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彝族有哪些風俗彝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彝族是個聰明、智慧的民族,他們用靈巧的手裝扮自己,加上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均名具特色。因而,在中國各民族中,彝族服飾甚為多姿多彩。 在金沙江邊的小涼山地區,彝族男女服飾風格古樸。男子一般都在額頂留一塊三寸見方的頭發,彝民稱之為「子爾」,把它視為能主凶吉禍福的天神所在。它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也不得觸摸,否則,便是對他的最大侮辱,並將災禍臨頭。於是,漢族尊稱為「天菩薩」。他們還用三四米長的黑布纏頭,並將頭帕的一端捲成姆指粗細的長椎形,彝語呼之為「子帖」。因它高挑在額前左方,顯得英姿勃發,漢族稱之為「英雄髻」。男子還有左耳戴一串紅黃色的大耳珠,珠下再綴飾紅絲線。他們一般上身穿黑色窄袖、鑲有花邊的右衽短布褂,下身著寬大多褶、頗似裙子的長褲,外面再披一件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的披氈。彝族稱披氈為「查爾瓦」,用黑以羊毛織成。它的用處甚多:防風擋沙,晴天遮日,雨天避水,夜間用它一裹身子又可當被褥,於是人人心備,一年到頭不可或缺。涼山區的彝族婦女服飾,頗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為例。她們頭蓋一塊綉花的方布帕,並將頭帕的前端疊成瓦式,遮於前額再用毛線和發辮纏壓住。雙耳一般都戴有銀質耳環、耳墜,領口飾以一塊銀排花。她們身穿綉花右襟上衣,既寬又短,僅及腹部。下身則用黑、黃、藍、白諸種色布環繞拼接成百褶裙,裙長及地,修長優美,走起路來更是左右搖曳,婀娜我姿。她們外出時,也常常身披一件黑以的「查爾瓦」。楚雄其他地區的彝族男子服飾,與涼山彝民有所不同。他們一般多用黑布包頭,而不留「天菩薩」,不扎「英雄髻」,耳朵也不戴耳珠子。他們平日身穿藍色或黑色的對襟窄袖上衣,衣衙及腹,衣襟上的兩排布鈕扣,別致有趣。有的還在右袋邊鄉以花卉為飾。褲子又肥又短,以便利上山和下田幹活。他們的節日盛裝則豐富多彩。例如火把節期間,不少小夥子戴白帽,帽沿綴以紅綠絨球,帽頂插上毛色漂亮的野雞尾。據說,這是他們崇拜動物觀念在頭飾上的遺跡。最美麗的還是姑娘和少婦的服飾。盡管她們不著五彩長裙而穿藍布長褲,但她們的右衽上衣,大都綉有各種花卉、雲圖或幾何圖案,腰圍也鑲滾美麗的花邊。她們對自己的頭飾尤為注重。有些村寨婦女戴的帽子,或狀似馬纓花,或形如的錦雞,還有戴魚形帽、雞冠帽的,可謂「百花齊放」。
❷ 彝族的帽子有什麼象徵
彝族帶帽子的象徵:
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異,不同支系的服飾及手工藝也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環抱,峽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樸、獨特的服飾風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著長褲。褲腳有大、中、小三種。女子上著大襟右衽衣,下著百褶裙。
彝族雞冠帽是女裝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飾,因其形似雞冠而得名。這種帽的製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幾張布疊起來,縫緊;第二步是根據帽圈的大小,按公雞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兩片;第三步把這兩片布的兩端及上部縫好即成;第四步進行裝飾。
裝飾最為繁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鑲銀珠的雞冠帽,以直徑約為5至6毫米的銀珠串起來,從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層緊挨一層地把銀珠串鋪在布片上釘緊。鑲好銀珠,整個帽面都是銀珠,而且很有秩序。
這種華美的銀珠雞冠帽戴在頭上,銀光閃閃,極其引人注目。二是綉花雞冠帽,在布面上綉上自己喜歡的各種紋飾。三是綉花加銀飾雞冠帽,在綉花雞冠帽的空餘地方再鑲上銀花、銀鏈。這種雞冠帽既有綉花又有銀飾,另外一番風韻。但森林中的魔王對姑娘不懷好意,總想霸佔她。
在一個明月皎潔的夜裡,小夥子和姑娘在森林中約會,魔王突然降臨殺害了小夥子,把姑娘強行帶走。然而聰明的姑娘趁其不備,逃了出來。魔王發現後,緊追不舍。
當她跑到一個村寨邊時,公雞就「喔喔」地啼叫了起來。魔王聽到雞叫聲,知道前面有人家,不敢再追趕姑娘。姑娘終於逃出了魔掌。
姑娘帶著公雞來到心愛的小夥子被害的地方。當公雞「喔喔」鳴叫起來後,奇跡出現了,小夥子復活了,姑娘高興地攙扶著小夥子回到村子裡。後來他們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美滿得生活。
彝族人民不僅把戴雞冠帽作為吉祥的象徵,而且將它作為一種審美的標准。同時也是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哪位姑娘的雞冠帽做得漂亮,她就會贏得人們的贊揚。因此,雞冠帽在彝族婦女中廣泛流行,製作技藝不斷提高。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紅河地區的一個山寨里,兩個男女青年在勞動和生活中,相識相愛。姑娘心靈手巧,貌若山花,小夥子勤勞勇敢,人們都稱贊他們是天生的一對。
❸ 彝族男子頭飾
是彝族的,叫英雄結不叫英雄角!
