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項羽的一生 有關項羽的資料 古人描寫項羽的詩 以及古人現在人對項羽的評價
一.項羽的一生
項羽名籍字羽,祖父項燕本是楚國大將,叔叔項梁。《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羽是:「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項羽小的時候,他叔叔,讓他讀書,他不讀,讓他習武,他不習,於是,他叔叔讓他學兵法。《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棄書捐劍)後來有一次秦始皇出遊,正好項羽看見了不由的說「我早晚取而代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取而代之)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在會稽起兵,因為項羽的叔叔是首領,所以項羽24歲就已經有一定地位。後來陳勝不幸戰死,項梁採取范增的意見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懷王,原因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亡秦三戶),獲得輿論力量。此時劉邦也投奔而來,項梁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反秦武裝之一。
後來項梁被秦軍大將章邯所殺,楚軍大敗,進而章邯打敗齊軍,協同當時王離帶領的守衛長城的長城軍團,圍攻趙國邯鄲,趙王逃到巨鹿,此時各路反秦諸侯都前去救趙,可是懼怕秦軍,都遠遠觀望,不敢進攻。《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作壁上觀)此時楚懷王命宋義、項羽前去救趙,劉邦西進咸陽。項羽殺了宋義,率領五萬兵士。項羽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破釜沉舟)以五萬兵士,大升章邯的二十萬大軍,之後各路諸侯才敢前來出戰,生擒了王離。這就是有名的巨鹿之戰。後來章邯投降了項羽
此戰之後項羽一躍成為反秦各路諸侯的領導人物。《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項羽進而向西進軍咸陽,到函谷關卻被早已進入的劉邦軍擋在關外,於是,項羽一氣之下要殺劉邦,但是因為項伯的勸說,才有了鴻門宴。於是有了以下成語:「沖冠眥裂」(樊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彘肩斗酒」(樊噲)。劉邦回到營中以後殺了曹無傷,迎接項羽入咸陽。
項羽在入咸陽之前害怕章邯投降過來的二十萬秦軍謀反,把二十萬降軍全部活埋了。因為楚國是被秦國所滅,項羽的祖父項燕是被秦國大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叔叔項梁是被秦國大將章邯所殺,所以分外痛恨秦國,進入咸陽之後,屠了咸陽城,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此時有個人來給項羽提意見說,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並且土地肥沃,如果你要稱霸,就要建都在關中,這個地方。項羽看了看咸陽被自己弄的一片狼籍,又思念家鄉,就沒同意。《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錦衣行晝 、衣錦還鄉) ,這個人出去了以後嘟囔了一句說楚人是大猴子帶帽子裝人,《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而冠) 結果讓項羽知道了,「烹之」。
項羽尊升楚懷王為義帝,將其架空(後來說要遷都與長江上游,逼義帝去長江上游,繼而將其殺死)。接著分封諸侯。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至此,項羽《史記·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政由己出)其實此時項羽面前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是選擇周天子的王業;第二是選擇秦始皇的帝業,當皇帝;第三個選擇春秋時期的霸業,當霸主。而項羽此時選擇的就是第三種,霸業,做諸侯霸主。
但是項羽的分封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為以後自己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首先他錯封了四個人:第一個人就是劉邦,他雖然也對劉邦做了一定的防範,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在巴蜀,也就是今天四川,其中四川東邊為巴,西邊為蜀,但是在項伯的勸說下,把秦嶺以南的漢中也白白的多劃給了劉邦,這樣以來,劉邦和關中只有一道秦嶺相隔,為劉邦之後進攻關中提供了便利。接下來他又錯封了三秦王,就是從秦軍投降過來的三個秦軍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其中章邯到是應該封王的,章邯帶領著秦軍二十萬主力投降,減少了反秦的阻力,但是司馬欣(救過項梁)和董翳,在反秦斗爭中沒有什麼功勞,就本不應該封。同時他們這三個人的封地封的也有問題,把他們三個人封到了原來的秦地關中,項羽本來的想法是以秦治秦,但是因為項羽活埋二十萬降軍,又在咸陽屠了殺了那麼多人,秦國人都是狠項羽,同時也是狠投降項羽的章邯的,所以三秦王在關中統治並不順利。
其次,項羽封王,失封了三個人:田榮,彭越,和陳余。尤其是田榮,在秦末大起義一開始,田榮的堂哥田儋是第一個起兵反秦的,並且他平定了整個齊境,自封為齊王。後來章邯殺了田儋,又圍住了田榮,此時項梁出兵解了圍,但是就在這時齊國國內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在田榮被圍的時候,齊地的老百姓又立了一個叫田假的王族後人為齊王,等田榮解圍之後,回到齊地,對這件事很不滿意,於是就把田假打跑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假打不過田榮就去投奔了項梁。項梁在解了田榮的圍之後就准備去打章邯,這時候他就要求田榮帶兵一塊攻打章邯,田榮說,打可以,但是你的把田假給我殺了, 項梁不許,於是兩人反目。項羽封王的時候,記恨田榮,所以就沒有給他封王。就是因為沒有封田榮為王,項羽在漢元年四月(當時是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的)封完王,田榮五月就造反了,他是第一個反項羽的人。田榮不但自己反,他還資助彭越,和趙國的陳余也反。同時還寫信給劉邦,讓他也反。因此說項羽失封田榮是他分封十八路諸侯所范下的最重大的錯誤。
田榮反叛之後,項羽大怒,出兵平叛,打敗田榮,田榮逃跑途中,被老百姓殺了,但是田榮的弟弟田橫又反擊楚軍,楚軍一時打不下來,陷在了齊國。此時劉邦結集五十六萬一舉拿下楚國首都彭城,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此時項羽急忙從山東回救,當時項羽只有三萬騎兵,突襲彭城西邊,只用了半天時間劉邦的五十六萬人就潰不成軍,其中戰死,淹死的達十幾萬,此時劉邦很狼狽,帶著十幾個人匆匆出逃,恰巧在半路上碰見了他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車夫夏侯嬰就把兩個小孩抱上車,繼續趕路,跑了一會,劉邦嫌車跑的慢,就把他的兒子和女兒推下車,夏侯嬰見狀,又把小孩抱上車,如此三次,夏侯嬰就勸說劉邦,劉邦才做罷,由此可見劉邦為人心狠!
