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冠禮帽子順序

冠禮帽子順序

發布時間:2021-06-20 14:10:57

① 古代成人禮三次加戴的帽子分別叫什麼

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1)冠禮帽子順序擴展閱讀: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

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② 漢朝成人禮二加冠應戴什麼帽

古時成年男人戴的帽子叫弱冠
弱冠指男子20歲,也稱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古時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加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

③ 古代男子行冠禮的具體步驟!請教各位大大了~!

周禮士冠禮
1)周代士冠禮的概況 《儀禮·士冠禮》篇詳細記載了周代士冠禮的儀節。古代,「四民世事,士之子恆為士也。 」(《齊語》)。士冠禮是士之子年二十行冠禮的禮儀,也是「士身年二十加冠法。」值得注意的是,周代講究「天子之元子猶士,天下無生而貴者」,所以天子之子雖早冠,亦用士禮而冠。所不同者,唯四加而已。 著名禮學學者、清華大學歷史系彭林教授在其著作中介紹品讀了周代士冠禮的簡要過程。 2)周代士冠禮的冠服和禮器 《儀禮·士冠禮》冠服 1、冠者初服:采衣、紒。采衣,大概深衣制,采緣(據深衣,太父母、父母皆在,純繢,即此意也。)一說,朱紅色緣。梳雙丫髻,用帶系起。 2、冠者加冠前:緇纚、笄。纚黑色,寬終幅(古制布幅二尺二寸,約今50厘米),長六尺。笄長尺二寸。 3、冠者一加:玄端。根據父親身份,用玄裳、黃裳或雜裳。緇帶、爵鞸。冠緇布冠,用缺項固定,加青組纓。用黑屨,青色絇(鞋頭裝飾,有空可串鞋帶)繶(鞋底邊飾)純(鞋口邊飾),邊飾半寸。 4、冠者再加:皮弁服。素積(素衣、素裳),用白緇布為之。素鞸、緇帶。皮弁用白鹿皮,加白色笄。配白屨,緇絇繶純,邊飾半寸。 5、冠者三加:爵弁服。絲制玄衣,纁裳,緇帶,韎鞈(赤黃色蔽膝)。爵弁外玄里紅,加笄,加緇色纁邊的紘。纁屨,黑絇繶純,邊飾半寸。 主人:筮日時,戴玄冠,身穿玄衣白裳的朝服,系黑色大帶,飾白色蔽膝。身著士玄端,玄或黃或雜裳,黑色大帶,赤黑色蔽膝。 擯者:玄端 正賓:同主人。玄端服。 贊者:玄端 眾親戚:玄衣玄裳,緇帶。 《儀禮·士冠禮》禮器 ·筮日:蓍草、蓍筒、蒲席、卜具 ·加冠:篋、簞、蒲葦席、勺、觶、匙、篚、匴、甒等 ·醴醮:鼎、豆、籩、爵等 3)《儀禮·士冠禮》儀程詳解
宋代士庶冠禮
1 宋代士庶冠禮概況 北宋,司馬光將《儀禮·士冠禮》加以簡化,制定了冠禮的儀式。儀式載於其《書儀》之中,規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歲,只要父母沒有期以上之喪,就可以行冠禮。他還根據當時的生活習俗,將三加之冠作了變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襆頭。《朱子家禮》沿用了司馬光《書儀》的主要儀節,但將冠年規定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並從學識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後冠之,斯其美矣」。 2 《朱子家禮·冠禮》冠服和禮器 《朱子家禮·冠禮》冠服: 1、童子服:雙紒,四(衣字旁加癸,kui4,衣衩)衫、勒帛、采履 雙紒,即雙丫髻,也叫總角,這是最普遍的兒童發式,一般繪作左右兩個發髻,但也有認為是將發髻做成兩個環,發髻用朱紅色錦絛扎系,這叫「紒」。兒童發式還有「鵓角」:留前發及兩側發,其餘剃去,前發下垂至額,兩側頭發編成辮,下垂。宋代還有童子剃發只留錢大,偏於左側,叫「偏頂」;還有留在頂前,束以彩繒,名「鵓角」。