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外國人睡覺戴睡帽
這個問題吧就是聽說外國某友人說過,人體內的大部分熱量的喪失是從頭部喪失的,所以這就是為啥他們睡覺的時候要戴帽子的原因吧。
但是具體到底是不是人絕大部分熱量從頭不嫌臟濕的呢?這就我也不知道了。但是就我自己個人來說,我覺得可能是外國人怕把自己的發型給壓壞了吧,所以才戴帽子的。
所以在熟睡的過程中可能會著涼或者是有中風這一類毛病,但是大部分戴帽子的都是一些老年人,因為畢竟他們身體各部分機能已經開始退化了,所以他們盡可能的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夏季炎熱的時候,為了自己能夠涼快一點,只能採取這樣的措施。
但是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講這樣就無所謂啦,而且對於年輕人來講,睡覺的時候戴帽子是一個比較可笑的事情,也是年輕人不是太能夠接受的事情,因為畢竟戴上會比較熱啊,而且會感覺很奇怪的。
但是對於剛出生的小孩子來說,在他出生的時候,醫院的護士會給他在頭部戴上一個很小的軟軟的帽子,這也是因為剛出生的小孩子他的身體可能比較弱一點,所以才會給他帶。
B. 為什麼英國人愛戴帽子
對東方人來說,英國人對於帽子的喜愛是一個謎。在英國多年,我觀察到英國人對帽子有一種微妙且一致的喜好,他們似乎能憑借直覺判斷在何種場合戴何種帽子,帽檐的大小也似乎有特定的標准。這對外人來說,似乎包含了許多未解之謎。
在大街小巷,常能見到戴著各式各樣帽子的人。女士們愛美的帽子自不必說,男士們尤其是年輕人喜歡個性化的軟氈帽,它能很好地展示個人魅力;有風度的老先生們則常戴禮帽;學生的校服中也包括了帽子。
我曾住在著名的哈羅公學附近,那裡的學生們都戴著硬草帽,這看起來與校服不太相配,但據說這是學校多年的傳統,不可或缺。
在倫敦的商場里,賣帽子的櫃台總是吸引著英國人的目光。那裡展出了許多華麗甚至誇張的帽子,有的裝飾著輕紗,有的插著羽毛,大小不一,有的只遮住臉的一半。這些帽子看起來像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道具,但實際上,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會戴這些誇張的帽子。據說在英國,無論是參加婚禮、葬禮、生日聚會,還是聽歌劇、演講和劃船比賽,都需要戴帽子。帽子的樣式和戴法體現了人們的自信、經驗和性格。
帽子文化反映了英國的社會習俗。例如,男士拜訪朋友時,進屋必須摘帽;在街上遇見熟人,女士點頭微笑即可,男士則需脫帽致意。這種脫帽致意的習俗也體現在英語中,「hat in hand」意指「極其恭敬」,「take one's hat off to someone」則表示「敬佩某人」。
英國的黑色圓頂硬禮帽已成為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徵。英語中的「bad hat」意味著「壞人」,而「as black as a hat」則用來形容極其黑暗。
有趣的是,英國議會曾規定議員不得戴帽進入議會廳,發言時卻必須戴帽。因此,許多議員會選擇不戴帽進入,發言時再戴上一頂公共帽子。在激烈的辯論中,帽子在空中傳遞,伴隨著口哨聲和跺腳聲,場面猶如沒有鼓聲的傳物游戲,常常引發鬨堂大笑。
在英國,戴好帽子並非易事。對於外國人來說,即使是國家領導人夫人,其帽子的搭配也常受到批評。例如,老布希和夫人訪問英國時,布希夫人的著裝就遭到了英國媒體的廣泛批評,因為她的帽檐被認為太寬。普京和夫人訪問英國時,柳德米拉戴了一頂大圓帽,雖然被英國媒體批評為過大,但俄羅斯人認為這體現了俄羅斯的風格。
除了美觀和禮儀,我發現英國人戴帽子還與天氣有關。在英國,陽光強烈的日子需要遮陽,陰雨天則需要擋雨,因此備一頂帽子是必要的。
在英國,許多社交習俗都與帽子有關。例如,男士拜訪朋友時,進屋後必須摘帽。赴宴時,進入餐廳不僅要脫帽,還應將帽子掛在附近的椅子上,而不是放在餐桌上。在街上遇見熟人,如果是女士,只需點頭微笑或打招呼,但如果是男士,遇見女士時通常還需脫帽致意。
這些脫帽致意的習俗也體現在英語中。例如,「hat in hand」表示「極其恭敬」,「take one's hat off to someone」則表示「敬佩某人」。
英國的黑色圓頂硬禮帽,英文稱為「bowler hat」,據說是倫敦帽商John Bowler在1950年設計的,它在紳士和商人中很受歡迎,並已成為英國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徵。戴一頂嶄新、直挺的「bowler hat」會讓人尊敬,而戴一頂舊「bowler」則可能被人輕視。英語中的「bad hat」意味著「壞人」,而「as black as a hat」則用來形容極其黑暗。
英國議會曾有一項規定:議員不得戴帽進入議會廳,發言時卻必須戴帽。因此,許多議員會選擇不戴帽進入,發言時再戴上一頂公共帽子。在激烈的辯論中,帽子在空中傳遞,伴隨著口哨聲和跺腳聲,場面猶如沒有鼓聲的傳物游戲,常常引發鬨堂大笑。
C. 瑞典有什麼風俗
瑞典的習俗:
瑞典人文化素質較高、熱情好客、純朴誠實、談吐文明、行為規矩、重諾守時,瑞典人十分重視環境保護,愛花、愛鳥和其他野生物,熱愛大自然。雇員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計工作1,500小時。人們喜歡利用閑暇時間到野外活動,到森林和田野遠足,採摘藍莓,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釣;在晝長夜短的夏季,大家紛紛到國內外去旅遊。瑞典已成為世界上外出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體育活動更是瑞典人的愛好。
