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剧
概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文名称:《红色娘子军 》
外文名称:《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类别:芭蕾舞剧
演出单位: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
创作者编导:
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作曲:吴祖强、杜鸣心、戴洪威、施万春、王燕樵。
舞美设计:马运洪(景)、梁宏洲(灯光)、李克瑜(服装)。
演出者主要演员:
白淑湘、钟润良(饰琼花A、B)、刘庆棠、王国华(饰洪常青A、B),吴静珠(饰娘子军连长),李新盈(饰通讯员小庞),李承祥(饰南霸天),万琪武(饰团丁头目老四),许龙珠(饰南太太)。
乐队: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管弦乐队。
伴唱:中央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指挥:卞祖善,黄飞立、李华德,王若忠。
舞剧排练者:丁宁、石圣芳。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逃出地主的樊笼,被抓回投进了阴森的水牢。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以上是同名电影情节。
❷ 我国有代表性的芭蕾舞剧
芭蕾舞《白毛女》名气很大,以个i、该剧组为雏形成立了上海芭蕾舞团。其他有名点的如《红色娘子军》《梁祝》《牡丹亭》等。
我国的芭蕾舞还是具有创新性,也有相当性感路线的,原著写小人物的故事比较多,可称为当代芭蕾舞。
与当代芭蕾舞对应的有古典芭蕾舞,主要描绘是欧洲皇室生活场景,如《天鹅湖》《睡美人》等。芭蕾舞《天鹅湖》死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2014年12月26日,江载重庆群星剧院演出,属于新古典系列。
❸ 舞剧又称什么
舞剧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不过,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也不能说舞剧已经诞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方才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外来艺术”的引进和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民族舞剧艺术。
中国舞剧的探索始终遵循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注重融会贯通和群众的喜闻乐见。民族舞剧的探索促进了戏曲舞蹈的提炼与改造,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古典舞风格”。
从19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其间作品有:《和平鸽》、《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宝莲灯》、《鱼美人》、《小刀会》、《五朵红云》、《蔓萝花》、《蝶恋花》、《狼牙山》等。
“文革”后进入文艺复苏期,全国各地竞相推出大型舞剧,舞剧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题材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中国舞剧在大胆地吸收、借鉴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间作品有:《丝路花雨》、《文成公主》、《铜雀伎》、《半屏山》、《奔月》、《凤鸣岐山》、《木兰飘香》、《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卓瓦桑姆》、《珍珠湖》、《灯花》、《森吉德玛》、《春香传》、《阿诗玛》、《丝海箫音》、《蘩漪》、《悲鸣三部曲》、《雪妹》、《红高梁》、《边城》等。
在中国舞剧中还有一类作品,就是气势恢弘的乐舞史诗。它本是中国自古以来乐、舞、诗三位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千年以前的《大武》、《九歌》等,此类作品可以包容的题材十分广泛,以表现气势宏伟的重大的历史题材为其擅长。建国后的三部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胜利万岁》、《东方红》、《中国人民革命之歌》堪称绝版。
另外,新时期以来,我国还陆续上演了不少仿古的大型乐舞。如《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编钟乐舞》等。此外,反映民族风情的题材也可谓琳琅满目。其中以《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土里巴人》等代表。
舞剧的音乐
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❹ 花样年华的舞剧一览
旗袍藏“机关”不会让舞者拘束
由于《花样年华》是舞台上少有的以旗袍为主要服装的舞剧,很多观众疑惑,穿着旗袍跳芭蕾,会不会令舞者的肢体受到拘束?
