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烟台山为什么有旗袍博物馆

烟台山为什么有旗袍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6-19 03:04:47

① 烟台山景区为什么会建一个京剧馆

这个估计和京剧在烟台的发展历史有关。
烟台在二十世纪初曾经是北方重要的京剧码头。戏剧大师田汉创作的著名话剧《名优之死》曾写到:“第一幕,名老生刘振声:今天有一个朋友从烟台来邀角儿,我说我去;丑角左宝奎:(惊)您怎么能到那样小的地方去;刘振声:那地方虽小,懂戏的倒不少。”
到烟台演出过的名家有很多。麒麟童周信芳曾多次到烟台演出,并发起成立“烟台梨园公会”;还有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等名家。据说,前后来烟名人不下百人。此后烟台本地京剧戏班“双合班”、“同乐会”等相继出现。
武英街(今芝罘区政府后)以草席为棚搭起的戏台,首开了烟台京剧剧目正式演出的先河。后来1902年在广东街建成“会仙茶园”,之后老广仁堂街(今市府街)建成“庆丰茶园”;1906年由大连人张子禄集资在临衢街(今胜利路北部路西)创建了第一座真正的京剧演出场所——德桂茶园,1916年改名为丹桂茶园。之后群仙戏院(后改名为福禄寿电影院)、寿仙戏院、天后宫戏台(大庙戏台)、福建会馆戏台等相继创建,据史料记载,当时在烟台十几万人的小城里,京剧演出的大小戏台和戏院,不下10余处。这些戏院或戏台大多都在胜利路、市府街附近,离烟台山景区很近。
当时还有一家特别出名的戏装店叫老半半堂。

② 烟台山景区有什么亮点

烟台山是烟台的标志和象征。她位于烟台市区北端,三面环海,景色迷人,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和万吨巨轮擦山而过的壮观景象,唯此独有。山上树木葱茏,红楼青舍:海边礁石嶙峋,参差奇异:山体巨石丛生,神功造化奇观:如有灵气贯通山脉,引来观光游客川流不息。高人名流登山一游,或吟诗作画刻石留名:或依礁傍海垂钓取乐:或观日出看海市蜃楼品味自然。

建于明洪武31年(1398年)的“烽火台”,坐落于山巅,烟台山和烟台市由此得名。在山上还有龙王庙、忠烈祠。抗日烈士纪念碑、惹浪亭等人文景观鸳鸯石、,隋侣廊、盟情崖。母子龟、观海坪、海市蜃楼、一线天、600余年的古栾树等自然景观:造化奇观、石帆,燕台石、太白石、十六字石刻等众多石刻文物遗迹以及海上游艇观光、儿童游乐园、海誓山盟婚庆广场,游客休闲园、风味小吃。烟台特色旅游购物,茶艺等旅游项目和内涵丰富的八大系列展馆,形成了烟台最亮丽的风景线。清同治元年(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先后有17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或代理领事:英、美、德、法、日、丹麦等6国在烟台山上修建了领事馆、别墅、官邸等30多幢欧式近代建筑。山下的朝阳街,为烟台开埠后最早的商业街,至今保留着许多洋行、饭店等近代建筑,其中有二十年代孙中山先生来烟时下榻过的克利策饭店、作为中国最早的海关的东海关、亚洲最早的一百多年前的保龄球馆等。烟台山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成为烟台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最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

