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奧匈帝國帽子

奧匈帝國帽子

發布時間:2021-10-06 03:02:20

❶ 為什麼歐洲人喜歡戴帽子難道說帽子是一種身份的表現

歷史上,帽子一直是西方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歐洲所謂的紳士貴婦,出門都會戴上帽子。


而這個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英國的天氣潮濕陰霾,雨稀稀拉拉的下個不停,但是又是那種不大不小,打傘又僑情了點,而不下雨的時候太陽又很大,紫外線強,很容易曬黑,那時的女士們都要保持白皙肌膚,所以每日預備一頂帽子,遮風擋雨擋陽光也當然是正事了。這樣就使得英國的帽子在材質上和法國選的就不太一樣了,樣子都很優雅和莊重。而法蘭西的天空,陽光都很燦爛,又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帽子的造型更加藝術性,材質更輕薄。

當然,帽子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著許多象徵意義,在歐洲的很多國家中,抬手撫摸帽子也是值得鼓勵的做法,因為那樣做會給屬自己帶來幸福。但是,如果不小心把帽子翻了個底兒朝天,那就不妙了,因為那預兆著在一天中會遇到很多倒霉事。

❷ 在歐洲,戴帽子為什麼會是社會地位的表現

而這個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英國的天氣潮濕陰霾,雨稀稀拉拉的下個不停,但是又是那種不大不小,打傘又僑情了點,而不下雨的時候太陽又很大,紫外線強,很容易曬黑,那時的女士們都要保持白皙肌膚,所以每日預備一頂帽子,遮風擋雨擋陽光也當然是正事了。這樣就使得英國的帽子在材質上和法國選的就不太一樣了,樣子都很優雅和莊重。而法蘭西的天空,陽光都很燦爛,又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帽子的造型更加藝術性,材質更輕薄。

當然,帽子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著許多象徵意義,在歐洲的很多國家中,抬手撫摸帽子也是值得鼓勵的做法,因為那樣做會給屬自己帶來幸福。但是,如果不小心把帽子翻了個底兒朝天,那就不妙了,因為那預兆著在一天中會遇到很多倒霉事。

❸ 為什麼稱一戰時的奧匈帝國為「布頭帝國」

士兵的帽子都是用布做的,包住頭。

❹ 在歐洲有什麼社會地位的人才能戴帽子,帽子有什麼作用

歷史上,帽子一直是西方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歐洲所謂的紳士貴婦,出門都會戴上帽子。



而這個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英國的天氣潮濕陰霾,雨稀稀拉拉的下個不停,但是又是那種不大不小,打傘又僑情了點,而不下雨的時候太陽又很大,紫外線強,很容易曬黑,那時的女士們都要保持白皙肌膚,所以每日預備一頂帽子,遮風擋雨擋陽光也當然是正事了。這樣就使得英國的帽子在材質上和法國選的就不太一樣了,樣子都很優雅和莊重。而法蘭西的天空,陽光都很燦爛,又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帽子的造型更加藝術性,材質更輕薄。

當然,帽子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著許多象徵意義,在歐洲的很多國家中,抬手撫摸帽子也是值得鼓勵的做法,因為那樣做會給屬自己帶來幸福。但是,如果不小心把帽子翻了個底兒朝天,那就不妙了,因為那預兆著在一天中會遇到很多倒霉事。

❺ 求1篇100字《好兵帥克》的讀後感

最佳答案《好兵帥克》,實在太精彩!抵的上拉伯雷的《巨人傳》了,《巨人傳》還屬想像中人物,有玄想成分,而好兵帥克卻是完全的現實主義,說它現實卻又超出現實之上,帥克的言談舉止令人好笑不已,實在太好笑,半夜四點還笑得我在餐桌上噴出了夜宵。義大利馬萊爾巴的《莫奇科尼》寫作上有帥克的影子,甚至標題的取法也是如此。而捷克的小說文學傳統實在令人欣賞,那種舉重若輕、或舉輕若重的寫法,還有大問題從小處出發、崇高就是卑劣、清潔就是骯臟的含混一氣的表現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昆德拉也是一例。只是他欣賞的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還得研究一下。是什麼原因使得捷克小說家欣賞。

