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上綱上線扣帽子

上綱上線扣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14 09:05:30

Ⅰ 「上綱上線」是什麼意思

上綱上線也簡稱「上綱」。作為思想方法、話語方式,它不始於中國文革,卻是文革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集中表現。「綱」和「線」,就是階級、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勝誰負的大是大非。這種方法要求,看待人和事物不能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初步),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所有問題都提到重大原則的高度,即,從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高度,把所有問題提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根本上來分析、認識、評價。才能站穩政治正確的立場。
意思是說你把小事情都說的很重的!

Ⅱ 每次和老公吵架他都不主動理我,和好以後總是指責我有錯



第三,最重要的理解。其實,寬容與理解是孿生姐妹。理解是夫妻感情的基石。基石穩固了,愛情和婚姻的大廈才能建立起來,也才能牢固。因此,夫妻之間無論有多大的怨恨,只要有了理解,一切不快都會煙消雲散。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夫妻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在一起要好好珍惜。有家有愛有幸福,人生才會完滿。有愛的夫妻,最美!

Ⅲ 領導包庇違規違紀的下屬,卻給你亂扣帽子把你調離項目,去公司告有沒有用

包庇下屬,對於違紀行為造成的嚴重後果應承擔連帶責任。

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領導這一次的寬容能對那位違紀的同志起到積極地作用,那麼我們會保留一名好同志。
如果什麼事情都上綱上線,那麼同志之間就沒有感情了。
我們要想辦法讓犯了錯誤的人改邪歸正,而不是讓他走投無路、狗急跳牆、破釜沉舟。

Ⅳ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有兩種觀點(在問題補充里),請大家給予判斷!謝謝!

變通就好了

Ⅳ 你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這句話的原文並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習慣說》 劉蓉(清) 《後漢書》中第五十六章《陳王列傳》 《孟子》中也有記載。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可以有兩種看法:
從正方說:有「掃天下」的胸懷固然不錯,但是「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掃天下」包含了「掃一屋」,而不「掃一屋」是斷然不能實現「掃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荀況《勸學篇》里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前蘇聯革命導師列寧也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以上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體現了「掃天下」與「掃一屋」的哲學關系,說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道理。「莫以罪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罪「再小,也是一件禍害百姓的壞事;「善」再小,也只有積善才能成德。
總體來說,這種觀點的核心思想是: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光說不練。
從反方說:在古代治國要求的主要素質有:儒家哲學,農業知識,自然經濟學,古代軍事學,古代管理學等,怎麼看和掃屋子都搭不上邊。再說了,一個人個人衛生保持的好,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肯定的說這個是個認真,嚴肅,謹慎的人。但是,光看到一個人的個人衛生不好,是不能武斷的說這個人肯定對待工作不認真。舉個例子,面對愛因斯坦,我們能否說:「你連你的頭發,鬍子都「理不順」,你還妄想「理順」時間,空間,物質,能量之間的關系?你做夢吧!」還有,牛頓也是個邋遢,糊塗,鬧不清什麼場合該穿什麼衣服的人,不過人家偏偏弄明白了「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下」。從國內說:「王羲之坦腹東床,王猛捫虱治天下。」好傢伙,一個連身上虱子都沒掃干凈的人,居然把天下給掃了,這不是直接打了正方的嘴么?
所以也是可以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不掃一屋」代表不被與志向無關的事情所迷惑,所拖累,不被金錢,美女,權力,利益所束縛,全心身心為自己的理想——「掃天下」而奮斗!
總體來說,反方的核心思想是:做人應該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而不應該分散精力到與事業無關的地方。
關於第二個問題,更有意思。從我們現在杜撰出薛勤反問陳蕃:「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可以看出,這是中國的主流觀點。很顯然,這個觀點是符合儒家的哲學思想的,這點從荀子的相似言論就可以知道。並且《習慣說》片尾的總結——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可以看出清代大儒劉蓉也是持這種觀點的。而陳蕃的言論被人硬生生杜撰出一個被駁倒的結尾,也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社會是對陳蕃的言論持否定態度的。在這里我就不討論這種現象其中明顯體現出儒家——過於中庸,過於重視自身品格修養而輕視實踐的哲學弊端。我想說的是,是不是可以把:「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理解為草率的「上綱上線」,「亂扣帽子」。「上綱上線」和「扣帽子」也是中國人的習慣,就像我們常說的「三歲看到老」,三歲真的能看到老么?也像是很多父母經常這樣教育孩子:「哎呀,你連這點XXX都沒有,將來還怎麼XXX呢?」例如我小的時候我媽經常說:「你連刷牙都不刷,將來有哪個女肯嫁給你?」我想大部分人跟我一樣聽到這種上綱上線,扣帽子的論調,通常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壓根就不以為然。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讓人抵觸,還不如就是論事的說「不刷牙別人可能會嫌你有口臭」來的容易讓人接受。反正,我現在還是常常忘了刷牙,我媽在這方面的教育可以說基本失敗。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以前我的一哥們追一女孩,他給那個女孩做飯,女孩看他切土豆絲切的有手指頭粗,於是心裡暗想:「切土豆居然能切這么粗的男生,肯定是超級粗心的,怎麼可能會體貼入微的照顧人,這種人絕對不能嫁!」於是那女孩跟別人跑了。那哥們悲催啊,於是痛定思痛,苦練刀工,終於把土豆切的如頭發絲一般細。新談了女友後給人家做飯,那女孩一看:「好傢伙,這人把土豆切這么細,肯定是超級事多並且難纏的,這種人嫁了日子肯定過不舒坦!」於是那女孩也跟別人跑了,於是那哥們徹底悲催了……
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一點「就事論事」,少一點「上綱上線」和「扣帽子」。