该剧的舞美设计热罗姆·卡普兰在服装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热罗姆·卡普兰称,《花样年华》所使用的一百多套旗袍,均是参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的原样和面料手工精心制作而成。为了最大限度便利舞者,旗袍设计只有一边开衩,而且开得很高。演员静态时,看起来跟传统旗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可一旦跳起舞来,通过旗袍内特殊的掀开装置,演员的腿部可以收张自如,在保证舞蹈需要的同时,也保持了旗袍的美感。这样一来,剧中女演员身着旗袍舞动时,娴熟的动作毫无拘束之感,可以利用旗袍的“机关”熟练地踢腿转动。
海派舞美,重现老上海风情
舞剧《花样年华》首先在舞美设计上着力营造了老上海风情,石库门、百乐门夜总会、小旅馆、黄包车、麻将等极具老上海特色的元素一一搬上舞台;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老上海经典歌曲也回荡在耳边,如《花样的年华》、《夜上海》、《四季歌》等,还有老上海爵士乐、十里洋场的街头叫卖声等,浪漫的小资情调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氛围相结合,很好地展示了海派文化和民俗民风。
舞蹈多元,将古典芭蕾融入现代舞中
为了充分表现老上海的生活情境,《花样年华》的编导伯特兰·德阿特曾先后两次到上海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所以他在音乐方面让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爵士音乐互相配合,在编舞中尽量把古典芭蕾融入到爵士、街舞等现代舞蹈中,有着很浓的上海小资情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展现男女主人公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暧昧情愫,《花样年华》让双人舞的动作若即若离,男女主角之间没有太多的身体接触,却又如影随形,这也是芭蕾舞中比较少见而又非常考验演员功力的表现手法。
对于这种将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与戏剧芭蕾融为一体的创作理念,伯特兰·德阿特解释说:“古典芭蕾在创作时吸收现代舞元素的手法已成了世界舞蹈创作的大趋势。”对于自己设计的风格多样的舞蹈动作是否会让观众产生异议?德阿特信心十足地说:“我在设计舞蹈动作时,尽量避免只强调动作的形式美,而是给每个动作赋予一定的含义,或者说每个动作都是为人物的性格和心情所特制的,所以能带给人美的冲击。”
❺ 舞剧音乐的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芭蕾音乐 芭蕾的起源可回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每逢各种节日,宫廷中常有持续5、6小时的盛
宴,宴会中插有一系列演出,包括音乐、诗歌、哑剧及舞蹈。一般认为,1489年在意大利托尔托纳庆祝米兰公爵婚礼的宴会上所演出的音乐舞蹈《金羊毛的故事》,可算是芭蕾的雏型。当时的舞蹈主要是宫廷舞蹈,使用的音乐不详。
16世纪时,这种娱乐样式由意大利传到法国。1581年在法国演出了《王后的喜剧芭蕾》是芭蕾与戏剧相结合的产物。其脚本及音乐至今仍存。音乐中还包括歌曲,为“宫廷芭蕾”之始。在17世纪中叶以前,宫廷芭蕾相当盛行,已有专人作曲,但乐谱流传至今的很少。
17世纪中叶,法国在路易十四的提倡下芭蕾盛行,1661年建立了皇家舞蹈研究院,院长J.-B.吕利是作曲家兼舞蹈家,他写了20多部新芭蕾音乐。1664年,吕利与莫里哀共同创立了“喜剧芭蕾”的样式。1669年法国又建立了皇家音乐研究院,促进了芭蕾音乐的专业化。后来,它与皇家舞蹈研究院合并组成巴黎歌剧院,芭蕾成为正式的剧场艺术。1673年吕利转向歌剧写作,将芭蕾引入歌剧之中,由此形成了歌剧(尤其是大歌剧)中必须插入芭蕾的惯例。J.-P.拉莫曾创设一种“歌唱芭蕾”,将戏剧加以简化,以强调舞蹈。
18世纪以后,芭蕾逐步与歌唱分离,成为独立的艺术(但歌剧中的芭蕾仍存在),并流传到欧洲各国,当时所用的音乐流传至今的不多。古典作曲家如C.W.格鲁克、W.A.莫扎特、L.van贝多芬均曾写过芭蕾音乐,尤以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更为著名。
上述这个阶段通称为古典芭蕾时期。芭蕾音乐的样式大致已经定型,约可分成 3种类型,即:①古典舞曲,用于烘托气氛的群舞;也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独舞、双人舞等。②由民间舞曲发展而成的性格舞曲,如西班牙舞曲、马祖卡舞曲等。③伴奏哑剧性表演所用的各种音乐及场景音乐。此外,还要加上序曲或前奏曲、幕间曲、终曲等。
19世纪初进入浪漫芭蕾的时期。芭蕾的题材逐步转向浪漫主义,在欧洲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女子舞蹈在芭蕾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在古典芭蕾中以男演员为主),并出现了一批名演员。足尖舞也变为主要的芭蕾技巧。较重要的浪漫芭蕾音乐有法国的A.亚当的《吉赛尔》,L.德利布的《葛蓓莉亚》与《希尔薇亚》等。另外也出现了由器乐曲改编而成的芭蕾,如根据F.F.肖邦的 7首钢琴曲编成的《仙女们》,C.M.von韦伯的钢琴曲《邀舞》1841年被插在他的歌剧《魔弹射手》中作为芭蕾音乐,1911年又被改编为舞剧《玫瑰幽灵》。П.И.柴科夫斯基对提高芭蕾音乐的艺术性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所作的 3部舞剧音乐《睡美人》、《胡桃夹
