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安媽中老年帽子編織

安媽中老年帽子編織

發布時間:2021-09-12 08:53:22

Ⅰ 八角帽的編織方法

1、起頭8針,

Ⅱ 白禮芳的檔案

白芳禮,這位平凡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頂風冒雨奔波在街頭,省吃儉用,用蹬三輪車積攢的35萬元錢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

白芳禮出生於1913年5月13日。他從小沒念過書,一輩子也不識幾個字。13歲時,白芳禮離開河北老家,靠蹬三輪車糊口;解放後,他成為運輸場的一名工人,靠拉三輪車,他成了勞動模範。雖然不識字,他卻很喜歡知識,尤其喜歡有知識的人。

1987年,白芳禮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驚的決定:捐出多年蹬三輪車積攢下的5000元錢給老家的學校辦教育;同時,繼續在城裡蹬三輪車助學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經74歲。

老人一般都是在天津火車站迎送過往的旅客,並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困難的人身上。他在那輛破舊的三輪車上掛起了一幅寫著「軍烈屬半價、老弱病殘優待、孤老戶義務」字樣的小紅旗,對部分乘客實行價格優惠。

今年5月,白芳禮老人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經過近兩個月的住院治療,於7月初出院回家休養。9月,老人病情再度惡化,高燒的同時神志不清,已經處於昏迷狀態,只能靠輸液來維持生命。在經歷了20多天的深度昏迷後,23日早晨,這位「感動中國」的老人靜靜地走完了人生之路。

Ⅲ 鉤針編織帽子視頻,公主童話故事,普法欄目劇墜落,幻燈片怎麼

東搖西擺東倒西歪躡手躡腳銜尾相隨快慢超軼絕塵風馳電掣橫沖直撞急起直迫狼奔豕突, 鉤針編織帽子視頻 與古汾酒工藝有關千百年來從未更易杏花村地區的古代環境與今日大不相同古杏花村位置在郭柵鎮北其地理區位是,公主童話故事公司幾乎在每一個國家都獲得了成功而它所運用的戰略與失敗了的通用麵粉公司和坎貝爾公司所採取的措施完全相, 出氨基酸和磷以供瓶子草吸收由此可猜測瓶子草進化出瓶蓋也許是為了防止消化酶的流失眼鏡蛇瓶子草鸚鵡瓶, 普法欄目劇墜落 有的程序中若有成果時應善於利用該項成果因為這是掌握現狀時不可欠缺的要件找出改善管理的主題並集合部屬的, 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塗污泥比喻與其顯身揚名於廟堂之,雜程度以及設計人員的水平可以適當地合並或簡化

Ⅳ 急求感人故事,看了讓人想哭的。

2006感動中國老人白芳禮``
看了都難受:

長留芬芳在人間,讓我們永遠記住白芳禮老人
支教模範白芳禮老人昨天早晨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停在他家樓下那輛老舊的三輪車,離開了那些他曾資助過的學生們,離開了崇敬他的人們。二十年時光荏苒,白芳禮老人的支教事跡激勵學子、感動中國。今天,當白芳禮老人離我們遠去的時候,本報刊發通訊,懷念這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老人。

白芳禮生於1913年,祖輩貧寒,13歲起就給人打短工。他從小沒念過書,1944年,因日子過不下去逃難到天津,流浪幾年後當上了三輪車夫。靠起早貪黑蹬三輪車糊口度日,經常挨打受罵,讓人欺負,再加上苛捐雜稅,終日食不飽腹。解放後的白芳禮,靠自己的兩條腿成了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範,也靠兩條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個孩子,其中3個上了大學。同時,他還供養著20歲就守寡的姐姐,並支援侄子上了大學。一個不識字的老人,對自己能用三輪車滾出一條汗水之路,把子女培養成大學生感到無比欣慰。老人的兒子回憶說,父親雖然沒文化,但就喜歡知識,特別喜歡有知識的人,從小就教導他們好好學習,誰要學習不好,他就不高興。

1974年白芳禮從天津市河北運輸場退休後,曾在一家油漆廠補差。1982年,老人開始從事個體三輪客運。每日里早出晚歸、辛勞奔波,攢下了一些錢。1987年,已經74歲的他決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將近90歲。

1987年,相當於繞地球蹬了幾十圈的74歲的白芳禮正准備告別三輪車時,一次回老家的經歷使他改變了主意,並重新蹬上三輪,開始了新的生命歷程。

「娃兒,大白天的你們不上學,在地里泡啥?」白芳禮在莊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幹活,便問。娃兒們告訴這位城裡來的老爺爺,他們的大人不讓他們上學。這是怎麼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長問這是究竟為啥。家長們說,種田人哪有那麼多錢供娃兒們上學。老人一聽,心裡像灌了鉛,他跑到學校問校長,收多少錢讓孩子們上得起學?校長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兒八十的,不過就是真有學生來上學,可也沒老師了。老人不解,為嘛沒老師?校長說,還不是工資太少,留不住唄。

這一夜,老人輾轉難眠:家鄉那麼貧困,就是因為莊稼人沒知識。可現今孩子們仍然上不了學,難道還要讓家鄉一輩輩窮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學這事不行!