這就是彭城之戰!彭城之戰劉邦戰敗後,一直往西逃,一直逃到鄭州西邊的滎陽才組織起來有效的反擊。
彭城之戰雖然項羽戰勝了劉邦,但是項羽卻失去了黥布,也就是失去了整個南方地區。接下來,項羽和劉邦又在滎陽決戰,這就是有名的滎陽會戰。
滎陽會戰持續了兩年零四個月,經過項羽「兩奪(滎陽,成皋)兩失(滎陽,成皋)」後,項羽在兵疲糧盡的情況下和劉邦「鴻溝議和」,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象棋中的「楚河漢界」。並歸還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結束了兩年零死個月的人質生活。在這場戰爭中,項羽兩失滎陽都是因為彭越斷其糧道所至。與此同時,韓信帶兵,滅了北方的魏、趙、代、燕、齊,只逼彭城。而項羽對此卻沒有反映,直到韓信攻佔了齊地才開始緊張,卻為時已晚。就在楚漢兩軍交戰到最後的時候,項羽給劉邦寫信說,讓劉邦投降,否則就烹了他的父親和妻子,劉邦卻耍起了無賴,項羽一氣之下要烹了這兩人,《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杯羹之讓)這足以可見劉邦的心狠手辣。就在這時,又是項伯勸說項羽,才是項羽作罷。(此時)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可見項伯已由先前的對張良講一起,到現在的政治投機,真實愧對項羽一直把他當成最親信的人之一。之後,在項羽死後,項伯還被劉邦封了候,這也真實項羽的悲哀呀。
就在楚漢鴻溝議和,劉邦接回父親和妻子後,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建議,違約,突然又回頭攻打項羽,項羽退回彭城,在項羽回退的途中,還做了次反擊,以自己十萬打的劉邦的二十萬打的守在固陵(現在河南太康)不敢再出戰,雖然項羽能以十萬擊敗劉邦的二十萬,但是,當時已經是南方,北方皆歸漢王,局勢對項羽很是不利,何況兵將疲乏,糧食短缺。劉邦一看自己二十萬也打不過項羽十萬,而此時,韓信和彭越卻遲遲不出兵,此時,張良提議「君王可與共天下,可立致也!」劉邦被迫暫時放棄「家天下」的道路,封彭越為梁王,把從梁到海邊全封給韓信。於是韓信帶領三十萬圍攻垓下。於是,劉邦,韓信,彭越,以及南邊的劉賈,黥布,一共六十萬大軍合圍垓下。而此時項羽卻只有十萬人馬,兵力懸殊,並且軍糧匱乏。
一日晚上,劉邦命令漢軍都唱起楚歌,項羽大驚,以為劉邦已經把整個楚國攻打下來。這就是有名的「四面楚歌」 。劉邦四面楚歌的目的就是給項羽和楚軍一種錯覺,就是楚國已經被漢軍佔領了,擾亂軍心。並且這個目的達到了。項羽在這種情況下,決定出逃,並且他帶領八百壯士殺出重圍前就只和一個人告了別,那就是虞姬,這就是「霸王別姬」。虞姬在項羽的征戰過程一直伴隨在項羽身邊,可以看出虞姬和項羽的感情非常好。就在與虞姬告別時唱出了項羽流傳至今的唯一的一首作品。這就是<<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闋:樂曲每終了一次叫一闋。「數闋」就是幾遍。)項羽唱完了以後,虞姬還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首歌雖然不可靠,但是和歌是真,這首歌表達的情感非常符合當時情景。)詠唱楚歌,灑淚而別之後,虞姬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願拖累項羽,也不願落入好色的劉邦手中。
項羽和虞姬做了告別之後,便帶領八百騎兵突圍,但是項羽的出逃卻十分倉促,沒有軍事會議,沒有出逃計劃,沒有後續安排。什麼都沒有就倉皇出逃,這樣以來直接導致項羽是十萬楚兵群龍無首,成了烏合之眾,結果被劉邦斬殺了八萬。因此說項羽不能不為他的盲目出逃負責任了。項羽是半夜出逃,劉邦天亮才發現項羽出逃,但是,項羽在路上迷路被一個老農欺騙,走了冤枉路,結果後面的追兵就追上來了。在逃到東城的時候,項羽只剩下28個隨從,此時項羽深知已經逃不掉了,就對他的28個騎兵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打完之後,28個人只損失了2個人,但是項羽卻殺了漢軍100多人。接著項羽繼續東逃,逃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劃了一艘船,來勸項羽東渡烏江,一求東山再起。項羽本來是想東渡的,可是聽了亭長這一席話,反而慚愧了,說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把自己的寶馬送與亭長,(寶馬贈亭長)與其餘的26個兵士與漢軍撕殺,項羽英勇,殺了100多人,此時看見他以前的一個老部下,呂馬童,此時是追殺他的將領,於是說:「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為若德:意思是送給你點兒好處。「德」,恩德。)於是自殺。(頭顱送故人)項羽的身體被分成五分,被五個將領拿去領賞,也被劉邦同一天封了候。此時項羽31歲。
就在項羽自殺的時候,項羽以為整個楚地都被劉邦攻佔了,但是真實情況是當時至少還有五個郡在項羽手中,項羽一共有九個郡,因此,項羽到底該不該自殺,該不該東渡?關於次點,我們不做深論。但是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懺悔意識,霸王別姬的悲壯,自刎之前,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的豪爽。真是做到了活的精彩,死的瀟灑!項羽以其無可爭辯的人格魅力為後世人所傳誦!
