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醫院要用紅十字代表其由來又是什麼
紅十字歷史
19世紀中期,歐洲商業經濟日益繁榮的各國,為了爭奪市場,不斷以兵戎相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各國的陸軍醫療部門無力單獨解決戰地傷病兵員的救護和治療問題。因此,一場血戰之後,往往陳屍遍野,呻吟呼號,悲慘萬狀,不忍卒暗。有個名叫讓.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晉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途中,抵達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此時拿破崙皇帝正率法軍和撤丁軍為一方與奧地利陸軍為另一方,為爭奪倫巴第地區相繼在馬根塔和索爾弗利諾兩地血戰。索爾弗利諾之戰,雙方資亡四萬多人,大批傷兵被遺棄在戰場上,烈日蒸曬,無人救護,狀況十分凄慘。杜南目睹這一情景,出於對人的同情和憐憫,當即號召該地居民,同他一道組織起來,不分國籍的搶救和看護被遺棄的傷兵,前後達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內瓦後,向公眾講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戰地的經歷。人們鼓勵他寫書激勵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後,杜南於1862年11月在日內瓦發表他的名著《索爾弗利諾回憶》一書。杜南在書中追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的所見所聞和救護傷兵的故事。在書的結尾中他建議;(1)在各國成立傷兵救護組織;(2)召開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組織權益的國際公約。他積極向德、奧諸國的統治者進行游說,他的倡議獲得了歐洲各國上層社會的熱烈支持。於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爾將軍、莫瓦尼埃律師、阿皮亞和莫諾瓦兩醫生等一道,在日內瓦公共福利會轄下組成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人們常說的五入委員會;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爾將軍擔任,社南是該國際委員會的秘書,紅十字會就這樣誕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員會正式易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在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的倡議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6個國家的36名代表參加的一次名叫預備會議的國際會議。會議通過十項決議和三項建議,特別主張:
(1)在每個國家成立救護委員會,以便在戰時協助'陸軍』醫療隊進行工作;
(2)平時開展訓練男護士的工作;
(3)救護車、陸軍醫院和醫護人員中立化;
(4)採用統一的識別標志,即白底紅十字旗幟和臂章。
五人委員會特別是杜南堅持不懈地工作,說服歐洲各國派代表到日內瓦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團體權益的國際公約。由瑞士聯邦委員會和法國政府出面,於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間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2位全權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會議幾乎未加修改就通過了五人委員會提出的公約草案,於8月22日正式簽定《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次日內瓦公約。公約僅有十條條文,概括地將1863年預備會議通過的決議用國際公約的形式從法律上肯定了下來,也為關於戰爭的國際人道主義法樹立了一個規范性的模式。國際紅十字運動和其在武裝沖突中的特殊作用,從此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
隨後,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歐、亞、美三洲的主要國家相繼成立了43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誕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個國家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正式加入了這個國際紅十字運動。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類別和使用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現將有關情況分述如下:
一、紅十字標志的由來和類別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由此可見,紅十字標志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系。
