感動著所有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讓我們的心為之震動。
2. 曹文軒的草房子概括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過對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銘心而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的描寫,講述了五個孩子,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和油麻地的老師蔣一輪、白雀關系的糾纏和孩子們苦痛的成長歷程。
六年中,桑桑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
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裡。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2)帽子王曹文軒小說簡介擴展閱讀:
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設計曲折而又智慧。盪漾於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情感日越淡漠的當今世界中,也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
通篇敘述既明白曉暢,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種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草房子》的溫情觸及宿命、悲劇、死亡等形而上的母題,也可以在寧靜、高雅的風氣中抵達哲思的深度。作品中悲憫情懷的闡發是與悲劇性雜糅在一起的。
作品的主要人物諸如桑桑、禿鶴、紙月、細馬、杜小康、蔣一輪、白雀、溫幼菊、桑桑的爸爸、秦大奶奶等人無不經歷過人生中無法逾越的藩籬和溝壑。他們承擔的或許並不是那種徹底的、撕裂的悲劇,而「是一種深蘊的、無聲的,卻又是震撼人心的日常命運悲劇和心靈悲劇。
吻合傳統的蘊藉、敦厚、含蓄的美學風韻。在他用『感性的、直覺的、整體把握的和審美的方式構築的悲劇世界中,我們看到了悲劇後面的溫情與美麗」。
《草房子》中最動人的悲劇是愛的苦澀與幻滅。蔣一輪與白雀因為排演小戲《紅菱船》而擦出愛的火花,無奈因為白雀父親的反對,他們只能依靠桑桑這個機靈的小信使暗寄情箋,桑桑在月光下搖著大船將一對才子佳人盪進蘆葦深處時的情景又是多麼富有詩意。
這段苦戀經歷了桑桑「丟信」的誤會、白雀遇到谷葦(物質)後的迷失,在蔣一輪結婚後,它仍然沒有完全破碎,鴻雁傳情的故事仍在重演。
3. 曹文軒作品的人物介紹
《草房子》里
草房子》是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小說通過禿鶴、紙月、細馬、杜小康四個同學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還是純真的。
「禿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禿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使學生「戲弄」的對象。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禿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發來,用戴帽子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當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禿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即使禿鶴用這樣嚴重的錯誤來報復別人對他的侮辱,但是,孩子還是純真的。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來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還是有著強烈地集體榮譽感,當他們學校的文藝演出缺少一個禿頭的演員時,他毅然站出來,承擔起了這個重要的角色,而且把這個角色演得一絲不苟,活靈活現。禿鶴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為集體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每一個孩子的心都是純真的,他們的「忍不住的笑」「厭惡的眼神」也並不含真正的「惡意」,從孩子的世界中體驗到了什麼是真,什麼是純。
一個是身有殘疾的「禿鶴」,另一個是美得讓人忍不住有保護慾望的「紙月」,紙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個易碎品,紙月的一手好字,紙月的掉眼淚,紙月的笑聲,紙月的溫柔,紙月的沉默,紙月的倔強……都給桑桑帶來了莫名的感覺,不由間有了自卑的情緒和對抗的情緒。這一切在作者的筆下描寫的是如此的真實,又如此的唯美。雖然紙月是個私生子,但是在孩子們的眼中,並不影響紙月的善與美。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從孩子的眼中體驗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善。
而細馬是一個領養來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感覺到了被別人排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選擇了逃避。他拒絕和同學交談,選擇了與養為伍,開始了自己的放養生活。但是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與同伴交流的。當他能聽懂當地的方言時,他用笨拙的「罵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別人的「招惹」,以泄他對在教室里讀書孩子們的嫉妒。雖然他本能的抵觸他的養父母,計劃著有一天逃離這個地方。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後,養父病逝後,養母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瘋了後,細馬毅然地挑起了這個家,承擔起了照顧養母的責任。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從孩子的行動中體驗到了什麼是憂傷,什麼是勇氣。
