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品芝麻官」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表達的意思是:古時縣令是七品,縣令就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區長,或者縣級市的市長。
古時民間就有稱縣令為「七品芝麻官」的說法,形容縣令官小,只有芝麻大。
來歷: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從之分。「官分九品」源自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晉時期,從第一品到第九品,共分九等。不過,歷史上各朝代的具體劃分略有差異,北魏時期共分為三十等。隋及元、明、清等朝代則分為九品十八級。古代的知縣確實大多官列正七品,但歷史上不少朝代都有「例外」。隋煬帝時,京城所在的大興(萬年)和長安,東都所在的洛陽和河南,四縣的縣令都被封為正五品。金朝中都所在的宛平和大興,知縣都是從六品。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各縣按人口多少劃分等級,江北六千戶以上和江淮以南三萬戶以上,都劃作「上縣」。「上縣」的知縣都是從六品。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開始按經濟發展狀況區分各縣等級,每年徵收田賦滿十萬石的縣稱為「上縣」,知縣也是從六品。清代,全國共有一千多個縣,其中四個地位特殊的縣其知縣均官居正六品。縣令由於品級不同,待遇上自然也有差距。比如在明代,正五品縣令一年的俸祿是192石米,從七品縣令一年的俸祿只有90石米,高低相差100多石糧食。
B. 七品芝麻官上的那條狗叫啥名
喪彪
C. 玩具七品芝麻官
什麼意思訥......
D. 七品芝麻官是怎樣的官
《七品芝麻官》是豫劇名劇。
劇中主人公唐成身為小小的七品縣令,不畏權貴,維護正義把誥命夫人繩之以法。
但是在下看來,這裡面有少許原因:唐成科考得中,本應外放五品州官,嚴嵩索賄不成,就貶為七品縣令。唐成上任接手程西牛一案,知道程西牛之母嚴氏誥命乃嚴嵩之妹,往日仇怨湧上心頭,這才排除萬難將誥命夫人繩之以法。如果沒有這層關系,唐成也不見得有這個膽量,況且,這時正好是定國公與嚴嵩矛盾的激化點,唐知縣利用了這一點,以定國公為靠山,扳倒了嚴家,既鏟除了奸臣,也報了自己的私仇。
E. 「七品芝麻官」的稱謂源自
我國民間習俗中將縣官稱為「七品芝麻官」,這一稱謂源自(B )
A.飲食傳統 B.服飾的演變 C.居住文化 D.行旅習俗
F. 七品芝麻官的帽子為什麼能賣260元錢呀!
我覺得這個問題自己想想就好,實在沒有問出來的必要
G. 廢棄酒盒怎樣做芝麻官帽子
就是酒盒的包裝,一般用2個盒子就可以製作一個帽子!!用鞋油也可以改成沙拉醬!!不一定是帽子就是可以扣在腦袋上的東西就行,把酒盒子拆了,剪成帽子的形狀,在用漿糊粘好就可以了,可以把帽子塗成紅色,增加喜慶
H. 七品官帽子的做法
1.這個折紙游戲需要四方形的紙,先將長方形的A4紙裁成正方形。
2.將正方形的四個角向中心折形成新的小一號正方形,之後折角這面向上從中心向下(後)對折成長方形——此時的形狀為左下和右下有兩個三角,正上方有一個大三角。
3.將左下側三角向後折,右下側三角向前折——此時外觀是一個大三角。
4.從三角的底部中心處打開變換一下角度使其變成一個上下有一條中心縫的菱形(正方形:對角線處有一紙縫)。
5.掀起上面一層向上折到三分之一處(尖兒離頂部有一段距離),然後再折一下,折疊處到菱形的中心。
6.翻個,將後面菱形中心的紙縫打開折一下使之呈長方形——此時的形狀是三層:一層是
前面官帽的前臉(小三角形),一層是菱形,一層是長方形。
7.將前後兩層(小三角及長方形)的兩側對折一下,此時的外觀呈菱形右上角多一塊。
8.左側(官帽前臉)角向中心縫處折一下,右側也向中心縫處折一下;然後調一個,如法重復。
9.將下半部沿中間部位向上折,前後都折。
10.至此,官帽已基本折好。從下面撐 開,平放在桌上,將內部用手捅捅,使 其內部空間更大些。一個七品芝麻官帽就完成了。
I. 一品到七品芝麻官帽子.
我還是建議你戴七品的,別人瞧起一點
J. 七品芝麻官的帽子上兩邊的「翅膀」叫什麼
帽翅
並不是只有七品官才有,有些文人(秀才什麼的)也有帶那種帶帽翅的帽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