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毛衫的製作工藝流程
1、抓絨
每年五六月份,牧民們開始為山羊抓絨。冬天過去,天氣回暖,羊絨開始自然脫落,如果山羊頭部的絨毛開始脫落,就可以確定這只羊到梳絨的時候了。
注意事項:
樣品分析,即根據樣品資料,確定原料紗支、配色、機號、坯布組織及密度, 通過實驗小樣,確定織物的回縮率及成品密度。按樣品及合約要求,制定規格尺寸,初步確定單件用料定額及輔助物料等; 理論計算橫機產品的編織操作工藝單,或按款式和規格制定圓機產品的織物門幅,及針筒尺寸。
初步確定回縮率、計算嚇數初稿工藝進行試樣性投產;以試樣產品為基礎,對試樣產品進行分析、鑒定,確定生產工藝(包括橫機、 圓機、裁剪排料圖和後整理等。計算衣片重量或單件排料面積重量,損耗率和用毛量;定出橫機產品的剪裁 樣板和按樣板的排料方法。
制定成衣工藝流程和要求,橫機產品根據織物單位線圈重量與各衣片線圈數求出單位產品理論重量。 計算橫機單件產品的原料耗用量,制定橫機所編織半成品的質量要求。 制定縫紉工藝流程和質量要求,制定染色和後整理工藝及質量的要求,確定產品出廠重量、商標、及包裝形式。
為保證產品的質量要求,一定要先試驗、後定工藝,先封樣、後投產試樣後,經小批生產核實工藝,方可批量生產。
同時,在工藝方面,因為針織面料的伸縮性很好,在進行樣板設計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為造型而設計的收褶、接縫、拼接等工序。
而且,針織面料通常也不適宜運用推歸、 拔燙等的技巧造型,而是運用面料本身的彈性或者是適當的運用褶皺手法的處理, 從而達到適合人體曲線的效果。那麼面料的伸縮性就成為在樣板設計製作時候的 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
2. 羊毛衫工藝計算
第一節:工藝(嚇數紙、尺碼紙)設計要求羊毛衫嚇數設計是根據產品的款式,規格尺寸,手感及成品重量等要求來制定操作嚇數的.羊毛衫生產過程是按嚇數操作要求進行的.因為嚇數設計得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成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嚇數設計內容羊毛衫的生產嚇數主要有織片(橫式手機.花機,電腦機),成衣(縫盤)和後整等方面,具體要如下:(1)樣品分析,即根據樣品資料,確定原料,毛紗支數,機型號?坯布(布片)織法及密度(字碼)(2)按樣品及合約要求,制定規格尺寸,初步確定單件用料定額及輔助物料等; (3)初步確定其縮水情況,計算嚇數初稿工藝進行織辦試樣投產。(4)以試樣產品為基礎,對初辦進行分析,鑒定,確定生產嚇數紙工藝(包括橫式手機,花機,電腦機,裁剪排料圖,縫盤尺寸和後整工序,洗水等). (5)計算衫片重量或單件重量,織,縫,挑,損耗率和用毛數量. (6)制定成衣工藝流程和要求. (7)確定成衣出貨重量. (8)整理好嚇數及有關資料歸檔.第二節:平方密度(組織)的計算在設計工藝中,平方密度(以後簡稱組織)的求取准確以否直接影響嚇數計算水平和產品質量效果,所以組織在整個款式設計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即然組織這么重要,我們又如何地進行合理正確求取呢?這里就作如下步驟進行簡介. 一:根據辦單或客人要求去選定針型種類,毛料品種和毛的用量條數,去確定附合手感的字碼來織一塊30CM×30CM布片. 二:把織好的布片鎖好眼進行封口,縫成袋狀然後根據要求手感進入洗水,烘乾和順燙,燙時要注意,不能用力擴張或縮小布片的原有面積,燙時要使布片,平,正. 