穿四衩衫,顯然這是便於活動,與童子不裘裳、不帛襦袴是相同的。童子衣一般叫采衣,該用緇布為衣,而飾以錦緣,錦一般用朱紅。一說,童子衣不加腰帶,但在兩襟有帶子系束,但明代是用帶子的。采履,但明代有用白鞋。 2、初加:緇布冠,服深衣、大帶、納履。 宋代,好以幅巾代緇布冠。 3、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帶、系鞋。 帽子為紗帽,或縐紗帽。宋史-輿服志說:士大夫嘗好帽以烏紗,衫以皂羅,角帶,系鞋,皂衫大概為直裰一類。明代用襕衫。襕衫唐代出現,以當時衣率通裁,由於古代布幅較窄,故而衣前後正中皆有縫合線,唯這類衣服於下擺處加一幅布作緣或者在膝部加一幅作裝飾,像是用一條布攔斷,故而稱為襕。襕衫多圓領。宋史上說,襕衫用白細布,腰間有襞積。明代則所謂帽子的,用巾。也有說明代用對襟衫的(類似背子的,合領或直領),但沒有圖畫為佐證,待考。鞋,說到系,可能是與深衣配套的黑履。 4、三加:襆頭,服公服、革帶、納靴、執笏。或襕衫(父無官者),納靴。 襆頭又名折上巾,有漆、紗二種,宋明公服同之,較有稜角,展腳各長一尺二寸。公服用貯紗或紗羅絹,袖長回肘,袖寬三尺(約合今一米二)。明代公服有擺,連在後片上,然後在後邊左右有系繩輔助固定。宋代公服下擺處也有襕。 主人:深衣 正賓、贊者:各其盛服 《朱子家禮·冠禮》儀程詳解 ①前期三日主人告於祠堂 古禮筮日,主人是冠者的祖父,自為繼高祖的宗子,若不是宗子,則必須由繼高祖的宗子主之。如果宗子已不在,則命其次宗子主之。若冠者的父親自主之,告禮、見祠堂、章祝版,與前同,但雲:「某之子某,若某之某親之子某,年漸長成,將以某月某日加冠於其首,謹以……」後同。若宗子已孤而自冠,則自為主人,祝版前同,但雲:「某將以某月某日加冠於首,謹以……」後同) ②戒賓 古禮筮賓,現在不能行了,但可以擇朋友中的賢而有禮者一人為正賓。當天(前期三天),主人著深衣到正賓家,出見如日常儀節,飲茶畢,主人起,說:「某有子某,若某之某親有子某,將加冠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宋代冠禮禮辭與周禮士冠禮禮辭意思大致相同,見前文注釋,下同)。正賓對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辭」。主人曰:「願吾子之終教之也。」 正賓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從。」如果主人家離正賓家很遠,則書寫初請之辭為書信,遣子弟送達。正賓辭,使者再請,正賓乃許,正賓回復書信曰:「吾子有命,某敢不從。」如果是宗子自行冠禮,則戒辭為「某將加冠於首」,後同。 ③前一日宿賓 行禮前一日再次恭請正賓。遣子弟以書致辭說:「來日某將加冠於子某,若某親某子某之首。吾子將蒞之,敢宿。某上某人。」正賓答書曰:「某敢不夙興,某上某人。」如果是宗子自冠,也相應修改致辭。 ④陳設 設盥洗、帨巾於廳,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圍成房於廳東北。如果廳無兩階,則畫出階形。 ⑤厥明夙興陳冠服 主人有官者公服、帶、靴、笏,無官者襕衫、帶、靴,通用皂衫、深衣、大帶、履、櫛、掠,都用桌子陳設於東房中東部,以北為上首。酒注、盞盤亦以桌子陳於冠服北面。襆頭、帽子、冠並巾,各以一盤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陳於西階下。一位執事守在旁邊,如果冠者是長子,則布席於阼階上之東稍偏北的地方,西向;眾子則階上之西,南向。宗子自冠則如長子之席,阼階上之東稍偏南的地方) ⑥主人以下序立 主人及以下,著盛服就位。主人在阼階下,稍偏東的地方,面向西。子弟親戚童僕在其後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為上。從子弟親戚習禮者中選一人為儐,站在大門外,面向西。將冠者雙紒,四(衣字旁加癸,kui4,衣衩)衫、勒帛、采履,在東房中,面向南。 ⑦賓至,主人迎入升堂 正賓自己選擇其子弟親戚習禮者為贊者。正賓、贊者都盛服至大門外,面向東。贊者在正賓右側,稍退後一點的地方。