紅十字標志通常是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合成。國際紅十字的規章,對紅十字標志本身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說明兩條紅色長方條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長短相等就行了。我們常見的紅十字標志,因人地而異,規格不盡統一,原因就在於此。當然,最好還是前述五個正方形投合的方式製作,比較合乎大家都贊同的標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會說,「紅十字標志冒犯了該國土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標明他們所使用的救護車。土耳其的體法,隨後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歷仿效,它們也相繼採用了紅新月標志。
為什麼紅十字標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簡略地回顧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紀至13世紀之間,西歐信奉基督教,各國的王公、貴族、傳教士企圖從回教徒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和基督聖地,曾多次糾集教徒,前仆後繼,進行十字軍東征(最著名的有8次之多),當時他仍所使用的旗幟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為標志。十字軍東征雖以失敗而告終,但自此以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即視十字架為禁物,忌諱使用。這種思想情緒,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上來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亞、孟加拉這樣一些伊斯蘭教影響較強的國家,卻沒有採用紅新月標志,仍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新月標志,有向左和向右彎曲兩種形式,國際紅十字一般採用向右彎曲的紅新月。至於標志的大小規格,跟紅十字標志一樣,迄今尚沒有統一的標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從1923年起採用紅獅與太陽作為該國紅十字組織的標志。但伊朗革命後,於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國際紅十字會,放棄使用紅獅與太陽標志,改用紅新月標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項日內瓦公約所承認的三種紅十字標志,實際上只存在紅十字與紅新月兩種了。在報刊文章里,有時我們還見到「紅十字組織使用三種不同標志」的說法,顯然由於信息閉塞,已與事實不符了。
目前,在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標聯合會協會的144個成員中,使用紅十字標志的有119個,使用紅新月標志的有24個,餘下前蘇聯是同時使用兩種標志的唯一紅十字組織。
二、紅十字標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項日內瓦公約第44條的規定,紅十字標志(紅新月標志同樣適用)具有保護和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指使用標志的人員、器材、車輛、機構等,是受到公約有關條款的保護;後者只是說明或表明使用標志的人員或某種東西,只是與紅十字會有關系,或從屬於紅十字會,並不受公約的保護。紅十字標志的使用,首先是軍事當局的許可權,特別是武裝部隊醫療部門的許可權。據此,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一般應由有關軍事當局授權,不得使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在戰時,這種受權特別給予從事救護傷病員的軍隊醫療隊,即它的人員在戰地救護過程中可以佩戴紅十字臂章;它的救護車、醫院船、醫療飛機、醫院等可以懸掛紅十字旗幟;它的醫療器材可以貼上紅十字標志;等等。交戰雙方應按公約給予保護,不得有違。但是,這些人員、器材、設施、機構等,一旦不再為戰地傷病員服務,就不再受公約的保護;醫院、救護車等如用於掩護或運送作戰部隊,那就構成違犯公約的行為了。
日內瓦公約參加國,根據公約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立法,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標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講來,紅十字會無權使用保護性質的標志,但在和平時期它可以根據國內立法的規定,使用紅十字標志,當然這種使用不含有任何保護意義。國際紅十字規定,各國紅十字會會員、青少年會員、紅十字會訓練的急救員、衛生員等,均可佩戴紅十字證章、肩章、領章、胸章、帽徽、別針等,最好在這類證章等的紅十字標志周圍鑲飾些花紋,或鑄刻上佩戴人員類別字樣。標忠尤應盡量小些,不宜過大。紅十字會全部佔用的房舍,也可塗有紅十字標志,或懸掛紅十字旗幟;一部分佔用的,只在佔用部分的辦公室懸掛紅十字標志;如屬紅十字會所有而未佔用的房舍,只能懸掛不帶標志的會牌。其他如救護車、急救站等,如系紅十字會所有並由紅十字會在使用,也可塗上有或懸掛紅十字標志。紅十字會的出版物,或募捐時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向災民免費散發的救濟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運往國外的救濟物資,貼上紅十字標志,還可以得到減免運輸費的優惠待遇,特別是緊急救濟物資還能優先搶運。非紅十字組織使用標志,事先須得到有關當局和紅十字會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⑵ 醫生和護士的帽子有什麼區別
燕帽是護士的象徵,可以區別醫生和護士
⑶ 醫院為什麼掛紅十字!