二.項羽的資料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yuè,悅)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qí,齊)縣獄掾(yuàn,願)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藉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涉等在大澤鄉起義。當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做事情佔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後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當時桓楚正逃亡在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正在外逃亡,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只有項籍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說:「好吧!」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了。呆了不大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於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項梁手裡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籍一連殺了有一百來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了。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候、司馬。其中有一個人沒有被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某家辦喪事,我讓你去做一件事,你沒有辦成,所以不能任用你。」眾人聽了都很敬服。於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籍為副將,去巡行佔領下屬各縣。
這時候,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去巡行佔領廣陵,廣陵沒有歸服。召平聽說陳王兵敗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過長江假託陳王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召平說:「江東之地已經平定,趕快帶兵西進攻秦。」項梁就帶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聽說陳嬰已經占據了東陽,項梁就派使者去東陽,想要同陳嬰合兵西進。陳嬰,原先是東陽縣的令史,在縣中一向誠實謹慎,人們稱贊他是忠厚老實的人。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聚集起數千人,想推舉出一位首領,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就來請陳嬰。陳嬰推辭說自己沒有能力,他們就強行讓陳嬰當了首領,縣中追隨的人有兩萬。那幫年輕人想索性立陳嬰為王,為與其他軍隊相區別,用青巾裹頭,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義軍。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做了你們陳家的媳婦,還從沒聽說你們陳家祖上有顯貴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這么大的名聲,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依我看,不如去歸屬誰,起事成功還可以封侯,起事失敗也容易逃脫,因為那樣你就不是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陳嬰聽了母親的話,沒敢做王。他對軍吏們說:「項氏世世代代做大將,在楚國是名門。現在我們要起義成大事,那就非得項家的人不可。我們依靠了名門大族,滅亡秦朝就確定無疑了。」於是軍眾聽從了他的話,把軍隊歸屬於項梁。項梁渡過淮河向北進軍,黥布、蒲將軍也率部隊歸屬於項梁。這樣,項梁總共有了六七萬人,駐扎在下邳(pī,批)。
這時候,秦嘉已經立景駒做了楚王,駐扎在彭城以東,想要阻擋項梁西進。項梁對將士們說:「陳王最先起義,仗打得不順利,不知道如今在什麼地方。現在秦嘉背叛了陳王而立景駒為楚王,這是大逆不道。」於是進軍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戰敗而逃,項梁率兵追擊,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過頭來與項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戰死,部隊投降。景駒逃跑到梁地,死在那裡。項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隊,駐扎在胡陵,准備率軍西進攻秦。秦將章邯率軍到達栗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余樊君去迎戰章邯。結果余樊君戰死,朱雞石戰敗,逃回胡陵。項梁於是率領部隊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在此之前,項梁曾派項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不肯投降。項籍攻下襄城之後,把那裡的軍民全部活埋了,然後回來向項梁報告。項梁聽說陳王確實已死,就召集各路別將來薛縣聚會,共議大事。這時,沛公也在沛縣起兵,應召前往薛縣參加了聚會。
居鄛(cháo,巢)人范增,七十歲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計,他前來游說項梁說:「陳勝失敗,本來就應該。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自從楚懷王被騙入秦沒有返回,楚國人至今還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有,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如今陳勝起義,不立楚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勢運一定不會長久。現在您在江東起事,楚國有那麼多將士如眾蜂飛起,爭著歸附您,就是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大將,一定能重新立楚國後代為王。」項梁認為范增的話有道理,就到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嫡孫熊心,這時熊心正在給人家牧羊,項梁找到他以後,就襲用他祖父的謚號立他為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國民眾的願望。陳嬰做楚國的上柱國,封給他五個縣,輔佐懷王建都盱台(xūyí,虛宜)。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過了幾個月,項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剛甫),又和齊將田榮、司馬龍且(jū,居)的軍隊一起去援救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田榮立即率兵返回齊國,趕走了齊王假。假逃亡到楚國。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來是齊國大將,留住在趙國不敢回齊國來。田榮立田儋(dān,擔)的兒子田市為齊王。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田榮說:「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隨我,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項梁派沛公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這個縣。