儐者入,通報主人,主人出門,面向西,向正賓行再拜之禮。賓答拜主人。主人向贊者行揖禮,贊者報揖主人。然後主賓一揖入門。正賓、贊者跟隨主人入門,揖讓到階下,又揖讓一次,登階。主人由阼階,先登階,在阼階上偏東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賓由西階後登階,在西階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東。贊者先盥洗、拭手,由西階登階,立於房中,面向西。擯者在東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將冠者出房,面向南。 ⑧賓揖將冠者,就席,為加冠巾。冠者適房,服深衣納履出 正賓向將冠者行揖禮。將冠者出房立於席右,面向席。贊者取櫛掠,置於席左,興,立於將冠者之左。正賓揖將冠者,即席跪。贊者即席,如正賓向跪,進為之櫛,合紒,施掠。賓下階,主人也下階,賓盥洗,主人揖賓,登階復位。執事者以冠巾盤進,賓下一級台階,接過冠笄,執之,正容,到將冠者前,向將冠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然後跪,為冠者戴上冠。贊者以巾跪進,賓接過,加之,興,復位,揖冠者。冠者到東房中,脫去四(衣旁加癸)衫,換上深衣,加大帶,納履,出房,正容,南向,立良久。 ⑨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帶,系鞋 賓揖冠者。冠者即席,跪。執事者以帽子盤進,賓下兩台階接過,執帽到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謹爾威儀,淑順爾德,眉壽永年,享受胡福。」跪下,加之,興,復位,揖冠者。冠者到東房中,脫去深衣,換上皂衫革帶,系鞋,出房站立。 ⑩三加襆頭,公服革帶,納靴執笏。若襕衫,納靴 禮儀如再加,惟執事者以襆頭盤進,賓降三級台階接受,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為冠者取下帽,賓加襆頭。執事者接過帽,撤櫛,入於房。 ⑾乃醮 擯者在堂中間偏西處設醮席,面向南。贊者酌酒於東房中,出房,立於冠者之左。賓揖冠者,冠者就席右,面向南。正賓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冠者向正賓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盞。賓復位,面向東答拜。冠者在,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飲酒,興,把盞遞給贊者,面向南,再拜。賓向東,答拜。冠者拜贊者。贊者在賓左稍後處,面向東答拜。 ⑿賓字冠者 賓從西階下階,面向東。主人從阼階下階,面向西。冠者從西階下階,立偏東處,面向南。賓字冠者,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父。」(或仲叔季)。冠者對曰:「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賓也可以另外作祝辭。 ⒀出就次 賓請求告退。主人邀請禮賓,賓答應,至更衣處等候。 ⒁主人以冠者見於祠堂 主人立於祠堂香桌之前,告辭曰:「某之子某,若某親某之子某,今日冠畢,敢見。」冠者進立於兩階間,再拜。 ⒂冠者見於尊長 冠者的父母在堂中面向南而坐,諸叔父兄在東序,諸叔父面向南,諸兄面向西,諸婦女在西序,諸叔母姑面向南,諸姊嫂面向東。冠者面向北向父母行拜禮,父母受禮,扶起。同居如有尊者,則父母帶冠者到其房室拜之,尊長受禮,扶起冠者。回到東西序,向每列親友再拜,親友皆答拜。 ⒃乃禮賓 主人以酒饌禮賓及贊者。以幣(帛)酬謝,拜謝。幣多少隨宜,賓和贊者有所差別。 ⒄冠者遂出見於鄉先生及父之執友 冠者出,拜見鄉先生和父親的執友,行拜禮。先生、執友皆答拜。若對冠者有教誨之辭,冠者則以答正賓之辭同樣應對(「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然後再行拜禮,先生、執友不再答拜。

