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成人禮帽子都是什麼顏色

成人禮帽子都是什麼顏色

發布時間:2022-10-23 17:49:22

① 男子要三次加冠才算是真正的成年,這三次加冠分別是什麼

在古代,成人禮可以說比現代的婚禮還要隆重,古代人十分看重成人禮,在成人禮上男子要三次加冠才算是真正的成年,那麼這三次加冠分別是什麼?每次的含義是什麼?

當然這只是一般士人的加冠禮,對於貴族或者皇帝來說,還有第四冠甚至第五冠,因為他們在古代的地位要高很多。當然對於窮人來說,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撐起這場加冠禮,即使是在士人之中,嫡長子和庶子的加冠禮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② 博士,碩士,學士的帽子的穗各是什麼顏色

本科生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戴的帽子是學士帽,碩士研究生畢業戴碩士帽,博士研究生畢業戴博士帽。雖然這些帽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但是流蘇顏色不同,學士帽是黑色的黃顏色的。相應的服裝也有不同,具體隨所在學科不同而不同。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黑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黑、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和軍事六大類分別為粉、灰、黃、綠、白和紅色。
不同學科的學士服的區別主要在於飾邊的顏色,下面介紹一下學士服顏色的分類:
綠色:農學學士
灰色:管理學學士,經濟學學士,理學學士
黃色:工學學士
粉色:法學學士,文學學士
白色:醫學學士
紅色:軍事學學士

③ 成人禮的漢族成人禮

漢族自古就有成人禮儀,男孩子的叫做「冠禮」,女孩子的叫做「笄禮」。漢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笄之禮就是華夏禮儀的起點。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這一儀式,是要提示他們: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承擔成人的責任、履踐美好的德行,才能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通過這種傳統的儀式,可以正視自己肩上的責任,完成角色的轉變,宣告長大成人。漢族成年禮延續數千年,至滿清入關後,滿清統治者一紙令下,終結了綿延了幾千年的成人禮,以致後來人只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成年,現在正在逐漸恢復 。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歷農歷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不過春節、中秋,家人團聚的日子,不宜請人來參加;清明主祭祀,主題不相符,家廟無法兩用。
冠禮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禮記》雲:「夫禮,始於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對於冠禮非行不可,《禮記》的解釋是:「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這么說,不懂禮義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禮,則一生難以「成人」。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長替她把頭發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改變發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 1.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歷農歷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但是春節、中秋,家人團聚的日子,不宜請人來參加;清明主祭祀,主題不相符,家廟無法兩用。
2.筮賓、戒賓:即確定參禮人員,並以請帖或各種通訊方法邀請.對於正賓,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遲一日)登門邀請。 笄者; 主人——一般為笄者的雙親;
正賓——有德才的女性長輩;
有司1人——為笄者托盤的人;
贊者1人——協助正賓行禮,一般為笄者的好友、姊妹; 觀禮者若干。
3.器物陳設:場地、服制、禮器、音樂等。 場地:古時笄禮在「家廟」之中進行,並且在正堂東邊還需搭建設施,稱為「東房」。建議在庄嚴肅穆、安靜開闊、文化氣息重的場地。如孔廟、學校等。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據冠禮的資料: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朱紅色的錦邊——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議可以穿明麗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說明:三次加笄的服飾,分別有不同的蘊義,象徵著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采衣色澤純麗,象徵著女童的天真爛漫;色淺而素雅的襦裙,象徵著豆蔻少女的純真;端莊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認的最能體現漢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飾,象徵著花季少女的明麗;最後隆重的大袖禮衣則反映了漢族女子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議用古樸造型的酒杯。
②飯1份:可以用淺盤或小碗象徵性地鋪一層米飯即可,備竹筷一雙。
③小幾一個:作為置醴酒席的幾案,上面放醴酒1杯,飯1份
④席子3張:1張置於場地東側,用來放置要穿的三套漢服。另2張並列置於場地中央偏西側,放座墊(是用來跪坐的)。
⑤盥1個:用普通的盆加水,備毛巾及溫和的洗手液即可,置於放漢服的席子北側。
⑥香爐,香
⑦國旗掛圖1張
⑧觀禮者座墊若干。
1.迎賓:主人立於東面台階位等候賓客;有司托盤站在西面台階下;客人立於場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後),換好采衣采履,安坐在東房(更衣間)內等候;音樂演奏開始。
2.就位:有嚴格的順序。正賓來到,父母親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主賓落坐於主賓位;客人就座於觀禮位;賓客都落坐後主人才就坐於主人位。
3.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可以說: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禮,感謝各位賓朋佳客的光臨!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禮正式開始!稍頓片刻,說,請某某入場拜見各位賓朋!
4.笄者就位:贊者先走出來,以盥洗手,於西階就位;笄者走出來,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贊者為其梳頭,然後把梳子放到席子南邊。
5.賓盥:就是正賓洗手做准備。正賓先起身,主人隨後起身相陪。正賓於東階下盥洗手,拭乾。相互揖讓後主賓與主人各自歸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羅帕和發笄,正賓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坐下(膝蓋著席)為笄者梳頭加笄,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為笄者象徵性地正笄。笄者起身,賓向笄者作揖祝賀。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從有司手中取過衣服,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幅盡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著襦裙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發釵,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贊著為笄者去發笄。正賓跪下,為笄者簪上發釵,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象徵性地正發釵。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發。
9.二拜:冠者(笄者)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10.三加:正賓為笄者冠者(笄者)著襆頭(加釵冠)。
11.三拜:冠者(笄者)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12.置醴:有司擺好醴酒席。
13.醮子:冠者(笄者)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後持酒象徵性地沾嘴唇,吃一點飯。
14.字冠者(笄者):給冠者(笄者)取「字」。
15.聆訓:冠者(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
16.揖謝:冠者(笄者)向在場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
17.禮成:冠者(笄者)與父母並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禮成。

