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蓬莱旗袍

蓬莱旗袍

发布时间:2021-06-08 03:55:57

❶ 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慢慢流失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书”,是指历代文人体现他们思想观点的专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礼”,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易”,并不单纯的是指《易经》,还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而“春秋”便是特指从《尚书》到《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的史学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现代那些伪民俗或是一个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的80年代和90年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还完整吗?

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亡,不是匹夫之责,而是我的责任。有多少年轻人还会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大概只会装作很酷的说“我就是我,我喜欢,我可以。”他们只是整日埋首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拒绝长大。

还有多少人知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吴宗宪的《我猜》和《周日八点档》,大概只会迷惘的说: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会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大概会觉得他好傻,干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买台空调不就得了吗?还有谁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课内科外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还会有人说,第一名我不要,给你吧!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们可以成为象曹子建、王摩诘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孩子们现在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已大多为考试加分服务,哪还有“为君唱遍《红豆吟》”的情怀了。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反省,我们为何只有在别人那里欣赏到曾经的国粹。蓦然回顾,国已不国。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而让我们走的更远,在座诸君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中国传统文化将流失

❷ 王安忆《长恨歌》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❸ 江心屿怎么

江心屿还是很不错的哦。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也曾经看上了这个岛,1894年时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1924 英国领事馆撤销后成为税务司别墅。目前正在改建,预计今年国庆前能完成整修开放。

有好几棵古树,我们去温州的前几天,听说前两天1300年的榕树被雷劈了,果真如此,横了下来还在抢救中。 江心屿上名人痕迹众多,有好多诗人写的关于江心屿的诗词。 除了江心寺,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也在江心屿上。来回江心屿的摆渡船隔20分钟发一次,门票不算贵,25一个人,不过江心屿上当时到处都在修建,只能看看西塔和各种古树。

❹ 谁有有趣的灯谜(要有答案)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谜底:高朋满座
飞行员(打一成语)。 谜底:有机可乘
打边鼓(打一成语)。 谜底:旁敲侧击
笑死人(打一成语)。 谜底:乐极生悲
无底洞(打一成语)。 谜底:深不可测
爬竹竿(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上升
纸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外强中干

❺ 古风美人诗句

1、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2、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宫里,佩玎珰。——牛峤《女冠子·星冠霞帔》

3、愿妾身为红菡萏。——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4、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温庭筠《惜春词》

5、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6、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7、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8、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0、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1、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12、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鹿虔扆《女冠子·凤楼琪树》

13、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4、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15、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吴均《登二妃庙》

16、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17、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18、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

19、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20、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21、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22、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23、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24、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李白《短歌行》

25、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26、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7、牵牛织女,莫是离中。——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8、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顾敻《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29、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❻ 美文摘抄500字

琴音从窗户外面透进来,像洇透那薄薄的窗纸。伸手推开古雅精细的木雕窗,琴音就迎面扑过来,撞在怀里,嘤嘤地低泣。
对面楼台,红木的坐椅上,直坐着暗灰色旗袍裹身的清清女子。女子怀中抱着一把琵笆,琴弦像从窗外的细细雨丝里扯下一把,紧紧地拉张在这琴身。粉嫩纤细的手指在这雨丝上拨拨划划,就拨划出几响绵密沉郁直坠人心的凄冷之音。女子端端坐着,双目凝视着远方,像怀念着谁,又像是低怨着谁。
女子身后立着位白衣男子,男子目光迷离,像被这琴音深深打动,垂手肃立的画般模样,看了直叫人心疼。那琴声越来越密,越来越沉,重重叠叠地摞在心头,像给心上了锁,憋闷的人心慌。无形的网一层层盖下来,捆得人动弹不得。有要呼喊的****,喉头却干涩的厉害。
忽然一阵清清越越的箫声在头顶划过,像是无边暗夜上划过的一道流星。那高而远的音色,一下子又将人拉到仙境,脱了这悲苦凡俗的世界。是白衣男子,唇边不知何时多了一支洞箫,洞箫玉制,白里透红的温润。相较男子苍白的嘴唇,竟更多几分颜色。修长的玉指轻按箫洞,那些出尘入云的小鸟,便争相从指缝里挤出来,冲向天空,像支支小巧冲宵的羽毛。玉指轻灵的起伏,仿佛手指上系着通往天国的线,一拉一扯间,传递着天国的讯息。
而琴声也杂进来,悲苦的情绪像不断积聚的愁云,一点点将脱凡的天国罩住。那箫声在四面围拢的云中挣扎,不脱幽雅的格调,忽地一气窜高,将那云穿出一个透光的窟窿。
两股力交缠在一起,一个惨苦,一个空无。谁也吞不下谁,谁也盖不住谁。最后交交杂杂,繁混在一团,将听的人个个震傻。根根琴弦,仿如精钢利刃,在女子好端端的手上,凭添出些许刀痕。而那温润的玉箫,也丝丝地吸着男子精血,弃下一张胜雪苍白的脸。
曲已毕,而韵无穷。胸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似屋宅外晾晒出一片洁白的被单,干干爽爽地随风轻扬。

❼ 请问哪位知道蓬莱哪家做旗袍做的好的[求助]

呵呵、你不妨看一下旗袍show商城的旗袍 http://www.qipaoshow.com有各种年龄段的款式 时尚旗袍 复古旗袍、改良旗袍、新娘旗袍!

❽ 关于中国历史!很认真的!请真正了解并有研究的朋友来解答

1.正统历史资料最欠缺或较欠缺,以野史传说居多的朝代是哪些朝代?(明朝以前的,两三个就可以了)

^_^ 宋朝印刷术发展,书籍盛行,之前的各个朝代史料都很缺乏,越早越缺,先秦史的史料最缺乏了。但都有史料,以野史传说居多的朝代应该是没有的。除了上古时代,就是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甲骨文之前的时代,由于没有文字,一些外国人并不承认这些朝代(夏朝以及之前的黄帝、尧、舜、禹时代)是真实存在的。

2.在这些朝代首都在哪里?首都所在地区的地形大致如何?