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收拾敗兵退入濮陽城。沛公、項羽就去打定陶。定陶沒有打下,又離開定陶西進,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敗秦軍,殺了李由。然後回過頭來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出發西進,等來到定陶時,已兩次打敗秦軍,項羽等又殺了李由,因此更加輕視秦軍,漸漸顯露出驕傲的神態。宋義於是規諫項梁說:「打了勝仗,將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這樣的軍隊一定要吃敗仗。如今士卒有點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擔心啊!」項梁不聽,卻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問道:「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吧?」回答說:「是的。」宋義說:「依我看,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慢點兒走就可以免於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難。」秦朝果然發動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沛公、項羽離開外黃去攻打陳留,陳留堅守,攻不下來。沛公和項羽一塊兒商量說:「現在項梁的軍隊被打敗了,士卒都很恐懼。」就和呂臣的軍隊一起向東撤退。呂臣的軍隊駐扎在彭城東邊,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彭城西邊,沛公的軍隊駐扎在碭(dàng,盪)縣。
章邯打敗項梁軍隊以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值得憂慮了,於是渡過黃河北進攻趙,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王,陳余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鉅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軍隊駐扎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余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扎在鉅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楚軍在定陶戰敗以後,懷王心裡害怕,從盱台前往彭城,合並項羽、呂臣的軍隊親自統率。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任命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軍隊。
先前,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徵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懷王召見宋義,跟他商計軍中大事,非常欣賞他,因而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部隊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確定無疑的。」宋義說:「我認為並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虱。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若論披堅甲執銳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於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於是通令全軍:「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佔趙國。趙國被攻佔,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栗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章邯的軍隊駐扎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扎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咸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這時,陳餘也給章邯寫了封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後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北面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辟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於陽周。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
❷ 項羽的生平
項羽在入咸陽之前害怕章邯投降過來的二十萬秦軍謀反,把二十萬降軍全部活埋了。因為楚國是被秦國所滅,項羽的祖父項燕是被秦國大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叔叔項梁是被秦國大將章邯所殺,所以分外痛恨秦國,進入咸陽之後,屠了咸陽城,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此時有個人來給項羽提意見說,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並且土地肥沃,如果你要稱霸,就要建都在關中,這個地方。項羽看了看咸陽被自己弄的一片狼籍,又思念家鄉,就沒同意。《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錦衣行晝 、衣錦還鄉) ,這個人出去了以後嘟囔了一句說楚人是大猴子帶帽子裝人,《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而冠) 結果讓項羽知道了,「烹之」。
項羽尊升楚懷王為義帝,將其架空(後來說要遷都與長江上游,逼義帝去長江上游,繼而將其殺死)。接著分封諸侯。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至此,項羽《史記·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政由己出)其實此時項羽面前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是選擇周天子的王業;第二是選擇秦始皇的帝業,當皇帝;第三個選擇春秋時期的霸業,當霸主。而項羽此時選擇的就是第三種,霸業,做諸侯霸主。
但是項羽的分封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為以後自己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首先他錯封了四個人:第一個人就是劉邦,他雖然也對劉邦做了一定的防範,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在巴蜀,也就是今天四川,其中四川東邊為巴,西邊為蜀,但是在項伯的勸說下,把秦嶺以南的漢中也白白的多劃給了劉邦,這樣以來,劉邦和關中只有一道秦嶺相隔,為劉邦之後進攻關中提供了便利。接下來他又錯封了三秦王,就是從秦軍投降過來的三個秦軍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其中章邯到是應該封王的,章邯帶領著秦軍二十萬主力投降,減少了反秦的阻力,但是司馬欣(救過項梁)和董翳,在反秦斗爭中沒有什麼功勞,就本不應該封。同時他們這三個人的封地封的也有問題,把他們三個人封到了原來的秦地關中,項羽本來的想法是以秦治秦,但是因為項羽活埋二十萬降軍,又在咸陽屠了殺了那麼多人,秦國人都是狠項羽,同時也是狠投降項羽的章邯的,所以三秦王在關中統治並不順利。
