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工作環境中,空氣中含氧量只要達到一定的濃度 ,高低無所謂,可以說越高越好是
在工作環境中,
空氣中含氧量只要達到一定的濃度 ,
不是高低無所謂越高越好是,
因為氧濃度超過23.5%屬於富氧環境火災危險性急劇上升。
⑵ 依據國標可以判斷氣體含氧量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鍾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准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鍾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提示: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⑶ 含氧量太高對人體好嗎
高濃度的含氧量,對部分生物來說是致命的,但是對於某些生物卻非常有利,尤其是昆蟲,因為昆蟲不用肺呼吸,在含氧量低時只能縮小體型來保證氧氣供應。
一旦含氧量增高,昆蟲的呼吸系統就可以支持更大的體型,或許皮皮蝦也能長到兩米長;而且昆蟲的外骨骼結構,在對抗哺乳動物時有著天生的優勢,最終昆蟲的體型會越來越大,直到超過哺乳動物。
而且高濃度的氧氣,能大大加快人的新陳代謝功能,總體上會趨向於降低人類的平均壽命,所以,氧氣濃度還是保持在適當的水平比較好。
含氧量對人體的影響大致如下:(1)低於10%,幾乎困難,意識喪失,幾分鍾就能致命;(2)10%~15%,呼吸急促,嘴唇發紫;(3)15%~19%,頭暈發困,工作效率大大降低;(4)19%~24%,正常范圍;(5)24%~30%,富氧濃度,人體生存最佳氧氣濃度,精神表現旺盛;(6)30%~50%,高氧濃度,人體可以慢慢適應,但是難以預測是否會導致其他病變;(7)50%~90%,短時間內人體不適,長時間可致命;(8)大於90%,幾分鍾可致命,只有特殊場合才用如此高的濃度給人呼吸,比如搶救重傷病人
⑷ 血液中含氧量正常值多少
一般情況下血液含氧量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動脈血氧分壓,就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氣所產生的壓力,正常情況下動脈血氧分壓是95-100mmHg。
血液是流動在人的血管和心臟中的一種紅色不透明的粘稠液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一升血漿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質和20克的低分子物質,低分子物質中有多種電解質和有機化合物,血細胞包括紅細胞和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類細胞。
(4)含羊量超過多少可以打羊衫擴展閱讀:
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
衰老的紅細胞雖無形態上的特殊,但其機能活動和理化性質都有變化,如酶活性降低,血紅蛋白變性,細胞膜脆性增大,以及表面電荷改變等,因而細胞與氧結合的能力降低且容易破碎。
衰老的紅細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處被巨噬細胞吞噬,同時由紅骨髓生成和釋放同等數量紅細胞進入外周血液,維持紅細胞數的相對恆定。
⑸ 當空氣中含氧量低於多少就不會燃燒
可燃物質在沒有空氣或空氣中的含氧量低於14%的條件下是不能燃燒的。所謂窒息法,就是隔斷燃燒物的空氣供給。
應用:窒息滅火法是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燒區或用不燃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的滅火方法。具體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濕麻袋、濕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燃燒物;
2、噴灑霧狀水、乾粉、泡沫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
3、用水蒸氣或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發生火災的容器、設備;
4、密閉起火建築、設備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氣體或不燃液體(如二氧化碳、氮氣、四氯化碳[1]等)噴灑到燃燒物區域內或燃燒物上。
(5)含羊量超過多少可以打羊衫擴展閱讀
可燃物必須有一定的起始能量,達到一定的溫度和濃度,才能產生足夠快的反應速度而著火。大多數均相可燃氣體的燃燒是鏈式反應,活性屮間物的濃度 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如果鏈產生速度 起過鏈中止速度,則活性中間物濃度將不斷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誘導期)就自動著火或爆炸。著火溫度除與可燃混合物的特性有關外,還與周圍環境的溫度、壓力,反應容器的形狀、尺寸等向外散熱的條件有關。
當氧化釋放的熱量超過系統散失的熱量時,燃料就會快速升溫而著火。這種同流動和傳熱有密切聯系的著火稱為熱力著火,它是多數燃料在燃燒設備內所經歷的著火過程。