这些问题,《中国历史地图册》里面有答案,象《读史基础手册》这样的工具书中也有,关于夏朝、商朝以及之前的传说时代的首都学术界有争论。

3.这些朝代宫廷建筑格局、宫内分布、服饰风格以及衣服中的术语。

关于中国的建筑,可以看《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关于中国的衣服,可以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

4.这些朝代对应的仙境有哪些,在什么位置(方位请用对应朝代所用的地名)?
比如:蓬莱仙境(如果朝代对得上的话)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道教史上的问题,建议看《中国道教史》(任继愈)。

5.这些朝代所对应推崇的诸子百家是哪一派,并且,是否有推崇什么宗教吗?

汉武帝之后,独尊儒家。之前,汉初是黄老之术,也就是道家。再之前的秦代是法家。不过,历朝历代都有信奉佛教与道教的情况,说起来就复杂了。建议看《中国儒教史》(李申)《中国道教史》《中国佛教史》(后两者都是任继愈先生主编)

6.这些朝代各有什么乐器?

这个我没有研究,可以看《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中国社科出版社),或者中国音乐史之类的。

7.封建制度中的礼教规矩大概是怎样的?(主要是臣民对皇族贵族时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中国社科出版社)中有一定的描述。

8.君臣之间如何相互称呼又如何用自称?

同上

9.这些朝代的各皇帝有几个子嗣?

这个得查《二十四史》中的本纪,以及诸位皇子的列传了。

======================================
问题有点多,希望有能力者尽量回答,万分感谢呢
问题补充:10.这些朝代分别诞生了哪些所谓的神?

同样是一个道教史的问题。

11.这些朝代的都城中以什么书为主?那些都城附近是有森林或树林的?(比较近就行)

树木的情况要看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书了,可以看邹逸麟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2.这些朝代各以什么交通工具为主?有没有像乘坐出租车那样坐了要付费的交通工具呢?

可参考《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 中交通工具的相关描述

13.各朝代通用的货币是什么?常见的日常消费各是多少个单位的价格?

可参考《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 中有关货币的相关描述。以及《中国经济史》(经济日报出版社)。

有问题可发短信问。

❾ 有没有适合一个人去旅游的地方

我觉得适合一个人旅游的地方最好的应该是苏州和丽江,丽江我没有去到过,但是身边人去了一趟的感受是真的美,让我看了也心动。苏州,这座温婉的城市,那么的文艺。我觉得很适合一个人去了,到达苏州的时候,一切的建筑都那么的富有江南气息,白墙黛瓦,很古典。

除了苏州是一个人旅行的好地方以外,重庆这座山城也是一样。重庆这座临江城市,有火锅有美女。看起来一个人旅行似乎很孤独,但是享受这种独特的感受,也是很值得纪念了。重庆真的山路十八弯,走着走着就上坡了,走着走着就下坡了,弯弯绕绕,别有一番感受了。尝一尝重庆当地的特色火锅,这趟旅途也就没有白白浪费了。最好玩的是重庆的美心洋人街,真的是很有特点,各种游乐设施。旅途真的是对一个人眼界的提升与开阔,才不让自己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像井底之蛙。

❿ 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

1、大同风俗之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

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

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

2、老北京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俗话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如牛毛。”确实,胡同可以说是北京的特色景观和文化之一。

老北京是由胡同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但是,到胡同中去参观旅游,却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来表达,这是因为,胡同中妓院比较集中,一些嫖客今儿去这条胡同,明儿去那条胡同,在胡同里逛来逛去,串来串去,寻花问柳。

日子长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经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说成是“逛窑子”,后来就含蓄地说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了。再往后其意逐渐引申,把那些作风不正派、不正经而在胡同里闲逛的人也说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3、广东早茶

广东人饮早茶的茶叶主要分为红茶和花茶。此外还有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其他还有普洱茶、水仙茶、铁观音等。

最经典的茶点是;虾饺、烧麦、叉烧包、糯米鸡、凤爪、肠粉,其他各类特色茶点应有尽有,如蒸排骨、猪肚、牛百叶、鱼蛋、牛肉丸等等。

4、山西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

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

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5、天津年俗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就是“阖家欢乐”,其社会意义是保证宗法社会下父系家庭的团圆。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在天津称为“腊八儿”,许多天津人在这天喝腊八粥并用醋泡大蒜,从而为正月准备腊八蒜和腊八醋。

从腊月十五开始,天津的年货摊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货全部上齐,把所有吃喝玩乐的商品都摆上贩卖。天津的年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带。

与蓬莱旗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8位旗袍姑娘尽显东方古典之美 浏览:981
雪纺衬衫凉快吗 浏览:881
三淼女装介绍 浏览:97
衣一般为什么面料 浏览:372
快递分拣运输制服 浏览:753
潮帽子品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754
肇庆一中新校服图片 浏览:533
修身貂绒马甲搭配什么打底好看 浏览:277
男士睡衣短袖京东商城 浏览:509
围巾怎么围住鼻子 浏览:954
美女红色真丝睡衣图片 浏览:770
男士衬衫的颜色搭配 浏览:139
女士卫衣配哪些裤子好看 浏览:354
杭州高中校服图片大全 浏览:60
英国奢侈品皮带品牌 浏览:300
真皮裤子怎么清洗 浏览:3
衬衣压在裤子里搭配 浏览:469
上海戴领天下丝巾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0
八月初内蒙古旅游外套 浏览:172
东莞厚街女装 浏览: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