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戲劇性的變化,從原來的全村首富,一夜間變為負債累累,小小的孩子確實承受的太多太多。一個整天穿著乾乾凈凈的孩子,過著無憂無濾,有求必應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羨慕,優異的學習成績,口袋裡有各種各樣的零食,能夠騎著罕見的自行車穿梭於孩子們游樂場。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孩子們的「孩子王」,享受著至尊無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戲也往往是「將軍」「司令」的領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優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間毀了,因為父親生意的失敗,致使這個孩子的優越感全失。孩子不適應是肯定的,但是,還是勇敢的承受了。陪這父親在荒蕪人煙的地方放鴨失敗後。父親垮了,但是孩子卻勇敢地站了起來,繼承父業,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從孩子的行動中,體驗到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力量。
4. 曹文軒《草房子》主要內容
一、內容簡介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過對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銘心而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的描寫,講述了五個孩子,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和油麻地的老師蔣一輪、白雀關系的糾纏和孩子們苦痛的成長歷程。
六年中,桑桑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
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裡。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二、人物介紹
1、桑桑
桑桑是《草房子》這部小說貫穿始終的人物,他也是油麻地的見證人,很不幸,作家拿出了最大的苦難來考驗他——但也許這反而是一種幸運,因為考驗,桑桑才可能得到更多生命的領悟並成為本書的第一主角。
桑桑這個人物,以及他的成長經歷最能表現作者對情感、悲憫精神的詮釋。他推動了蔣一輪,與白雀愛的演繹;他對紙月關心並有著朦朧的感情;當眾人都排擠秦大奶奶時,他沒有。他是杜小康的競爭對手也是最懂他的人。他淘氣又善良,魯莽也細膩。
當他得了一種怪病而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作品的情感內蘊也隨之被推向高潮。他參與的每一個畫面都如此溫情脈脈和如此感人:他幫細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給一個飢渴的過路人;他甚至為羊為牛為鴿子為麻雀們做任何一件事情。
他背著妹妹去古城牆上看風景、唱古謠,盡顯可貴的兄長情;嚴肅的父親背著他,四處求醫,帶著他酣暢淋漓地打獵,重拾起曾遺失的父愛;紙月跟隨父親遠走他鄉,留給他的親手刺綉的紅蓮書包。
桑桑沒有死,這種團圓式的結局並沒有損壞精神上的崇高感,相反它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種對生命的敬重和眷戀,對世間真情的渴望與珍惜。
2、禿鶴
「禿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禿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是學生「戲弄」的對象,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禿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發來,用戴帽子的方法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
當這些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禿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
「禿頭」陸鶴堅守著人格的尊嚴,他在學校的文藝演出中活靈活現的出演角色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3、杜小康
杜小康從油麻地首富之家的「天之驕子」,突然之間經歷了家境的敗落,在被迫輟學後,隨父親遠走蘆盪養鴨,放鴨失敗後,他把五隻很大的、顏色青青的雙黃鴨蛋全部送給了桑桑。
這五隻鴨蛋,大概是他從大蘆盪帶回來的全部財富,而桑桑為了杜小康也把自己心愛的鴿子賣掉了,將錢統統給了杜小康幫助他渡過難關。
兩人之間的友誼純潔透明,真摯無私。杜小康在杜家山窮水盡遭到滅頂之災時,勇敢地站了起來,繼承父業,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到最後成長為一個堅強的為家庭生計拼搏的男子漢,留給我們的是他成長中閃光的人格魅力。
4、細馬
細馬是一個領養來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感覺到了被別人排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他選擇了逃避,拒絕和同學交談,選擇了與羊為伍,開始了放羊生活。當他能聽懂當地的方言時,他用笨拙的「罵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別人的「招惹」,以泄他對在教室里讀書孩子們的嫉妒。
在與邱二爺邱二媽的相處中,從最初的沖突排斥到最後與邱二媽相依為命,倔犟的細馬咽下委屈,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後在本可繼承的房產盪然無存之時,毅然挑起了生活重擔,立志為媽媽造一座大房子,儼然成長為一個獨擋一面的男子漢形象。
3、作者
曹文軒
1、作品影響
曹文軒的經典長篇小說《草房子》自1997年面世之後,暢銷不衰。各個版本累計印次已接近300次,被翻譯為英文、法文、日文、韓文等。
《草房子》出版後曾榮獲「冰心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協第四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並入選「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
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同樣引起轟動,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牛獎以及影評人獎,還有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等。
2、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於江蘇鹽城,中國兒童文學作家。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1]。
1991年,推出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說《草房子》,並擔任改編電影編劇。1999年,出版小說《根鳥》。2005年,推出小說《青銅葵花》。
2016年4月4日,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同年8月20日,曹文軒在紐西蘭領取國際安徒生獎,這也是中國作家首次獲此殊榮。 2017年3月31日,獲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7年12月,憑借特殊文體長篇小說《蜻蜓眼》獲得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5. 曹文軒簡介30字