三:把燙好的布片取出來,放在水平的工作檯面上,量取一定單位面積時所包含的針數,轉數,再求取出其1CM或1寸所包含的針數,轉數,例如:一幅100支針×80轉的布片洗燙好後,布片橫向密度(寬度)為30CM直向密度為30CM然後用布片開針支數100支÷布片寬度30cm =3.33支,再用布片轉數80÷布片長度30CM =2.69轉其布片計算出組織為1cm=3.33支×2.69轉,注意:求取組織時,為了避免在嚇數計算中減少差異,所以一般只保留3位有效數字. 四:新平方組織的計算公式在羊毛衫生產過程中,由於產品重量的限制,往往會引起織物字碼的梳結變化,織物字碼的變化直接影響其平方組織,為了快速和簡便計算平方組織,可根據如下公式計算: 例如:字碼10支2.5/8組織(3.84支×2.98轉)要較梳1分織10支拉2.6/8寸,現將原字碼化為分數,2寸=16分+5分=21分,較梳後字碼分數為:2寸=16分+6分=22分, 用原字碼21分÷22分=0.95較結字碼用原組織 3.84÷0.95=4.04支,轉數2.98÷0.95=3.14轉較梳字碼用原組織 3.84×0.95=3.65支,轉數2.98×0.95=2.83轉以上公式,只適用於字碼拉力變化不大時的計算,若超過3分以上的字碼不可採用,應重新求取平方組織.
3. 怎麼看懂羊毛衫工藝單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4. 羊毛衫工藝單演算法
上衣後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計算方式: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計算方式: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5. 羊毛衫的工藝計算公式有哪些
第一節:工藝(嚇數紙、尺碼紙)設計要求羊毛衫嚇數設計是根據產品的款式,規格尺寸,手感及成品重量等要求來制定操作嚇數的.羊毛衫生產過程是按嚇數操作要求進行的.因為嚇數設計得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成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嚇數設計內容
羊毛衫的生產嚇數主要有織片(橫式手機.花機,電腦機),成衣(縫盤)和後整等方面,具體要如下:(1)樣品分析,即根據樣品資料,確定原料,毛紗支數,機型號?坯布(布片)織法及密度(字碼)(2)按樣品及合約要求,制定規格尺寸,初步確定單件用料定額及輔助物料等;
(3)初步確定其縮水情況,計算嚇數初稿工藝進行織辦試樣投產。(4)以試樣產品為基礎,對初辦進行分析,鑒定,確定生產嚇數紙工藝
(包括橫式手機,花機,電腦機,裁剪排料圖,縫盤尺寸和後整工序,洗水等).
(5)計算衫片重量或單件重量,織,縫,挑,損耗率和用毛數量.
(6)制定成衣工藝流程和要求.
(7)確定成衣出貨重量.
(8)整理好嚇數及有關資料歸檔.第二節:平方密度(組織)的計算
在設計工藝中,平方密度(以後簡稱組織)的求取准確以否直接影響嚇數計算水平和產品質量效果,所以組織在整個款式設計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即然組織這么重要,我們又如何地進行合理正確求取呢?這里就作如下步驟進行簡介.
一:根據辦單或客人要求去選定針型種類,毛料品種和毛的用量條數,去確定附合手感的字碼來織一塊30CM×30CM布片.
二:把織好的布片鎖好眼進行封口,縫成袋狀然後根據要求手
感進入洗水,烘乾和順燙,燙時要注意,不能用力擴張或縮小布片的原有面積,燙時要使布片,平,正.
三:把燙好的布片取出來,放在水平的工作檯面上,量取一定單位面積時所包含的針數,轉數,再求取出其1CM或1寸所包含的針數,轉數,例如:一幅100支針×80轉的布片洗燙好後,布片橫向密度(寬度)為30CM直向密度為30CM然後用布片開針支數100支÷布片寬度30cm =3.33支,再用布片轉數80÷布片長度30CM =2.69轉其布片計算出組織為1cm=3.33支×2.69轉,注意:求取組織時,為了避免在嚇數計算中減少差異,所以一般只保留3位有效數字.