其次,項羽封王,失封了三個人:田榮,彭越,和陳余。尤其是田榮,在秦末大起義一開始,田榮的堂哥田儋是第一個起兵反秦的,並且他平定了整個齊境,自封為齊王。後來章邯殺了田儋,又圍住了田榮,此時項梁出兵解了圍,但是就在這時齊國國內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在田榮被圍的時候,齊地的老百姓又立了一個叫田假的王族後人為齊王,等田榮解圍之後,回到齊地,對這件事很不滿意,於是就把田假打跑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假打不過田榮就去投奔了項梁。項梁在解了田榮的圍之後就准備去打章邯,這時候他就要求田榮帶兵一塊攻打章邯,田榮說,打可以,但是你的把田假給我殺了, 項梁不許,於是兩人反目。項羽封王的時候,記恨田榮,所以就沒有給他封王。就是因為沒有封田榮為王,項羽在漢元年四月(當時是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的)封完王,田榮五月就造反了,他是第一個反項羽的人。田榮不但自己反,他還資助彭越,和趙國的陳余也反。同時還寫信給劉邦,讓他也反。因此說項羽失封田榮是他分封十八路諸侯所范下的最重大的錯誤。
❸ 項羽的一生
項羽名籍字羽,祖父項燕本是楚國大將,叔叔項梁。《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羽是:「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項羽小的時候,他叔叔,讓他讀書,他不讀,讓他習武,他不習,於是,他叔叔讓他學兵法。《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棄書捐劍)後來有一次秦始皇出遊,正好項羽看見了不由的說「我早晚取而代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取而代之)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在會稽起兵,因為項羽的叔叔是首領,所以項羽24歲就已經有一定地位。後來陳勝不幸戰死,項梁採取范增的意見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懷王,原因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亡秦三戶),獲得輿論力量。此時劉邦也投奔而來,項梁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反秦武裝之一。
後來項梁被秦軍大將章邯所殺,楚軍大敗,進而章邯打敗齊軍,協同當時王離帶領的守衛長城的長城軍團,圍攻趙國邯鄲,趙王逃到巨鹿,此時各路反秦諸侯都前去救趙,可是懼怕秦軍,都遠遠觀望,不敢進攻。《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作壁上觀)此時楚懷王命宋義、項羽前去救趙,劉邦西進咸陽。項羽殺了宋義,率領五萬兵士。項羽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破釜沉舟)以五萬兵士,大升章邯的二十萬大軍,之後各路諸侯才敢前來出戰,生擒了王離。這就是有名的巨鹿之戰。後來章邯投降了項羽
此戰之後項羽一躍成為反秦各路諸侯的領導人物。《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項羽進而向西進軍咸陽,到函谷關卻被早已進入的劉邦軍擋在關外,於是,項羽一氣之下要殺劉邦,但是因為項伯的勸說,才有了鴻門宴。於是有了以下成語:「沖冠眥裂」(樊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彘肩斗酒」(樊噲)。劉邦回到營中以後殺了曹無傷,迎接項羽入咸陽。
項羽在入咸陽之前害怕章邯投降過來的二十萬秦軍謀反,把二十萬降軍全部活埋了。因為楚國是被秦國所滅,項羽的祖父項燕是被秦國大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叔叔項梁是被秦國大將章邯所殺,所以分外痛恨秦國,進入咸陽之後,屠了咸陽城,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此時有個人來給項羽提意見說,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並且土地肥沃,如果你要稱霸,就要建都在關中,這個地方。項羽看了看咸陽被自己弄的一片狼籍,又思念家鄉,就沒同意。《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錦衣行晝 、衣錦還鄉) ,這個人出去了以後嘟囔了一句說楚人是大猴子帶帽子裝人,《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而冠) 結果讓項羽知道了,「烹之」。
項羽尊升楚懷王為義帝,將其架空(後來說要遷都與長江上游,逼義帝去長江上游,繼而將其殺死)。接著分封諸侯。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至此,項羽《史記·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政由己出)其實此時項羽面前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是選擇周天子的王業;第二是選擇秦始皇的帝業,當皇帝;第三個選擇春秋時期的霸業,當霸主。而項羽此時選擇的就是第三種,霸業,做諸侯霸主。
但是項羽的分封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為以後自己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首先他錯封了四個人:第一個人就是劉邦,他雖然也對劉邦做了一定的防範,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在巴蜀,也就是今天四川,其中四川東邊為巴,西邊為蜀,但是在項伯的勸說下,把秦嶺以南的漢中也白白的多劃給了劉邦,這樣以來,劉邦和關中只有一道秦嶺相隔,為劉邦之後進攻關中提供了便利。接下來他又錯封了三秦王,就是從秦軍投降過來的三個秦軍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其中章邯到是應該封王的,章邯帶領著秦軍二十萬主力投降,減少了反秦的阻力,但是司馬欣(救過項梁)和董翳,在反秦斗爭中沒有什麼功勞,就本不應該封。同時他們這三個人的封地封的也有問題,把他們三個人封到了原來的秦地關中,項羽本來的想法是以秦治秦,但是因為項羽活埋二十萬降軍,又在咸陽屠了殺了那麼多人,秦國人都是狠項羽,同時也是狠投降項羽的章邯的,所以三秦王在關中統治並不順利。
其次,項羽封王,失封了三個人:田榮,彭越,和陳余。尤其是田榮,在秦末大起義一開始,田榮的堂哥田儋是第一個起兵反秦的,並且他平定了整個齊境,自封為齊王。後來章邯殺了田儋,又圍住了田榮,此時項梁出兵解了圍,但是就在這時齊國國內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在田榮被圍的時候,齊地的老百姓又立了一個叫田假的王族後人為齊王,等田榮解圍之後,回到齊地,對這件事很不滿意,於是就把田假打跑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假打不過田榮就去投奔了項梁。項梁在解了田榮的圍之後就准備去打章邯,這時候他就要求田榮帶兵一塊攻打章邯,田榮說,打可以,但是你的把田假給我殺了, 項梁不許,於是兩人反目。項羽封王的時候,記恨田榮,所以就沒有給他封王。就是因為沒有封田榮為王,項羽在漢元年四月(當時是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的)封完王,田榮五月就造反了,他是第一個反項羽的人。田榮不但自己反,他還資助彭越,和趙國的陳余也反。同時還寫信給劉邦,讓他也反。因此說項羽失封田榮是他分封十八路諸侯所范下的最重大的錯誤。
田榮反叛之後,項羽大怒,出兵平叛,打敗田榮,田榮逃跑途中,被老百姓殺了,但是田榮的弟弟田橫又反擊楚軍,楚軍一時打不下來,陷在了齊國。此時劉邦結集五十六萬一舉拿下楚國首都彭城,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此時項羽急忙從山東回救,當時項羽只有三萬騎兵,突襲彭城西邊,只用了半天時間劉邦的五十六萬人就潰不成軍,其中戰死,淹死的達十幾萬,此時劉邦很狼狽,帶著十幾個人匆匆出逃,恰巧在半路上碰見了他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車夫夏侯嬰就把兩個小孩抱上車,繼續趕路,跑了一會,劉邦嫌車跑的慢,就把他的兒子和女兒推下車,夏侯嬰見狀,又把小孩抱上車,如此三次,夏侯嬰就勸說劉邦,劉邦才做罷,由此可見劉邦為人心狠!