子》和《天鹅湖》将交响音乐的特征,特别是主题发展变化的手法引入到芭蕾音乐中,使音乐成为芭蕾舞的“灵魂”。自此以后,音乐就在芭蕾中起了主导作用。 《和平鸽》编剧:欧阳予倩,(1889——1962)编导:戴爱莲、高地安(1912——)等;作曲:章彦、刘式新等;首演者: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1950——1952),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舞团),女主角:戴爱莲饰和平鸽;男主角:丁宁饰工人;主要配角:赵恽歌饰战争贩子。
这部舞剧的创作题旨萌发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的发布——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信念而作。戴爱莲扮演的“和平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和平使者,她飞到哪里就给人民带去福音,但遭到战争贩子的残害,最后在工人的救助下飞到了北京,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建国初期著名戏剧家、舞蹈家、音乐家、舞台美术设计家通里合作推出的这部大型舞剧,不仅在当时堪称文艺演出的盛事,而且对中国舞剧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此后,中央实验歌剧院(1952年成立,1963年以此为基础,分别建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曾陆续创作演出了3部小型舞剧《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它们大都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对源于戏曲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初步的提炼改造。这几部小型舞剧的实践,孕育着大型舞剧的诞生。
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1978年后,改制为大学——即今日的北京舞蹈学院),先后有多位苏联芭蕾舞蹈专家应邀来中国工作,其中维·伊·查普林(W·Y·CHOPLIN)、彼·安·古谢夫(P·A·GUSEV)都是资深而成就卓著的芭蕾编导艺术家,他们在北京舞蹈学校编导训练班先后执教,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俄罗斯学派的戏剧性芭蕾舞剧编舞法,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舞剧编导几乎都得益于此类培训班。
首演于1957的《宝莲灯》,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民族舞剧。它是北京舞蹈学校第一届编导班的进修生在查普林与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指导下的毕业实习作品。编导:李仲林(1933——)、黄伯寿(1931——)作曲:张肖虎,首演者: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女主角:赵青饰三圣母;男主角:傅兆先饰刘彦昌;刘德康饰沉香;主要男配角;孙天录饰二郎神;陈华饰哮天犬;方伯年饰霹雳大仙。
它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向往人间美好生活的仙女三圣母,与书生刘彦昌一见锺情,却受到其兄二郎神的粗暴阻拦。三圣母借用“宝莲灯”的神力,击败二郎神,与刘彦昌结为夫妻生得一子——沉香。哮天犬受二郎神的指使将“宝莲灯”盗走并捉拿三圣母,将她压在华山下。沉香被霹雳大仙所救,练就武艺后,劈开华山救出母亲,一家人终得团圆。
《宝莲灯》依循舞剧的规律将原来的故事结构成:“定情下凡”、“沉香百日”、“深山练武”、“父子相会”、“斗龙得斧”、“劈山救母”等6场,紧扣三圣母反抗封建势力,向往纯真爱情和人间自由生活的主题,充分调动了舞蹈手段,塑造了6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三圣母的长绸,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以及二郎神及哮天犬的身法技艺……均是在戏曲舞蹈基础上的发展创造,很富于表现力。而“沉香百日”一场所展现的扇子、手绢、“莲湘”(一种带响的花棍)、“大头舞”(假面)……则以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舞很好地烘托了欢乐的气氛。
《宝莲灯》对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在国内外舞坛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59年它被拍摄成彩色艺术影片,受到广泛好评。这部作品获“20世纪经典提名”。