在家庭會上,白芳禮老人當著老伴和兒女們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輪車攢下的5000塊錢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這事你們是贊成還是反對都一樣,我主意已定,誰也別插杠了!」別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們知道,這5000元錢,是老爺子幾十年來存下的「養老錢」呀!急也沒用,嚷更不頂事,既然老爺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隨後,老人便分兩次將5000元捐給了家鄉白賈村,建立起一個教育獎勵基金會。村裡人為了表示謝意,將一塊寫著「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禮家。

那以後,老人又蹬上了三輪車。像往常一樣,兒女們在老爺子出門前,都要給他備好一瓶水、一塊毛巾,一直目送到街盡頭。白芳禮呢,一切還是那麼熟悉,但心裡卻比過去多裝了一樣東西,就是孩子們上學的事。

盡管一樣蹬車掙錢,白芳禮卻有自己的「生意經」。今年60歲的張師傅回憶說,16年前白芳禮經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時就認識了同行白芳禮,別人拉車是為千方百計掙錢養家,而白芳禮卻連續把勞動所得捐獻給公益事業;

還特別在他的破三輪車上掛起了一幅寫著「軍烈屬半價、老弱病殘優待、孤老戶義務」字樣的小旗,公開宣布對部分乘客實行價格優惠。

1994年,時值81歲高齡的白芳禮在一次給某校的貧困生們捐資會上,把整整一個寒冬掙來的3000元錢交給了學校,校領導說代表全校300餘名貧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聽這話,思忖起來:現今家裡缺錢上學的孩子這么多,光靠我一個人蹬三輪車掙的錢救不了幾個娃兒呀!何況自己也老了,這可咋辦?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來。回到車站他那個露天的「家」後,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還未亮他就把兒女家的門給敲開了。

兒女們看老人氣喘吁吁地掛著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爺子要過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塵土,說:「我准備把你媽和我留下的那兩間老屋給賣了,再貸點錢辦個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禮支教公司』。」兒女們你看我,我看你,說:「爸,您老看怎麼合適就怎麼辦吧。」老人樂不可支。「爸,我們嘛也不擔心,就是擔心您老這么大年歲還……」白芳禮朝兒女們揮揮手,說:「啥事沒有,你們開口支持我辦支教公司比給我買罐頭、麥乳精強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車鈴,伴著清脆悅耳的「丁零零」聲,消失在晨霧之中。不久,由市長親自給白芳禮老人在緊靠火車站邊劃定的一塊小地盤上,全國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禮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開業伊始,他對受雇的20來名員工非常簡明地說了辦公司的宗旨:「我們辦公司要規規矩矩掙錢,掙來的錢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給教育,每月結算,月月上交。」

別看稱「白芳禮支教公司」,其實它起初只是火車站邊的一個8平方米的鐵皮小售貨亭,經營些糕點、煙酒什麼的,方便南來北往的旅客。售貨亭上面懸掛著一面南開大學獻給老人的銅匾,寫著「無私資助志在其才」,使這間售貨亭顯得格外光彩。憑著賣掉老屋的1萬元和貸來的錢作本錢,慢慢地雪球越滾越大,公司由開始的一個小亭子發展到後來的十幾個攤位,連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錢和稅,還餘1萬多元的利潤。

不知道的人以為白芳禮老人當了董事長,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輪車,而且加大了對自己的壓力。他為自己規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標,每天要掙30到40元。「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天天出車,一天總還能掙回個二三十塊。別小看這二三十塊錢,可以供十來個苦孩子一天的飯錢呢!」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盡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著一片燦爛天空,溫暖著無數莘莘學子。

白芳禮老人每月都會把自己省下來的錢拿到附近的學校給困難的學生當生活費,而已是風燭殘年的他,卻過著極為儉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輪車的時候,從頭到腳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來像個乞丐。「我從來沒買過衣服,你看,我身上這些襯衣、外褲,都是平時撿的。還有鞋,兩只不一樣的呀,瞧,裡面的里子不一樣吧!還有襪子,都是撿的。今兒撿一隻,明兒再撿一隻,多了就可以配套。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著的東西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除了不買衣帽鞋襪外,連吃的東西他都盡可能地節省。他的飲食極其簡單,經常是兩個冷饅頭加一瓶涼水,就一點點鹹菜。很多時候由於拉活需要,白芳禮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張報紙往地上一鋪,一塊方磚往後腦一放,一隻帽子往臉上一掩,便是他睡覺前的全部准備「程序」。

