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小小護士帽教案反思
設計背景
這節美術課我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題材,《帽子》是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在幼兒的興趣點上,鼓勵幼兒生成自己想創作的東西,豐富幼兒的內心創作激情。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觀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讓幼兒知道每一種物體通過多角度觀察到的帽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然後通過帽子的形狀進行借形想像。由於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帽子,因此幼兒畫出來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非常豐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構造,大膽地進行藉助帽子的「形」添畫想像。
2、培養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和通過生活經驗進行想像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幼兒通過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構造,大膽地進行藉助帽子的「形」添畫想像。
活動准備
實物:帽子 課件 畫紙 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帽子,引出課題。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帽子有好幾種如功能遮陽、擋雨,還可以保暖,所以帽子所用的材料不同、款式也不同,今天代老師帶來的帽子是其中的一款。
二、整體觀察帽子的形狀和構造。
1、觀察帽子的形狀。
這頂帽子看上去怎麼樣?像什麼?
2、了解帽子的構造。(演示課件)
你們知道帽子可以分幾個部分嗎?
(引導幼兒觀察帽子,根據幼兒說出的部分,引出帽蓋和帽檐)
3、教師小結:帽子是帽蓋和帽檐組成的。
三、局部觀察帽子,教師示範繪畫。(演示課件)
帽檐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花紋?(特寫帽檐)
帽蓋的形狀是怎麼樣的?上面有什麼?看上去像什麼?(特寫帽蓋)
3、 轉換角度觀察。(教師選擇一種范畫)
1、從頂部上 、下觀察,帽子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帽檐的形狀怎麼樣,帽蓋的形狀怎麼樣?這時像什麼?
2、從底部下 、上觀察,帽子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是從那個角度看的呢?
3、出示課件:三張不同角度的帽子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頂帽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小朋友也要學會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
四、教師示範繪畫。
現在老師也選擇一種角度來畫帽子,你們等會兒來猜猜。
五、 欣賞范畫
六、幼兒作畫
1、如果你們想把帽子畫下來,你想從哪裡開始畫?
2、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到黑板上。
七、 啟發想像。
② 小班美術教案漂亮的帽子
漂亮的帽子
活動目標:1、欣賞漂亮的帽子,了解帽子的作用。
2、引導幼兒大膽運用貼、團、印等技能裝飾帽子。
活動准備:1、裝飾好的帽子若干頂(4-6)
2、漂亮的動(植)物圖片若干,各種顏色的皺紙,印章、印泥等若干。
3、用紙剪好的「帽子」人手一份。
4、已學會唱《新年好》
活動過程:一、聽音樂《新年好》進入活動室
師: (聽,這是什麼歌呀?——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邊走邊唱)是呀,新年快到了,我們小朋友又要大一歲了,園長老師已經給我們小(2)班的小朋友准備了許多新年禮物。你們想不想看看?
幼:想。
師:那我們來看看是什麼禮物呀。(教師出示示範帽子)
幼:帽子。
二、引導幼兒欣賞各種裝飾好的帽子
師:哇,這么多漂亮的帽子呀!那你最喜歡哪一頂帽子呀?(請小朋友上前來拿著喜歡的帽子回答)你為什麼喜歡這頂帽子呢?(你喜歡這頂帽子的哪個地方呀,如:顏色、圖案方面——引導幼兒講述)
幼:有小動物的。。。。。。
教師小結:園長老師送給我們小朋友的帽子真是漂亮啊!有的帽子上有許多小圓點,五顏六色的,像彩色的小雨點,有的帽子上有許多可愛的圖案。那你們知不知道帽子有什麼用嗎?( 現在是冬天了,早上起來小耳朵會很冷,我們戴上帽子就會怎麼樣啊?)
幼:漂亮的,帶上帽子就不會冷了。。。。。。
教師小結:對,冬天的帽子戴上去可以保暖的。
三、引起幼兒裝飾帽子的興趣
師:剛才我們看了好多漂亮的帽子。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帽子(教師出示未裝飾的「帽子」)你們覺得這些帽子漂不漂亮啊?
幼:不漂亮。(漂亮)
師:那我們一起把它們打扮得漂亮一點好不好?(這些帽子和那些帽子哪些更漂亮啊?)
幼:好
師:等一會兒小朋友打扮的時候可以像這頂帽子一樣用印章印上漂亮的圖案,也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畫。咦?這頂帽子上的小圓點是怎麼變成的呀?(引導幼兒講述)。老師告訴你吧,只要拿一張皺紙,先捏一捏,再搓一搓(教師迅速將皺紙團團圓)變變變!啊,變出來了。然後我們把小圓點用固體膠粘上,再貼到「帽子」上去就可以了。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試一試,其他小朋友看看她有沒有變出小圓點。
教師小結:哦,變出來了,她的小手真能幹。現在我們知道了是用這個皺紙放在手心裏面像做圓子一樣搓成一個個彩色的小圓點的。你們能像她一樣變出許多小圓點嗎?