Ⅵ 請你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故事的道理.

這句話只是一句比如,如果理解為懶惰而不願打掃屋子,就沒有能力治理天下,顯然說不通。古往今來,不拘小節、邋裡邋遢,而為了天下盡心盡力的人不在少數。所以這句話首先不能從這方面來理解。
應該是:一屋不掃更側重的是自身的修養問題,如果自身修養不夠,那麼又怎麼會有能力,會用良好的品德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呢。

Ⅶ 女朋友說我給她扣帽子,什麼意思

你女朋友多大了…一是帶綠帽子的意思 二是戴高帽,就是不分青紅皂白指責她,上綱上線那種。

Ⅷ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意義來歷

原文: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選自《後漢書》作者范曄。
譯文: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陳蕃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一人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無章。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蕃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禍患這件大事為己任。為什麼要在意一間房子呢?」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
可以看出薛勤對陳蕃「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一觀點的反應是「奇之」,聯系前面「清世志」的言論,這里「奇」當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應當是「驚奇」的意思。可見薛勤對陳蕃的觀點根本就是贊賞的態度,怎麼可能去反駁呢?
再看同是記錄東漢,魏晉時代資料《世說新語》,可以發現,其中對這件事的記錄和《後漢書》中的記錄基本一樣,區別就是換幾個無關緊要的字,意思一模一樣。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哪來的呢?
看晉朝的史書、筆記沒有,唐、宋的史書、筆記也沒有,直到看到清朝的散文,才知道,哦,原來在這呢。清朝文學家劉蓉,在散文《習慣說》中記述了他年輕時的一件事。
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原來這句話是劉蓉他爹說的,並且人家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可問題是,劉蓉這件事和陳蕃的事太像了,如果只看一遍,保准過幾天大部分的人都得弄混。所以,後人就弄出了「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這樣的杜撰語句。
這件事情,還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
1.為什麼對待十分相似的事情,薛勤和劉蓉他爹得出了完全相反的論調?
2.為什麼後人把劉蓉他爹的論調杜撰給了薛勤,並且成為了主流觀點?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從正方說:有「掃天下」的胸懷固然不錯,但是「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掃天下」包含了「掃一屋」,而不「掃一屋」是斷然不能實現「掃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荀況《勸學篇》里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前蘇聯革命導師列寧也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以上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體現了「掃天下」與「掃一屋」的哲學關系,說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道理。「莫以罪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罪「再小,也是一件禍害百姓的壞事;「善」再小,也只有積善才能成德。