④ 漢朝成人禮二加冠應戴什麼帽

古時成年男人戴的帽子叫弱冠
弱冠指男子20歲,也稱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古時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加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

⑤ 古代的成人禮是什麼呢

冠巾禮、上笄禮、出花園、成人節,都是成人禮。自古以來,成人儀式是我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教育。這種教育,力圖使一個人從思想認識上完成從童年到成年的人生飛躍,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社會人生的各種知識,通過學習各種社會、文化和行為規范,徹底擺脫過去的不成熟狀態,將該民族的經驗積累和知識技能繼承並世代相傳下去。古今中外,在不少地區、民族中,都曾有過這種象徵社會成員步入社會的禮儀。
中國最早的成人儀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考古學家們經過對出土文物進行研究,發現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早期分布區,就曾出現過「鑿齒」的習俗,這被視為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成人儀式。「鑿齒」習俗,又稱「折鑿」、「拔鑿」、「打牙」,這種習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成因就與民族成員獲得成丁或成婚資格有關。大汶口之後,中國東南部、馬家浜、良渚等文化,以及華南的印紋陶文化分布區的古代居民,也一度流行這一習俗。在古代越、僚、烏、濮等民族中,也曾長期流行此俗。直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仡佬族、高山族中仍保留拔牙習俗。
進入階級社會後,成人禮儀有了較嚴格的規定,冠巾禮和上笄禮是我國古代漢族成人禮儀,流行於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而且還流傳於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冠巾禮是古代男子成人的標志。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男子加冠前稱為「童子」,接近加冠的年齡稱為「弱冠」,為舉行「冠巾禮」年齡。據《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加冠後的人,方能使用字、號。加冠這一年,稱「冠年」或「及冠」加冠時,要隆重設宴,宴請賓客,賓客則以禮物相賀。加冠的年齡因時因地而有所變化。清代山東等地男子16至20歲,隨時皆可加冠;安徽的一些地區,一般在15至16歲加冠。清代中期以後,加冠移至婚娶前夕進行。加冠後,方可入本族祠堂。上笄禮也稱「上頭禮」,為古代漢族女子的成年禮,曾流行全國各地。

⑥ 博士、碩士和學士,他們帽子上的穗各是什麼顏色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碩士帽博士帽流蘇為紅色。