彝族男子,上衣為窄袖斜扣短衣,下穿大腳褲,最突出特徵在其頭上纏的頭帕上。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語稱英雄結為「祝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東接交阯,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中「人皆椎結」,指的就是古代彝族先民的頭髻,即英雄髻[
❹ 為什麼彝族的服飾特點是這樣的
涼山彝族直到解放前還處於奴隸社會,彝族奴隸社會實行等級森嚴的家支制度。據彝文典籍記載,黑彝都是從古侯和曲涅兩兄弟分支而來的,由於人口的日益增多,就各自分為若干個大支系,成為「家支」。黑彝家支極為重視自己血統的「純潔」,把自己的血統看得「高貴」,不與他族通婚,若黑彝階層與白彝階層的人通婚,就會被剝奪黑彝身份,甚至被驅逐出家支。
「在較高的文明階段里,身體裝飾……盡了—個范圍較廣也較為重要的職務;那就是擔任和區分各種不同的地位和階級」①。在等級森嚴、貧富懸殊的奴隸社會中,彝族服飾在質料、款式、色彩上的等級特點都十分鮮明地體現出來。黑彝穿上檔全毛或棉布服裝,飾品佩金戴銀,白彝等級一般穿自製的羊毛或麻料衣裙,而終年住在黑彝家裡的最低層的鍋庄奴隸則披麻布衣。一般黑彝的頭帕、上衣不用鮮艷色做飾,而是素衣寬布,中青年婦女寬布藍花或藍布青花,年輕婦女也用紅色。白彝婦女的服裝則五顏六色,鮮艷奪目.黑彝婦女的帽盤一般要比白彝婦女的大,衣裙要長,百褶要多,裙底邊鑲貼的黑布條要寬。黑彝婦女裙長及地,不露趾,行動起來拖地有聲,威風凜凜;白彝婦女則裙不過膝,便於勞作。另外,黑彝男子的頭巾要纏得規整,大人小孩均穿一身黑表示穩重;白彝則隨便些。黑彝不能穿麻布衣褲,只能穿羊毛織品和棉布。彝族服飾無論在質料、款式和色彩上都作了嚴格的規定,充分體現出了其家支等級制度的特點,尊卑貴賤,一目瞭然。
❺ 彝族服飾特點
彝族服飾特點分男裝服飾,婦女服飾,女童服飾分別進行說明:
男裝服飾
男子多蓄發於頭頂,彝族稱「字爾」或「字木」。男孩在四五歲時,頭前頂留一塊方形的頭發,成年後將其挽成一個發髻。人們視其為天神的代表。頭上纏著青藍色棉布或絲織頭帕,頭帕的頭端多成一尖錐狀,偏鑒於額前左方,彝語稱為「茲提」漢語名「英雄結」。
青年人多將英雄結扎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無須為美,從年輕時起就常將胡須拔去。男嬰左耳穿孔,稍長即戴耳環。
婦女服飾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綵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
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
女童服飾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❻ 我國少數民族彝族,他們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彝 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 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綉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鑲有花邊的右開襟上衣,下著多褶寬腳長褲。頭頂留有約三寸長的頭發一綹,漢語稱為「天菩薩」,彝語稱為「子爾」。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彼氈。「察爾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風,用攆制的粗羊毛線織布縫制而成,多為原色或藍色。察爾瓦和披氈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白天為衣,夜裡為被,擋雨擋雪,寒暑不易。在此基礎上,又根據年齡,性別分為男裝,女童,婦女等不同的類型。 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挑花刺綉也是彝族服飾的特點。在彝族地居住地區,彝族婦女都穿著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婦女的服裝多為寬邊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紅色、金色、紫色、綠色等顏色的絲線挑綉各種花紋圖案,在衣領上還鑲嵌有銀泡。 服裝的花紋、花邊,它有濃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有日、月、星、雲、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圖,有雞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動物方面的圖,有葉、花、火鐮、發辮、幾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圖。彝族的服飾充滿了對大自然的崇敬仰慕之情,人從自然中得到需要的東西,也就應該感恩於自然。同時,那些鮮艷的色彩也表現出彝族人民火一樣的熱情和他們豪邁奔放的性格特點。這也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表現。
