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學輪滑需要佩戴的護具有哪些佩戴的順序是怎樣的
寶寶學習輪滑要特別注意安全,裝備的選擇尤顯重要,程教練向我們詳細地做了介紹。
護腕、護肘、護膝和頭盔
露在外面的關節處要好好地「保護」起來。需要准備的裝備有:護腕、護肘、護膝和頭盔。這些裝備都比較容易買到,基本上每個商場都有。為了保證質量,盡量不要去小商品市場買。
很多寶寶出於怕被認為嬌氣或者嫌麻煩的心理不願帶護具,但其實帶護具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保持良好的練習心態。
輪滑鞋
最難挑選的是輪滑鞋。輪滑鞋整體上一分錢一分貨,不要購置300元以下的鞋,此類鞋常導致初學者喪失對輪滑的興趣,甚至導致受傷;技術熟練後這雙鞋又留著沒用,不用可惜。一些超市在賣的色彩繽紛的兒童輪滑鞋,看看又便宜又漂亮,但是都是塑料做的,既不安全又不好滑。最好也不要在網上買鞋,你很可能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拿到一雙並不那麼適合的鞋。因為每個人的腳的確不一樣,要穿了才知道。
如果寶寶的腳有特殊性,比如是平足或者哪裡有傷,最好直接和店主說清楚,他可能會有辦法或者好的推介;如果你不說,可能拿回來的鞋穿幾天寶寶的腳受不了,拿回去退貨,徒增麻煩。
一對普通的溜冰鞋價錢由300-2000元不等,在價差這么大的情況下如何去挑一對適合寶寶的單排輪滑鞋呢 ?別著急,先看看鞋的各部分吧 !
鞋身
輪滑鞋的外殼可以防止外來的沖擊, 具有保護腳部的作用。一般用有鞋扣 ( buckle ) 的鞋身較方便穿著;綁鞋帶的側會較貼腳, 但穿脫較麻煩。一般比較好的單排輪滑鞋都是綁帶加一個扣的設計。一般的單排輪滑鞋都有一個內靴, 可以緩沖足部和鞋殼之間的磨擦,以保護足部,使皮膚不易擦傷和起水泡。好的鞋身應該要夠堅固, 海棉要夠厚, 密度也要夠。一個舒適鞋身能令寶寶踩起來時更加舒服。
底架 ( frame )
底架為連接輪子及鞋殼之結構體, 底架系統的堅韌性, 是決定溜冰鞋壽命的一大因素。通常底架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類型, 有的較厚有的較薄。底架一般裝上四個輪子, 但也有裝置三個輪子的小底架, 以及可以裝置五個輪子的速度鞋。寶寶的一般是四個輪子的。
鋁合金 ( aluminum ) 的底架比較好, 因鋁合金的底架較堅硬, 不容易變形, 但價錢較貴。
輪子( wheel )
輪子必須是高彈性輪 ( high rebound ), 絕不能是塑料輪子。程教練說最好選聚酯材料制的,即膠輪,它適應各種場地和狀況。膠輪比較軟,彈性較好,塑料輪子則是硬硬的,你可試敲敲地面聽聽聲音來感覺,你會發現塑料輪子的聲音是尖銳許多的。有些輪滑鞋會配置六角扳手,用以擰緊輪子。
大小(size)
除了注意鞋子的各部分質量以外,還要注意寶寶腳的尺碼。程教練建議,就買寶寶平時穿的尺碼,一定要寶寶自己穿過。絕對不能太大,只要不覺得緊不頂腳,就可以了。一般系好鞋帶、小腿和地面垂直時,腳的最前端和鞋內套的距離是半個大拇指(手)那麼多就好,太大的鞋不安全。現在很多的鞋子都有伸縮的功能,寶寶腳大起來後,還能用工具把寶寶的輪滑鞋改大。
程教練最後強調說一定要買品牌鞋,如米高、奧得賽,價位400-500元的就可以了,全套護具百十來元。可在體育用品商店購買,有些輪滑培訓中心也會專門代理某些品牌。
⑵ 為什麼玩滑板或輪滑很少人帶護具呢
反正我肯定要戴護具,沒護具邁不開腿的感覺,輪滑稍微有點慣性往前滑一丟丟就覺得要摔跤了,對了,我是初學者,丟人啥的管不了了
⑶ 初學輪滑的時候需要戴頭盔嗎
最好帶上,因為摔是難免的,磕碰難免,就怕寸了磕到腦袋,得不償失
⑷ 大學生輪滑課需要護具嗎
需要的,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玩輪滑的專業人士,上輪滑課都是需要佩戴護具的,保護好自己的安全,才是最安全的。佩戴好護具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校的負責。
⑸ 溜冰時必須穿戴的保護性裝置有哪些
溜冰時你得是?真是太好了。傳代的都得保護好了帽子。帽子必須得帶好嘍。等等,建寧點兒帽子別著急,咱東北腦瓜子疼了。合影都是血壓手套了。滑冰寫著的。你還有這個褲子比是必須得是緊腿的肉軟。能起能晚點的褲子。本領活。
⑹ 求解:剛學輪滑要帶護具嗎
我覺得任何運動都是安全第一
你們會長不讓戴護具這個很無理啊
第一護具本身就是提供一種防護
避免無謂的運動傷害
第二戴了護具之後
有很多東西你才能放膽去做而不用擔心其帶來的安全問題
這樣才有技術的飛速提高
所以我個人覺得初學者戴護具是完全有必要的
⑺ 為什麼玩滑板或輪滑很少人帶護具呢是覺得丟人嗎
因為我沒有
⑻ 輪滑為什麼要戴帽子
腦部一般都是比較脆弱尤其是後腦輪滑的時候重心稍微後仰就可能摔跤很危險的!
⑼ 輪滑中需要准備哪些保護的裝備
輪滑不僅具有娛樂性,而且具有挑戰性,並且越來越受兒童歡迎。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安全問題。每年還有很多兒童在輪滑時受傷。其中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沒有發展安全意識,不穿防護裝備,或者防護裝備沒有正確磨損,導致滑行時受傷。輪滑傷害的共同點:劣質輪滑鞋,容易造成偏心刀片,磨腳,跛行。運動時摔跤或碰撞會因未能佩戴防護裝備而導致受傷。保護裝置沒有標准化的磨損和較差的保護裝置,導致沒有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