紅十字 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成。五個紅色正方形分別代表亞、歐、非、美和大洋洲世界五大洲。
紅十字標志的作用有以下兩種:
1、保護性標志:表明受到人道主義法規保護的人或物,不應受到攻擊。
2、標明性標志:表明與紅十字運動有關的人或物。
紅十字標志只是在武裝沖突中傳達一個特定信息的符號,其中不含任何政治、宗教、哲學和人們憑印象、感情杜撰出的各種意義。但不容置疑的是,由於一百多年來紅十字會的卓越貢獻,使這一標志具有了極大的號召力和權威性。
紅十字歷史
19世紀中期,歐洲商業經濟日益繁榮的各國,為了爭奪市場,不斷以兵戎相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各國的陸軍醫療部門無力單獨解決戰地傷病兵員的救護和治療問題。因此,一場血戰之後,往往陳屍遍野,呻吟呼號,悲慘萬狀,不忍卒暗。有個名叫讓.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晉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途中,抵達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此時拿破崙皇帝正率法軍和撤丁軍為一方與奧地利陸軍為另一方,為爭奪倫巴第地區相繼在馬根塔和索爾弗利諾兩地血戰。索爾弗利諾之戰,雙方資亡四萬多人,大批傷兵被遺棄在戰場上,烈日蒸曬,無人救護,狀況十分凄慘。杜南目睹這一情景,出於對人的同情和憐憫,當即號召該地居民,同他一道組織起來,不分國籍的搶救和看護被遺棄的傷兵,前後達八天之久。杜南回到日內瓦後,向公眾講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戰地的經歷。人們鼓勵他寫書激勵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後,杜南於1862年11月在日內瓦發表他的名著《索爾弗利諾回憶》一書。杜南在書中追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的所見所聞和救護傷兵的故事。在書的結尾中他建議:
(1)在各國成立傷兵救護組織;
(2)召開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組織權益的國際公約。他積極向德、奧諸國的統治者進行游說,他的倡議獲得了歐洲各國上層社會的熱烈支持。於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爾將軍、莫瓦尼埃律師、阿皮亞和莫諾瓦兩醫生等一道,在日內瓦公共福利會轄下組成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人們常說的五入委員會;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爾將軍擔任,社南是該國際委員會的秘書,紅十字會就這樣誕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員會正式易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在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的倡議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6個國家的36名代表參加的一次名叫預備會議的國際會議。會議通過十項決議和三項建議,特別主張:
(1)在每個國家成立救護委員會,以便在戰時協助『陸軍』醫療隊進行工作;
(2)平時開展訓練男護士的工作;
(3)救護車、陸軍醫院和醫護人員中立化;
(4)採用統一的識別標志,即白底紅十字旗幟和臂章。nbsp;五人委員會特別是杜南堅持不懈地工作,說服歐洲各國派代表到日內瓦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團體權益的國際公約。由瑞士聯邦委員會和法國政府出面,於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間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2位全權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會議幾乎未加修改就通過了五人委員會提出的公約草案,於8月22日正式簽定《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次日內瓦公約。公約僅有十條條文,概括地將1863年預備會議通過的決議用國際公約的形式從法律上肯定了下來,也為關於戰爭的國際人道主義法樹立了一個規范性的模式。國際紅十字運動和其在武裝沖突中的特殊作用,從此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
隨後,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歐、亞、美三洲的主要國家相繼成立了43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誕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個國家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正式加入了這個國際紅十字運動。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類別和使用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
由此可見,紅十字標志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系。nbsp;紅十字標志通常是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合成。國際紅十字的規章,對紅十字標志本身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說明兩條紅色長方條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長短相等就行了。我們常見的紅十字標志,因人地而異,規格不盡統一,原因就在於此。當然,最好還是前述五個正方形投合的方式製作,比較合乎大家都贊同的標准。
紅十字
