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二戰時期,有些日本士兵戴帽子,有些戴鋼盔為什麼中國人拍的片子里鋼盔和美國人拍的比如血戰鋼鋸
日本資源有限,無法做到給每一名士兵配發鋼盔。東北、朝鮮和台灣等殖民地沒有製造鋼盔的能力;
大陸派遣軍和南洋派遣軍的作戰需求不同,鋼盔造型也不同;
國內電影人瞎JB亂拍。
⑵ 為什麼日本軍人帽子側面有兩個披簾
防蚊蟲,遮陽,擋風砂,還有防凍傷。
九一八事變。日軍裝備鋼盔,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歐洲觀戰的武官的報告,此後有裝備而一直沒有使用。九一八事變的時候,因為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日軍的鋼盔基本沒有派上什麼用場。真正用上,是在黑龍江和馬佔山將軍所部的作戰。
鋼盔也的確減少了日軍的傷亡。馬佔山堅守昂昂溪之戰中,日軍在搶救傷員,可以看到他們佩帶的鋼盔。
但是,日軍很快就發現制式的鋼盔存在相當大的問題。
那就是 鋼盔的里襯太薄,在黑龍江寒冷的天氣里,日兵出汗以後如果不加處理,很快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一起,危險而又好笑。強行摘取,無意中會連皮肉扯下,而最初日 軍對這種古怪的情況又不會處理,用暖水澆鋼盔進行救護,結果造成被凍結的頭皮直接剝離。日兵形容宿營的時候,經常聽到頭被和鋼盔凍在一起的新兵摘鋼盔時發 出陣陣哀號。攻佔齊齊哈爾,日軍陣亡三百餘人,因為凍傷減員的卻幾乎達到兩千,其中不少就是這種「鋼盔頭」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士兵自發想辦法,在鋼盔里墊上紗布或者棉布,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是解決了凍傷的問題,這也是裝備鋼盔後給日軍造成的第一個大問題。
⑶ 為什麼二戰日軍士兵戴鋼盔而軍官戴布帽
怎麼會……《陸軍鐵帽物語》里有對日軍裝備鋼盔的詳細描寫……至於國軍……高級軍官很少親臨前線,去前線的都戴上鋼盔了——一群鋼盔里突兀地出現帽子,是人都知道有大魚。
採納哦
⑷ 二戰日軍戴頭盔時裡面會戴布帽子嗎
日軍的軍服配備都有帽子,但不會戴上帽子再戴鋼盔的,作戰時戴鋼盔裡面不會再戴帽子的
⑸ 二戰時日軍的帽子為什麼上頭是尖的
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本皇紀2598年)5月31日第392號敕令,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陸軍進一步修改現有軍服並定名為「九八式」軍服。
略帽:九八式軍帽為略帽又稱戰帽,戰斗帽等等,是一種簡便的作戰制帽,可以戴在鋼盔的裡面,夏季還可以在後面加掛三片用來遮陽防曬得垂布,略帽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種軍帽,這里就不作詳細描述了。
上頭是尖的,
第一,可以直接在上面帶上鋼盔。
第二,比軍帽更加容易防水防雨。
⑹ 黑狐劇里日軍為什麼戴鋼盔時要把帽子倒過來
帽檐影響視線。
⑺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帽子上的兩片屁簾和鋼盔網有什麼用
從軍事角度講,日軍的軍事制度和武器裝備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鑒的東西,比如日軍在二戰時的頭盔偽裝。19世紀末,日本跟中國突然拉開距離,向前飛奔,成為世界強國。之所以如此,就是日本這個民族善於學習,眼界開闊。日本遭到列強凌辱之後,不是閉關自守、夜郎自大;而是痛定思痛、進行了明治維新,全面向西方學習。
⑻ 抗戰時為什麼日軍好像是既戴著鋼盔又戴著軍帽
日軍鋼盔的里襯太薄。在如中國東北這樣的寒冷地區,出汗、沾水以後如果不注意,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一起,硬取會連皮肉一起扯下。
而且內襯太薄的話,戴起來也不會舒服。戴上帽子是不是會舒服一點?
還有日本鋼盔反光的問題,遇到突發戰斗或者進行偷襲。戴軍帽是不是安全性好些。
還有日本陸軍條例規定,現役軍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佩戴軍帽。這樣的話鋼盔。軍帽雙保險,是不是可以少挨長官的耳光?
⑼ 二戰日本兵有的帶鋼盔有的帶帽子
鋼盔是侵華日軍普遍配備的防護裝備,正式作戰中一般會戴鋼盔。
⑽ 我軍在抗戰的時候,繳獲了很多日本人的鋼盔,為什麼沒有人戴呢
因為不管是南京大屠殺還是七七事變,中國人恨小日本是恨到了骨頭里,帶上他們的帽子,不但會被人看不起,弄不好還會被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