《好兵帥克》
作者:雅•哈謝克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雅•哈謝克是捷克著名作家。早期作品以諷刺筆調揭露奧匈帝國的腐敗和資產階級的虛偽。1920年,開始寫作長篇諷刺小說《好兵帥克》。在某種意義上,《好兵帥克》也可以說是一部歷史小說,因為它從內部描寫了歐洲近代史上一個最古老的王朝——奧匈帝國崩潰的過程。作品幾乎是嚴格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編年順序寫的,從第二卷(帥克入伍後由布拉格開拔前方)起,戰局、事件、路線都與當年的奧匈軍隊作戰史基本吻合,甚至帥克所在的聯隊番號以及作品中有些人物(盧卡施、萬尼克、杜布等)也不是虛構的。然而此書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如何忠於史實,而在於作者以卓絕的漫畫式手法,准確、深刻地剖析了奧匈帝國的政府、軍隊、法院、警察機關及醫院、教會的反動而又虛弱的本質。通過手裡拿著「叛國者」的帽子到處尋找拘捕對象的特務布里契奈德,以及草菅人命的軍醫,我們可以看到奧匈帝國是怎樣一座黑暗、殘暴的監獄。為了揭露所謂「神職人員」這種寄生蟲,作者在卡茲和拉辛兩個神甫的形象上著了濃重的筆墨。這個帝國的一切殘酷、骯臟、荒謬與丑惡,都沒能逃脫哈謝克那支鋒利、辛辣的筆,他無情地揭露了這個龐大帝國所加於捷克民族的種種災難,並塑造出帥克這個平凡而又極富於機智的不朽形象。

我個人認為後續的結局並不好。帥克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喜劇。他的經歷讓人哭笑不得,我希望帥克成為一個大英雄,雖然過程比較搞笑,但現實的悲劇決定帥克的瘋癲一生。
讓人歡笑讓人疼
你可以在圖書關的網站上搜到

❻ 為什麼稱一戰時的奧匈帝國為「布頭帝國」

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德語:Österreich-Ungarn,馬扎爾語: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1867年至1918年間的一個中歐的二元君主國(Dual-Monarchic Union)國家。

在這段時間里,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盟,這個聯盟的德文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在這情況下,匈牙利國王與奧地利國王均是同一個人。匈牙利對內享有一定程度地於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享有自治權;對外事務方面(外交和國防)則與奧地利一樣,統一由帝國中央政府處理。

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亦僅次於俄羅斯及德意志帝國,居於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內政主要由組成它的十一個主要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所存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得到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

❼ 奧地利旅遊

主要旅遊點是克恩頓州、施蒂利亞州、薩爾茨堡州、蒂羅爾州和上奧州。

夏初的奧地利,明凈的湖水、綠色的森林、透明的藍天和白色的山巒,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明明暗暗,像極舒伯特的一首藝術歌曲,或者勃拉姆斯的一首鋼琴三重奏。在這個季節踏上奧地利的國土,心就如同吃了過多櫻桃的黃鸝,一下子就醉了。薩爾茨堡,小心踩了旋律

在舉世聞名的音樂之鄉,就像當年勃拉姆斯提醒的那樣:「走路小心,別踩了旋律!」

奧地利的音樂和戲劇舉世聞名。全世界幾乎找不到另一個國家對音樂如此推崇和普及。從街頭音樂到流行音樂會,從輕歌劇到音樂喜劇,從大型交響樂到歌劇表演,應有盡有。從東到西,由南到北,全國上下音樂節和文化節一年四季,連續不斷,可以說奧地利人每個周末都可以選擇不同的音樂節!這一點,在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體會尤深。

到達薩爾茨堡,第一件事就是到心儀已久的在糧食胡同,瞻仰莫扎特故居。故居內珍品甚多,因此禁止拍照。但當年莫扎特媽媽做飯的廚房,由於不便擺放珍貴樂譜樂器,是個例外。於是觀客紛紛舉起相機。剎那,彷彿莫扎特美妙無比的音樂,又在那光線暗淡但溫暖的灶台周圍飄起。