紅十字標志是國際人道主義保護標志,是武裝力量醫療機構的特定標志,是紅十字會的專用標志。紅十字標志是紅十字運動的象徵,體現著當今世界的人道與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確使用,對於執行人道主義保護任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紅十字標志是為了對紅十字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一個獨立、中立的組織,其使命是為戰爭和其他暴力局勢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護和援助。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應有識別標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阿皮亞醫生最先提出來的。1863年10月,他建議採納「白底紅十字」的臂章作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五人委員會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日內瓦公約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這樣做是為了對日內瓦公約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從此,白底紅十字旗幟逐漸飄揚到世界各個角落。人們看到紅十字,就想到人道主義,也想到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員會,紅十字標志冒犯該國士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隨後,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也相繼採用紅新月標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國,雖然伊斯蘭教的影響較強,仍然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十字標志有三種,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白底紅十字」,伊斯蘭國家使用「白底紅新月」,以色列等對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抵制的國家使用「紅水晶」。
1、紅十字
「白底紅十字」標志,是為了對紅十字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
1863年月10月26日至29日,歐洲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舉行的首次外交會議決定。使用「白底紅十字」作為在戰場上從事傷員救護的醫務人員、場所及其交通工具的保護標志,並將其列入大會通過的《紅十字決議》之中。翌年又在《紅十字公約》(即後來的日內瓦公約)中加以明確。
2、紅新月
「白底紅新月」是將土耳其國旗上的新月用紅色畫在白底上而成。
土耳其於是1865年承認日內瓦公約。1876年在與沙俄交戰中,土耳其政府提出:「白底紅十字這個標志使信仰伊斯蘭教的士兵感到不快。」因此土耳其將改用國旗上的新月用紅色畫在白底上作為標志。「白底紅新月」這個標志在1929年被列入日內瓦公約,在伊斯蘭國家廣泛使用。
3、紅水晶
《日內瓦公約》締約國的代表8日在日內瓦以壓倒多數的表決結果同意國際紅十字運動設立「紅水晶」新標志,從而為以色列加入該運動鋪平了道路。
29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修訂了《運動章程》以引入與紅十字和紅新月有同等地位的新增標志紅水晶。根據決議,以色列的紅大衛盾會與巴勒斯坦的紅新月會成為運動的正式成員。
在不能使用紅十字與紅新月標志時,使用紅水晶標志還可以為處於沖突局勢下的戰爭受害者及人道工作者提供額外的保護。
紅十字標志的含義
1、標明性標志:表明與紅十字運動有關的人或物。
2、保護性標志:表明一個受國際人道法保護,不應受到攻擊的人或物。
國際紅十字運動起源
紅十字運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它的誕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途徑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索爾弗利諾的村莊,正趕上奧地利陸軍與法國一撤丁聯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回缺乏醫療救護,士兵傷亡慘重,約有4萬多受傷垂死之人被遺棄在戰場。正在歐洲各地從事私人商務的亨利、杜南先生途徑此地目睹了無助傷兵痛苦掙扎的慘狀,為之所震驚,當即決定放棄個人事業,組織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屍體,投入戰場救護。
這次經歷深深觸動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維。戰爭結束後,他回到日內瓦寫下了《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一書,把在索爾弗利諾見到的一切情景,以直觀感人的方式敘述出來,表達了他想對傷兵進行救護,但又力不從心的遺憾和不安。此書的出版,在歐洲各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為此,他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一是在和平安定時期,各國設立全國性的志願傷兵救護組織(演化為當今的國家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平時開展救護技能訓練,戰時支持軍隊醫療工作;二是簽定一份國際公約給予傷兵救護組織以中立地位(演化為當今以四部日內瓦公約及其兩部附加議定書為核心內容的法律文書)。亨利、杜南先生用熱情和人道精神震撼了人們的心靈,在歐洲贏得了廣泛的共鳴。
首先得到瑞士的日內瓦公共福利會會長莫瓦尼埃、杜福爾將軍、阿皮亞醫生和莫諾瓦醫生的贊賞和支持。成立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又稱為「日內瓦5人委員會」。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亨利、杜南先生為實現其理想,不斷努力向歐洲一些國家的君主和政府呼籲,得到了支持。1863年10月26日,來自歐洲16個國家和4個私人組織共36名代表參加了日內瓦國際會議,並一致通過了《紅十字決議》,決定在各國建立救護團體,為表示對瑞士國的敬意,其標志定為「白底紅十字」(瑞士國旗為紅底白十字),1864年8月8日-22日又簽定了《關於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且被各國相繼承認。從此,紅十字運動作為一個國際性運動開始運作起來,並得到了國際法的保障。