總體來說,這種觀點的核心思想是: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光說不練。
從反方說:在古代治國要求的主要素質有:儒家哲學,農業知識,自然經濟學,古代軍事學,古代管理學等,怎麼看和掃屋子都搭不上邊。再說了,一個人個人衛生保持的好,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肯定的說這個是個認真,嚴肅,謹慎的人。但是,光看到一個人的個人衛生不好,是不能武斷的說這個人肯定對待工作不認真。舉個例子,面對愛因斯坦,我們能否說:「你連你的頭發,鬍子都「理不順」,你還妄想「理順」時間,空間,物質,能量之間的關系?你做夢吧!」還有,牛頓也是個邋遢,糊塗,鬧不清什麼場合該穿什麼衣服的人,不過人家偏偏弄明白了「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下」。從國內說:「王羲之坦腹東床,王猛捫虱治天下。」好傢伙,一個連身上虱子都沒掃干凈的人,居然把天下給掃了,這不是直接打了正方的嘴么?
所以也是可以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不掃一屋」代表不被與志向無關的事情所迷惑,所拖累,不被金錢,美女,權力,利益所束縛,全心身心為自己的理想——「掃天下」而奮斗!
總體來說,反方的核心思想是:做人應該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而不應該分散精力到與事業無關的地方。
關於第二個問題,更有意思。從我們現在杜撰出薛勤反問陳蕃:「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可以看出,這是中國的主流觀點。很顯然,這個觀點是符合儒家的哲學思想的,這點從荀子的相似言論就可以知道。並且《習慣說》片尾的總結——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可以看出清代大儒劉蓉也是持這種觀點的。而陳蕃的言論被人硬生生杜撰出一個被駁倒的結尾,也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社會是對陳蕃的言論持否定態度的。在這里我就不討論這種現象其中明顯體現出儒家——過於中庸,過於重視自身品格修養而輕視實踐的哲學弊端。我想說的是,是不是可以把:「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理解為草率的「上綱上線」,「亂扣帽子」。「上綱上線」和「扣帽子」也是中國人的習慣,就像我們常說的「三歲看到老」,三歲真的能看到老么?也像是很多父母經常這樣教育孩子:「哎呀,你連這點XXX都沒有,將來還怎麼XXX呢?」例如我小的時候我媽經常說:「你連刷牙都不刷,將來有哪個女肯嫁給你?」我想大部分人跟我一樣聽到這種上綱上線,扣帽子的論調,通常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壓根就不以為然。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讓人抵觸,還不如就是論事的說「不刷牙別人可能會嫌你有口臭」來的容易讓人接受。反正,我現在還是常常忘了刷牙,我媽在這方面的教育可以說基本失敗。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以前我的一哥們追一女孩,他給那個女孩做飯,女孩看他切土豆絲切的有手指頭粗,於是心裡暗想:「切土豆居然能切這么粗的男生,肯定是超級粗心的,怎麼可能會體貼入微的照顧人,這種人絕對不能嫁!」於是那女孩跟別人跑了。那哥們悲催啊,於是痛定思痛,苦練刀工,終於把土豆切的如頭發絲一般細。新談了女友後給人家做飯,那女孩一看:「好傢伙,這人把土豆切這么細,肯定是超級事多並且難纏的,這種人嫁了日子肯定過不舒坦!」於是那女孩也跟別人跑了,於是那哥們徹底悲催了……
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一點「就事論事」,少一點「上綱上線」和「扣帽子」。