說起灶台,在薩爾茨堡確實連吃都離不開莫扎特。莫扎特巧克力到處都有。在賓館,莫扎特小夜曲、嬉遊曲如雲似絮。在聖彼得巴洛克大廳的莫扎特晚餐音樂會,操不同語言的遊客一邊用餐一邊現場欣賞《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的著名詠嘆調。莫扎特一生多辛勞,但他的音樂里卻沒有一點陰影,有的只是美。的確,就像音樂史家所說的那樣,莫扎特「代表了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光明時刻,在這一時刻所有的對立都消失了」。

薩爾茨堡還是獲十項大獎提名的奧斯卡獲獎片《音樂之聲》的誕生地。這部電影問世30多年來,在世界各地經久不衰。在中國國內各大書店裡,隨時都能見到這部電影的原聲帶。一片湖光山色里,「哆、唻、咪」之聲,彷彿縈繞耳邊。不由你不信,這樣的影片,只能在薩爾茨堡拍攝。

當代指揮大師卡拉揚出生的樓房,和莫扎特曾經居住過的一座老房子遙遙相對。卡拉揚本來學工科的,目標是做工程師。但誰讓這位天才生在莫扎特的家鄉呢,於是半路出家,有了這位號稱二十世紀後半葉國際樂壇「帝王」的人物。如果說在當代世界,有音樂的地方就有莫扎特的話,那麼有唱片的地方准有卡拉揚。

在薩爾茨堡省內的大小城鎮里,旅遊者到處可以參加薩爾茨堡式的「鄉村音樂會」。音樂節目大都取自當地人的生活。這里的人們,甚至把樹木和斧頭拖上舞台當作樂器,以表演阿爾卑斯山伐木者的生活。我參加過一場這樣的音樂會,在節目最後,演出者抱出一堆國旗,每舉起一面就要唱一首這個國家著名的歌曲。每一面旗幟舉起,觀眾中就有這一國家的遊客起立。在此也可以看出奧地利旅遊業何等發達,隨處都可以開一次國際舞會。在那次音樂會上,興師動眾興高采烈站起來的,以美國人、法國人最多,各有二三十人,南非有一對,巴西有一個。當我們7個中國人在五星紅旗下起立時,各國的遊客掌聲雷動,似乎在歡迎中國人走向世界,讓人好不激動。

這一刻是難以忘懷的。在音樂之國奧地利,在莫扎特的故鄉,那在掌聲中跳動的美妙旋律,正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維也納:神似北京

「作為語言民族相同的兩個國家,德國人像日本人,他們只知道埋頭工作,而奧地利人更像中國人,工作之餘講究生活情調。」操一口流利漢語的薩爾茨堡旅遊局市場經理奧利弗這樣對我說。但奧地利駐華大使館商務處旅遊官約色夫則認為,奧地利人之於德國人,更像北京人之於上海人。德國有經濟奇跡,奧地利則有高度發達的文化。這些說法令人著迷。對世界各地的大多數人來說,德奧的分野是可以分明感覺到,卻又很難說明白的東西。奧利弗和約色夫的說法,倒是蠻形象的。

能用中文說出這樣生動的比喻,是因為他們了解中國,喜歡中國。非常值得回味的是,維也納作為龐大奧匈帝國的首都,輝煌600多年,堪稱歐洲文化中心。而就在這同一歷史時期,北京則作為明清兩大帝國的首都,是亞洲文化的中心。而這兩個偉大古都在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經歷了帝國以及帝制的崩潰,但其悠久的文化卻像鳳凰一樣,依然從帝國廢墟中再生。

維也納人同北京人神似之處果然不少。比如喜歡神聊喜歡情調喜歡社交。這種精神氣質表現在他們每年數以百計的音樂文化節上,表現在他們的戲劇與音樂中。這才有了《閑聊勃爾卡》,有了無數的輕歌劇喜歌劇,甚至有了獨具特色的社交形式——維也納華爾茲文化。每年聖誕長假之後,維也納進入舞會佳期。它一直持續到冬去春回。大大小小150多場舞會此起彼伏。