④ 古代男子的冠禮儀式是怎樣的有哪些細節和禮儀

古代的男子成年加冠禮就是這樣,其中的一些講究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日後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日後可以報效國家等等。到了現代加冠禮或許已經不時興了,但是如今我們到了20歲也應該擔起重任不能退縮,加油吧。

⑤ 管理最重要的儀節,就是為接受冠禮的人加戴帽子,而且要加帶幾次

三次!
第一次,戴上去,授予你治理國家的權利,治權,戴的是緇冠。第二次給他帶上去的授予他參加戰斗的權利,兵權,同時掛劍,同時要帶一把劍,第三次給他戴的帽子,他有祭祀的權利,參加祭祀的權利,這個帽子意味著一個貴族男子的三大權利。

望採納~~最好加點分哦~

⑥ 古代男子冠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具體流程是什麼樣的

早在周朝,男子二十歲時要行成人禮,其儀式主要是加冠禮,還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權力參與管理、報效國家、參與祭祀。

冠禮的儀式非常隆重而繁瑣: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初加緇布冠,表明他已成人,有了成人所應有的一切責任和權利,可以管理人了;二加皮弁,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了;三加爵弁,表明從此有權參加祭祀了。

三次加冠之後,主人就要設酒宴禮賓。接著再拜見兄弟等家人,去拜見地方行政長官和鄉里的前輩。加冠青年在向家人和地方長官以及前輩行禮時,受禮者都要答禮,以示家庭和社會對剛加冠的男性新成員的尊重。最後是主人的再次敬酒和恭送賓客。



(6)冠禮帽子順序擴展閱讀

加冠既是成人的一個標志,冠也就成了貴族成年男子的重要服飾,該戴冠的場合如果不戴冠,常會被看作是一種非禮的行為。

《史記》中說到漢武帝有一次因為不冠,望見汲黯來奏事竟躲到了帳中去。這說明戴不戴冠不僅僅是一個禮制問題,還含有對別人是否尊敬的意思在內。

行冠禮的年齡一般在二十歲,二十歲雖說身體還不太強壯,但已成年,可以行冠禮了。而實際上行冠禮的年齡還常有早於二十歲的。一個男青年只有行了冠禮之後擇偶婚配,才合乎禮,所以為使未滿二十的男青年生子合禮,就只有提前行冠禮了。

孔穎達在《禮記》的疏文中說,唐代的庶人和士人之子年二十而冠,但卿大夫十五以上就可以行冠禮了,天子、諸侯和天子之子更有早到十二歲就行冠禮的。身份越高的嗣子,行冠禮的年歲就越有可能提前,這種做法其實是為延續宗法社會而採取的一種無奈的變通。

⑦ 加冠的冠禮儀式

舉行加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宗廟里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可以參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後人必須設酒宴招賓贊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並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明朝直到滿清入關強令中國人移風易俗,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⑧ 古代冠禮第二順序