1959年首演的《鱼美人》是李承祥(1931——)、王世琦(1932——)、栗承廉(1931——1993)等北京舞蹈学校第二届编导训练班的全体学员,在总导演古谢夫指导下的集体创作。作曲:吴祖强、杜鸣心,首演者:北京舞蹈学院,女主角:陈爱连(A)陈泽美(B)饰鱼美人;王赓尧(A)、孙正廷(B)饰猎人;主要配角:陈铭琦饰山妖。
这部舞剧虚构了一个情节比较简单却易于发挥舞蹈性的故事: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勤劳勇敢的猎人,山妖嫉恨他们的美好爱情,在俩人举行婚礼时,施魔法将猎人沉入海底,夺走了鱼美人。猎人识破、拒绝了各种诱惑,鱼美人对爱情坚贞不屈,最后他们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战胜了山妖,有情人终成眷属。
参加编导训练班的学员们,大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的优秀舞蹈人才,古谢夫充分发挥学员各自的特长,实行分段创作——汇萃精华,使这部舞剧绚丽多彩,有较高的观赏性。其中:鱼美人与猎人、山妖的双人舞,“海底世界”中的“珊瑚”、“水草”、“珍珠”舞以及诱惑猎人的“蛇舞”……都相当精致——可独立演出。编舞技法的显著进步说明了中国舞剧编导在不断走向成熟。它是中国舞剧探索“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实践。
《鱼美人》的“首演版”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同于1959年首演的《小刀会》与《鱼美人》风格迥异。编导:张拓(1924——)、白水(1929——1993)李仲林、舒巧(1932——)、李群(1934——);作曲:商易;首演者;上海歌剧舞剧院,女主角:舒巧饰周秀英;男主角:陈健民饰刘丽川;叶英章饰潘启祥;主要配角:李仲林饰清朝道台吴健彰。
这部作品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此后,上海一直是中国舞剧发展的主要阵地。
1979年首演的《丝路花雨》轰动全国。它是新时期舞剧最辉煌的成果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部舞剧是以赵之洵(1934——)、刘少雄(1933——)为首的庞大舞剧编导群体合力创作而成。作曲:韩中才等;首演者:甘肃省歌舞团(后改为甘肃歌舞剧院,即今日之敦煌艺术剧院),女主角:贺燕云(A)、傅春英(B)饰英娘;男主角:仲明华饰神笔张;李为民饰伊努斯;主要男配角:张稷饰强人窦虎;贾世铭饰市曹。
《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曲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
《边城》(编导:谢晓咏[1957——]、王端仪[1946——]、王小元[1955——];作曲:杨天解;主要演员:王霞饰翠翠;柳岳波饰傩宋;陶孝发饰天保;何维饰爷爷)获第5届文华大奖。
❻ 芭蕾舞剧的介绍
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兰西,兴衰于17世纪-19世纪的法国,鼎盛于19世纪末的俄罗斯,并于20世纪从俄罗斯走向世界各地,形成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共六大流派。其审美标准为“三长一小一个高,20公分顶重要,开绷直立爹妈给,轻高快稳师傅教。”芭蕾是一种尚礼尚雅的欧洲古典舞剧艺术,符合欧洲古典美学。其诞生与发展一直贯穿着“国际主义基因”。我国一般把BALLET翻译为“芭蕾”、“舞剧”。广义的BALLET泛指各种舞蹈或舞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或眸中情绪心态的舞蹈演出都可以称之为BALLET。狭义的BALLET是西方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 Ballet 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300年发展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
❼ 世界四大古典芭蕾舞剧是什么
世界四大古典芭蕾舞剧是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吉赛尔。
1、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
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2、《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编写的一个芭蕾舞剧。根据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3、《睡美人》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将戏剧性标题交响乐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舞剧音乐创作中去的卓越成果,被誉为芭蕾音乐宝库中的珍品。1829年4月,巴黎歌剧院曾上演过一部《睡美人》。
1889年“睡美人”在俄国芭蕾舞台上又苏醒过来,唤醒睡美人的是马里乌斯·彼季帕。1890年1月15日,《睡美人》在马林斯基剧院首场公演,沙皇和一批显贵出席观看,休息时沙皇还接见了舞剧的作者。从此,“睡美人”一跃为俄国芭蕾的一部经典著作,再也没有离开过世界芭蕾舞坛。