在燃料的活性較強、燃燒系統內壓力較高和散熱較少的情況下,燃料的熱力著火溫度會變得低一些。在一定壓力下,可燃物有著火濃度的低限和高限,在這個范圍以外,不管溫度多高都不能著火。
⑹ 氫氣中含氧量達到或超過多少者,嚴禁充裝
氫氣中含氧量達到或超過0.5%嚴禁充裝
⑺ 空氣中含氧量低於多少時,人們會有生命危險
空氣中含氧量減少到12%時,人會缺氧而死。
研究表明: 空氣中氧含量在21%左右,低於21%則視為缺氧,但城市人口90%處於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態。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同史前大氣平均含氧量在30%至35%之間,而目前這個數字只有21%,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市中心、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和工業園區內,大氣含氧量可能只有15%甚至更低,國家標准《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9-2006將缺氧危險作業氧氣濃度由18%提高到19.5%。
含氧量注意事項
(1)可用來反應的物質必須是易與氧氣反應且沒有氣體生成的物質(如紅磷),木炭、硫不能用作測定氧氣含量的反應物。
(2)若所用液體不是水,而是鹼溶液(如NaOH溶液),用碳、硫作反應物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因為生成的氣體CO2、SO2能與NaOH溶液反應而被吸收。
(3)所用來反應的物質必須足量或過量。
(4)容器的氣密性必須良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含氧量
⑻ 家用吸氧機含氧量多少為好
對於家庭氧療吸氧流量來說,很多人認為吸氧流量和濃度是越高越好的,但是事實證明了家庭氧療保健並不是這么回事的。對於家庭氧療保健來說,吸氧的濃度和流量的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並且不同的身體健康情況對於氧療時的濃度、流量、時間都是有著不同選擇的。尤其是針對於缺氧情況不嚴重或者是非常嚴重的人群來說,正確的把握氧療時的細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的才能夠有效地保障自己的健康,讓自身的氧療變的更加有目的性和安全性。
根據使用者的病情來說,我們的在進行氧療保健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進行給氧,必要時可以到醫院進行缺氧檢測。氧氣治療的目的是提高肺泡內氧濃度或氧分壓,改善機體缺氧狀態。因而單位時間內氧的供應量(氧流量)或肺泡內氧濃度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吸氧濃度的掌握對糾正缺氧,起著重要作用。低於25%的氧濃度則與空氣中氧含量相似(空氣中氧的濃度為21%),無治療價值。氧濃度高於70%,持續時間超過1—2天則會發生氧中毒。大部分缺氧病人給氧的氧流量以2—4升/分鍾為宜(氧氣流量表2—4格)。這樣氧濃度可達29—37%。對高流量給氧應比較慎重,一般只用於嚴重缺氧,血氧分壓<30毫米汞柱,不伴有二氧化碳瀦留的病人。
病情危重、急性缺氧者,如急性左心衰、嚴重休克等,高流量給氧4-6升/分鍾,氧濃度達37-45%,時間不宜超過15-30分鍾,必要時每隔15-30分鍾再用。對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缺氧並伴有二氧化碳瀦留的肺心病患者,應禁止吸入高流量氧,而採用持續低流量給氧的方法來彌補氧的不足。因為,這種病人呼吸中樞對體內二氧化碳瀦留的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靠缺氧氧刺激主動脈體和頸動脈竇的化學感受器,通過反射維持呼吸。此時,若給患者高流量吸氧,缺氧狀態解除,主動脈體和頸動脈竇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減弱或消失,可使呼吸暫停或者變淺,加重病情。
⑼ 空氣含氧量是多少
空氣正常含氧量為21%,19.5%是人體能夠承受的臨界值。
正常情況下,空氣中含氧量為21%左右,如果低於19.5%時,人就會變得呼吸加速、感覺到疲勞和無力感;低於12%時,呼吸會變得困難;而低於10%時,會出現嘔吐、無法行動、失去意識甚至死亡。以上便是我們所說的幾種程度的「缺氧」。
空氣氧氣含量大於23.5%稱為富氧環境。所謂「盈滿則虧」,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並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氧氣濃度可以使人體感覺更加舒適,但超過了一定的界限,也會出現負面影響。一般來說,當空氣氧氣含量大於23.5%,就算是富氧環境了。
其他:
空氣中正常的含氧量是21%,而在室內氧氣含量會因為室內人數以及密閉程度的不同有所變化,比如夏天或者冬天,大多數人會選擇關閉門窗開空調,室內廢氣沒辦法排出去,外邊新鮮空氣也無法進來,長時間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也不利於身體健康。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常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