維也納人喜歡閑聊,還同其享譽歐洲的咖啡館文化有關。1683年,咖啡初抵維也納,從那時起,維也納便因其咖啡傳統而著稱,那裡的咖啡館與巴黎街頭的咖啡館分屬歐洲兩大浪漫傳奇之地,充滿了文人雅士的風流韻事和雋永的歷史典故。咖啡館的歷史越悠久,咖啡就越香醇、故事也越迷人。在咖啡館里打發休閑時光,已經持續幾個世紀。對於大部分維也納人來說,咖啡館不僅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擺脫生活沉悶的避難所。每個咖啡館都有自己固定的支持者,通常他們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里拿著報紙來這里小啜一杯,消磨掉幾小時的光陰。就是在這樣的咖啡館里,舒伯特和他的朋友們徹夜閑聊,並在紙條上寫下一首首優美的藝術歌曲。

應當承認的是,相比維也納咖啡館文化,老北京著名的茶館文化早已風光不再。當然,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維也納咖啡館文化也開始受到挑戰。不久前,已經進入故宮的美國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歐洲咖啡館文化的中心維也納開設第一家分店,店鋪的選址正好在著名的維也納劇院的正對面。在未來的18個月內,這家「美國咖啡大亨」將陸續在奧地利再開設14家連鎖店,一場歐洲傳統「咖啡館文化」對「美國外賣咖啡文化」的較量悄然展開。

「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再也不能像10年前那樣,坐在咖啡館里一泡就是幾個小時了。」奧利弗說。休閑的奧地利咖啡館文化,能否抵擋美式快餐文化的沖擊,還真不好說。

離開薩爾茨堡赴維也納前夕,奧利弗熱情地推薦了一長串著名的維也納咖啡館,建議我一定要到其中坐一坐。我開玩笑地問:「你不請客嗎?」他馬上回答說:「當然可以,但是你必須答應,下次到北京時你要請我吃一頓正宗的湖南紅燒肉!」

離開奧地利很長一陣子了,有時夢里仍然是雲霧繚繞的山巒,藍色的河流,巴羅克式的建築,還有細雨中的黑森林。在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的完美里,在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的冥想里,在勃拉姆斯鋼琴小品的溫暖里,在馬勒管弦樂藝術歌曲無盡的蕭索里,萬里之外的奧地利重新親近了起來。奧地利以它寬廣的胸懷,養育了這些不朽的生靈,而他們又在自己不朽的創作里,為奧地利母親留下了永恆的畫像。於是你又一次沉醉起來,多瑙河畔的斜風細雨,重又打濕了你的衣襟。

浪漫遊·方式

在維也納老城攜手漫步

從世界知名的國家歌劇院出發,很快就會到達環城街長廊的購物天堂。在克恩頓大街轉入愛樂樂團胡同,富有傳統風格的薩赫旅館就位於這條街上,既然到了這里,為什麼不請她不品嘗一塊此旅館的特產——薩赫蛋糕呢?

穿過阿爾貝提納廣場來到維也納最美麗的廣場之一:約瑟夫廣場,你們可以在這里參觀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華麗大廳。穿過騎術學校胡同,來到米歇爾廣場,從廣場上的米歇爾大門走入霍夫堡皇宮內的建築群,可以參觀皇帝的寢宮、皇宮銀器室、宴會廳以及珍寶館,到皇宮小教堂聆聽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在星期日彌撒儀式上的唱詩,自然又是另一種享受。

走過英雄廣場和環城大道來到藝術史博物館共同觀賞館內收藏的名畫。沿著環城大道一直走到國會大廈,向右拐進人民公園你們可以看到西西公主的紀念像,在她的紀念像下你們可以共同回憶愛情的甜蜜,說不定比西西公主還要幸福呢。

重新回到環城大道,經過市政廳來到維也納大學,沿著右邊的階梯往上走到貝多芬曾經住過的舊居Volksgarten,沿著下坡小路來到費斯特宮殿上擁有著名購物長廊的Freyung。

