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橫山嶺水庫地圖
橫山嶺水庫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陳庄鎮和岔頭鎮兩鎮境內的磁河上遊河道上,1960年建成,1970年擴建,1990年再次進行擴建加固。控制流域面積為440平方公里,庫容2.43億立方米,是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及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土壩高41米,最大下泄流量4247立方米每秒。
『貳』 南寧市羅傘嶺水庫有多少畝
1.羅傘嶺水庫位於南寧西鄉塘區邕武路19號(高峰石材市場往前300米) ,其陸地面積60萬平方米(約900畝),水域面積25萬平方米(約375畝)。
2、環繞羅傘嶺水庫建成了羅傘嶺原生態休閑農庄,目前是南寧市最好最大的,融休閑度假、民俗風情、特色餐飲、戶外拓展、水上運動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文化型、休閑運動型相統一的休閑度假區。
『叄』 南寧市西鄉塘區羅傘嶺水庫可以釣魚
可以釣,環境挺好,停車方便,釣費一天50元,有人會巡水庫收費,沒有票,但是人家保證不會收第二次,如果沒有碰上你就不收你的錢了。裡面小羅非魚、小白條特別多,一不小心就上個孟加拉鯪魚,那要得看你運氣啊,去過兩次了,每次都得2、3斤,也有0.8的大力馬被切線的,可能是我水平問題,也可能是其他的問題吧。
『肆』 南寧老虎嶺水庫是一級水源保護區還是二級水源保護區
應該是一級保護區。
相傳在很久以前,附近大鄧村有個姓林的農民養魚時還養了一隻老虎。那老虎通曉人性,能看守家園。因為經常有人偷他的魚,農民就把老虎帶去看守魚塘,告訴它:「在夜裡,你聽見木屐聲走來的,是你的主人;聽到布鞋聲走來的,是偷魚的人,要把它咬死。」老虎看守魚塘後,再沒有人敢來偷魚。有一天,農民到別村去飲酒,回來時想試一試那隻老虎是否效忠自己,帶著幾分酒意搖搖晃晃地穿上雙布鞋輕輕地向魚塘走來。老虎以為是偷魚賊,沖上去便把農民咬死。後來老虎才知道是主人,它十分悲傷,哭著回大鄧村林家去報喪。出殯那天,老虎流著淚跟著送殯匠人來到山上。人們都回去了,老虎仍然在主人的墓前哭,不願離去。第二天,人們發現主人的墳旁又多了一座墳,原來老虎傷心過度,哭死了,傳說是神仙下凡把老虎埋葬的。後來,人們懷念這只忠於主人的老虎,便把老虎長眠的那座山,取名為「老虎嶺」。1956年7月,在老虎嶺附近建成一座小型水庫,也取名為「老虎嶺水庫」。
『伍』 佛子嶺水庫的設計建設
1950年3至6月,淮河水利工程總局組織淠河查勘,提出了淠河東、西兩源上游可興建佛子嶺和長竹園(即響洪甸)兩座水庫。1950年7月大水後,治淮委員會會同有關單位,根據「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於1950年11月進行復勘。1951年4月,第二次治淮會議決議的《治淮方略》和1952年度工程要點中,規劃確定修建佛子嶺水庫。此後即進行地質調查及壩址、庫區的測量和水文測驗。當時國內缺乏建造連拱壩的資料,以汪胡楨為代表的水利專家們,以科學的態度,刻苦鑽研的精神,解決了連拱壩設計與施工中一個個難題,僅以三年的時間便完成了當時亞洲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建築任務,水庫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水利水電建設的人才。
佛子嶺水庫由治淮委員會組建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負責施工。1951年10月10日指揮部成立,陸續從各方面調集人員。1952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水利第一師參加水庫建設。從江蘇、上海等地招聘技術工人。民工來自霍山縣和阜陽縣。最多時參加施工的人數達18900人。1951年10月底,修通了六安到佛子嶺的公路。水庫大壩從1952年7月1日開始澆築壩身混凝土,至1954年9月16日壩身澆築完成,歷時僅27個月時間。 水庫工程採用原河床導流分兩期施工,先東岸導流,西岸築圍壩。第二期在西部河灘山腳部分開挖上下引河。河水經8、9、10號拱下泄,東部築圍壩。1952年1月9日佛子嶺大壩清基。3月1日第一期鋼板樁土石圍壩工程動工,6月底結束。在清基開挖中發現西岸岩層有破碎帶,將壩軸線下移12米,清基工作延遲到1953年3月完成。第二期清基工作因圍壩滲水及洪水沖擊潰決。至1953年10月初才全面開展,是年底全部完成。混凝土澆築自1952年7月初開始,分兩期進行。整個工程採取自營方式,以機械為主,人力為輔。施工中遭遇1953年春寒低溫,一度影響混凝土質量和澆築進度。混凝土拌和、輸送、澆築隨著澆築高度和部位不同,採取分散、移動和固定,機械和人力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對質量的控制和要求均較嚴格。1952年7月下旬開始,對施工管理和勞動組合進行改革。施工單位建立「區域生產管理制」,推行「平行流水作業法」,效率提高,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第一期混凝土澆築任務。第二期混凝土的澆築,克服了多次漲水、圍壩毀而又築的困難,於1954年6月6日全部澆築到127.46米高程,順利地攔蓄了1954年7月的洪水。是年10月底,連拱壩工程全部完工。計清基94.7萬立方米,澆築混凝土19.5萬立方米;耗用水泥5.3萬噸,鋼材6400噸,木材2.05萬立方米,砂石34萬立方米,應用各種機械設備545部。