根據《儀禮·士冠禮》及《禮記·冠義》,士階層以上的貴族男子到20歲時,家庭要在宗廟中為之舉行冠禮,冠禮的具體程序和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1.筮日、戒(告)賓、筮賓、宿(請)賓及贊冠者。
冠禮是古代社會的「****禮」,是古代貴族青年必經的重要生命禮儀,只有行過冠禮後的人才被社會承認,古人對它非常重視。凡是重要事情,古人都先要卜問吉凶,然後根據占卜結果行事,所以行冠禮之前,要用占筮來決定舉行冠禮的日期及來賓。《禮記·冠義》雲:「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主人(冠者之父)請筮人在廟門前占筮,筮人通過蓍草莖占筮來決定行冠禮的日期,這叫「筮日」。確定舉行冠禮的日期後,冠者之父或兄到賓家(主人的僚友)邀請並告知行冠禮的日期,稱為「戒賓」。在舉行冠禮前的第三天通過占筮選定為冠者加冠的主賓,主賓選定後,主人前往邀請,稱為「宿賓」。最後主人再用同樣的禮儀為主賓選擇一位助手,即幫助主賓行冠禮的人,稱為「贊冠者」。加冠地點選在祖廟。這一切都表明冠禮是一項極為隆重的儀式活動。
2.為期。為期,就是約定舉行冠禮的具體時間。
參加冠禮的主要人員確定後,在舉行冠禮的前一天黃昏,主人集合將冠者的眾兄弟在廟門外與有司及擯者(有司中佐助主人行禮事的人)約定翌日舉行冠禮的具體時間。
3.冠日陳設服器、主人及以下即位。加冠的當日清早,主人要陳設冠禮過程中所需要的盥洗之器、冠服、梳妝用具和盛酒禮器等。陳設完畢後,主人、加冠者的兄弟、擯者和冠者都各即各位。
4.迎賓及贊冠者入。擯者向主人報告主賓及其助手的到來,主人從大門左側出來迎接,導引他們進廟。在這個過程中,每走到拐彎處,主人與賓都要互行揖禮,走到廟門前,主賓要互相揖讓後再進廟門。
進入廟門後,主賓在行進中要相互揖讓三次,在升階時,主賓又三揖三讓後升階升堂。不厭其煩的揖讓體現了傳統禮儀所蘊含的敬讓精神。
5.始加、再加、三加。此儀式為冠禮的主要部分,主要是三「加冠」、三「易服」和三「祝辭」。主賓依次將三種不同的冠給冠者戴上,冠者隨之要更換與冠相匹配的三套禮服,這稱為「三加」。冠者即席入坐,贊冠者(助手)用櫛為他梳頭、挽髻、加笄,用緇(黑繒)纏住發髻。主賓從有司手裡接過緇布冠,向冠者致祝辭然後為之加上緇布冠,冠者起身回到房中換上玄端服,繫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出房面南站立,此為初加。再加和三加與初加的禮儀一樣,只是冠服不同。再加加皮弁,冠者回房換白色而腰間有褶皺的裳,系白色蔽膝;三加加爵弁,冠者回房換熏裳,繫上赤黃色的蔽膝。在這個過程中,主賓每次加冠時都要向冠者致不同的祝辭,皆為勸勉與祝願之意。 6.賓醴(向冠者敬酒的儀式)冠者。三加後,主人與贊者(助手)設筵席於室門西邊、堂正中,冠者將首次得到****的禮遇。賓揖請冠者即席,面朝北向冠者授觶(飲酒器),賓贊者向冠者進上脯醢(干肉和肉醬),冠者祭食、祭酒,以感恩的心祭祀先人,表示不忘本。賓則以****之禮與冠者相互拜揖,表示冠者已****。
7.冠者見母。冠者帶上干肉從西階下堂,到東牆那邊,從北頭的闈門出來,面朝北拜見母親,並獻上干肉,母親拜受後准備離去,冠者拜送,母親又拜。
8.賓字冠者。取字是冠禮重要而特殊的儀節,因為在古代的社會交往中,****之後,名只用於自稱,除君父外,任何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稱字,以示尊敬。冠者拜見母親回來,面朝南於西階東邊站立,賓為冠者取表字並致祝辭,此即為《禮記·曲禮上》所謂的「男子二十冠而字」。
9.冠者見兄弟、贊者、姑姊、君、卿大夫和鄉先生。冠者見兄弟、賓贊者,然後出廟門、入寢門,拜見姑姑、姐姐,儀節與見母親一樣。冠者回家後更換服裝,脫去爵弁服,戴上玄冠,穿上玄端服,繫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拿著摯先去拜見國君,然後再分別去拜見卿大夫和鄉先生。
10.醴賓、送賓歸俎。冠禮結束後,主人用醴(甜酒)酬謝賓,並贈給賓一束帛和兩張鹿皮作為酬謝。把賓送出大門,並派人把醴賓用的牲肉送到賓家。