這就是彭城之戰!彭城之戰劉邦戰敗後,一直往西逃,一直逃到鄭州西邊的滎陽才組織起來有效的反擊。
彭城之戰雖然項羽戰勝了劉邦,但是項羽卻失去了黥布,也就是失去了整個南方地區。接下來,項羽和劉邦又在滎陽決戰,這就是有名的滎陽會戰。
滎陽會戰持續了兩年零四個月,經過項羽「兩奪(滎陽,成皋)兩失(滎陽,成皋)」後,項羽在兵疲糧盡的情況下和劉邦「鴻溝議和」,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象棋中的「楚河漢界」。並歸還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結束了兩年零死個月的人質生活。在這場戰爭中,項羽兩失滎陽都是因為彭越斷其糧道所至。與此同時,韓信帶兵,滅了北方的魏、趙、代、燕、齊,只逼彭城。而項羽對此卻沒有反映,直到韓信攻佔了齊地才開始緊張,卻為時已晚。就在楚漢兩軍交戰到最後的時候,項羽給劉邦寫信說,讓劉邦投降,否則就烹了他的父親和妻子,劉邦卻耍起了無賴,項羽一氣之下要烹了這兩人,《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杯羹之讓)這足以可見劉邦的心狠手辣。就在這時,又是項伯勸說項羽,才是項羽作罷。(此時)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可見項伯已由先前的對張良講一起,到現在的政治投機,真實愧對項羽一直把他當成最親信的人之一。之後,在項羽死後,項伯還被劉邦封了候,這也真實項羽的悲哀呀。
就在楚漢鴻溝議和,劉邦接回父親和妻子後,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建議,違約,突然又回頭攻打項羽,項羽退回彭城,在項羽回退的途中,還做了次反擊,以自己十萬打的劉邦的二十萬打的守在固陵(現在河南太康)不敢再出戰,雖然項羽能以十萬擊敗劉邦的二十萬,但是,當時已經是南方,北方皆歸漢王,局勢對項羽很是不利,何況兵將疲乏,糧食短缺。劉邦一看自己二十萬也打不過項羽十萬,而此時,韓信和彭越卻遲遲不出兵,此時,張良提議「君王可與共天下,可立致也!」劉邦被迫暫時放棄「家天下」的道路,封彭越為梁王,把從梁到海邊全封給韓信。於是韓信帶領三十萬圍攻垓下。於是,劉邦,韓信,彭越,以及南邊的劉賈,黥布,一共六十萬大軍合圍垓下。而此時項羽卻只有十萬人馬,兵力懸殊,並且軍糧匱乏。
一日晚上,劉邦命令漢軍都唱起楚歌,項羽大驚,以為劉邦已經把整個楚國攻打下來。這就是有名的「四面楚歌」 。劉邦四面楚歌的目的就是給項羽和楚軍一種錯覺,就是楚國已經被漢軍佔領了,擾亂軍心。並且這個目的達到了。項羽在這種情況下,決定出逃,並且他帶領八百壯士殺出重圍前就只和一個人告了別,那就是虞姬,這就是「霸王別姬」。虞姬在項羽的征戰過程一直伴隨在項羽身邊,可以看出虞姬和項羽的感情非常好。就在與虞姬告別時唱出了項羽流傳至今的唯一的一首作品。這就是<<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闋:樂曲每終了一次叫一闋。「數闋」就是幾遍。)項羽唱完了以後,虞姬還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首歌雖然不可靠,但是和歌是真,這首歌表達的情感非常符合當時情景。)詠唱楚歌,灑淚而別之後,虞姬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願拖累項羽,也不願落入好色的劉邦手中。
項羽和虞姬做了告別之後,便帶領八百騎兵突圍,但是項羽的出逃卻十分倉促,沒有軍事會議,沒有出逃計劃,沒有後續安排。什麼都沒有就倉皇出逃,這樣以來直接導致項羽是十萬楚兵群龍無首,成了烏合之眾,結果被劉邦斬殺了八萬。因此說項羽不能不為他的盲目出逃負責任了。項羽是半夜出逃,劉邦天亮才發現項羽出逃,但是,項羽在路上迷路被一個老農欺騙,走了冤枉路,結果後面的追兵就追上來了。在逃到東城的時候,項羽只剩下28個隨從,此時項羽深知已經逃不掉了,就對他的28個騎兵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打完之後,28個人只損失了2個人,但是項羽卻殺了漢軍100多人。接著項羽繼續東逃,逃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劃了一艘船,來勸項羽東渡烏江,一求東山再起。項羽本來是想東渡的,可是聽了亭長這一席話,反而慚愧了,說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把自己的寶馬送與亭長,(寶馬贈亭長)與其餘的26個兵士與漢軍撕殺,項羽英勇,殺了100多人,此時看見他以前的一個老部下,呂馬童,此時是追殺他的將領,於是說:「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為若德:意思是送給你點兒好處。「德」,恩德。)於是自殺。(頭顱送故人)項羽的身體被分成五分,被五個將領拿去領賞,也被劉邦同一天封了候。此時項羽31歲。
就在項羽自殺的時候,項羽以為整個楚地都被劉邦攻佔了,但是真實情況是當時至少還有五個郡在項羽手中,項羽一共有九個郡,因此,項羽到底該不該自殺,該不該東渡?關於次點,我們不做深論。但是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懺悔意識,霸王別姬的悲壯,自刎之前,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的豪爽。真是做到了活的精彩,死的瀟灑!項羽以其無可爭辯的人格魅力為後世人所傳誦!
恩,是個英雄人物.
❹ 給我一份關於項羽的詳細介紹
一.項羽的一生 項羽名籍字羽,祖父項燕本是楚國大將,叔叔項梁。《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羽是:「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項羽小的時候,他叔叔,讓他讀書,他不讀,讓他習武,他不習,於是,他叔叔讓他學兵法。《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棄書捐劍)後來有一次秦始皇出遊,正好項羽看見了不由的說「我早晚取而代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取而代之)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在會稽起兵,因為項羽的叔叔是首領,所以項羽24歲就已經有一定地位。