四:新平方組織的計算公式
在羊毛衫生產過程中,由於產品重量的限制,往往會引起織物字碼的梳結變化,織物字碼的變化直接影響其平方組織,為了快速和簡便計算平方組織,可根據如下公式計算:
例如:字碼10支2.5/8組織(3.84支×2.98轉)要較梳1分織
10支拉2.6/8寸,現將原字碼化為分數,2寸=16分+5分=21分,較梳
後字碼分數為:2寸=16分+6分=22分, 用原字碼21分÷22分=0.95
較結字碼用原組織 3.84÷0.95=4.04支,轉數2.98÷0.95=3.14轉
較梳字碼用原組織 3.84×0.95=3.65支,轉數2.98×0.95=2.83轉
以上公式,只適用於字碼拉力變化不大時的計算,若超過3分以上的字碼不可採用,應重新求取平方組織.
6. 羊毛衫工藝單
那個專業術語是下數。呵呵。詳細的,我的QQ空間里有這麼篇東西,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吧http://user.qzone.qq.com/388087?ptlang=2052裡面有3篇。請過目
7. 羊毛衫工藝單中,凈橫,凈值是指什麼
根據針織服裝的生產和加工特點分類
(一)毛針織服裝分類
1.按原料成分分類
(1)純毛類(包括毛類混紡類):可分為羊毛衫、羊絨衫、駝毛衫、羊仔毛(短毛)衫、兔羊毛混紡衫、駝羊毛混紡衫、氂牛毛羊毛混紡衫等。
(2)混紡類:可分為羊毛/腈綸、兔羊/腈綸、馬海毛/腈綸、駝毛/腈綸、羊絨/錦 綸混紡衫、羊絨/蠶絲混紡衫等。
(3)純化纖類(包括化纖混紡類):可分為彈力錦綸衫、彈力丙綸衫、彈力滌綸衫、腈綸膨體衫、腈綸/滌綸、粘纖/錦綸混紡衫等。
(4)交織類:可分為羊毛腈綸、兔毛腈綸、羊毛棉紗交織衫等。
2.按紡紗工藝分類
(1)精梳類:採用精梳工藝紡制的針織絨、細絨線、粗絨線織制的各種羊毛衫、粗細絨線衫等。
(2)粗梳類:採用粗梳工藝紡制的針織紗線織制的各種羊仔毛衫、羊絨衫、兔毛衫、駝毛衫、雪蘭毛衫等。
(3)花色紗毛衫:採用花色針織絨(圈圈紗、結子紗自由紗、拉毛紗)織制的花 色毛衫。這類毛衫外觀奇特、風格別致、有藝術感。
3.按編織機器類型分類
毛衫類織物一般為緯編織物,有圓機產品和橫機產品兩種。
(1)圓機產品:是指用圓型針織機先織成圓筒形坯布,然後再裁剪加工縫製成的毛衫。
(2)橫機產品:是指用手搖橫機編織成衣坯後,再經加工縫合製成的毛衫。也可指電腦橫機織成坯布,經裁剪加工縫製成毛衫。
4.按坯布組織結構分類
一般分為單面、四平、魚鱗、提花、扳花、挑花、絞花等多種。
5.按修飾花型分類
可分為印花、綉花、貼花、扎花、珠花、盤花、拉毛、縮絨、鑲皮、浮雕等。
(1)印花毛衫:在毛衫上採用印花工藝印製花紋,以達到提高美化效果之目的,是毛衫中的新品種。印花格局有滿身印花、前身印花、局部印花等,外觀優美、藝術感染力強、裝飾性好。
(2)綉花毛衫:在毛衫上通過手工或機械方式刺綉上各種花型圖案。花型細膩纖巧,絢麗多彩,以女衫和童裝為多。有本色綉毛衫、素色綉毛衫、彩綉毛衫、絨綉毛衫、絲綉毛衫、金銀絲線綉毛衫等。
(3)拉毛毛衫:將已織成的毛衫衣片經拉毛工藝處理,使織品的表面拉出一層均勻稠密的絨毛。拉毛毛衫手感蓬鬆柔軟,穿著輕盈保暖。
(4)縮絨毛衫:又稱縮毛毛衫、粗紡羊毛衫,一般都需經過縮絨處理。經縮絨後毛衫質地緊密厚實、手感柔軟、豐滿,表面絨毛稠密細膩,穿著舒適保暖。
(5)浮雕毛衫:是毛衫中藝術性較強的新品種,是將水溶性防縮絨樹脂在羊毛衫上印上圖案,再將整體毛衫進行縮絨處理,印上防縮劑的花紋處不產生縮絨現象,織品表面就呈現出縮絨與不縮絨凹凸為浮雕般的花型,再以印花點綴浮雕,使花型有強烈的立 體感,花型優美雅緻,給人以新穎醒目的感覺。
