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個人每人一頂帽子,不是紅色就是綠色,只能看到其他人帽子的顏色看不到自己的
若有一個人帶的是紅帽子 一定有人能看到 因為沒有人說出誰帶紅帽子 所以三個人帶的都是綠帽子
⑵ 現在人說的「綠帽子」是怎麼來的,為啥不是別的顏色
自古以來,我國在統服飾的穿著打扮上有許多要求和忌諱。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服飾禁忌已在文明社交中褪去,但有一條卻亘古不變的流傳下來,那就是“綠帽子”,男人戴上它,就象徵著“老婆跟別人偷情”。
就連備受年輕人喜愛的聖誕老人帽,起初也是綠色的。所以說,很多時候,所謂的忌諱乃至文化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是人類賦予它意義,是歷史讓它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⑶ 怎麼樣才能讓不褪色的帽子顏色變淡
你可以用八四泡一泡,可能顏色會變淡一些,但是如果你買的帽子是這個顏色,為什麼要換呢?還不如直接買一個你喜歡的顏色會更好,看泡過的顏色可能退的顏色,不會是讓你喜歡還是重新買一個最好。
⑷ 戴帽子最忌諱的是什麼顏色
戴帽子最忌諱的是綠色,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戴綠帽子指的不是什麼好事,雖然這個「戴綠帽子」不是真正的戴綠帽子,但是這兩著容易讓人混淆,不建議戴綠色的帽子。
帽子的作用有很多,冬天戴帽子可以防寒保暖,夏季戴帽子可以遮擋陽光,帽子也會起裝飾作用,使人看起來會更加好看。
(4)小伙出門前帽子不是這色擴展閱讀:
冬季寒氣逼人,戴上一頂帽子,感覺會溫暖許多。尤其對老人來說,頭部最怕吹風,受寒後易出現頭昏、頭痛等症狀。而且冬天有冰雪,路滑,萬一有輕微碰擦,帽子可起到緩沖作用。
帽子盡量寬松點。冬天寒風無孔不入,很多老人會選擇比較緊的帽子。然而,過於緊綳的帽子或頭套會延長血液流向毛囊的時間,不利於頭發生長。選擇帽子時,應考慮頭圍大小、頭發所佔的體積以及帽子洗後的縮水情況。
盡量選擇寬松、比頭略大一點的帽子,戴上後不會緊壓頭發,留有透氣餘地。頭發愛出油的老人最好戴輕薄款帽子;體質弱、易感冒的,戴呢料或毛線帽子。
⑸ 甲乙丙三人被蒙上眼,每個人頭上都戴一頂帽子,帽色不是紅的就是黃的,去掉蒙布後要求每個人如看見別人
因為甲乙都舉手
⑹ 帽子顏色(邏輯推理題)
如果自己戴的也是紅色帽子,一共就兩頂紅色帽子,第三個人就能猜到自己就是黑色帽子了,但是那個人沒有反應說明沒有猜出來,說明自己不是紅色帽子,那麼就是黑色帽子了!
⑺ 明明帶了一頂藍色的帽子出門了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這句話根本就沒有毛病。因為句子從結構上看,主語中心詞是「明明」,謂語是一個連動短語充當,講了兩個事情——「帶了……帽子(只是帶著,未必戴在頭上)」和「出門了」,這些沒有毛病。從意思看也不存在毛病。
⑻ 邏輯推理:有5頂帽子,2頂紅的,3頂黑的。拿其中3頂給3個人戴上(不讓他們看到自己戴的帽子顏色),
假設甲乙丙三個人,如果是甲猜出的情況,分析如下:
情況1、甲乙都看到丙戴紅帽子,如果乙是紅帽子,甲就會很快猜出自己是黑帽子。
⑼ 經典智力題——帽子顏色問題
若第三個人知道他戴的帽子,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性:前面兩個人戴的是白帽子,他是黑帽子。這樣第二個人也就知道他戴了白的,第三個人也就知道了。
但是如果第一個人不知道,那麼前面兩個人中至少有一人是黑帽子,此時如果第二個人知道,那就只有一種可能:第一個人是白帽子,他是黑帽子。
實際上第二個人不知道他自己是什麼帽子,那麼他肯定是看到了前面的人戴的是黑帽子。(因為他和第一個人中肯定有一個人戴的是黑帽子,若第一個人是白色的,那他肯定是黑色的,但是第一個人如果是黑色的,那他就不知道他是什麼顏色的了)
這樣聽到後面兩個人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的時候,第一個人就能猜出他戴的是黑帽子了
三人從後到前表示為:3,2,1
若3知, 則:3(黑),2(白),1(白)
若3不知,則:3( ),2(白),1(黑)
3( ),2(黑),1(白)
3( ),2(黑),1(黑)
若3不知而2知,則只有一種情況:
3( ),2(黑),1(白)
但是若3不知而2也不知,就有下面兩種情況:
3( ),2(白),1(黑)
3( ),2(黑),1(黑)
不論以上兩種中的那種情況第一個人都可以得出結論:
他戴的是黑色的帽子,三人全是黑帽子只是其中的一個可能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