③ 烟台山景区的主要景点

龙王庙
烟台山龙王庙始建于明代,是当地人为祈雨保丰年而修建,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山重获新生。1994年,烟台山管理部门对龙王庙进行过一次维修。2000年又对龙王庙进行了一次维修,使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庙宇恢复原貌。
忠烈祠
1936年,烟台的官商士庶在集资修复龙王庙时,将原龙王庙南院一倾倒的矮房,改建成忠烈祠。忠烈祠坐北朝南,由正殿,东西厢房和大门组成一座封闭式院落。正殿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羽和宋朝名将岳飞的塑像,东面供奉的是关平、周仓,西面供奉的是岳飞,张宪,西厢是“忠烈千秋'陈列,关羽留给后人的遗言是:“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改其节”,岳飞留给后人的遗言是“前仆后继,还我河山”。
石船石帆
谁将石壁劈成舟,屹立山腰海上头。纵有风涛惊不到,虽无桨舵势能悠。难供利客奔南北,止许高人宴夏秋。却笑胶舟游楚水,问王空自动齐侯。
据载,这首刻在烟台山后断崖处石船“船舷”上的七律诗,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叫刘九标的贡士所题。他不但字体工整严谨,而且对石船的描绘与赞美,也是形象逼真,恰到好处。从而使石船成为烟台山著名景观。
在其下面,还刻有清代上杭县文人丁锦堂于“同治壬申冬月,由京师返棹之罘,观石船题句”,云:一帆万里乘长风,壮志雄添海浪中。片石巍峨参造化,天工端不借人工。
石船、石帆本属自然奇观,再几经文人品题,更是锦上添花,令人感叹。面对此景,耳闻涛声,读此佳句,真可谓情景交融,奇妙绝伦。
古栾树
栾树,亦称“栾华”、“灯笼树”。无患子科,落叶乔木。烟台山有此树种出现,实属罕见,关于它的来历还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据说,明朝在海岸线南侧设奇山守御千户所,有一名十七八岁的南方士兵,远离父母,思乡念家心切,常对蓝天白云,热泪滚滚。这情景被一只迁徙的小鸟看见,便在第二年春天从士兵家乡衔来一颗栾树种子,放在烟台山兵营不远处的石丛泥土中。不多日,小栾树破土而出。南方籍小士兵见后惊喜不已,天天给它培土浇水,伴着它一起成长。每当站在它跟前,就如同见到家里亲人,因此这树又被叫做思乡树。
如今,古老的栾树虽历尽沧桑600多年,它仍是那样枝繁叶茂,挺然屹立。每年春风乍起,它便抽枝发芽,葱郁如碧,迎着春风开花,沐着夏雨结果。
观海坪
美丽的烟台山,不仅自然景色迷人,而且也是名胜古迹荟萃的地方。观海坪是位于北侧临崖小路旁一片草坪,虽然面积不大,也无陪衬,但它在烟台人的心中,却有着相当重的分量。被誉为“万景台”。如若有亦梦亦幻般的海市蜃楼奇观出现时,这里便是最佳观察点。
不过,很早以前这里并没被先人所发现和相识。加之烟台山又远离村落,它的主要作用也只不过是渔民出海前,利用它的位置到此看看天相,测测风浪而已;遇到天气变坏,渔村老少又常到此烧纸祈祷,期盼海上风平浪静,亲人早日返航,安全归来。
烟台开埠后,烟台山周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前和东海岸线一带,楼房林立,商家连门,绿树红瓦,交相衬映。蓝天碧海之下,颇具诗情画意,更似异国风光。特别是烟台山下的太平海湾,随着港坝的耸起和沿岸建筑物的兴建,更把海湾内千帆涌动,渔歌互答,巨轮进出,海鸟飞翔的画面,勾画得巧妙、动人。如此时登临烟台山,站在观海坪四顾远眺,那碧海蓝天,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可谓是处处诗境,遍地画意。如果遇到季节适宜,气候适度,海际便会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即刻,一边仙境,一边人间,脚下的烟台山,正成为二者间的云中台阁。
冰心纪念馆
冰心纪念馆是原东海关总监察长官邸旧址,现做为冰心纪念馆对外开放。冰心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为中外文化交流、为妇女儿童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成长与烟台有着密切的联系。冰心至1903年-1911年随父母住在烟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她称烟台是她灵魂上的故乡。“一提起烟台,我的回忆和感想就从四方八方涌来”,这饱含深情的话语,是冰心对烟台无限眷恋的真实写照。冰心是烟台珍贵的文化资源和无形财富,这座冰心纪念馆,展示了冰心的手稿、著作、照片以及实物,再现了冰心与烟台浓厚的情缘。
惹浪亭
惹浪亭,其建筑风格融会古今,精巧别致,屹然翘立于波浪撞击的群确之上。远远望去,有时像游动于水中的画舫,有时像烟雾缥缈之中的空中仙阁。“惹浪亭”,顾名思义,就是招惹浪花之意.登亭可饱览近海远山的美景.波平如镜时,您可聆听大海细语,感悟人生,浪急波涌时,您又可目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荡人心怀.这里也是垂钓的好去处,令人乐不知返.
这里是观“芝罘日出”最佳位置.当晨雾渐渐散去,海天轮廓逐惭分明,玫瑰色日饵,从太阳的色球层突然喷射出来,形如火焰飞腾,先是一道弧形光圈,惭见扩大,不一会,海天被染成耀眼的橘红色。顾盼之间,大海把一个火焰的光轮捧出来,这光轮轻轻地跳动着,在波涛里几经浮沉,终于带着淋淋的海水升腾起来。顿时,群山披霞,碧海耀金,一片灿烂,银鸥戏浪,别有情趣。诗人权彤范登山观日出,赋诗曰:“一望直向东,天光未白,海色先红,扶桑古镜,涌出匣中。无浪无风,满眼云雾皆扫净,饱看胜景端属齐康公”.