(二)棉針織服裝分類
1.按面料的生產方式分類 針織服裝面料按生產方式分為經編和緯編兩大類。
2.按面料的組織結構分類 經編針織面料的單梳節經編基本組織有經平組織、經緞組織、經絨組織等。但在實際生產中,作為外衣或襯衫等一般多用雙梳或多梳經編組織。雙梳經編織物中用途較廣的是經平絨組織、經平斜組織和經斜編鏈組織等。緯編針織面料的基本組織主要有緯平針組織(俗稱"汗布")、羅紋組織(俗稱:"彈力布")、雙羅紋組織(又稱雙正面組織,俗?quot;棉毛布")、雙反面組織(也稱"珍珠編")等。還有襯墊組織、集圈組織、毛圈組織、菠蘿組織、紗羅組織、波紋組織、長毛絨組織、襯經襯緯組織等花色組織以及復合組織等。
了解了服裝的各種分類方法以及不同服裝的性能特點後,就可以使我們明確有關服裝的設計目的與要求,正確選擇面料、輔料,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按照規定的程序檢驗各類服裝, 最終製成令客戶滿意的服裝。
以上如果都知道了,那麼采購就沒什麼難的了,
采購記得多問多聽多學,貨比3家,比價格,比材料,千萬別買到次品或者庫存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多走走市場,不怕你是生手,就怕你不學,走多幾次就什麼都了解了。
8. 手搖橫機羊毛衫工藝演算法公式
舊平膊嚇數紙的計算公式
一:後幅計演算法(後膊不收花)
(1)胸活×組織支數+縫口=後幅胸活支數
(2)身長領邊度(膊度)-衫腳高×組織轉數+縫口=身長總轉數
(3)袖夾-1.5CM縫耗×組織轉數+縫口=袖夾轉數(上身位轉數)
(4)領活-1.5CM縫耗×組織支數=領活支數,(後領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
是看後領深尺寸大小來確定怎樣收花.)
(5)膊活(肩活)×組織支數-領活總支數÷2=後幅一邊剩針.
(6)後幅胸活支數-膊活總支數÷2=後幅一邊收夾支數,(收
夾一般用5--7CM轉數收).
(7)身長總轉數-上身位轉數=下身位轉數,若有膊斜則用身長
總轉數-膊斜轉數(膊斜尺寸若沒規定,一般用3CM計算)-上身
位轉數(袖夾轉數)=下身位轉數.
(8)舊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後慢,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二:前幅計算公式
(1)前幅開針比後幅多2CM支數,多出的支數由收夾時收完.
(2)前幅剩針和後幅一樣,全長轉數一樣,下身位轉數與後幅一樣.
(3)前幅收領圓領一般用收完領直位要剩多些,
最少要有2--3CM,收花個數視乎領位轉數而定,圓領要盡量收圓.
領則最好一個轉數收完要夠V.
(4)圓領用後領總支數-前領兩邊收領支數=前領落領支數.V
領則用後領總支數÷2=前領每邊收領支數.
(5)袖夾(上身位轉數,若有落膊,要加膊斜轉數)-收夾轉數(收夾轉
數與後幅一樣)-收領轉數=收完夾至收領直位轉數.
(6)前幅開針支數-膊活(肩活)總支數÷2=前幅每邊收夾支數
(7)舊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後慢,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三:袖計算方法
(1)袖夾總轉數-收夾轉數(若有落膊則要減膊斜轉數)×2-2
÷組織轉數×組織支數×1.05+縫耗=袖尾剩針.