傳媒
年出版圖書近1.6萬傳媒多種,日報170種,總發行量超過450萬份。主要報紙有《每日新聞》、《瑞典日報》、《晚報》等。據瑞典哥德堡大學2002年6月24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網際網路在瑞典已經超過傳統的報紙,成為更受人們歡迎的傳媒。根據抽樣調查,平均每個瑞典人每晝夜上網瀏覽的時間達23分鍾,而瑞典人用於閱讀日報的時間是21分鍾,用於閱讀晚報的時間只剩下8分鍾,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的時間分別高達2小時和45分鍾。調查顯示,女性比較喜歡收聽廣播和讀書;男性則較傾向於收看文字電視新聞,看錄像和閱讀晚報。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較願意上網,讀書和閱讀專業雜志;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則樂意看電視,聽廣播和閱讀晚報。
瑞典通訊社(Tidningarnas Telegrambyrå -- TT) 是瑞典最大的通訊社,創建於1921年。它是瑞典各報紙和廣播電台合作所有的一個股份公司,其任務是向瑞典140多家報紙以及廣播電台和電視台提供國內外新聞。總社設在斯德哥爾摩,在馬爾默、哥德堡、松茲瓦爾、呂勒歐和延雪平5個城市設有分社。瑞通社設有國內、國際、攝影、體育、議會、經濟和勞工市場編輯部。總社有雇員近180人,其中記者約150人,在其它地方工作的記者共約400人。瑞通社的國內新聞約佔2/3,國際新聞一部分是由該社駐外記者提供,大部分則是轉播路透社、法新社和德新社等大通訊社的消息,每日約接收上述通訊社12萬字的新聞。該社與包括新華社在內的20多家通訊社有合作關系。瑞通社在通訊技術方面比較先進。1954年,它作為第一家歐洲通訊社開始使用電傳機發稿。瑞通社還以錄音方式播送電話新聞,只要撥固定的電話號碼,隨時都可以收聽到該社的最新簡明消息。
節日
1月1日新年(New Year』s Day)
2月6日顯現節(Epiphany) 復活節前一個周五受難節(Good Friday)
4月復活節(Easter Monday)
5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是瑞典人慶祝冬去春來的一個節日-- 五朔節
五朔節之夜,人們集在野外,點起高大的篝火,伴著樂曲合唱。
5月1日勞動節(Labour Day)
5月末基督升天節(Ascension Day)
5月末或6月初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一(Whit Monday)
6月末的星期六夏至(Midsummer』s Day)-- 仲夏節;
每年六月底慶祝的仲夏節之夜是瑞典最美好的時光。
八月吃蝦節--大蝦是一種美食,瑞典人比其它國家的人更愛吃蝦
10月末或11月初的星期六聖人紀念日(All Saints』Day)
12月13日是瑞典傳統的露西亞女神節,瑞典人傳稱露西亞女神在每年12月13日夜晚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光明;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天,太陽直到上午9點鍾才遲遲升起,而到下午3點鍾便早早落下,但從此以後,漫漫長夜便日見縮短,而光明的白晝則一天長似一天。
12月24日聖誕節(Chlistmas)(瑞典的聖誕節比其他西方國家早一天是24日聖誕節23日晚聖誕夜)
12月26日節禮日(Box Day)
D. 這種帽子叫啥外國人經常帶的,准確點的。
針織帽或者毛線帽
E. 外國人喜歡慶祝帶的帽子叫什麼名字比如說八角帽,很高的禮帽,上面的顏色五花八門!
華彩帽
F. 為什麼西方人喜歡睡覺帶睡帽睡帽有什麼作用
戴帽子睡覺在西方並不具有普遍性和流行性,只是因人而異,沒有具體的原因。
戴睡帽的好處有:
當人體戴著睡帽入睡時,由於睡帽的遮擋,能減少頭部熱量流失(人體四分之三的熱量是從頭發散發),保持頭皮溫度,讓頭部血管呈舒張狀態,如此會讓血液保持暢通,可以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因為溫度較為穩定的原因,也能有效預防夜裡著涼而引發的感冒問題;
對於愛美的女性愛說,戴著合適的睡帽,可以有效固定頭發,有效防止睡眠狀態下無意識的翻身弄亂頭發造型,同時由於睡帽的隔離,減少了頭發與枕頭產生摩擦,也從一定程度上保護頭發。
(6)外國人夏季喜歡戴什麼樣的帽子擴展閱讀:
在各種材質的睡帽中,真絲材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真絲睡帽的特點是舒適感強,吸、放濕性以及吸音、吸塵性非常好。 真絲由蛋白纖維組成,質地柔弱光滑,觸感細膩,與其他纖維織物相比,與人的皮膚摩擦系數僅有7.4%,因此人的皮膚在接觸絲綢產品時,往往會產生柔順、細致的感覺。
在這種材質的睡帽的包裹下,頭發會較為順滑,可以防止睡覺時頭發太長拉扯導致的斷發,尤其是對於毛躁的頭發而言,睡完第二天也能有效減少炸毛現象,減少打理的功夫。
除了材質,購買睡帽時還需注意松緊程度,要挑選松緊適度的,太緊容易影響血液循環,由於每個人的頭圍差異較大,購買時還是建議親自試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