後來陳勝不幸戰死,項梁採取范增的意見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懷王,原因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亡秦三戶),獲得輿論力量。此時劉邦也投奔而來,項梁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反秦武裝之一。 後來項梁被秦軍大將章邯所殺,楚軍大敗,進而章邯打敗齊軍,協同當時王離帶領的守衛長城的長城軍團,圍攻趙國邯鄲,趙王逃到巨鹿,此時各路反秦諸侯都前去救趙,可是懼怕秦軍,都遠遠觀望,不敢進攻。《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作壁上觀)此時楚懷王命宋義、項羽前去救趙,劉邦西進咸陽。項羽殺了宋義,率領五萬兵士。項羽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破釜沉舟)以五萬兵士,大升章邯的二十萬大軍,之後各路諸侯才敢前來出戰,生擒了王離。這就是有名的巨鹿之戰。後來章邯投降了項羽 此戰之後項羽一躍成為反秦各路諸侯的領導人物。《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項羽進而向西進軍咸陽,到函谷關卻被早已進入的劉邦軍擋在關外,於是,項羽一氣之下要殺劉邦,但是因為項伯的勸說,才有了鴻門宴。於是有了以下成語:「沖冠眥裂」(樊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彘肩斗酒」(樊噲)。劉邦回到營中以後殺了曹無傷,迎接項羽入咸陽。 項羽在入咸陽之前害怕章邯投降過來的二十萬秦軍謀反,把二十萬降軍全部活埋了。因為楚國是被秦國所滅,項羽的祖父項燕是被秦國大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叔叔項梁是被秦國大將章邯所殺,所以分外痛恨秦國,進入咸陽之後,屠了咸陽城,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此時有個人來給項羽提意見說,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並且土地肥沃,如果你要稱霸,就要建都在關中,這個地方。項羽看了看咸陽被自己弄的一片狼籍,又思念家鄉,就沒同意。《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錦衣行晝 、衣錦還鄉) ,這個人出去了以後嘟囔了一句說楚人是大猴子帶帽子裝人,《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而冠) 結果讓項羽知道了,「烹之」。 項羽尊升楚懷王為義帝,將其架空(後來說要遷都與長江上游,逼義帝去長江上游,繼而將其殺死)。接著分封諸侯。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至此,項羽《史記·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政由己出)其實此時項羽面前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是選擇周天子的王業;第二是選擇秦始皇的帝業,當皇帝;第三個選擇春秋時期的霸業,當霸主。而項羽此時選擇的就是第三種,霸業,做諸侯霸主。 但是項羽的分封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為以後自己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首先他錯封了四個人:第一個人就是劉邦,他雖然也對劉邦做了一定的防範,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在巴蜀,也就是今天四川,其中四川東邊為巴,西邊為蜀,但是在項伯的勸說下,把秦嶺以南的漢中也白白的多劃給了劉邦,這樣以來,劉邦和關中只有一道秦嶺相隔,為劉邦之後進攻關中提供了便利。接下來他又錯封了三秦王,就是從秦軍投降過來的三個秦軍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其中章邯到是應該封王的,章邯帶領著秦軍二十萬主力投降,減少了反秦的阻力,但是司馬欣(救過項梁)和董翳,在反秦斗爭中沒有什麼功勞,就本不應該封。同時他們這三個人的封地封的也有問題,把他們三個人封到了原來的秦地關中,項羽本來的想法是以秦治秦,但是因為項羽活埋二十萬降軍,又在咸陽屠了殺了那麼多人,秦國人都是狠項羽,同時也是狠投降項羽的章邯的,所以三秦王在關中統治並不順利。 其次,項羽封王,失封了三個人:田榮,彭越,和陳余。尤其是田榮,在秦末大起義一開始,田榮的堂哥田儋是第一個起兵反秦的,並且他平定了整個齊境,自封為齊王。後來章邯殺了田儋,又圍住了田榮,此時項梁出兵解了圍,但是就在這時齊國國內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在田榮被圍的時候,齊地的老百姓又立了一個叫田假的王族後人為齊王,等田榮解圍之後,回到齊地,對這件事很不滿意,於是就把田假打跑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假打不過田榮就去投奔了項梁。項梁在解了田榮的圍之後就准備去打章邯,這時候他就要求田榮帶兵一塊攻打章邯,田榮說,打可以,但是你的把田假給我殺了, 項梁不許,於是兩人反目。項羽封王的時候,記恨田榮,所以就沒有給他封王。就是因為沒有封田榮為王,項羽在漢元年四月(當時是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的)封完王,田榮五月就造反了,他是第一個反項羽的人。田榮不但自己反,他還資助彭越,和趙國的陳余也反。同時還寫信給劉邦,讓他也反。因此說項羽失封田榮是他分封十八路諸侯所范下的最重大的錯誤。 田榮反叛之後,項羽大怒,出兵平叛,打敗田榮,田榮逃跑途中,被老百姓殺了,但是田榮的弟弟田橫又反擊楚軍,楚軍一時打不下來,陷在了齊國。此時劉邦結集五十六萬一舉拿下楚國首都彭城,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此時項羽急忙從山東回救,當時項羽只有三萬騎兵,突襲彭城西邊,只用了半天時間劉邦的五十六萬人就潰不成軍,其中戰死,淹死的達十幾萬,此時劉邦很狼狽,帶著十幾個人匆匆出逃,恰巧在半路上碰見了他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車夫夏侯嬰就把兩個小孩抱上車,繼續趕路,跑了一會,劉邦嫌車跑的慢,就把他的兒子和女兒推下車,夏侯嬰見狀,又把小孩抱上車,如此三次,夏侯嬰就勸說劉邦,劉邦才做罷,由此可見劉邦為人心狠! 