(2)袖長膊度-袖咀長×組織轉數×0.95=袖全長轉數.
若袖長是後中度則要減膊活一半 = 袖長膊度
(3)袖活夾底度×2×組織支數×1.05+縫耗=袖活總支數.
如無袖活,舊平膊袖活比袖夾細2--3CM.
(4)袖活總支數-袖尾剩針÷2=袖每邊收夾支數.
(袖收夾轉數比前後幅多2轉)
(5)袖活總支數-袖咀開針支數(各種袖咀開針計算方法看附
頁)÷2=袖每邊加針支數.
(6)袖加完針至收夾直位一般 2.5cm-3.5cm.
(7)袖全長轉數-收夾轉數-直位轉數=袖加針轉數.
(8)袖加針演算法:例如: 212轉加39支
212轉÷39支=5.43589… 5.43589…-5=0.43589… 0.43589…×39支=16.99…
把個位數減去第1個加針的轉數 6+1+17 後1次加針的次數 5+1+22
(9)舊平膊前幅收花:先慢後快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第二節:新平膊嚇數紙的計算公式
一:後幅計算公式(後膊收花)
(1)胸活夾底度×組織支數=後幅胸活支數.
(2)身長領邊度(膊度)-衫腳高×組織轉數+縫口=身長總轉數
(3)領活外度-1.5CM縫耗×組織支數=後領活總支數(領活內度要加兩邊領貼活)(後幅剩針5--7支由領針減出)
(4)膊活邊至邊度-領活(領活內度要減兩邊領貼活,外度不用)÷2×組織支數=後幅每邊膊活支數(即收膊支數)
(5)後幅一邊收膊支數÷組織支數×組織轉數×0.727+縫耗=後幅收膊轉數.
(6)後幅胸活支數-膊活總支數÷2=後幅一邊收夾支數,(收夾一般用5--7CM轉數收).
(7)袖夾斜度-1.5CM縫耗(若有落夾則不用減縫耗)×組織轉數+收膊一半轉數=後幅上半身總轉數.(即袖夾總轉數)
(8)上身位轉數-收膊轉數-收夾轉數=收完夾至收膊直位轉數
(9)身長總轉數-上身位總轉數=下身位轉數.
後幅後膊不收花計算公式
(1)胸活夾底度×組織支數=後幅開針支數.
(2)身長領邊度(膊度)-衫腳高×組織轉數+縫口=身長總轉數
(3)領活外度-1.5CM縫耗×組織支數=後領活總支數(領活內度要加兩邊領貼活)
(4)膊活邊至邊度-領活(領活內度要減兩邊領貼活,外度不用)÷2×組織支數=後幅每邊膊活支數(即落膊支數)
(5)後幅膊斜尺寸×組織轉數=後幅落膊轉數(若沒膊斜尺寸,一般用3CM左右計
(6)後幅開針支數-膊活總支數÷2=後幅一邊收夾支數,(收夾一般用5--7CM轉數收).
(7)袖夾斜度-1.5CM縫耗(若有落夾則不用減縫耗)×組織轉數+落膊轉數=後幅上半身總轉數.(即袖夾總轉數)
(8)上身位轉數-落膊轉數-收夾轉數-收完夾至套紗轉數=套完紗至落膊直位轉數(此直位轉數用來縫袖尾一般用3.5 cm-5cm)
(9)身長總轉數-上身位總轉數=下身位轉數.
(8)新平膊後幅收花:先快後慢,夾型要彎,收花最好分3級花以上收
二:前幅嚇數計算公式(後膊收花)
(1)前幅開針比後幅多2CM支數,多出的支數由收夾時收完.
(2)前幅膊針比後幅多1CM,總轉數一樣,下身位轉數與後幅一樣.收夾轉數與後幅一樣.
(3)前幅收領圓領一般收三級花,收完領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
收花個數視乎領位轉數而定,圓領要盡量收圓. V領則最好一個轉數收完要夠V.