幼:能。
師: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帽子」呀,皺紙呀,小印章呀,你們自己去選一頂帽子,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現在就請你們過去吧)
四、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五、作業欣賞與講評
師:已經打扮好帽子的小朋友坐到前面來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是怎麼打扮帽子的。哇,你們的帽子打扮得這么漂亮啊!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打扮帽子的呀。來,我們一起把帽子戴上,笑一笑,老師給你們拍照。
③ 中班美術教案護士帽
設計背景
這節美術課我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題材,《帽子》是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在幼兒的興趣點上,鼓勵幼兒生成自己想創作的東西,豐富幼兒的內心創作激情。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觀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讓幼兒知道每一種物體通過多角度觀察到的帽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然後通過帽子的形狀進行借形想像。由於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帽子,因此幼兒畫出來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非常豐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構造,大膽地進行藉助帽子的「形」添畫想像。
2、培養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和通過生活經驗進行想像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幼兒通過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構造,大膽地進行藉助帽子的「形」添畫想像。
活動准備
實物:帽子 課件 畫紙 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帽子,引出課題。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帽子有好幾種如功能遮陽、擋雨,還可以保暖,所以帽子所用的材料不同、款式也不同,今天代老師帶來的帽子是其中的一款。
二、整體觀察帽子的形狀和構造。
1、觀察帽子的形狀。
這頂帽子看上去怎麼樣?像什麼?
2、了解帽子的構造。(演示課件)
你們知道帽子可以分幾個部分嗎?
(引導幼兒觀察帽子,根據幼兒說出的部分,引出帽蓋和帽檐)
3、教師小結:帽子是帽蓋和帽檐組成的。
三、局部觀察帽子,教師示範繪畫。(演示課件)
帽檐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花紋?(特寫帽檐)
帽蓋的形狀是怎麼樣的?上面有什麼?看上去像什麼?(特寫帽蓋)
3、 轉換角度觀察。(教師選擇一種范畫)
1、從頂部上 、下觀察,帽子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帽檐的形狀怎麼樣,帽蓋的形狀怎麼樣?這時像什麼?
2、從底部下 、上觀察,帽子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是從那個角度看的呢?
3、出示課件:三張不同角度的帽子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頂帽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小朋友也要學會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
四、教師示範繪畫。
現在老師也選擇一種角度來畫帽子,你們等會兒來猜猜。
五、 欣賞范畫
六、幼兒作畫
1、如果你們想把帽子畫下來,你想從哪裡開始畫?
2、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到黑板上。
七、 啟發想像。
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品轉換角度啟發想像。
這頂帽子倒過來像什麼?你能把它變成什麼?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觀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讓幼兒知道每一種物體通過多角度觀察到的帽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然後通過帽子的形狀進行借形想像。由於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帽子,因此幼兒畫出來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 。不足之處:在做畫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聽指揮,隨心所欲。今後我將在教學中多學習、反思。
④ 高中美術反思
高中美術反思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准》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高中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正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從而提高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擴大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境或基於傳統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並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狀與反思教師創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它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於高中美術欣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於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於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當前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由於非統考科目,高中美術欣賞課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或打瞌睡等的情況。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調味」課。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每班兩周一課時,即隔周上課,由於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於學生把知識整體化。縱觀以上種種現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一)提升教學理念,師生共同發展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如在學習《外國近現代雕塑》這一課時,教師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讓學生在本課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品,然後把他們分成相應的若干組。2、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欣賞和討論。3、請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發表對作品的評價。4、教師作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發表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或改正。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在全班進行探討。6、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進行更廣泛的欣賞實踐。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對於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善於思考,但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於同一作品很可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於學生經驗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其次,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既要組織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又要主動而坦誠的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此外,還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可以從網路上查找到很多相關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即可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展示學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不僅存在於藝術殿堂和博物館中,也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不僅有繪畫、雕塑等以觀賞性的為主的美術,更有如建築、工藝設計等滲透到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實用性美術。在教學初期,教師應讓學生對美術的范疇和功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充分的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美術對自身素養、能力、心理乃至整個人生的重要影響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並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其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藏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的要求與體現,是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的崇尚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三)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時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激勵人?沒有主動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齋滕喜博稱提問為「教學的生命」。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欣賞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時,教師先設問:「畫中梅花與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後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初步認識到畫中梅花的藝術特色,即只有一支橫斜在畫幅中間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畫梅,畫中還有題詩等。接著教師再用「畫家為什麼不用生活中所見的梅花的顏色,如紅色、粉色來畫呢?」、「畫中的題詩與畫中梅花有什麼關系?」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繼而再以「畫家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導學生聯想元代的歷史背景,最終使學生領悟作品所體現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
此外,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像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如在欣賞外國現代繪畫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時,就可以讓學生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想,跟隨自己的想像,去感受那帶有童話色彩的寧靜而又祥和的夢幻氣息,去體驗那魂牽夢繞的思鄉之情。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經歷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代教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藝術手段。如在欣賞《二十世紀外國繪畫》時,讓學生對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有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讓學生了解,採用多媒體技術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把世界大戰影片片段、工業革命的成果等進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創設課堂情境,為接下來開展學生的自主欣賞奠定了基礎,無形中也加強了美術與歷史、政治等學科之間的聯系。
此外,人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的引入音樂,可以起到調動情緒、豐富感受、創設氛圍的作用。如在欣賞繪畫作品《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時,讓學生欣賞一段爵士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一邊播放著古樂《高山流水》,一邊會使人的視覺、聽覺乃至整個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體驗,繼而能幫助欣賞者對作品作出更准確的欣賞和評價。
總之,要改變當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不良現狀,美術教師就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善於挖掘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遊於璀璨的藝術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使美術欣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