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古裝戲宋朝書生帽子

古裝戲宋朝書生帽子

發布時間:2021-09-07 12:46:36

① 為什麼古代的書生必須要戴帽子

早在春秋時期開始,戴帽子就已經成為了中原文化區別於蠻夷文化的一種標志了,雖說經歷了戰國動亂的時期,但是行冠禮和對冠服的重視卻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即使到了清初都還保留著這些文化,因為清朝開始剃發易服才導致逐漸丟失了這項傳統文化。

不過這些禮儀到了清朝時期,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大家都留著長長的辮子,看起來光頭的比較多文化不一樣,導致很多人開始沒有再佩戴冠、帽、巾,不過很多有身份地位的還是會佩戴的。

而這些所謂的冠、帽、巾也在不斷的演變。

② 從秦始皇開始的朝代往後,哪個朝代的書生帶的帽子是方的

宋朝和明朝這兩個最後的漢族朝代,方帽子是個不錯的主意,可是沒多久就是少數民族朝代了(滿清、蒙元)

③ 古代書生戴的帽子叫什麼

書生的帽子:冠。
基本字義

1. 帽子:衣~。~戴。~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楚楚。
2.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子。雞~。樹~。~狀動脈。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從「冖」( mì),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2.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沖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 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齊;怒發沖冠;二十而冠;冠禮;冠巾;冠玉(帽子上裝飾的美玉。後多用來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與佩玉。亦指官吏士紳);冠綬(禮帽與印綬)
4. 頂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為足而聳立於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東西 [cap-like object]。如:樹冠;花冠;冠珥(太陽邊緣外面的發光氣團);冠銹病
6. 公雞頭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加丁不釋。——《聊齋志異·促織》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④ 需要宋朝書生服飾的圖片

宋朝的衣服應該都很漂亮。

⑤ 求一部關於宋朝的古裝劇名,只記得情節。新劇,至少是2015年以後拍攝的

可以說拿來收藏,怕弄臟不想戴

⑥ 宋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帽子

宋朝時候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

⑦ 漢朝、唐朝、宋朝、明朝讀書人的服飾

中國完整的服裝服飾制度在漢朝確立的。漢代染織工藝、剌綉工藝和金屬工藝發展較快,推動了服裝裝飾的變化。

西漢建立時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東漢時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絲織的裝飾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長冠服"。皇後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紺色,下裳用皂色。皇後的蠶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縹色(淺黃色)。漢文帝當政時比較儉朴,自己穿黑色絲織衣、皮鞋。一般官員要穿禪衣,又名"祗服"。在西漢時期二百年之中,服飾實行"深衣制",它的特點是象蟬一樣的頭冠(帽子)、紅色的衣服、象田字狀的領子、戴玉 、紅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連接縫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緣黑色邊,作為朝服的中衣,需緣紅色邊,當時男女服用極為普遍。服飾總稱"禪衣"。禪衣是單層的外衣。禪衣裡面有中衣、深衣,其形與禪衣無大區別,只是袖形有變化,都屬於單層布帛衣裳。官員在上朝時都要穿黑色禪衣。

漢衣款式以衣襟分類,可以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即開襟是從領曲斜至腋下;一為直裾禪衣,是開襟從領向下垂直,此種禪衣又稱" "。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到東漢,男子穿深衣的已經不多了,一般為直裾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這種服式既長又寬,從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沒有差別,但從原料和顏色上,卻可明顯顯示等級的不同。

漢代朝服的服色有具體規定,一年四季按五時著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紅色;季夏用黃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漢代著衣有七個特點:

1、穿外衣時,由於領大而且彎曲,穿衣時必需暴露中衣的領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寬為一尺二寸;
4、衫無袖;
5、穿皮毛服裝時裘毛朝外;
6、腰帶極為考究,所用帶鉤以金製成各種獸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動有趣。一般長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間,是衣裳中間顯要的裝飾物。漢帶鉤從形、色和工藝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較比西周和戰國時期,在設計和製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頗受男人們的喜愛,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習俗,但所佩之刀有形無刃,因此失去了實際價值,主要是顯示儀容。

漢代祭服延用"大 制度",遵從古禮穿冕服佩綬、佩玉。皇帝、公卿、諸侯均用大 ,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絲繩的質地上加以區別。皇太後、太後、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謁廟服)、親蠶服、朝見服和婚禮服的形式都採用深衣制。

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勞動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都一

⑧ 宋代官帽

為什麼宋朝官帽上有兩根長翅

長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員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準微服出行視察民情。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在京都東京(河南開封市)私訪。當他和一個老頭子談話時,老頭子對寇準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出異乎異常的恭謙。寇準感到奇怪,故意發問:「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請你隨便些吧。」老頭子笑著說:「相公莫非隱瞞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準一聽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識,怎麼說我是朝廷命官呢?」老頭子說:「相公,剛才你通過狹巷時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

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⑨ 戲劇中窮書生和富書生的頭飾是怎樣的

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與古裝戲宋朝書生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級寬的褲子叫什麼 瀏覽:787
護士帽子怎麼畫圖片大全 瀏覽:991
如何確定校服褲正反 瀏覽:500
今年最就行的褲子顏色 瀏覽:992
韓版女士短款衣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34
寶藍色上衣配卡其色褲子 瀏覽:232
女式薄開衫長款外套 瀏覽:821
打底上衣搭配什麼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396
馬來西亞健身旗袍 瀏覽:584
紅色羽絨服配藍色圍巾 瀏覽:693
中國喬丹褲子標 瀏覽:574
哈利波特里芙蓉旗袍 瀏覽:186
女裝溥風衣 瀏覽:984
劍網三唐門校服哪套好看 瀏覽:216
褲子18092a是多大腰圍 瀏覽:486
長袖高領t恤怎麼搭配 瀏覽:688
一米七的身高穿多少碼的褲子 瀏覽:880
白灰色褲子配運動鞋嗎 瀏覽:599
隨便穿牛子褲外套配針織衫 瀏覽:757
海寧皮草馬甲中長款女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