(4)圓領用後領總支數-前領兩邊收領支數=前領落領支數.V領則用後領總支數÷2=前領每邊收領支數.
(後膊收花,前膊位每邊要比後幅多1CM支數,此支數由領支數減出)後膊不收花則不用減.
(5)前幅收完夾後,織直位轉數到後幅收膊位置時,要做記號給縫盤上袖.
(6)上身位總轉數-收領轉數-收夾轉數-收完夾至做記號所拉直位轉數=做完記號至收領所拉轉數.
(此計法針對領深尺寸較淺的款式所定,若領深尺寸比較深則另計)
前幅嚇數計算公式(後膊不收花)
(1)前幅開針比後幅多2CM支數,多出的支數由收夾時收完.
(2)前幅膊針比後幅多1CM,總轉數一樣,下身位轉數與後幅一樣.收夾轉數與後幅一樣.
(3)前幅收領圓領一般用三級花收收完領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個數視乎領位轉數而定,圓領要盡量收圓.V領則最好一個轉數收完要夠V.
(4)圓領用後領總支數-前領兩邊收領支數=前領落領支數.V領則用後領總支數÷2=前領每邊收領支數.
(5)前幅收完夾至套紗位轉數與後幅一樣,
(6)上身位總轉數-收領轉數-收夾轉數-收完夾至套紗所拉直位轉數=套完紗至收領所拉轉數.(此計法針對領深尺寸較淺的款式所定,若領深尺寸比較深則另計)
(7)新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後慢,夾型要彎,收花最好分3級花以上收
三:袖嚇數的計算公式(後膊收花)
(1)收膊位轉數-1÷組織轉數×組織支數×1.05+縫耗=袖尾 剩針.(第一種做法)
(2)收膊支數×80%+縫耗=袖尾剩針(第二種做法)
(3)袖活夾底度×2×組織支數×1.05+縫耗=袖活總支數.
(4)用後幅收夾轉數+收完夾至收膊直位轉數-1cm至1.5CM左右轉數=袖收夾轉數
(5)袖活總支數-袖咀開針支數(各種袖咀開針計算方法看附圖)
(6)袖活總支數-袖尾剩針÷2=袖每邊收夾支數.
(7)袖長膊度-袖咀長×組織轉數×0.95縫耗=袖全長轉數.(若袖長是後中度則要減膊活一半 = 袖長膊度)
(8)袖全長轉數-收夾轉數-直位轉數=袖加針轉數.
後膊不收花袖尾剩針計算公式
(1)後幅套完紗至落膊直位轉數-1÷組織轉數×2×組織支數 ×1.05+2=袖尾剩針
(3)袖活夾底度×2×組織支數×1.05+縫耗=袖活總支數.
(4)用後幅收夾轉數+收完夾至收膊直位轉數-1CM至1.5CM左右轉數=袖收夾轉數
(5)袖活總支數-袖咀開針支數(各種袖咀開針計算方法看附圖)
(6)袖活總支數-袖尾剩針÷2=袖每邊收夾支數.
(7)袖長膊度-袖咀長×組織轉數×0.95縫耗=袖全長轉數.(若袖長是後中度則要減膊活一半 = 袖長膊度)
(8)袖全長轉數-收夾轉數-直位轉數=袖加針轉數.
(9)新平膊袖收花:先慢後快,夾型要彎,收花最好分3級花以上收
新平膊袖S型收花樣式
第三節:背心嚇數計算公式
一:後幅嚇數計算公式
(1)胸活×組織支數+縫耗=後幅胸活支數
(2)身長領邊度(膊度)-衫腳高×組織轉數+縫口=身長總轉數
(3)領活-1.5CM縫耗×組織支數=領活支數,(後領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是看後領深尺寸大小來確定怎樣收花.)
(4)肩活(膊活)邊至邊度-袖咀長(兩邊夾貼活)×組織支數-領活總支數÷2=每邊膊針
(5)袖夾口度(內度)+夾貼活(袖夾外度不用加)×組織轉數+縫耗+膊斜轉數(後膊收花+收膊一半轉數)=袖夾(上身位)總轉數.