再穿過有著名咖啡館和華麗的城市宮殿的Stadtpalais的紳士胡同你們可以回到剛才已經來過的米歇爾廣場。如果有點累了,可以在這里靜靜地品一杯咖啡,四目對視,有些音符,有些曲調,在流動,你們的愛情已在這流動中悄然升華。

穿過著名的戴默爾咖啡館和許多高級商店的煤市,你們來到了城壕,在這條購物街盡頭是有名的商廈——哈斯建築,和與其隔街相望的是斯特凡大教堂。參觀過象徵維也納的斯特凡教堂之後,經過紅塔街和光街,來到有著名的錨形鍾的高市。沿著猶太人胡同走到有許多夜生活愛好者飲酒作樂的酒吧百慕大三角區。沿著Seitenstettengasse一直走到Rotenturmstrasse再轉入肉市,奧地利最老的一家餐館希臘小吃就位於此。再經過一連串美麗的街道你們就可以回到剛才經過的環城大道和大道旁的城市公園,公園內有一尊金黃色的約翰·斯特勞斯紀念像。沿著幾條窄街走到斯特凡大教堂,穿過克恩頓大街就可以回到出發地點國家歌劇院。走累了,何不一同走入歌劇院去聽聽更浪漫的音樂?

浪漫遊·目的地

奧地利常識:

概況:奧地利位於中歐南部,與德國、瑞士、列支敦斯登、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國接壤,全國面積為83,850平方公里,具有800萬人口。

語言:德語。

地形:奧地利西部多山,山峰高達4000公尺,山谷村落海拔亦在2000公尺間。西部有東西走向中央山脈,兩側均為丘陵地帶,多湖沼及茂密叢林,維也納附近及多瑙河谷為平原。

氣候:奧地利氣候屬中歐型氣候,西部受大氣洋影響,冬夏溫差和晝夜溫差大且多雨,東部為大陸型氣候,溫差小,雨量亦少,阿爾卑斯山地區寒冬季節較長,夏季比較涼爽,7月平均氣溫為14-19度,冬季從12月到3月,山區5月仍有積雪,氣溫達零下,部分山區,即便在夏日,晚間仍有涼意,需有風衣外套

貨幣與匯率:奧地利貨幣為奧地利先令,1美元約等於13個奧地利先令,1元人民幣約等於1.5個奧地利先令。

銀行:星期一、二、三、五:08:00-12:30,13:30-15:00,星期四:08:00-12:30,13:30-17:30,星期六、日休息,在機場、火車站和商業中心,設有每周七天營業的外幣兌換處。

郵局:星期一至星期五:08:00-19:30

購物:商店營業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8:00-19:30

電源:與中國相通,但是電線插頭為圓柱型。

駕車:只有持有國際駕照的中國籍遊客才可以在奧地利駕車。浪漫在奧地利的五大理由:

一、在維也納攜手漫步老城,不但可以領略老城沉澱的歷史風韻,還可以使你們的感情在這漫步中進一步加深。

二、在薩爾茨堡重溫電影《音樂之聲》的情節,把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進行到底。

三、共同攀登位於陶恩國家公園中心的奧地利最高峰大格羅克納山,站在高山上為你們的將來許一個聖潔的心願。

四、在萊因河和多瑙河邊,相依相偎,在城市的夜色下,聽那首《藍色多瑙河》,音符流動,你們的愛情也隨之升華。

五、冬天裡去奧地利,你們可以在乘雪橇在阿爾卑斯清新的山風中呼嘯而過,也可以嘗試卡文式滑雪的喜悅,喝一杯冰吧中的飲料,然後一同堆一對親吻的雪人。

浪漫遊·向導

注意事項:

1.在陌生的地方旅遊,盡量減少單獨行動。

2.一定保管好護照和往返機票。

3.到達酒店後,一定要領取有關入住酒店的名片,以防走散可以自行回到酒店。

4.請不要輕易在酒店打電話,因為費用昂貴,可以用磁卡電話打國際長途。

5.酒店內一般均有收費電視節目,這些費用需要個人承擔。

禮貌問候:奧地利是一個非常講究禮貌的國家,大家見面時都要互相握手問好。親密的朋友在異性之間以及女性之間還要親吻面頰。如果戴著帽子,在見面和告別時則需要用左手脫帽,帽里朝自己,帽頂朝對方,同時伸出右手同對方握手。戴著手套同別人握手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在奧地利,需要熟記「早上好」、「您好」、「晚上好」三句德語。