4、《吉赛尔》由简.克拉里和朱尔.佩罗共同创作,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1787-1856)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剧本由泰奥菲勒.戈蒂埃等人完成,音乐创作由阿道夫.亚当担任。该剧于1841年6月在法国巴黎首演。
(7)拥有旗袍芭蕾之称的舞剧扩展阅读:
《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得到了“芭蕾之冠”的美誉。这部舞剧第一次使芭蕾的女主角同时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舞剧是既富传奇性,又具世俗性的爱情悲剧,从中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在第一幕中充满田园风光,第二幕又以超自然的想像展开各种舞蹈,特别是众幽灵的女子群舞更成为典范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天鹅湖
网络——胡桃夹子
网络——睡美人
网络——吉赛尔
❽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剧的名称是什么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剧的名称是《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1、《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天鹅湖》的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童话,里面提到了离德国城市兹维考不远处有一个天鹅池塘,那有着一个关于天鹅少女的传说,当法师施法于天鹅的羽毛时,天鹅就会变成一位少女。
2、《睡美人 》为一出童话剧,根据法国作家贝洛的作品《林中睡美人》改编。本剧在芭蕾舞剧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传统的古典舞剧引向了高峰。
美丽的公主受到妖婆的诅咒,在十六岁时被纺锭刺伤手指而死。但由于代表善良与智慧的精灵里拉用魔杖赶走了妖婆,使得奥洛拉公主幸免一死,而以沉睡一百年来代替了死亡。一百年之后,恰逢王子经过这一城堡,他依照里拉的指示,用吻唤醒了公主。
3、《胡桃夹子》根据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8)拥有旗袍芭蕾之称的舞剧扩展阅读: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创作不仅在俄国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性,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早就成为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经久不衰地活跃在舞台上。
他在舞剧音乐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使其具有独立性,成为舞剧的灵魂,不仅能与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而且可以离开舞蹈作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来欣赏。
❾ 芭蕾舞剧《睡美人》被赞誉为“古典芭蕾的巅峰之作”的原因是什么
俄国最杰出的芭蕾舞编导马留斯•彼季帕与弗谢沃洛依斯基以及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三人,根据法国童话作家贝洛的同名童话共同创作的舞剧。1888年底,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的弗谢沃洛依斯基将他与彼季帕合作改编的《睡美人》的文学剧本交给了柴可夫斯基,当柴可夫斯基看过这个剧本后,立即就被那神奇的故事、诱人的场景深深的吸引,这也引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部三幕五场的芭蕾舞剧的音乐场景设计。而更重要的是,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剧编导大师彼季帕以他那非凡的舞蹈创作才能,对音乐的阐释能力以及他那用人体动作舞蹈造型来表达人们丰富情感的独特的艺术手段,使得芭蕾舞剧《睡美人》被赞誉为“古典芭蕾的巅峰之作”。
❿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芭蕾舞剧
世界上著名的芭蕾舞剧有如下十部:
1、《天鹅湖》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黑天鹅有一段经典独舞——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这一绝技由意大利芭蕾演员皮瑞娜·莱格纳尼于1892年独创。至今保留在《天鹅湖》中,成为衡量芭蕾演员和舞团实力的“试金石”;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所作,堪称传世经典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