歷史上的陳蕃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當中,2000多年前曾經興起了一個龐大的王朝——漢朝。這個朝代歷經24帝,延續了400多年,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王朝。不過,說起漢朝,在駐馬店,有兩個人物不能遺忘,一個是秦末起義軍領袖、陽城(今平輿後劉)人陳勝。正因為陳勝的揭竿而起,舉兵反秦,才有了後來的大漢王朝(詳見10月9日本報文化視點《陽城陳勝在天中》)。另一位則是見證了大漢王朝走向衰亡的平輿人——東漢太傅陳蕃。其祖父曾任河東太守。不過到了陳蕃一輩,家道中落,不再威顯鄉里。陳蕃15歲時,曾經獨處一個庭院習讀詩書。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看到院里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回答讓薛勤暗自吃驚,知道此人雖年少卻胸懷大志。感悟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以激勵他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沒想到,千年以前的兩句對話,竟成了後人教子育人的名言,用以激勵他人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在《後漢書·陳王列傳》的陳蕃部分並沒有隻字片語提及,相信為後人杜撰。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的正確性毋庸置疑,但是為了教育後人,不知哪一代的先人作出的如此篡改歷史的行為,這是錯誤的。正確的(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要提倡,錯誤的(篡改歷史)要避免。在漢朝時,中國還沒有科舉制度,朝廷選拔官吏的形式是「舉孝廉」。陳蕃也不例外,在20歲剛出頭時以舉孝廉入仕,拜為郎中。不久,其母病故,陳棄官行喪。三年後,刺史周景任命他為別駕從事,他卻因與周景諫諍不合,又棄官而去。這之後,公府也曾舉薦其為方正,率直的陳蕃再次推掉。一直到太尉李固舉薦,陳蕃這才離家為官,征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後來,漢朝重臣李膺到青州做刺史。李的威政天下聞名,青州各地平日欺民榨財的官員聽到風聲,嚇得都棄官而逃,惟獨陳蕃安然而坐,「蕃獨以清績留」。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陳蕃的一鳴驚人,緣於他的一次「犯上作亂」。雖然他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卻贏得了一個「不畏強權陳仲舉」的美名。陳蕃在樂安任太守時,正值東漢外戚、宦官專權弄事之時。有一次,漢順帝之妻梁皇後的哥哥、時任大將軍的梁冀寫了一封信給陳蕃,讓陳為他做一件事。作為一名地方官員,能攀上像梁冀這樣的高官無疑能青雲直上,這是一般為官者夢寐以求的事。但陳蕃卻不以為然。梁冀的信使來找陳蕃,陳蕃拒而不見,信使便假傳大將軍求見。陳蕃一怒之下,用皮鞭將信使打死了。這種有悖情理的做法當然讓一貫飛揚跋扈的梁冀所不容。他在皇帝面前一番「聲討」,陳蕃便被貶到修武縣做了一名縣令。幸運的是,由於陳蕃在任時政績顯著,沒過多久,漢順帝再次起用陳蕃,拜尚書。直至後來靈帝時官至太傅。二陳蕃的一生,始終都處在宮廷爭斗時的動盪之中。作為東漢的大臣,他要麼與專權的外戚爭鋒,要麼和弄事的宦官相抗。《後漢書》的作者,南朝宋人范曄在評價陳蕃時,說他賢能樹立風聲,不計個人榮辱。在朝綱崩亂之際,與奸佞之人同朝爭鋒,以至於最終慘死在這上面。同時,說陳蕃以遁世為非義,所以屢退而不去,以仁心為己任,雖道遠而彌厲。雖然大功未告成,但其信義足以攜持民心。百餘年間,漢室亂而不亡,陳蕃功勞最大矣。范曄的話,雖是一家之言,卻道出了陳蕃作為漢室重臣為朝廷亂而不亡做出的獨特貢獻。這其中,陳蕃不避強權、犯顏直諫的做法最讓世人感嘆。譬如在桓帝時,時任尚書令的陳蕃看到封賞逾制,內寵偎盛,便毫不猶豫地上疏皇上:臣聽說那些事社稷者,社稷為上,那些事人君者,容悅為上。如今我蒙聖恩,備位九列,看到不好的事情而不去告訴皇上,我也就成了容悅之人。現在天下飢荒遍地,稼用不成,民用不康,可聖上還在胡亂封賞。有功之人沒得到什麼好處,無功者卻因和聖上走得近而得了許多好處。甚至有的人,一門之內封侯的能達幾人。這還不算,連年災禍,十傷五六,可皇上卻養著宮女數千,每天食肉衣綺,脂油粉黛不計其數。常言說得好,小偷都不進有五個女兒的家門,那是因為養了這么多女兒,家中肯定貧窮,現在後宮養了這么多嬪妃宮女,豈不是讓國家更貧窮嗎?還有,獄以禁止奸違,官以稱才理物,如果法虧於平,官失其人,肯定是因為皇上做得不好,現在天下人都在議論,獄由怨起,爵以賄成,希望皇上重視……這篇奏章,在言及皇上的失誤時,幾乎沒留任何面子,好在漢桓帝還算能納言,最終採納了陳蕃的一些意見,並且從宮中清退了500多名宮女。還有一次,漢桓帝要去廣城打獵,陳蕃聽說後,又上疏說,當今之世,有三空之災禍: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加上戰亂不止,流民不斷,正是皇上焦心毀顏、坐卧不安的時間,怎麼能不顧社稷,揚旗耀武去圍場守獵呢?延熹六年(公元163年),陳蕃官至太尉,此時朝中有兩個宦官被重用。