不同學科的學士服的區別主要在於飾邊的顏色,碩士學位袍為藍黑、碩士,並呈自然下垂狀,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博士的衣服是一樣的、紅兩色、垂布等四部分組成,但是細節上有不同、學士袍為黑。

⑦ 古代成人禮三次加戴的帽子分別叫什麼

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7)成人禮帽子都是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

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⑧ 成年禮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我國先秦的成年禮以服飾改變為其最大特徵,而其中最特別的即是頭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禮稱為「冠禮」,女子則稱為「笄禮」。先秦舉行成年禮的年齡男子固定在二十歲,女子則須視其許嫁與否而定,許嫁者十五歲行笄禮,否則也是二十歲才行笄禮。舉行方式則是采個別舉行,地點選在宗廟神聖之地,日子需經卜筮而定,行禮當天,主人須邀請親朋好友來觀禮才算正式。 日本: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是日本傳統的成人節,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這一天都穿上傳統服裝,慶祝成人。 韓國:成年禮較簡單。男孩將長發束成頂髻,並受贈一頂傳統式的馬尾帽;女孩則將長發編成發髻,並將一支長長的裝飾性發簪將發髻插定於腦後。 ==== 以下是中國各民族的成人儀式 普米族:蘭坪、寧范等地的普米族每年過年都要為年滿十三歲的兒童舉行「穿褲子(裙子)」的成年禮儀式,亦即「成丁禮」。舉行成年禮儀式的主要內容,就是給男孩穿上長褲,給女孩換上百裙長裙。舉行過成丁禮的少男少女,標志著已長大成人,開始成為家庭的成員,可以參加成年人的各種活動,可以戀愛、結婚。 高山族中,成年禮只屬於男性。在他們看來,成年是步入一生最輝煌的轉折點,意味著成熟、獨立和承擔社會責任。各族群都非常重視成年禮儀,雖然儀式繁簡不同,但都以崇尚勇武奮進為宗旨,鼓勵青年人磨練成材。 泰雅人的成年禮比較簡單。大約在每年的11月間,成年男丁由家長更換成年服飾,穿上紅絨編織的上衣 、花色丁字褲,柬發於頂,紅絲方鬢,擇吉日良辰,攜弓箭、刀予、酒糕等,到頭目庭院聚集,聆聽頭目追述祖先的豐功偉績,傳授圍追堵截、埋伏、設陷阱等戰術要略,並宣誓恪守祖訓,發揚光大。最後,飲宴歌舞。這些宣誓過的男孩就成了成年人了,於是便可以參加部落性的征戰、耕獵等重大活動。 布農人的成年禮選擇在豐年祭的這一天同時舉行。成年男子挽手成圈,環繞著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聆聽他回顧祖先征戰的歷史和英雄事跡,然後捧出一大杯新釀的粟酒輪流豪飲。飲酒前,每人自報姓名、家族系譜,然後高舉酒杯一飲而盡,能一口氣喝完大杯酒的人才稱得上是男子漢。 阿美人的成年禮,因部落而異。其中有一種是以賽跑力儀式的內容。也通常在豐年祭時舉行。賽程約五六里,路途坎坷不平,有山莊、平原和沙灘。小夥子們身戴避邪的姜葉環飾,赤裸上身,腰間圍著白色丁字褲,神態威武。一聲令下,小夥子們個個爭先,猶如奔騰的駿馬,展開激烈的角逐。沿途有親屬或戀人吶喊助威,並攜帶糕點、酒以備犒賞。後面有一勇士督陣,一手拿著長矛,一手提著白雞,用持予的手不停地拔毛,朝落後者的後背拋撒,祈神禳助。同時高聲喊道:「祖靈與你同在,吉祥隨神俱來,跑呀!」經過一番激烈的追逐,奪魁的男子被任命為成丁年齡級別的首領,然後率領大家沐浴海濱,祈求海神凈化身心,賜予無敵的力量,同時也讓長矛沾洗海水,藉以拭去污穢邪氣,得到無堅不摧的靈氣。從此,幾經過賽跑考驗的男子,還要加入會所嚴格訓練,逐級晉升。 曹人的成年禮也在豐年祭上舉行,屆時成年小夥子要接受「杖管」的考驗,即由部落長老持藤杖逐一拍打小夥子們的臀部,並厲聲訓斥道:「勿貪玩,如偷懶,牢記祖先遺訓!」小夥子們要默然接受杖打,不能流露出痛苦的樣子,然後隨長老繞村一周,再回會所歌舞盡興,通宵達巴。從此,更換成年服飾,戴鹿皮帽、胸兜、披肩、胸衣,腰佩長刀,儼然上個勇士。 卑南人一生中要經歷兩次成年禮,第一次成年禮又稱少年晉級會所禮儀,也就是猴祭,通常是在早稻收成後的11月間,為期十天,主要儀式有:清掃道路後,各持棍棒挨家挨戶進行驅邪活動,並接受青年級杖臂訓戒。第三天舉行庄嚴的殺猴祭。晉升少年會所後,正式圍上黑色腰巾。第二次成年禮是在「猴祭」盛典後的第十天舉行。成年祭又稱大獵祭,主要讓青年重新回到祖先戰斗過的山林體驗團獵,從而獲得狩獵技能和傳統道德教育。這次狩獵為期五天,首先由長老帶領青年隊伍進山,搭建起供老人食宿的茅棚和祭台。當夜,在狩獵營地點燃篝火,老人為青年舉行庄嚴的「換巾」禮,即解下黑色腰巾,換上一條寬二尺半、長三尺,象徵成年的藍色腰巾。然後受命圍獵,捕獲的獵物當場宰殺祭神後,送給成丁的男子食用。第二天,青年們分赴深山密林,各自狩獵,充分展示自己的狩獵本領。狩獵過程必須遵守規定,飲食起居有嚴格的限制,而打獵的范圍只限於山諸、鹿、樟等善於奔跑的動物。通過這次磨練,青年們才被承認為成年人,族人會在家鄉等待他們的歸來,歡慶又一批青年成長起來了。
希望採納