1901年,亨利、杜南先生回其對紅十字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榮獲首次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
亨利、杜南先生逝世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1948年,紅十字協會(即現在的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前身)理事會決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並要求各國紅十字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紀念活動。
紅十字青少年
在國際紅十字運動中,紅十字青少年作為富有生氣的力量,很早就開始了活動。
1870年普、法戰爭時,荷蘭的中小學生利用舊亞麻布自製綳帶,以作戰傷救護之用。
1880年,英、荷波爾戰爭時,加拿大的學生以楓葉為標志,志願為紅十字會工作。
1892年,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維亞州的婦女委員會倡議組織青少年參加紅十字會活動,並向第5屆國際紅十字大會提出了議案。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國家的紅十字會組織青少年參加救濟士兵和戰爭受難者工作。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英國、匈牙利、紐西蘭、波蘭、瑞士、南斯拉夫、法國、羅馬尼亞、日本、瑞典等國紅十字會陸續建立起紅十字青少年部。
1922年,國際紅十字會協會理事會的第18項決議,闡明了紅十字青少年活動的作用和意義,建議各國根據具體情況,在中小學學生中發展青少年會員。兩年後,理事會進一步決定,組織紅十字青少年活動,以校內為主,但也可以擴展到校外。其宗旨和任務是:保護生命和健康;相互幫助,加強國際友誼;傳播紅十字的基本原則和日內瓦公約。
紅十字青少年的責任
作為紅十字青少年,我們的力量很薄弱。但即使是這樣的我們,仍舊會因為「愛」而走到一起,用我們微小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宣傳知識、帶給別人歡樂!把人間的愛傳遞給需要他的人們。是紅十字青少年永遠的責任。
世界紅十字日(05月08日)的來歷
2008年5月8日是第60個世界紅十字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3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該會的倡議和做法,普遍受到了國際紅十字界的贊賞和支持。
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十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向各國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的做法。1930年第14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根據大會的一項決議,設立了由捷克、比利時和協會共同指派的三國委員會,負責在3年期內親赴現場實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紅十字休戰日的組織工作和實踐經驗。1934年在東京舉行的第15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聽取了三國委員會的考察報告,充分肯定了紅十字休戰日的活動。1938年在倫敦舉行的第16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再次得到肯定。到1946年協會舉行第19次理事會會議時,世界紅十字日的活動已比較普遍。理事會在決議中指示協會秘書處研究確定一個固定的日子為國際紅十字日,各國紅十字會在這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1948年協會召開的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建議,今後各國紅十字會盡量選擇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上,批准了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於是,國際紅十字會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是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目前全國有32個分會。
中國紅十字會簡史:
清光緒帝30年(1904年)2月,日本和沙皇俄國為爭奪殖民地,在我國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東北人民被鐵蹄和戰火蹂躪。當時的社會名流對此十分關注。工部尚書呂海寰約集上海官納及各駐滬代表,倡議成立紅十字會。由海關道沈敦和等三位中國辦事總董與英、法、德、美等國人士組成的外國辦事總董們擬定了會章。同年,國際紅十字會上海支會成立。
紅十字會剛一建立,就利用各地紳商將勸募的20餘萬兩款銀和清廷頒發的內帝銀10萬兩組派義務工作隊趕赴東北,救出難民數萬人,並對他們進行了賑濟、救護、資譴和留養。
1906年,清政府簽署承認了日內瓦公約。翌年,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改為大清紅十字會。1911年清朝覆滅,1912年將大清紅十字會改為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在歷次戰亂、災荒中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於1912年1月15日通報各國,正式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成員。
1919年,紅十字會國際協會成立後,中國紅十字會於當年7月8日加入該協會。在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中國紅十字會做了大量救護、賑災及查人轉信等工作。
1950年8月2日中國紅十字會召開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代表會議,協商改組事宜,並向政務院作了匯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閱了報告,親筆修改了會章,9月6日批准了章程和領導機構。10月,改組後的中國紅十字會在國際紅十字會第21屆理事會上當選為協會執行理事。1952年,恩來總理代表政府發表聲明,承認1949年關於改善戰地傷病員境遇等4項日內瓦公約,同年7月,第8屆國際紅十字大會承認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唯-合法的全國性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因而成為新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第一個恢復合法席位的團體。此後,紅十字會在愛國衛生運動,衛生救護訓練及交換戰俘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中國紅十字協會