盛传这里也是观看“海市蜃楼”的最佳之地.在烟台山观看海市蜃楼,被称为烟台一大奇观。清康熙十二年(1673)《福山县志》记载:“唯烟台海市最为奇观”这里的烟台,是指烟台山。在烟台山观海市蜃楼自古以来都“不须航海向蓬莱”。
烽火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马上得天下”的,所以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在全国的要冲之地遍设卫所,沿海要地自然也建立了卫、所、营、寨的防御体系。我国的海防是在明代才形成完整的纵深组合,海上有水师营巡逻,海岸有预警系统:沿海有重兵驻守,并可随时机动。烽火台就是“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
明朝初年,在烟台山以南也设立奇山守御干户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现在烟台山上设立“烽烟台”(用狼粪作燃料),遇有敌情,白天升烟,夜间举火,向邻台传报敌情。人们遂把烽火台称为“狼烟台”,把设狼烟台的山称为“烟台山’,烟台也由此而得名。
烟台山灯塔
烟台市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88年4月,是设在烟台港海岸山巅上的大型航标灯塔,专为进出港口的船只进行导航之用。不过它不是最早的烟台山灯塔,原烟台山灯塔是由英国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造的,由于年久失修,照明度弱暗,不能再继续延用,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以后重新建成这座新灯塔。这座灯塔,集导航.旅游、海上交通指挥于一体。它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塔高49.5米,共12层。底部3层采用古堡式建筑造型,内设电梯可直通11层了望台,顶端有360度转动照明灯,直射距离可达30海里。
盟情崖桥
悬挂在岩石之间的小木桥,因地处烟台山“盟情崖”边而得名。说到盟情崖,还有一段神话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对自由恋爱的青年,因遭到父母和亲人的反对,就相约到这里一同轻生,不料遇到这悬崖峭壁将二人隔开。正在无奈之际,海潮拖着木板向二人间的悬崖漂来,在两崖之间架起了一座木桥,他们二人冲向桥心相拥相抱,盟誓今生今世永不分离,从而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并每年双双到这里拜祭海神.盟情崖由此而得名.这座象征“连心”的吊桥,从此成了青年男女相亲相爱、锁定终身的神圣之地。
抗日烈士纪念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8月24日拂晓,烟台胜利解放。在解放烟台战斗中,共歼灭日伪军1500多人,八路军将士89人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在解放烟台的战斗中献身的抗日英雄,烟台市人民政府根据胶东行署的指示,于1946年5月,在烟台山忠烈祠西侧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碑身高8米,呈五菱柱形,由乳白色的花岗岩石块砌筑。碑的正南面为“民族英雄名垂千古”八个红色大字,背面铭刻着89位烈士的英名。
1979年7月6日,抗日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烟台市军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日本领事馆
日本是烟台开埠14年后的1875年11月才来烟台设立领事馆的。
日本领事馆位于烟台山西领事路(现烟台山西路),占地25亩之多,3幢楼房,170多间,达2446平方米。其中领事馆楼采用近代建筑设计手法,以简单的几何体组合手法设计建造,为砖混结构。室内分配合理,有地下层。整个建筑受欧洲新建筑运动影响,以实用为主,体现“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外部完全没有装饰。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要求成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完全区别于折衷主义建筑形式,是烟台最早的此类风格建筑。同时,外墙的陶片帖面也开当地新建筑风格的墙面处理的先河。
其领事馆内的公寓楼也采用同样的手法设计建造。
1987年该建筑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1867年正式开馆,馆址在烟台山东路(原东领事路),占地约60余亩,由领事馆及多处附属建筑组成。先期的建筑材料及构筑手法,除结合烟台本地特点之外,还根据烟台山当地景致特点,采用英国在其亚洲殖民地的“外廊式”设计。此设计有单面廊、双面廊、内包廊及环廊等,面向风景观赏最佳方位,具有通风、遮阳、隔温等特点。室内按欧式习惯设计,有壁炉及线角装饰。风格以简洁、朴实为主。后期建筑则多以英国本土的建筑风格为主。其中较大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采用了“券廊式”风格。
1987年,该馆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美国领事馆