⑨ 十八歲成人禮帽子的戴法

時尚型。
運用此法,需要先把頭發燙好然後分區,把後腦勺的發梢梳順將頭發扭成一些小條,用發夾將頭發固定好,將前面的頭發分區,露在外面的頭發編成一股小辮子然後固定在後腦勺後,鬢角的碎發也要一並弄上去的,配上時尚的貝雷帽子,搭上白色婚紗,時尚感十足又不減優雅,照出來的婚紗照可是美呆了。
復古型:把所有頭發都用發膠固定好,用皮筋固定在一側,將綁好的頭發分成三股,把頭發打毛,把打毛好的頭發包成發包,把表面梳光,可以配合著搭配一些鮮花發飾,再配上復古的帽子,拍出來的婚紗照,肯定會讓你贊不絕口。

⑩ 中老年女適合什麼顏色的帽子

中老年婦女適合深紅色、紫紅色的帽子。因為深紅色的帽子比較沉穩,顯得中老年女人年輕俏麗,又不失穩重感。紫紅色的帽子沉穩中帶著一絲嫵媚,嬌而不艷,適合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婦女。

與成人禮帽子都是什麼顏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套套襯衫好看 瀏覽:487
一說小便來不及解褲子 瀏覽:372
襯衫扣子怎麼打結 瀏覽:653
日本高清制服 瀏覽:339
牛仔外套粘怎麼辦 瀏覽:715
灰色風衣搭配什麼鞋 瀏覽:860
男士衛衣牛仔外套 瀏覽:523
西部荒野外套 瀏覽:263
連帽風衣怎麼用英語讀 瀏覽:411
我爸爸有三件衣的英文怎麼說 瀏覽:827
羽絨服女青年大領大 瀏覽:263
體型偏瘦穿什麼褲子合適 瀏覽:977
男白襯衫搭配牛仔褲圖片 瀏覽:627
依蕾衣 瀏覽:325
裙子褶子如何快速消除 瀏覽:336
黑色皮衣皮鞋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614
優衣庫風衣女價格 瀏覽:752
愛兒健羽絨男裝 瀏覽:753
羽絨服生產工藝圖 瀏覽:641
黑色球鞋搭配裙子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