【簡介】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簡稱中國紅基會)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主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以致力於改善最易受損害人群的境況,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保護人的生命與健康,改善最易受損害人群的境況,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為機構使命。
【公益項目】
目前,中國紅基會主要實施兩大系列的公益項目:一是助醫領域的「紅十字天使計劃」,一是助學系列的「博愛助學計劃」。
紅十字天使計劃
為踐行其宗旨和使命,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自2005年8月以來在醫療健康領域重點推動一項面向貧困地區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的大型社會公益事業——「紅十字天使計劃」。該計劃的宗旨是:關注農民和農民工的生命與健康,廣泛動員國際國內的社會資源,建立我國第一個「紅十字天使基金」,以所募資金和醫療物資,對患有重大疾病(包括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的農村貧困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實施醫療救助,協助政府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條件,捐建「紅十字天使醫院」,培訓農村醫務人員,提高農村醫務人員的醫療救護水平,促進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幾年來,該項目籌資和資助均取得重大進展,項目內容不斷完善和豐富,已經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公益品牌之一。2008年4月,「紅十字天使計劃」榮獲了我國慈善領域的最高政府獎項——2007年度「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目前,「紅十字天使計劃」已經初步形成包括援建鄉村博愛衛生院(站)、培訓鄉村醫生、開展貧困農民和兒童大病救助三個方面內容,直接捐資救助和資助設備通過定點醫院免費治療救助兩種救助模式,大病救助種類包括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腦癱、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唇齶裂、目盲、聾啞、癌症、心臟病、城市亞健康等十多個病種。
博愛助學計劃
「博愛助學計劃」主要目標是幫助貧困地區農村改善教學條件,資助貧困家庭孩子上大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援建博愛小學;捐贈博愛電腦教室;捐贈「紅十字書庫」;設立博愛助學金資助家庭貧困的孩子上大學等。
會標釋義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會標體現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奉行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整體造型與中國國旗(五星紅旗)相似,暗喻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中國」特徵;中央大紅十字與半圍繞的四個小紅十字,象徵社會各界愛心的匯聚、紅十字基金的積累和紅十字精神的傳播。
⑷ 護士帽中的十字代表什麼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和類別:
紅十字作為救 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
⑸ 醫院的標志為什麼是個紅十字呢
紅十字標志是國際人道主義保護標志,是武裝力量醫療機構的特定標志,是紅十字會的專用標志。紅十字標志是紅十字運動的象徵,體現著當今世界的人道與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確使用,對於執行人道主義保護任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應有識別標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阿皮亞醫生最先提出來的。1863年10月,他建議採納「白底紅十字」的臂章作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五人委員會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日內瓦公約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這樣做是為了對日內瓦公約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從此,白底紅十字旗幟逐漸飄揚到世界各個角落。人們看到紅十字,就想到人道主義,也想到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員會,紅十字標志冒犯該國士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隨後,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也相繼採用紅新月標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國,雖然伊斯蘭教的影響較強,仍然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十字標志有三種,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白底紅十字」,伊斯蘭國家使用「白底紅新月」,以色列等對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抵制的國家使用「紅水晶」。
