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QQ堂中金童裝,太子帽,探險背景,這些裝備在探險哪些圖能刷到
競技:水面11,鳥語花香,
探險:魔法王國1:王子帽子,玉女衣服,金童衣服,舞會大廳背景,等等
魔法王國2:隕石背景,探險高手/達人,海盜船背景,愛神糖泡,等等
機械王國:荷蘭隊服,機密機甲盔,等等
迷之沙漠:聖誕背包,雙截棍,等等
謝謝採納!
B. 古代太子的帽子寫的什麼字
不會寫字,一般都是花紋圖案黃金鑲邊或鏤空圖案。
如果出現寫字的那就一定是假的
望採納O(∩_∩)O謝謝
C. 古代太子服飾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的服飾,屬於禮制問題,是用來分貴賤,別尊卑的,皇太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在禮制上僅次於皇帝,體現在服飾上,就是非常接近皇帝,表現在服飾上,皇太子有一個特權就是可以穿「袞冕」,就是電視上演的那種頭上頂個平板,下面垂著一排珠子的那種帽子,身上的衣服則綉上日、月、天、地等各種圖案。
這是皇帝的帽子,仔細數一下,是十二串珠子喲
這種袞冕是舉行重大禮儀活動時穿的,比如祭祀天地、太廟等皇帝才會這么穿,平常上朝啊,處理政務,接見大臣啊,以及休息的時候,是不會穿這玩意的。現在演電視的,皇帝出來動不動就穿成這樣,是不對的。
成都武侯祠的劉備像,仔細數一下只有九串珠子,難到武侯祠塑像的時候是想說劉備偏安蜀中,還不夠格當真正的皇帝?其實不是的哈,因為按照周禮的理想,袞冕只是皇帝的第二級服飾,在袞冕之上還有一套更高級的禮服,叫做大裘冕,大裘冕就是十二串珠子,但只是在祭祀昊天上帝時才穿,平時搞活動,不穿大裘冕,只穿袞冕,為了區別,皇帝的袞冕只有九串珠子。不過套規定太繁鎖,後來不怎麼用了。武侯祠這個塑像倒是很符合周禮的。
袞冕在周代是所有的王公貴族都可以穿的,只是用前後所垂的珠子的數量和衣服上綉的圖案來區分等級,但後來因為這套服飾跟皇帝的太像,除了皇帝以外,其它人基本上不準穿了,除了皇太子以及親王以外,一般大臣都不能再穿袞冕了,當然外國的國王也是可以穿的。
朝鮮的國王也可以穿袞冕
皇太子的袞冕和皇帝的區別,就是皇帝的珠子是十二串,每一串又有十二顆珠子,和皇太子的就降等為九串珠子,每一串也只有九顆,衣服上綉的圖案,皇帝是可以綉十二種,皇太子只有九種,便說實話,這種差別完全不影響整體觀感,不仔細看,跟皇帝真差不多。
明代皇太子的冕服,數一下只有九串珠子喲
D. 圖片中皇帝頭上所戴的帶垂珠的叫什麼名字
頭上帶的這個號帽子叫九旒冕,也叫平天冠,「旒冕」是古代天子、諸侯在重大儀式上戴的前後墜有玉珠的禮帽,在古裝劇中經常能夠看到。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這東西想來也不好做啊,要工藝技術。有珠簾的,天子所戴的冕版上前後各懸掛12串玉旒,每串玉旒上穿有12顆玉石,共長12寸。
冕,是帝王的禮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明朝禮制規定(根據北京定陵出土實物),皇帝冕前後各12旒,太子用11旒。親王只能用9旒、9珠,共用珠162顆。冕服制度在清代被廢除,冕冠形象,現在只能在繪畫中見到,如梁武祠漢代刻石上的黃帝像,唐代閻立本畫的歷代帝王圖,宋人作的晉文公復國圖,明人作的聖跡圖中的孔子像等等,但今天能見到的實物,除了袁世凱那件未被國人認可的「皇帝冕」之外,只有魯荒王朱檀陵出土的九旒冕,所以特別珍貴。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E. " 太子帽"的來歷與歷史說明
中國古代為體現社會地位的尊卑而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冠服制度,古時太子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有了太子的冠服與儀仗。太子帽的來歷應該與這樣的歷史有關,但各個歷史朝代服飾文化的不同,因而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冠服又有著不同的形式和色彩的要求。民國以後,隨著封建帝制的結束,過去的皇家冠服也逐漸平民化了。
參考:http://ke..com/link?url=xq__
http://wenku..com/link?url=RbcpbkNrtM4n8qKnAqO3u_2cmHyxdST2-EUVN8uQ52_6X5ck3VywkapROgkkx7lfcJLmn9-E0V629_xAIWjsMYgWPz1eOGVGhO2vSipk8tq
F. 漢代 太子帽子 是多少串 諸侯是多少串
太子等同諸侯應為9旒,每旒貫玉9顆
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周禮.夏官.弁師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
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
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
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
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
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
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明朝的是11
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
G. 清朝皇太子的頭飾一般是怎樣的
梳辮子,辮尾垂以流蘇,或玉飾,這沒有固定的等級分別。等級主要體現在帽子上。
帽子主要分為服冠,暖帽和涼帽,因為清朝雍正都都是秘密立儲,真正意義上的太子只有一位,所以太子的也不清楚,只知道皇子的。
暖帽的形制,多為圓型,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製,也有用呢制、緞制及布制的,視其天氣變化而定。顏色為黑色為多。皮毛之類也有分別。最初,以貂鼠為貴,其次為海獺,再次為狐,其下則無皮不用。由於海獺價格昂貴,後用黃狼皮染黑代替,名為騷鼠,時人爭相仿效。帽子的最高部分,裝有頂珠,材質多以珍珠,紅寶石為主。紅寶石為冠頂,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
涼帽的形制,無檐,形如圓錐,俗稱喇叭式。材料多為藤、竹製成。外裹綾羅,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黃色等。上綴紅纓頂珠。
朝冠是上朝或大宴等正式場合佩戴的官帽。皇子冬朝冠:皇子冬朝冠,熏貂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皇子夏朝冠:皇子夏朝冠,織玉草或藤絲竹絲為之,綠石青片金二層,里用紅片金或紅紗,上綴朱緯,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頂如冬朝冠。
H. 明朝太子平日戴的帽子叫什麼
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製(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蟬,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與絳紗袍、皂色領、褾、裾的白紗中單、絳紗蔽膝、白色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配套,為皇帝郊廟、省牲、皇太子、醮戒時所穿。
I. 古代天子帶的帽子叫什麼呢
冕旒,古代漢族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J. 秦國時期太子的帽子是怎麼樣的
就是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