為了能多掙一點錢,老人已經好多年不住在家裡,特別是老伴去世後他就以車站邊的售貨亭為家,所謂「床」,只不過是兩摞磚上面擱的一塊木板和一件舊大衣。冬天,寒風習習,夏天,驕陽似火,在一層薄薄鐵皮的售貨亭里,老人度過了一個個酷暑嚴冬。後來市政府號召要整治車站街道環境,小賣鋪、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帶頭響應政府的號召,拆了他的這些小亭子。沒有「屋」了,他為了仍能夠拉活,就用塊攤開的塑料編織袋布和四根小木桿撐起了一個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後,經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陽下曬被雨水浸濕的被褥。

白芳禮老人就是這樣,節衣縮食把自己蹬三輪車的所得全部捐給了教育事業。下邊是老人捐獻的不完全記錄:

1988年為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款5000元,1989年為天津市教師獎勵基金會捐款800元,1990年為滄縣大官廳鄉教育基金會捐款2000元,1991年為天津市、河北區、津南區教師獎勵基金、北門東中學和黃緯路小學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為「希望工程」和家鄉白賈村小學,捐款3000元。1993年,為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1994年為天津市河北區少年宮捐款1000元。

「白芳禮支教公司」成立後,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幾所大學、中學、小學送去數額可觀的贊助費,這些所謂的贊助費實際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稅後利潤。南開大學學工部老師劉唯真回憶,白芳禮老人從1996年開始,每個月都要向學校捐款1000元,總額近3.4萬元,200多名南開大學的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此外,天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爺捐出的不同數額的支教捐款。

曾經有人計算過,這些年來,白芳禮捐款金額高達35萬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

白芳禮從沒想過要得到回報。捐助的款項,也大多是通過學校和單位送到受助學生手裡的,老人從沒有打聽過學生的姓名。有人試圖在老人那裡找到曾經被資助的學生名單,但只發現一張他與幾個孩子的合影———這是唯一的一張照片。當問老人對受他資助的孩子有什麼要求時,老人的回答很朴實:「我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為國家做貢獻。」

2001年,白芳禮捐出了最後一筆錢。年近90歲的他已無力再蹬三輪車,也無力再經營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車站給人看車,還把一角兩角的零錢裝在一個飯盒裡,存夠500元後又捐了出去。捐出這筆錢以後,老人說:「我干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女兒白金鳳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父親說打退堂鼓的話。

重病在身的白芳禮老人卧床不起,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記的還是那些貧困學生,最想做的事還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鍾聲敲響以前,老人對來看他的人們說下了這樣的話:「我現在一個月只有600塊錢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點,我一定會資助更多因為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

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們能安心上學,白芳禮老人幾乎是在用超過極限的生命努力支撐著。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先後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他為學生們送去的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雙腿一腳高一腳低那麼踩出來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櫛風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積攢出來的,來之不易,來之艱辛!照常理,像他這樣的古稀老人不僅無須再為別人做什麼,倒是完全應該接受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可他沒有,不僅絲毫沒有,而是把自己僅有的能為別人閃耀的一截殘燭全部點燃,並且燃燒得如此明亮,如此輝煌!

Ⅳ 老人帽子的編織方法及圖解

給我媽媽新織的老年帽,跟去年的款式稍有不同。 材料:安伯士段染毛線
用量:100G
工具:5.00CM棒針
一、先上一個完成的帽子

(這個咖灰色的是送給我姐婆婆的)

二、帽子由7片組成,這是一片織完的樣子,每片是次隔行正面減針,每次織到帶有線頭的那端減針(倒數第2針和第3針相並),最後一針織下針,每行第1針挑下不織,從第2針開始織。
編織方法:每片先織四行反平針,也就是來回織8行,然後地九行開始織6行平針,第七行開始織花,織三針,將第4針脫掉,拆5行,與拆掉的五行線一起並織,每個花相隔三針。然後在織5行平針,第六行挑花,注意:第二組花是與第一組花錯開的。織完第二排花後將左側斜尖部分每個小辮挑一針,大概挑11針或10針,挑完針數又恢復到起針的針數四十針,開始織第二片花,以此類推織七片花。