1、紅十字
「白底紅十字」標志,是為了對紅十字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
1863年月10月26日至29日,歐洲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舉行的首次外交會議決定。使用「白底紅十字」作為在戰場上從事傷員救護的醫務人員、場所及其交通工具的保護標志,並將其列入大會通過的《紅十字決議》之中。翌年又在《紅十字公約》(即後來的日內瓦公約)中加以明確。
2、紅新月
「白底紅新月」是將土耳其國旗上的新月用紅色畫在白底上而成。
土耳其於是1865年承認日內瓦公約。1876年在與沙俄交戰中,土耳其政府提出:「白底紅十字這個標志使信仰伊斯蘭教的士兵感到不快。」因此土耳其將改用國旗上的新月用紅色畫在白底上作為標志。「白底紅新月」這個標志在1929年被列入日內瓦公約,在伊斯蘭國家廣泛使用。
3、紅水晶
《日內瓦公約》締約國的代表8日在日內瓦以壓倒多數的表決結果同意國際紅十字運動設立「紅水晶」新標志,從而為以色列加入該運動鋪平了道路。
29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修訂了《運動章程》以引入與紅十字和紅新月有同等地位的新增標志紅水晶。根據決議,以色列的紅大衛盾會與巴勒斯坦的紅新月會成為運動的正式成員。
在不能使用紅十字與紅新月標志時,使用紅水晶標志還可以為處於沖突局勢下的戰爭受害者及人道工作者提供額外的保護。
紅十字標志的含義
l、標明性標志:表明與紅十字運動有關的人或物。
2,保護性標志:表明一個受國際人道法保護,不應受到攻擊的人或物。
國際紅十字運動起源
紅十字運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它的誕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途徑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索爾弗利諾的村莊,正趕上奧地利陸軍與法國一撤丁聯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回缺乏醫療救護,士兵傷亡慘重,約有4萬多受傷垂死之人被遺棄在戰場。正在歐洲各地從事私人商務的亨利、杜南先生途徑此地目睹了無助傷兵痛苦掙扎的慘狀,為之所震驚,當即決定放棄個人事業,組織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屍體,投入戰場救護。
⑹ 什麼樣的醫生工作帶帽子為什麼要帶
就是為了衛生.
護士的帽子是因為,護士工作對衛生方面要求較低,如果僅僅為了區分和醫生的區別,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帶帽子,那麼為什麼要帶帽子呢?那是因為護士都是女的,而女性偏好留長發,所以護士帽的設計是為了固定女性的長發,不讓其妨礙工作.如果你們仔細觀看的話,會發現每個護士都會用發夾固定她們的帽子.所以護士帽並不是為了區分與醫生的區別,更不是好看美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固定頭發,不妨礙工作的作用.
當然近幾年有男護士的出現,他們帶什麼帽子,偶到很想見識見識
⑺ 為什麼醫院要用紅十字的標記有什麼含義嗎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應有識別標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阿皮亞醫生最先提出來的。1863年10月,他建議採納「白底紅十字」的臂章作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五人委員會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日內瓦公約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這樣做是為了對日內瓦公約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從此,白底紅十字旗幟逐漸飄揚到世界各個角落。人們看到紅十字,就想到人道主義,也想到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員會,紅十字標志冒犯該國士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隨後,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也相繼採用紅新月標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國,雖然伊斯蘭教的影響較強,仍然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⑻ 為什麼醫學上把紅十字架作為救死扶傷的標志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應有識別標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阿皮亞醫生最先提出來的。1863年10月,他建議採納「白底紅十字」的臂章作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五人委員會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日內瓦公約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是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這樣做是為了對日內瓦公約發祥地瑞士表示敬意。從此,白底紅十字旗幟逐漸飄揚到世界各個角落。人們看到紅十字,就想到人道主義,也想到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員會,紅十字標志冒犯該國士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隨後,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也相繼採用紅新月標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國,雖然伊斯蘭教的影響較強,仍然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十字標志有三種,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白底紅十字」,伊斯蘭國家使用「白底紅新月」,以色列等對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抵制的國家使用「紅水晶」。