1965年大壩進行第一次加固。9月28日開始放空水庫,修築圍壩。12月中旬完成裂縫修補,12月16日關閘蓄水,並進行13~16號拱的加強拱澆築、裂縫灌漿及帷幕和固結灌漿等施工,1966年9月底基本完成。1968年10月對壩身加固、鋼管加固和溢洪道處理等組織全面驗收,施工符合質量要求。
1969年洪水漫壩後,從1970年初到6月底完成了兩岸壩後基岩、21號垛等重點部位護砌和固結灌漿,以及壩面滲水裂縫的修補等。1975年8月洪水後,於1982年初開始進行大壩加固加高工程。這次加固是在兼顧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的,工程零星分散。大壩加高的施工質量要求高,新混凝土要控制好溫度,老混凝土表面鑿毛、鑿槽,又是高空作業。部分壩基帷幕補強要求在水下操作,施工條件差。由於設計、施工、科研和生產單位相互配合和支持,施工進展順利,於1984年全部完工。 輸水鋼管有泄洪鋼管、灌溉和發電輸水鋼管共11道,均埋設在垛內,與大壩一道分兩期施工。施工也屬自營,安裝工作系簽約委託代辦。第一期工程於1953年3月開始,第二期於1953年12月下旬開始,至1954年2月8日全部完成。施工過程中成立檢查督促小組,檢查進度與標准,使整個安裝工程進度快,質量好。
運行中發現鋼管振動劇烈,遂於1955年汛前,在鋼管支座位置加設防振箍帶,但效果不顯著。1964年,對剩下的13~15垛內3條鋼管進行檢查,發現鋼管氣蝕、振動嚴重。1965年8月與當時大壩加固工程同時交叉進行。接長進口段,安裝事故閘門,修理、補焊鋼管的氣蝕區;13、14垛內鋼管基礎的混凝土澆築,7~10號和15號垛內5道鋼管外包鋼筋混凝土工程及7~10號垛鋼管進口攔污柵等,於1968年10月基本結束。 電站廠房與大壩施工同時進行。第一期從1952年6月開始澆築19號拱廠房基礎,至1954年9月,19號拱廠房工程建成。第一台1000千瓦機組安裝,11月1日開始運行送電。11月24日,第二台1000千瓦機組安裝完成投入運行。第二期3台3000千瓦的廠房擴建工程於1957年初完成。19號拱廠房內安裝的3000千瓦和18號拱廠房的2台3000千瓦機組,全部於9月30日發電。
位於7~10垛壩後的擴建廠房,於1959年3月開工,1960年底停工。1966年2月復工,因施工力量不足於年底才基本完成。為了爭取早日發電,採取邊土建、邊安裝的辦法施工。第一台10000千瓦機組於1967年7月投入運行;第二台10000千瓦機組於1973年7月1日正式並網發電。
『陸』 會寶嶺水庫的水庫效益
會寶嶺水庫於1959年12月建成,經過50多年的管理運用,在防洪、灌溉、發電和工業供水等方面發揮了顯著效益。1963年遇水庫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削減洪峰84%,有效地保護了下游山東省蒼山、江蘇省邳縣17個鄉鎮6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隴海鐵路、206國道、301國道和濰徐、郯夏公路干線;灌區開發以來,年供水6000多萬立方米;會寶嶺水電站自1979年運行以來,年平均發電量140萬千瓦時;水庫宜養殖水面1147公頃;已建成的工業供水工程主要向山東十里泉電廠、濟鋼石門鐵礦等工礦企業供水,年工業供水量2300多萬立方米。會寶嶺水庫灌區開發於1959年,1962年開灌。1971、1990年先後在西泇河上建成了陳橋、大橋兩座攔河閘,開發了兩處引河灌區,有效灌溉面積7533公頃。灌區以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近年來,灌區內蔬菜特別是大棚蔬菜種植發展迅猛,使蒼山縣成為著名的「山東南菜園」,帶動了蒼山經濟的發展。
『柒』 高嶺頭水庫在哪個鎮
溫州市文成縣西坑畲族鎮西坑村委會
『捌』 東石嶺水庫詳細介紹
,最高水位50.5米,是鷹潭市最大的水庫。
鴻塘鎮
以前是屬於硬石嶺鄉的,近年整個硬石嶺鄉,包括水庫全劃歸鴻塘鎮
屬於塔橋鎮,而且改名
『玖』 佛子嶺水庫邊邊上有什麼飯店味道好
找地圖
『拾』 獅子嶺水庫再新情況
獅子嶺水庫:水庫壩址位於壺源江下游富陽市湖源鄉橫槎村的湖源溪上,控制流域面積726km2。水庫總庫容1.84億m3,正常蓄水位80m,相應庫容1.13億m3,20年一遇防洪庫容0.35億m3。電站裝機容量36MW,年發電量1.45億kW.h,灌溉面積8.0萬畝,年供水量1.5億m3。水庫以供水為主,結合發電的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獅子嶺水庫淹沒耕地2288畝,淹沒林地6000畝,遷移人口9000人,壩高93m,估算工程總投資15億元。由於該水庫淹沒損失較大,工程投資大,供水效益近期難以實現,壺源江流域綜合規劃推薦為遠期工程措施,富陽市安排在2020年以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