❼ 彝族服飾有什麼特點彝族的風俗有什麼特點
彝族傳統的民族服裝形式很多,各地不同。比較常見的如涼山、黔西一帶,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枯腳長褲,也有的地區穿小腳褲長褲。頭頂留而是三寸頭發一小塊,稱為"子爾"(漢稱"天菩薩"),裹以青藍布帕包頭,在右前方紮成細長錐形"子帖"(漢稱"英雄結"),以示英武。男子以無須為美,左耳戴黃、紅大耳珠,珠下綴紅絲線流蘇。女子穿鑲邊或綉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群緣鑲以多層色布。外出時男女都穿"擦爾瓦",形如斗篷,下端綴以長穗,長可及膝,用羊毛線織成多為黑色。冬天以領部有襇褶的羊毛披氈套在擦爾瓦內,夜間可作被蓋
❽ 彝族頭飾
大小涼山的彝族婦女,喜戴一種類似瓦蓋的長方形綉花包頭,包頭前端遮住額頭,好似帽檐。未婚成年少女梳一條發辮,將發辮盤於「瓦蓋」之上;成年婦女則梳兩條發辮,在腦後交叉向前盤於頭頂。有的地方青年婦女戴一種用紅、綠絲綢做成的「遮包花」。「遮包花」上如果插上3支盛開的鮮花便是結婚的標志。也有的地方用黑布做成梯形帽包頭,生過孩子後就戴「羅高帽」。
滇中、滇南一帶的彝族少女,喜戴一種色澤鮮艷的「雞冠帽」。「雞冠帽」所用銀泡多達千餘顆。雄雞是這一帶彝族人崇拜的神物,銀泡則代表星星、月亮,象徵著光明和幸福。
雲南石林一帶居住著彝族支系撒尼族。該族姑娘精心綉制的包頭絢麗如彩虹,這包頭據說象徵著撒尼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相傳古時一對男女青年的愛情遭到土司的破壞:青年獵手阿賽被害死後投入火中,姑娘木斯達瑪亦縱身躍入火中殉情。人們欲拉住姑娘,只扯下她的兩只衣角。此時,火堆上忽然升起兩朵彩雲,升騰聚匯在一起後,變成復仇的烏雲、雷電,將土司及走狗淹死在洪水之中。雨過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人們就叫它「賽木斯達瑪」,以紀念忠貞的木斯達瑪姑娘。撒尼姑娘的包頭,也就仿照這道彩虹綉制。包頭上面還要縫上兩個綉花的小三角,象徵著忠貞的木斯達瑪姑娘被扯下的衣角。這,也是撒尼姑娘未婚的標志。
彝族姑娘的頭飾,即取自於撒尼姑娘的裝束。用大量鏤空的圓、點、幾何紋來表現彝族包頭圖案的豐富性,襯托出撒尼姑娘的心靈手巧。作品還借鑒了流傳甚廣的美麗的「阿詩瑪」頭影,使之具有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❾ 彝族人帽子上面的像牛角似的是做什麼用的
英雄結,傳統的彝族頭飾,長期的服飾歷史發展而來,有勇敢之意,區別於女性頭飾。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英雄結』。
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
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族成年女子,頭戴疊帕,身穿高領窄袖緊身斜扣短衣,主要特徵在下身的百褶裙子上。彝女裙子以棉布或者紗布縫制,三節合成,中間用紅、黃色或花色,上下兩節用素色(黑色),下節縫作若干褶紋,一拖到底,俗稱「百褶裙」,走路或跳舞時,「百褶裙」彩色褶紋撒開,就象孔雀開屏,因此彝族女子有象孔雀之說。
(9)彝族男子帽子特點擴展閱讀: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大約在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先民已經從安寧河流域、金沙江兩岸、雲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漸擴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由於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後,曾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後裔就有許多成為了今天的彝族。貴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許多關於「濮變彝」的記載。同時,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區,又分布著彝語支的其他許多部落。因此,彝族在歷史上的名稱十分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