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於江蘇鹽城龍港村,中國作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
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1991年,出版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長篇小說《草房子》,並擔任改編電影編劇。1999年,出版小說《根鳥》。2005年,出版小說《青銅葵花》。
2016年4月4日,獲得國際安徒生獎。2017年3月31日,獲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17年12月,憑借特殊文體長篇小說《蜻蜓眼》獲得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2019年,曹文軒長篇小說《草房子》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曹文軒的作品書寫了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麗,為孩子們樹 立了面對和挑戰艱難生活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
6. 曹文軒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於江蘇鹽城,中國兒童文學作家。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曹文軒是中國頂級的兒童文學作家,曾經榮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中國安徒生獎、中國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金獎、冰心文學獎大獎等40餘種海內外重要獎項。
他的作品創造了最美好的童心世界和最純正的文學世界,享譽世界文壇,被譯為英、法、德、日、韓、俄、瑞典等文字,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讀者所熟知和喜愛。
7. 曹文軒的個人簡介
曹文軒,男,1954年生,江蘇人,中國兒童文學作家,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
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紅瓦》《天瓢》等;曾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等四十多種獎項。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
(7)帽子王曹文軒小說簡介擴展閱讀:
曹文軒生於江蘇鹽城的一個小鄉村,童年的苦難生活成為他取之不盡的財富。他的作品有很多故事都取之於童年的經歷,並在曹文軒筆下幻化成了直指人心的故事。
所以,他的作品不僅在美學上略勝一籌,更多的能以孩子的視角展現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正如安徒生獎對他的評價:「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實而哀傷的瞬間」 。
讀他的作品,你會發現大多都是現實主義創作,而且每一部作品有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高質而多產。站在兒童的視角,飽含悲憫情懷,既堅持現實主義手法,又有豐富的想像力。
這些元素在他身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執著向前,傳達的是人類共通的樸素情感和高貴追求。
翻看曹文軒的作品,一個感覺:唯美。雖然他的作品被定義為兒童文學,但卻是適合所有人看。
他的作品雖然寫的是中國故事,但涉及的都是人類共通的主題——父愛、母愛、苦難以及人的喜怒哀樂。在文壇,他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8. 少年王曹文軒內容簡介
《少年王》是由幾篇中短篇小說組成的。
全書以《黃琉璃》開篇,章首這樣介紹《黃琉璃》:來自地獄的魔王熄用魔法控制了世界,並將天下的書全部燒毀,卻有一本書從烈焰中騰空而起,飛向了遙遠的西北,它就是大王書。書的新主人是茫—一個沐浴天地之靈氣而長大的牧羊少年。在危難時刻,他被成千上萬的難民擁立為王,帶領軍隊與魔王熄展開了輸死搏鬥….被有些文化的舅舅帶大的茫有著與普通放羊娃不同的靈魂,也許這就是他能夠成為少年王的原因。失去親人後的茫與他的羊相依為命,盡管語言不同,但他們互相能夠明了彼此,感受彼此氣息。羊群不希望茫打開那本有著奇特功能的書,但卻阻擋不了少年的執拗,當茫看到落入沼澤的少女瑤,想要施救時,是羊群給了他人所不能的幫助,當熄將暗無天日的黑暗帶給茫,讓他們活在恐懼與無望中時,是遠在他鄉的羊群沖破阻力,克服艱難來到茫的身邊,帶領茫的軍隊走出困境….還有那隻食金獸,那個少女瑤也都給了茫巨大的幫助。
曹老師依然不想用小說去展示來自生活的惡和丑,更不會用小說去強化惡和丑。而是採取了另一種策略:神聖、典雅、高尚、悲憫、寬容等加以凈化、改造和呼喚。因為他堅信純凈的文字的力量。
本冊書不僅內容精良、而且插圖精美、那優雅的文風,對提高中小學生的文學素養依舊有著很大幫助。
9. 巾幗梟雄的鐵帽子王爺
中國東漢稱儒學宗師親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東漢中後期,漸與宗師形成私人依附關系;魏晉南北朝時成為世族豪強地主的一種依附人口。東漢入仕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又需官僚舉薦,於是大批追求功名利祿之士紛紛投靠以儒學起家的官僚門下充當門生。門生投靠宗師舉主者日多,對門閥大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充當門生,不僅要出財貨,致賻贈,還要為主人奔走服役,甚至要為主人行不法之事。門生要以君臣父子之禮事宗師舉主,主子死了要服3年之喪,並繼續侍奉其後人 ,形成一種世襲的臣屬關系。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依附人口的門生,大致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門生屬於被剝削階層,常用於軍事活動或生產活動,他們的身份地位相當於部曲、佃客。另一部分門生是比較富裕的庶族地主,他們為了提高社會政治地位,求取官職,往往通過送禮行賄,去投靠高門世族。唐代科舉考試,考生得中進士後,對主考官亦稱門生,雖有投靠援引之意,已非依附關系。後世門生,主要是指學術上的師承關系。
同窗:①同在一起或同在一個學校學習:同窗五年;他是我同窗好友。
②同在一起或同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我倆是同窗。
古代學習條件很艱苦,所以就把同學稱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義,說同窗二字,也就顯示出了說話者之間的親密和尊重,比說同學要親切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