這就是彭城之戰!彭城之戰劉邦戰敗後,一直往西逃,一直逃到鄭州西邊的滎陽才組織起來有效的反擊。 彭城之戰雖然項羽戰勝了劉邦,但是項羽卻失去了黥布,也就是失去了整個南方地區。接下來,項羽和劉邦又在滎陽決戰,這就是有名的滎陽會戰。 滎陽會戰持續了兩年零四個月,經過項羽「兩奪(滎陽,成皋)兩失(滎陽,成皋)」後,項羽在兵疲糧盡的情況下和劉邦「鴻溝議和」,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象棋中的「楚河漢界」。並歸還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結束了兩年零死個月的人質生活。在這場戰爭中,項羽兩失滎陽都是因為彭越斷其糧道所至。與此同時,韓信帶兵,滅了北方的魏、趙、代、燕、齊,只逼彭城。而項羽對此卻沒有反映,直到韓信攻佔了齊地才開始緊張,卻為時已晚。就在楚漢兩軍交戰到最後的時候,項羽給劉邦寫信說,讓劉邦投降,否則就烹了他的父親和妻子,劉邦卻耍起了無賴,項羽一氣之下要烹了這兩人,《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杯羹之讓)這足以可見劉邦的心狠手辣。就在這時,又是項伯勸說項羽,才是項羽作罷。(此時)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可見項伯已由先前的對張良講一起,到現在的政治投機,真實愧對項羽一直把他當成最親信的人之一。之後,在項羽死後,項伯還被劉邦封了候,這也真實項羽的悲哀呀。 就在楚漢鴻溝議和,劉邦接回父親和妻子後,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建議,違約,突然又回頭攻打項羽,項羽退回彭城,在項羽回退的途中,還做了次反擊,以自己十萬打的劉邦的二十萬打的守在固陵(現在河南太康)不敢再出戰,雖然項羽能以十萬擊敗劉邦的二十萬,但是,當時已經是南方,北方皆歸漢王,局勢對項羽很是不利,何況兵將疲乏,糧食短缺。劉邦一看自己二十萬也打不過項羽十萬,而此時,韓信和彭越卻遲遲不出兵,此時,張良提議「君王可與共天下,可立致也!」劉邦被迫暫時放棄「家天下」的道路,封彭越為梁王,把從梁到海邊全封給韓信。於是韓信帶領三十萬圍攻垓下。於是,劉邦,韓信,彭越,以及南邊的劉賈,黥布,一共六十萬大軍合圍垓下。而此時項羽卻只有十萬人馬,兵力懸殊,並且軍糧匱乏。 一日晚上,劉邦命令漢軍都唱起楚歌,項羽大驚,以為劉邦已經把整個楚國攻打下來。這就是有名的「四面楚歌」 。劉邦四面楚歌的目的就是給項羽和楚軍一種錯覺,就是楚國已經被漢軍佔領了,擾亂軍心。並且這個目的達到了。項羽在這種情況下,決定出逃,並且他帶領八百壯士殺出重圍前就只和一個人告了別,那就是虞姬,這就是「霸王別姬」。虞姬在項羽的征戰過程一直伴隨在項羽身邊,可以看出虞姬和項羽的感情非常好。就在與虞姬告別時唱出了項羽流傳至今的唯一的一首作品。這就是<<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闋:樂曲每終了一次叫一闋。「數闋」就是幾遍。)項羽唱完了以後,虞姬還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首歌雖然不可靠,但是和歌是真,這首歌表達的情感非常符合當時情景。)詠唱楚歌,灑淚而別之後,虞姬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願拖累項羽,也不願落入好色的劉邦手中。 項羽和虞姬做了告別之後,便帶領八百騎兵突圍,但是項羽的出逃卻十分倉促,沒有軍事會議,沒有出逃計劃,沒有後續安排。什麼都沒有就倉皇出逃,這樣以來直接導致項羽是十萬楚兵群龍無首,成了烏合之眾,結果被劉邦斬殺了八萬。因此說項羽不能不為他的盲目出逃負責任了。項羽是半夜出逃,劉邦天亮才發現項羽出逃,但是,項羽在路上迷路被一個老農欺騙,走了冤枉路,結果後面的追兵就追上來了。在逃到東城的時候,項羽只剩下28個隨從,此時項羽深知已經逃不掉了,就對他的28個騎兵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打完之後,28個人只損失了2個人,但是項羽卻殺了漢軍100多人。接著項羽繼續東逃,逃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劃了一艘船,來勸項羽東渡烏江,一求東山再起。項羽本來是想東渡的,可是聽了亭長這一席話,反而慚愧了,說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把自己的寶馬送與亭長,(寶馬贈亭長)與其餘的26個兵士與漢軍撕殺,項羽英勇,殺了100多人,此時看見他以前的一個老部下,呂馬童,此時是追殺他的將領,於是說:「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為若德:意思是送給你點兒好處。「德」,恩德。)於是自殺。(頭顱送故人)項羽的身體被分成五分,被五個將領拿去領賞,也被劉邦同一天封了候。此時項羽31歲。
❺ 項羽的生日是
你好項羽的生日是農歷6月24日
❻ 怎樣在筆記本電腦下載帽子哥相棋
1、打開瀏覽器,打開搜索網站,然後輸入關鍵字進行搜索。
2、打開搜索到的網頁,找到下載地址。
3、最後點擊下載地址下載即可
❼ 項羽的一生
楚國名將後代項羽率八千子弟兵起義,兩路分兵攻取咸陽掃滅秦國,項羽欲統一全國,與沛公劉邦決戰五年,最後不聽亞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誤中韓信大陣,楚軍全軍覆滅,項羽自刎烏江。
楚霸王項羽的一生,生逢亂世,相機而起;勇冠三軍,叱吒風雲;引兵北上,逐鹿中原,問鼎咸陽,裂土封王,最終卻因他自身性格弱點釀就了他的人生悲劇。隨著烏江渡口的那一道長劍血光,項羽的悲劇命運劃上了一個令人遺憾的句號。悲劇的歷史隱藏著悲劇的人物命運。項羽的性格悲劇從楚漢戰爭的史實中得到了印證。
❽ 西楚霸王項羽的生日
項羽的生日是農歷的6月24日
❾ 王者榮耀一共有多少對cp英雄
我覺得一個游戲里的cp真的很吸引人,所以感覺這方面王者榮耀還是很了解玩家心態的。
首先就是幾對歷史上的cp吧,這些cp不管是歷史還是游戲以及皮膚上都註明了是世世代代最佳戀人,他們的愛情一直持續到了現在,所以玩家玩游戲的時候如果有情侶的話也比較容易選擇這些角色。
這類cp比方說:周瑜小喬,項羽虞姬。還有就是大家爭議比較大的cp:貂蟬趙子龍,很多人認為貂蟬應該是呂布的官配,實際上這隊CP相信大家有很多的誤解,在歷史中,貂蟬是為了分割呂布和他義父之間的關系才去勾引了呂布,在游戲中也提到了子龍哥哥,所以趙子龍才是貂蟬的cp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