他們便利用和皇上親近的機會,誣陷排擠朝中的正義之臣。朝中大臣畏懼宦官,敢怒而不敢言,惟獨陳蕃一人上疏死諫。然而此時的皇上已不再聽信陳蕃,最終沒能保住這些忠臣,許多人冤死在獄中。本來,宦官們也欲置陳蕃於死地,但終因陳蕃的名望過大,不敢妄動,使陳蕃躲過一劫。但一年後,因為黨錮事件,陳蕃再次上疏進言。這一次,漢桓帝實在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將陳蕃削職為民。黨錮事件的起因依然是朝臣與專權的宦官爭鋒。當時,以黨人領袖李膺為首的大臣在朝中失寵,宦官們以李膺、杜密、范滂等人「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互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為由,誣陷他們。桓帝大怒,下詔書命各郡逮捕黨人,入獄者達200人。陳蕃眼見事態險惡,不顧再次受到牽連,拚死上疏,說李膺、杜密、范滂等人都是正身無玷、死心社稷之人,卻被禁錮閉隔,命懸一線。而皇上堵塞天下人之口,聾盲一世之人,與秦始皇焚書坑儒有什麼不同?如今皇上臨政,先誅忠賢,遇善何薄,待惡何憂?只是聽信奸佞小人的諂言,便要將無罪者入獄,殺無辜者於市。接著,陳蕃又力勸皇上除妖去孽,實在修正,而他自己,因位列台司,憂責深重,不敢屍祿惜生,坐觀成敗。如蒙采錄,即便身首分裂,異門而出,也不恨也。結果可想而知。此次上疏,陳蕃非但沒能救出李膺、范滂等人,自己也被牽連了進去。好在不久之後,漢桓帝駕崩,竇太後臨朝,又重新起用舊臣。復詔陳蕃為太傅,錄尚書事。公元168年,漢靈帝即位,因陳蕃在輔佐靈帝登基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太後又下詔太傅陳蕃,輔弼先帝,出內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封蕃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但陳蕃堅辭不受,前後寫了10次奏章。最後,竇太後只好作罷。這段時間,陳蕃位極人臣。他與外戚竇太後的父親竇武一起,理朝綱,輔國政,用仁臣,試圖使漢朝中興。但是,面對強大的宦官勢力,僅靠陳蕃、竇武少數幾個人的努力最終無法實現。尤其是在後來,陳蕃、竇武預謀誅滅宦官,卻不幸走漏風聲,宦官們搶先一步,詭稱陳、竇二人要廢帝,騙得漢靈帝下詔誅殺他們。事發當天,陳蕃即被捕殺。皇太後之父竇武亦不能倖免於難。反抗一陣後,竇武走投無路,拔劍自刎。就這樣,一代名臣,從小便立志欲掃天下的陳蕃,帶著未能掃平天下的遺憾走向黃泉。陳蕃、竇武被殺後,此二人的宗親賓客姻屬,也被全部處死。過去曾被陳、竇二人舉薦的門生故吏,也皆免官入獄。惟一倖免的是陳蕃的兒子陳逸。當時,陳蕃有位老朋友朱震,他聽到陳蕃死訊後棄官而哭,先是冒著殺頭危險偷偷掩埋了陳蕃的屍首。然後將陳逸藏匿在甘陵邊界。而他和他的家人被發覺後,全部入獄。朱震受到嚴刑拷打,卻誓死不言,陳逸得以生還。幾年後,黃巾軍起義,漢靈帝大赦黨人,陳逸才走出深山,後官至魯相。三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體現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體現出天中先賢的風范。對於陳蕃,還有一點兒不能不提,就是他特別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唐人王勃在他那篇著名的《滕王閣序》中有兩句話:「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其中的徐孺就是陳蕃最尊敬的學者朋友。當初,陳蕃還在做豫章太守時,就請過徐孺出來做事。陳蕃一生不喜歡應酬,更不招待賓客,然而,只有對徐孺例外。他每次請徐孺過來,兩人相談甚歡,忘了時間。為此,陳蕃特意給徐孺准備了一張卧榻,讓他留下過夜。等徐孺一走,陳蕃就把卧榻懸掛起來,直到徐孺再來,他才放下來。陳蕃在漢順帝即位時,因太尉李固的舉薦而走上仕途,因此深知人才對國家的重要,在做尚書令時就力薦天下名士。這些人包括南昌人徐孺、平陵人韋著、汝南人袁閎、陽翟人李曇、安陽人魏桓等。但他所薦之人因不願給昏君為臣,一個也沒有出來做官,可惜了陳蕃的一片苦心。然而,從這里也能看到,東漢末年,世風已亂到多麼危險的邊緣。即便如此,陳蕃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苦苦地支撐著,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捐軀死國,身首異處,但給後人留下的除了無盡的惋惜外,還有「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而事未竟的悲壯。