⑨ 秦朝冠禮要戴幾頂帽子

三頂帽子。第一頂帽子叫緇布冠,代表已經成人,可以參與大人們的事情。第二頂帽子叫皮弁,表示要肩負保家衛國的責任。第三頂帽子就是素冠,表示以後可以參加祭祀活動。

⑩ 古代冠禮的第二順序

士冠禮分為兩大禮程,第一程是預禮,第二程是正禮。
預禮即正式加冠前以禮儀規定的程式做好准備事務,大要環節為:
筮日:以占卜確定冠禮日期。
筮賓:在參禮賓客中占卜確定一人為正賓。
約期:商定冠禮開始的具體時辰。
戒賓:邀請正賓與所有贊冠賓客。
設洗:加冠者禮前沐浴與當日特定梳洗。
第二程是正禮,即加冠之日的禮儀程式,完整的次序是十項:
陳服器:清晨開始陳設禮器、祭物與相應服飾。
迎贊者入廟:加冠者家長迎賓客進入家廟。
三加冠:始加布冠,意為冠者具備衣食之能;二加皮冠,皮冠亦稱武冠,意為冠者具備基本武技;三加爵冠,爵冠亦稱文冠,意為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之能;三冠連加的禮意在於激勵冠者由卑而尊不斷進取,是謂「三加彌尊,諭其志也!」
賓醴冠者:正賓為加冠者賜酒祝賀。
冠者見母:加冠者正式拜見禮儀確定的母親,未必是生母。
賓賜表字:正賓為加冠者賜以本名之外供尋常稱呼的稱謂,這個稱謂叫做「表字」,以與父母所取名字區別。加冠之後「表字」代「名」,只有父母國君可呼其本名,禮意在於崇敬父母為冠者所取之名。是謂「冠而字之,敬其名也!」這一程式到春秋時已經少見,戰國以至秦、西漢,世事風雷激盪,這種一人兩稱的繁瑣程式已經大體消失或以變通形式取代,人多以本名現世。諸如蘇秦因是洛陽人而承襲周禮,加冠時取表字「季子」者,已經很是罕見。東漢伊始,士紳貴胄復的尊儒禮之風漸盛,本名外取字的古禮重新恢復,一時蔚為風習。這是後話。
見家人:加冠者以成人身份正式禮見所有長幼家人。
見尊長:加冠者以成人身份正式拜見鄉老族長大夫或國君。
醴賓:主家宴請參禮賓客。

與冠禮帽子順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晴綸衣用開水燙會變小嗎 瀏覽:599
小孩衣從上到下的視頻 瀏覽:192
短款米色皮衣搭配圖片女 瀏覽:439
小數點童裝加盟要多少錢 瀏覽:313
杏色羽絨服配什麼內里好看 瀏覽:678
皮草馬甲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23
哺乳期老婆穿旗袍 瀏覽:819
找浙江省義烏小孩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152
羅蒙男士格子襯衫 瀏覽:392
寬松衣韓版搭配圖片女 瀏覽:522
為什麼牛仔褲門禁外翻什麼原因 瀏覽:89
男士皮衣海報 瀏覽:561
廣州哪有男裝尾貨批發市場 瀏覽:404
界首旗袍協會視頻 瀏覽:942
酒紅色短款風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36
黑色皮風衣里外穿什麼好看 瀏覽:636
懷孕文胸需要買大多少 瀏覽:582
黑色體恤搭白褲子圖片 瀏覽:885
螺螄灣批發裙子 瀏覽:269
編織帽子如何加層絨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