(6)膊斜尺寸×組織轉數=膊斜轉數,(若後膊收花則用一邊膊針÷組織支數×組織轉數×0.727+2轉縫耗=後幅收膊轉數)
(7)袖咀長(即夾貼活)×組織支數=落夾支數.
(8)後幅開針支數-膊活總支數-兩邊落夾支數÷2=每邊收夾支數.
(9)袖夾總轉數-膊斜轉數-收夾轉數(背心收夾轉數一般用袖夾總轉數-膊斜或收膊轉數後的3/5作為收夾轉數)=收完夾至落(收)夾直位轉數.
(10)身長總轉數-袖夾總轉數=下身位轉數.
(1)前幅開針比後幅多2CM支數,多出的支數加入落夾支數中.
(2)身長與後幅一樣,落膊與後幅一樣,膊針與後幅一樣(若後膊收花,前幅膊針每邊要比後幅多1CM支數,由領活支數減出.)
(3)前幅收領圓領一般用收完領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個數視乎領位轉數而定,圓領要盡量收圓. V領則最好一個轉數收完要夠V.
(4)圓領用後領總支數-前領兩邊收領支數=前領落領支數.V領則用後領總支數÷2=前領每邊收領支數.(後膊收花,前膊位每邊要比後幅多1CM支數,此支數由領支數減出)後膊不 收花則不用減.
(5)前幅領深尺寸(領邊度)×組織轉數+縫耗=前幅收領轉數.
(6)袖夾總轉數與後幅一樣下身位轉數與後幅一樣.
(7)前幅收夾轉數一般比後幅收夾轉數少2CM左右轉數.
(8)袖夾總轉數-收領轉數-收夾轉數=收完夾至收領直位轉數 (若前領深尺寸比較深則另當別計.)
(9)前幅收夾支數與後幅一樣.
第四節:尖膊嚇數的計算公式.
一:後幅嚇數計算公式.
(1)胸活夾下度×組織支數+縫耗=後幅開針支數.
(2)身長領邊度-衫腳高-袖尾活2cm-2.5cm×組織轉數=後幅總轉數
(3)袖夾領邊垂直度-袖尾活2cm-2.5cm縫耗×組織轉數+縫耗=袖夾總轉數.
(4)領活外度-兩邊袖尾活3.5cm-4cm(一般每邊2cm)×組織支數=領活總支數
(5)尖膊後幅一般不做後領深。
(6)用後幅總支數-領活總數÷2=後幅每邊收夾支數.
(7)收夾則用袖夾轉數收,一般收完夾花留2--4轉直位.
(8)身長總轉數-袖夾轉數=下身位轉數.
(9)尖膊後幅收花:先慢後快,例如: 2-2-☆ 3-2-☆
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二:前幅嚇數計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組織支數=前幅開針支數.
(2)後幅總轉數-2cm轉數=前幅全長轉數.
(3)前幅袖夾轉數比後幅袖夾少2cm轉數。
(4)前幅收夾支數與後幅一樣,前幅比後幅多開支數全部放在前幅領位,
(5)前幅開針總支數-收夾支數(收夾支數與後幅一樣)=前領總支數.
(6)前幅收完夾直位一般3--4轉由收夾轉數減出.
(7)前領總支數-收領支數-前幅每邊5--7支膊剩針=落領支數 前幅前幅每邊收領支數.
(8)前幅收領圓領一般用,1-2-*,2-2-*,收完領直位一般2轉。
(9)尖膊前幅收花:先慢後快,例如:2-2-☆
3-2-☆ 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三:袖嚇數計算公式
(1)袖尾一般做7--9CM X 組織支數+縫耗=袖尾剩針.
(2)袖收夾花用後幅上身位轉數+前幅上身位轉數÷2+縫耗=袖收夾轉數.
(3)袖長後中度-袖咀長-領活一半×組織轉數+縫耗×0.95=袖全長總轉數.
★袖長領邊度-袖咀長×組織轉數+縫耗=袖長總轉數.