Ⅸ 大字報在中國的影響及表現急求啊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這20餘年的時間里,大字報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大字報產生於何時?在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到農村推廣大字報的好處時說:「中國自子產時就產生了大字報。」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人,如果是這樣,大字報的歷史可謂久矣。大字報的盛行,始於1957年那場後來被稱為「嚴重擴大化」的反右派運動。
北大:最早出現大字報
1958年5月19日清晨,第一張大字報出現在北大大飯廳灰色的牆壁上,內容是質問北大團委出席共青團三大的北大代表是如何產生的。可惜,這張大字報在當時的報刊書籍中都沒有登錄下來,使我們今天無法知曉它的全文。接著,哲學系的龍英華也貼出了一張大字報,建議在牆上開辟一個民主園地來展開爭鳴,協助整風。 隨之,一張一張的大字報相繼貼了出來。
大字報五顏六色,有紅的、綠的,也有用舊報紙寫的,形式也五花八門,短文、雜文、口號、對聯、漫畫,不一而足。
大字報與大躍進
在反右派斗爭中,伴隨大字報的廣泛使用而產生的是大辯論;在大辯論中,大字報又常常被用來作為辯論的手段。加上在此之前出現的大鳴、大放,於是,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這「四大」,在高等學校和黨政機關中被廣泛使用。這樣,人為地造成了全國性的政治緊張和不穩定狀態。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在運動中的廣泛使用,是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右派分子「向黨進攻工具」的大字報,在反右派運動中卻成了反擊右派「進攻」的武器,被最高領導人贊揚為是「一種極其有用的新式武器」。此後,在整改、「雙反」(反浪費、反保守)、「大躍進」運動中,大字報得到了廣泛使用。當時的宣傳輿論工具也對大字報的功效一再推崇,在那個創造神話的年代製造出一件又一件滑稽的事來。
大字報與「文化大 革命」
「大躍進」運動之後,大字報曾一度沉寂了好幾年的時間。然而,「文化大 革命」開始之後,自北京大學的聶元梓等人貼出所謂的「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開始,大字報的狂飆再次席捲中國。個別人因為寫了一張「革命」大字報而飛黃騰達、青雲直上,而包括當時國家主席劉 少奇在內的許多人則被大字報誣陷為「叛徒」、「特務」、「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等被打倒在地,並踏上一隻腳,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所謂「文化大 革命」,同「四大」(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是分不開的。「文化大 革命」為「四大」的使用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而「四大」又使「文化大 革命」造成的動亂局面不斷加劇。以大字報為中心的「四大」,不但沒有發揚民主,反而使民主與法制都受到嚴重破壞,造成了全國范圍的大動亂。
大字報表面上看來誰都可以使用,但事實絕非如此,且不說那些已被劃出人民隊伍之外的所謂「牛鬼蛇神」沒有張貼大字報的權利,就是對「文化大 革命」有不同看法,對權傾一時的中 央文革小組稍有不滿,或對有些掌了權的「造反」新貴有些看不慣,但還是位列於人民內部的人,一旦把自己的看法、不滿用大字報表達出來,頃刻之間就變成了「反革命分子」,發配到了「地、富、反、壞、右」的行列中去了。在「文化大 革命」中,人民代表選出的堂堂國家主席,在受到誣陷的時候,貼出一份答辯的大字報,不是眨眼之間被撕成了碎片嗎?
大字報的最主要功能,一是揭露,二是批判,前者可以無中生有,斷章取義,後者可以隨意上綱上線,亂扣帽子。不論哪一種功能,基本表現方式都是片面和不實之詞,容不得被揭露、被批判者的申辯與反駁。所謂用大字報的方式開展大辯論,實則是大批判,大量的冤假錯案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文化大 革命」期間的大字報幾乎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先是以語錄開篇(當然是擇其所需),接著寫一通形勢大好,然後筆鋒一轉,抓住被征討者的只言片語,或斷章取義,或張冠李戴,或無中生有,或牽強附會,再佐以「砸爛」、「橫掃」等「革命」語言,隨意上綱上線,任意口誅筆伐,欲置被征討者於死地而後快,用當時的時髦語言說就是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叫其永世不得翻身」。可以說「文化 大革命」導致了大字報的惡性發展,而大字報的惡性發展,又加劇了「文化大 革命」的大動亂局面。
大字報除了人為地製造階級斗爭,破壞人民內部的團結外,很難起到什麼好的作用。至於「文化大 革命」中那些直接受林 彪、江 青反革命集團指使的大字報,更是他們打倒老一輩革命家,實現其篡黨奪權陰謀的工具。
大字報表面上是發動群眾,發揚民主,實際上是利用群眾,壓制民主。大字報的盛行,與中國政治舞台上大刮「左」風是密不可分的。什麼時候「左」傾厲害,什麼時候大字報便行情猛漲;什麼時候「左」的東西有所收斂,什麼時候大字報便蕭條不景氣。一部大字報興衰史,就是一部「左」病對中國的危害史。