⑼ 醫院的標志為何是紅十字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類別和使用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現將有關情況分述如下:
一、紅十字標志的由來和類別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由此可見,紅十字標志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系。
紅十字標志通常是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合成。國際紅十字的規章,對紅十字標志本身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說明兩條紅色長方條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長短相等就行了。我們常見的紅十字標志,因人地而異,規格不盡統一,原因就在於此。當然,最好還是前述五個正方形投合的方式製作,比較合乎大家都贊同的標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會說,「紅十字標志冒犯了該國土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標明他們所使用的救護車。土耳其的體法,隨後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歷仿效,它們也相繼採用了紅新月標志。
為什麼紅十字標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簡略地回顧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紀至13世紀之間,西歐信奉基督教,各國的王公、貴族、傳教士企圖從回教徒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和基督聖地,曾多次糾集教徒,前仆後繼,進行十字軍東征(最著名的有8次之多),當時他仍所使用的旗幟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為標志。十字軍東征雖以失敗而告終,但自此以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即視十字架為禁物,忌諱使用。這種思想情緒,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上來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亞、孟加拉這樣一些伊斯蘭教影響較強的國家,卻沒有採用紅新月標志,仍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新月標志,有向左和向右彎曲兩種形式,國際紅十字一般採用向右彎曲的紅新月。至於標志的大小規格,跟紅十字標志一樣,迄今尚沒有統一的標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從1923年起採用紅獅與太陽作為該國紅十字組織的標志。但伊朗革命後,於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國際紅十字會,放棄使用紅獅與太陽標志,改用紅新月標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項日內瓦公約所承認的三種紅十字標志,實際上只存在紅十字與紅新月兩種了。在報刊文章里,有時我們還見到「紅十字組織使用三種不同標志」的說法,顯然由於信息閉塞,已與事實不符了。
目前,在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標聯合會協會的144個成員中,使用紅十字標志的有119個,使用紅新月標志的有24個,餘下前蘇聯是同時使用兩種標志的唯一紅十字組織。
二、紅十字標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項日內瓦公約第44條的規定,紅十字標志(紅新月標志同樣適用)具有保護和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指使用標志的人員、器材、車輛、機構等,是受到公約有關條款的保護;後者只是說明或表明使用標志的人員或某種東西,只是與紅十字會有關系,或從屬於紅十字會,並不受公約的保護。紅十字標志的使用,首先是軍事當局的許可權,特別是武裝部隊醫療部門的許可權。據此,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一般應由有關軍事當局授權,不得使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在戰時,這種受權特別給予從事救護傷病員的軍隊醫療隊,即它的人員在戰地救護過程中可以佩戴紅十字臂章;它的救護車、醫院船、醫療飛機、醫院等可以懸掛紅十字旗幟;它的醫療器材可以貼上紅十字標志;等等。交戰雙方應按公約給予保護,不得有違。但是,這些人員、器材、設施、機構等,一旦不再為戰地傷病員服務,就不再受公約的保護;醫院、救護車等如用於掩護或運送作戰部隊,那就構成違犯公約的行為了。
日內瓦公約參加國,根據公約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立法,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標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講來,紅十字會無權使用保護性質的標志,但在和平時期它可以根據國內立法的規定,使用紅十字標志,當然這種使用不含有任何保護意義。國際紅十字規定,各國紅十字會會員、青少年會員、紅十字會訓練的急救員、衛生員等,均可佩戴紅十字證章、肩章、領章、胸章、帽徽、別針等,最好在這類證章等的紅十字標志周圍鑲飾些花紋,或鑄刻上佩戴人員類別字樣。標忠尤應盡量小些,不宜過大。紅十字會全部佔用的房舍,也可塗有紅十字標志,或懸掛紅十字旗幟;一部分佔用的,只在佔用部分的辦公室懸掛紅十字標志;如屬紅十字會所有而未佔用的房舍,只能懸掛不帶標志的會牌。其他如救護車、急救站等,如系紅十字會所有並由紅十字會在使用,也可塗上有或懸掛紅十字標志。紅十字會的出版物,或募捐時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向災民免費散發的救濟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運往國外的救濟物資,貼上紅十字標志,還可以得到減免運輸費的優惠待遇,特別是緊急救濟物資還能優先搶運。非紅十字組織使用標志,事先須得到有關當局和紅十字會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