美国领事馆建筑共有两幢。馆址楼则表现为不规则设计,边翼突出部分顶部,连接尖顶阁楼,与顶部另一半圆顶阁楼窗户形成曲线呼应。其一层的正门台阶边缘造型大方得体,处理为向外弧形放射状,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遗风。
官邸建筑为砖木结构、方形平台的地上二层楼房。该建筑设有东南双面外连廊,四坡顶带阁楼,阁楼为尖顶,中间为玻璃顶,红瓦中短檐;下面二层室内为吹拨共享厅,整个室内木装修多为曲线式装饰,顶部饰角与曲线天窗设计精美,位置适中,对整个建筑具有均衡作用。建筑外墙为清水墙面,配以红色砖牙线带和乳白色窗户及外廊护栏,尽显高雅,明快。
该建筑于1987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挪威领事馆
挪威继美国之后,于1864年在烟台设立了领事馆,成为自烟台开埠后第4个在烟台开设领事馆的国家。
挪威领事馆于1904年建成,整个建筑基本保留了16世纪欧洲市民建筑的特点,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对称式布局。底层石砌高台屋基,表青砖清水的外墙边框处理成图案状,几何图形组合,疏密有致,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屋顶较陡,有阁楼,其阁楼为尖顶外凸式,正好与下方入口的内凹形成对比。阁楼为木屋架外饰,做成“十”字花和菱形等图案,在阁楼尖顶四周及下边的构件上还施雕饰,至今保存完好。它还配以彩色玻璃镶嵌,显得华丽、工巧。木构件框架的暗红色彩被白灰墙面映衬,沉着典雅,这是至今为止烟台市唯一幢挪威建筑。
1996年,该建筑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典领事馆
1871年,意大利曾在此设立代理领事馆,并由瑞典等国领事馆代理其领事事务。
瑞典领事馆楼房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两层。楼房南北向,坐西朝东,与烟台山下东海岸仅一路之隔,并且面临朝阳街商贸区和外国领事馆区,南边是餐饮区和生活娱乐区,位置十分优越。楼房为四坡式屋顶,并带有阁楼。一层内凹式大门位于中间,门前竖有两根立柱,门旁砌有两根半圆式石柱造型,共同支撑二层半圆形平台部分;二层中间部分为半圆突出式封闭平台,其顶部高出楼房的部分为石栏杆,以登临观海赏景所用;建筑的墙体设计明快,墙面处理整洁,上下层窗户对等照应,且各部分饰色得当,在大海映衬下别具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建筑由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他用。现在,领事馆旧址保存完好。
丹麦领事馆旧址
丹麦是北欧波罗地海和北海之间的国家,1867年,在烟台设立领事机构,曾由英国驻烟台领事馆领事和沙俄驻烟台领事馆领事兼代其领事事务,是烟台开埠后在烟台设立领事机构和商贸机构较早的国家之一。
丹麦领事馆建于1890年,位于烟台山西领事路北端,依山傍海古树掩映,既可观海听涛,又可赏花漫步,其环境十分幽雅。又因它位于龙王庙前,被誉为“神灵”之地。整体为石结构,共三层,其中地面以上两层。建筑的突出特点,集中表现在其墙面全部采用较粗犷的类似咖啡色的花岗岩毛鼓石砌筑,衔接紧密,错落有致。屋顶为登临式平台,石包护栏,栏柱也均为石块砌筑。古城堡式外观,尤其是那厚重的墙面和无砖墙角的洞口式窗户,以及额式大门和起伏错落的屋顶,更显不凡,这在烟台的近代建筑中是没有的。现领事馆旧址内陈列和摆放的办公及装饰用品,是通过丹麦驻华使馆作为两国友好交往和永久纪念而专程由丹麦运抵烟台的。
领事路
领事路分东领事路和西领事路,位于烟台山东西两侧,曾总称领事署路。1934年改称东领事路和西领事路。它分别起自海岸街和海关街,绕烟台山东西两侧而上,汇集至烟台山灯塔处。1948年,更名为烟台山东路和烟台山西路。1931年铺成柏油路面。
领事路不仅荟萃了中西方的建筑文化,也见证了烟台近代史的发展历程。领事路又有着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这里古树名木繁茂葱茏,曲径通幽,静谧怡然,大石船、母子龟及嵯峨的礁石,让人充分体味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巧。如今的烟台山东路和西路,正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全面展现着烟台山的风貌和神韵。
联合教堂旧址
联合教堂是烟台开埠后英国人在烟台山上开办的一所专为外国人(特别是专为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基督教礼拜堂。其建筑基本突出了欧洲的建筑艺术风格,屋顶建有阁楼,顶部是十字架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除。
中国锁具博物馆
中国锁具博物馆是英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筑,现为中国唯一的锁具博物馆对外开放。这里可以看到前所未见的古代小提琴锁、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木锁、花瓶锁、十二生肖锁、长命锁、保家白锁、古代密码锁及现代高科技的指纹锁,其精湛的技艺,精细的做工,具有的鉴赏及收藏价值。从中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朝阳街
朝阳街位于烟台山前怀,始建于1872年。南起北马路,北到海岸街,全长400米。因其为南北走向,又在烟台山之阳,故名朝阳大街,1912年改称朝阳街。1923年该街铺成柏油路面,这是烟台第一条柏油路。1939年设街下暗水沟并改铺水泥路面。