誠然,在個別問題上,大字報發揮過積極作用,甚至在「文化大 革命」期間,大字報也曾被人們用作反對林 彪、江 青反革命集團的武器。但是,大字報作為所謂體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四大」的最主要方式,從總體上講,其消極和破壞作用,要遠遠大過它的積極作用。
到了1975年,大字報已成了強弩之末的時候,卻被寫進了堂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里。
對大字報的反思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對「文化大 革命」反思的深化,大字報的弊端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1980年1月中旬,在中 共 中 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鄧小平做了《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在講到「四大」問題時,他指出:「四大」,即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這是載在憲法上的。現在把歷史的經驗總結一下,不能不承認,這個「四大」的做法,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從來沒有產生積極的作用。應該讓群眾有充分的權利和機會,表達他們對領導的負責的批評和積極的建議,但是「大鳴大放」這些做法顯然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因此,憲法有關「四大」的條文,根據長期實踐,根據大多數幹部和群眾的意見,黨中 央准備提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審議,把它取消。
在1980年2月召開的中 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中 共 中 央正式作出決定: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建議,取消公民「有運用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權利」的規定。
這年4月8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在一個星期的會議中,討論中共中央關於取消「四大」的建議,成為一個重要議題。在發言中,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楊秀峰,從法律的角度闡述了取消「四大」的四條理由:
一、憲法中已經明確寫明「公民有言論、通信、出版、集會、結社、、、罷工的自由」,這些規定保障了公民應該享有的民主權利;而「四大」卻相反,妨礙了公民應當得到的正當的民主權利。
二、把「四大」寫進憲法中,使少數壞人在法律上有了可乘之機,一些人打著「四大」的旗號,製造事端,向無產階級進攻,妄圖推翻的領導。
三、把「四大」寫進憲法,會使一些人利用來大搞派性,製造混亂,破壞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不利於四化建設。
四、搞「四大」容易泄露黨和國家的重要機密。從「文化大 革命」到「西 單牆」,一些壞人正是利用大字報泄露了不少黨和國家的核心機密。
參加會議的人大常委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贊同取消「四大」。
1980年9月,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出決定,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取消所謂「四大」的規定。
1982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通過了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這部憲法中,有關「四大」的條文徹底消失了。大字報終於成了歷史的陳跡。
來源:《光明書摘》

與上綱上線扣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厚牛仔褲批發貨到付款 瀏覽:453
動漫校服女生背景 瀏覽:29
如何積衣 瀏覽:948
校服采購談判合同模板 瀏覽:486
秋冬長款馬甲搭配 瀏覽:672
學校和家長做校服協議書 瀏覽:924
九人旗袍走秀表演視頻 瀏覽:136
歌莉婭秋裝外套 瀏覽:950
做內銷衣哪個品牌最大 瀏覽:442
大兵的風衣 瀏覽:861
夏季賣帽子怎麼樣 瀏覽:786
卡其色格子褲子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957
長款棉衣怎樣褲子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6
小西裝女外套怎麼搭 瀏覽:835
燈籠袖風衣搭配圖片 瀏覽:961
金威制服廠此 瀏覽:683
我的世界滅霸手套怎麼打響指 瀏覽:850
皮帶孔變大怎麼修復 瀏覽:626
三條杠褲子如何搭配 瀏覽:281
2015秋冬流行男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