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折扇与团扇
南宋是绘画较为普及的时期,这一时期绘画已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再是贵族豪门、文人雅士的专利。南宋的花鸟画基本保持北宋工细写实的画风, 所不同的是北宋以坡石、花草、禽鸟俱全的表现宫苑小景的大幅卷轴画为主流,而南宋则是以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的扇面、册页和灯片小品为主流。虽然这些小品的气势大不如前,且往往在画面的边角做文章,但是,这些小品的特点却十分突出,如注意特定和瞬间的意境和情态的表现,形成构思新奇、主题鲜明、描绘生动、笔墨精妙、手法多样的风格,给人以清新优雅之感。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有不少知名的花鸟画家,但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花鸟画作品却多数没有名款,因此,当时的多数画家现在难以利用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东汉时,扇子开始流行,民间有纤巧玲珑的竹扇、蒲扇。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达,出现了一种以绢制成的纨扇,形状有如一轮明月,称为“团扇”或“纨扇”,也叫 “合欢扇”;也有长圆、梅花、葵花、六角等形状,扇柄用骨、木、竹等材料,雕刻精致;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三国第一次出现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是北宋宣和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扇面书画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总结宋代的扇史,竹扇和蒲扇是最平民化的扇子,仕女用的仍是精致的团扇。南宋时许多花鸟、山水、人物小品都采用团扇形的构图形式。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也兴于此。
一般搭配团扇是比较好看的,古代女性性格中带着很多的娇羞,团扇的作用就是用来遮羞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汉服搭配团扇,给人一种朦胧美也可以在夏天用来扇风使用,两者搭配必不可少。
『叁』 穿旗袍演讲拿什么扇子合适
具体来说,拿那种中间是纱的,然后用木制的撑起来的折扇,很淑女,很娟秀。有气质。
希望对你有用
『肆』 穿旗袍拿折扇好还是团扇好
不知道你是不是用于舞蹈中,
如果是用于舞蹈中,
比较优雅古典的音乐可以拿团扇,如果是像夜来香或夜上海这样的音乐建议你拿折扇,那种毛绒绒的折扇最好
『伍』 古典美团扇 我想搞个旗袍秀,怎么样拿团扇走秀呢
用于舞蹈中,
比较优雅古典的音乐可以拿团扇,如果是像夜来香或夜上海这样的音乐建议你拿折扇,那种毛绒绒的折扇最好
『陆』 宝钗扑蝶用的扇子,到底是团扇还是折扇,有什么依据
清朝时期,清宫最常见的圆形团扇,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尺寸,通长44cm,扇面经16.5cm,也就是说这个扇子带柄长44cm,扇面最宽的是地方是16.5cm,这是清宫圆形团扇的常规尺寸,看过清宫戏的都知道,清朝女子服饰相对宽松,不似我们现在穿衣服这么合身。所以,这样一种规制的扇子完全可以放进袖中。
不能因为宝钗是从袖中取出了扇子,就认定为扇子一定是折扇,且如果是折扇,虽然方便放入袖中,因为材质(竹木或象牙)的原因,其实并不一定方便保管,而如果是团扇放入袖中,因为是丝织品,很轻巧,很容易保管。
综上,从宝钗扑蝶的美感,从富察明义诗句里的文字,从扇子的尺寸,以及生活中的便捷性来看,宝钗扑蝶用的扇子应该是团扇,而非折扇。
『柒』 灰色旗袍搭什么颜色扇子
搭配古风团扇,旗袍颜色较为素净,扇子颜色可以亮一点。
『捌』 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势有哪些
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势
1.叉腰
叉腰可以说是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势,有单手叉腰或者双手叉腰,不是为了叉腰而叉腰。或者是双手交叉,右手放于左手上。叉腰的一只手要放在身材最细的部位,才能更有曲线感,背要挺直,稍微向后仰,显出端庄大方。
叉腰这个动作虽然模特的经常性动作,但绝不是随意发挥的,为了展示服装,最重要的是要显示服装的特性。
『玖』 折扇和团扇的区别
折扇与团扇的区别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折扇可以折叠,团扇不可以折叠。
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样式、用途、制作方式等等都有所不同,下面是“凌云扇厂”家的折扇和团扇图片,试着对比一下。
折扇
『拾』 民国女子用的扇子是折扇还是团扇
民国时期
女子用的扇子
一般的都是团扇
很少用折扇
男人用折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