(4)袖活尺寸×2×組織支數×1.05+縫耗=袖活總支數.
(5)袖活總支數-袖尾剩針÷2=袖每邊收夾支數.
(6)袖活總支數-袖咀開針支數÷2=袖每邊加針支數.
(7)袖全長轉數-袖收夾轉數-收完夾直位轉數. (此直位一般2.5--3.5CM)=袖加針轉數.
(8)尖膊袖收花:先快後慢,例如: 3-2-☆
2-2-☆
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第五節:馬鞍膊嚇數的計算公式
一:後幅嚇數計算公式
(1)胸活尺寸×組織支數+縫耗=後幅開針總支數.
(2)身長領邊度-衫腳高-馬鞍活2cm-2.5cm×組織轉數+縫耗=後幅身長總轉數.
(3)袖夾垂直度(領邊度下夾底)-馬鞍活2cm-2.5cm縫耗×組織轉數+縫耗=袖夾總轉數(上身位總轉數)
(4)領活外度-兩邊馬鞍活3.5cm-4cm(一般每邊2cm)×組織支數=領活總支數.
(5)馬鞍膊後幅一般不做後領深。
(6)膊活邊至邊度×組織支數-領活總支數÷2=每邊收膊支數.
(7)一邊收膊支數÷組織支數×組織車數×0.727=後幅收膊轉數.
(8)袖夾總轉數-收膊轉數=收夾轉數.
(9)身長總轉數-袖夾總轉數=下身位轉數.
★有袖活無袖夾,算袖夾領邊度:用袖活夾底度×0.25+袖活尺寸=袖夾領邊垂直度.
(10)馬鞍膊後幅收花:先慢後快,例如: 2-2-☆
3-2-☆
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二:前幅嚇數計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組織支數+縫耗=前幅開針支數.
(2)後幅總轉數-3cm轉數=前幅全長轉數.
(3)前幅膊活每邊剩針要比後幅每邊收膊支數多1--2CM(此1--2CM支數由領位減出.
(4)前幅收夾支數與後幅一樣,前幅比後幅多開支數全部放在領位.
(5)前幅開針總支數-收夾支數(收夾支數與後幅一樣)=前領總支數.
(6)前幅收完夾直位一般3--4轉由收夾轉數減出.
2-1-*
(3)前幅收領圓領一般用 2-2-*
1-2-*
收完領直位要剩2轉完,收花個數
視領位轉數而定,圓領要盡量收圓.V領則最好一個轉數收完要夠V.
(4)圓領用後領總支數-前領兩邊收領支數=前領落領支數.
V領則用後領總支數÷2=前領每邊收領支數.(後膊收花,前膊位每邊要比後幅多1CM支數,此支數由領支數減出)
後膊不收花則不用減.
(8)前幅身長總轉數-下身位轉數(下身位轉數與後幅一樣)=前幅收夾轉數
(9)前領深尺寸-馬鞍活2/3CM×組織轉數+縫耗=前幅收領轉數.
(10)馬鞍膊前幅收花:先慢後快,
例如: 2-2-☆
3-2-☆
夾型要直,收花盡量用1級花收完
三:袖嚇數計算公式
(1)用馬鞍活(一般7--9CM)×組織支數×1.05+縫耗=袖尾剩針。
(2)用後膊針÷組織支數×組織轉數+縫口=馬鞍轉數
(3)袖活夾底度尺寸×2×組織支數×1.05+縫口=袖活支數
(4)袖活總支數-袖尾剩針÷2=袖每邊收夾支數.
(5)袖收夾轉數用後幅收夾轉數,+前幅收夾轉數÷2=袖收夾轉數.
(6)袖長後中度-領活一半-馬鞍長-袖咀長×組織轉數×.095=袖長總轉數.
★袖長領邊度-馬鞍長-袖咀長×組織轉數×0.95=袖長轉數
(7)袖長總轉數-馬鞍轉數-收夾轉數-直位轉數(此直位一般3--4CM)=袖加針轉數.
(8)袖活總支數-袖咀開針支數÷2=袖每邊加針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