入境及簽證:凡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旅客,應在奧地利駐華大使館辦理旅遊簽證。

海關規定:非歐盟國家的公民免稅攜帶自己使用、體育用途或用於自己職務的物品入境,其中下列物品有所限制,每人(十七歲以上)只准攜帶200支香煙、50支或100支小雪茄、或250克煙絲,以及1升烈酒和2升葡萄酒入境,除上述物品之外的其他物品,可免稅攜帶總金額不超過2400奧地利先令的物品入境。

免稅購物:非歐盟國家如果在貼有免稅標簽的商店內購買超過1000奧地利先令,可以辦理營業退稅手續,購物時必須向售貨員索取退稅單。退稅單內容應由售貨員填寫。出關時,將所買貨物交海關檢查,海關在退稅單上蓋印後即可在機場或邊境的退稅處領取稅款。

奧地利規模最大的中文信息網:

http�//www.a4c.at

浪漫遊·路線

飛機旅行:

奧地利航空公司和中國民航聯營北京-維也納-北京的直飛業務,每周三班;上海-維也納-上海的直飛業務,每周兩班。

火車旅行:

奧地利聯邦鐵路發達,共有5800公里鐵路線,並和歐洲整體鐵路連網。出發前,可在任何一個火車站內購買火車票,除了正常票價外,還有一系列優惠票。

汽車旅行:

可在奧地利的各租車公司以及機場和各大旅店辦理租車手續,持國際駕駛執照,並擔保第三人責任險者可以在奧地利駕車。(部分內容由奧地利駐華使館提供)

❽ 哈謝克的簡介

哈謝克(1883~1923)
Haek,Jaroslav
捷克作家 。1883年4月30日生於布拉格一窮苦教員家庭,1923年1月3日卒於利普尼宋特。13歲時父親病故,上中學時因參加反對奧匈帝國的示威遊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後因無錢繳納學費,中途輟學,到教堂、葯房當臨時工。商業專科學校畢業後,到一家銀行任職。曾參加無政府主義和頹廢派文學團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應征入伍,作為捷克兵團一員赴俄國作戰。十月革命爆發時正在俄國,1918年2月參加紅軍,不久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20年返回布拉格。20世紀初開始文學創作,寫有短篇小說、小品文以及政論文1000多篇,對奧匈帝國統治下捷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抨擊 。代表作 《好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遭遇》(一譯《好兵帥克》)是一部政治諷刺小說。它通過主人公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種種經歷,揭露了統治者的凶惡專橫及其軍隊的腐敗墮落,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與人民血肉相連的普通捷克士兵的形象。該書已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40多種文字,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與奧匈帝國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針織衫如何收納沒有摺痕 瀏覽:15
棕色褲子配什麼腰帶 瀏覽:605
中老年人加絨加厚風衣 瀏覽:428
男士穿翻領t恤配什麼外衣 瀏覽:777
鉤小女孩的外套花樣圖 瀏覽:590
廣東東莞加工兒童制服 瀏覽:29
黑色馬甲套什麼衣服好看圖片 瀏覽:294
戲曲旗袍 瀏覽:329
灰色衛衣加藍色褲子 瀏覽:144
高領子衣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844
風衣為什麼後面有條鐵鏈 瀏覽:671
動物防疫員有制服嗎 瀏覽:82
粗線帽子怎麼收頂 瀏覽:65
塞爾達登山套裝褲子 瀏覽:204
口袋日月帽子皮 瀏覽:990
用卡紙折帽子 瀏覽:702
牛仔褲吊牌表示什麼 瀏覽:188
邁雅褲子專賣店濰坊 瀏覽:748
寶寶手織衣外套大全 瀏覽:30
噴漆防護帽子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