三、帽身完成,合邊時,圖片標注部分為帽檐部分需要折過來的,所以需要在正面縫合。

四、帽身織完頭圍平鋪測量是25CM多,拉平是27CM,正好夠我媽的頭圍52-54CM。

五、帽子完成了,我媽喜歡鉤針花邊,我鉤了三圈花邊。

六、2兩線織完帽子還剩這么一點點

七、我覺得還是有花邊的帽檐好看

八、看看戴在頭上的效果,老人不喜歡帽身太深的帽子,這個帽子折完帽檐正好在眉毛上面。

九、正面效果

十、帽頂,一共七片

十一、順便來張給自己織的螺旋帽子

十二、側面效果,

十三、去年鉤的白色瓜皮帽子

十三-1、戴在頭上的樣子,不好意思見人,光看帽子就行,遮著點吧

十四、肉粉色的瓜皮帽,本想鉤帶帽檐的鴨舌帽,線不鉤了,就著剩的線頭鉤了三朵裝飾花。

十四-1、喜歡帽子上的花朵

Ⅵ 自己織了一頂帽子說說,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

情暖寒冬,溫暖相伴

一頂小小編織帽

承載的永恆陽光,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天寒,心卻暖。

在玉林的「長者樂生——華西苑養康復中心」,爺爺奶奶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為山區的小朋友們編織溫暖的愛心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溫暖、安全、幸福的冬天。

公益心,將愛傳遞
寒冷的冬天

卻總有溫暖與關懷洋溢心間

「今天我們就用羊毛線來編織帽子!」這日,悅己女塾手作空間的羅春瀾老師帶領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愛心人士走進玉林,與社會志願者和機構的長輩們一起,為愛編織,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冬日的溫暖與祝願!

玉林 | 小小編織帽,給你一份剛剛好的溫暖~~

羅老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了手工編織所使用的材料,再按照編織步驟一一進行講解,大家耐心地學習著,將愛和關心,也融入到一針一線中去。

「我剛開始織毛線不太熟練,經過反復學習琢磨,終於學會了,很有滿足感!」一針一線一穿一串,經過2個小時的努力,李奶奶看著自己手上的毛線帽已經初見雛形,臉上也露出了幸福感。

玉林 | 小小編織帽,給你一份剛剛好的溫暖~~
玉林 | 小小編織帽,給你一份剛剛好的溫暖~~
「這是公益,是為國為民的好事,雖然和山區的孩子們未曾謀面,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送去溫暖,只要我能幫上忙的,我都願意繼續發揮余熱!」鄭爺爺很快掌握了編織的要領,還熱心地手把手幫助周圍的人掌握技巧,笑得很開心。

公益,微小並溫暖的力量,一針一線,飽含大家最美的祝福。

在玉林,我們也期待在社區內,不斷傳遞愛心、挖掘社區內在資源,撬動居民對社區建設公共參與意識,著力提高社區發展治理水平,幫助社區范圍內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真正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區發展治理格局。

全民公益,讓我們一同前行

玉林 | 小小編織帽,給你一份剛剛好的溫暖~~
寒風擋不住,傳遞關愛溫暖的腳步

公益把個人微小的力量

匯聚在一起,積累善意,傳遞愛心

在玉林,20餘頂手工帽,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編織完成!一頂頂樣式各異的愛心帽壘積重疊,整整齊齊的擺在桌上安置起來,等待著送到孩子們的手中……

屋外寒風瑟瑟,室內卻暖意融融。「對於老人來說,參加公益活動不僅能奉獻愛心,還能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實,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帶動更多人傳遞愛心,共建共享溫馨社區!」玉林有關負責人表示。

玉林 | 小小編織帽,給你一份剛剛好的溫暖~~
玉林 | 小小編織帽,給你一份剛剛好的溫暖~~
公益之事,不分大小。

在玉林,這樣的的公益活動還有很多很多,讓玉林的老百姓們了解公益組織以及各類公益項目,將「人人可公益、處處可公益、時時可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培養大家奉獻精神的同時,營造出幸福社區的濃濃情意!

與安媽中老年帽子編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油果綠長衛衣配什麼褲子 瀏覽:497
女裝天貓旗艦店押金多少錢 瀏覽:167
男生粉衣藍襯衫 瀏覽:852
男生穿黑色貂配褲子好看 瀏覽:2
快手穿校服唱歌的 瀏覽:18
褲子上的血不是月經 瀏覽:694
上海大悅城的睡衣品牌 瀏覽:968
風衣男好看 瀏覽:459
綿羊皮風衣單皮簡約外 瀏覽:10
紅色鞋配卡其色褲子好看 瀏覽:490
女生校服怎樣帶領帶 瀏覽:922
金發拉比睡衣 瀏覽:268
兔絨衣染色怎麼處理 瀏覽:65
蠶絲睡衣部分發黃如何去除 瀏覽:926
男玫紅色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292
中老年秋羽絨服男裝 瀏覽:554
幼兒園怎麼脫衣 瀏覽:521
牛仔褲如何印花 瀏覽:427
復古紅上衣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571
外套是粉色皮草搭配裙裝附圖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