朝阳街是近代烟台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老烟台著名的洋行、商号云集于此。洋行,工厂、商号、银行、娱乐场所的中英文招牌比比皆是。1880年,德国商人在街北段路东开设盎斯洋行,这是当时烟台最大的花生出口商,此后,该街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街北头路东的顺昌商行造型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其对面的克利顿饭店则因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此下榻而名声大振。
如今的朝阳街,尽管一家家酒吧、迪厅都洋溢着现代气息。但若漫步街头,那西式建筑的华丽装饰和墙上影影绰绰的外文字母,仍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绪随之穿越时空,尽情体味百年街巷那深深的韵味。
广东街
广东街位于朝阳街西侧,与顺泰街形成“丁”字路口,全长270米,约建于1861年,初名桂子街。近代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贸易兴旺,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北方海区的一个贸易中心,到烟台经商的广东、福建等外地的商人日渐增多。他们为了生意上的共同利益,先后成立同乡会,建立会馆等,常在一起议事、聚会、娱乐。桂子街上就聚居了许多来烟经商的广东人,故该街改名广东街。初为乱石铺路,1926年修建成水泥路面。
海岸街
烟台开埠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一时,港口繁忙,商贾云集,海岸街一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受到西方侨民的青睐。在海岸街的东端路北,是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外国芝罘俱乐部旧址。
海岸街与繁华的朝阳街以及烟台山东路形成“十”字交叉,当年是外国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各色人等招摇过市。三五成群的修女在海滩远眺,度假的外侨悠闲信步,忙碌的商人匆匆来去;每到夜晚,这里到处灯红酒绿,歌细舞酣,构成了一幅喧闹的画面。在这条路上,也不知演绎过多少烟台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事件。
顺泰街
顺泰街位于朝阳街北段路西,东起朝阳街,西至海关街,全长220米。它始建于1861年前后,因街西有海关街,故名新关街。1910年,该街东首建有顺泰商行,因而改名顺泰街。1932年铺建成水泥路面。现在虽然西段被部分拆除重建,但东段留存原貌,使其历史风貌基本得以保存。
烟台开埠后,外国人倚仗领事裁判权的庇护,在烟台耀武扬威,曾制造出许许多多伤害烟台人的事件。据记载,1935年8月12日,美国一水兵酒后行至顺泰街义和钱庄附近,大发淫威,竟无故殴打人力车夫并将人力车砸坏,而结果却要到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去“理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人民被奴役、被欺侮是司空见惯的。
街依旧,楼依旧,而人已非。静静的建筑物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往事,也在昭示着人们勿忘国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老电报局街
老电报局街,即今日的建德街。它东起东太平街,西至朝阳街,宽5.5米,全长104米,沥青路面,建于1882年。因为在建街后的第三年,即1885年清政府拨白银5.4万两,架设济宁经济南、青州、莱州、登州至烟台的电报线路,与天津至上海电报干线相接。同时设立烟台电报局,办公和业务住址即选在这条刚形成的街道内。这条街道由此得名老“电报局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电报局街上虽没了洋人,去了富商,但四合院还在,洋楼洋房犹存,街道两旁那种豪华高雅的气质不减。而且,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除少数被作为公用外,其余大部分被平常百姓所居住。

④ 英国紫色薰衣草花海盛放,我国在这个季节有哪些美景

我国地大物博,四季都美不胜收。接下来让我们来一一赏玩。

首先是位于帝都繁华中心的什刹海。什刹海位临波光粼粼的河道,河旁垂柳依依。现代和古筑交相辉映,有年代感的小巷和现代的酒吧混在一起,阳光照下来时流光溢彩。

白洋淀可能大家最常在抗战剧中听说,但它实际也是一处胜地。作为最大的淡水湖,湖内生态很好。蒲苇丛生,风光无限,慢慢驾舟游于湖中,感受无尽美好,如入旖旎之梦。

希望苦难早已过去,我们最后得以去一一观赏祖国的美好河山,享受无限美景。南方也好,北方也好,都各有特色,都值得不远万里去赏玩。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畏路远,徐徐图之。

⑤ 烟台山景区的历史沿革

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袭扰,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城的同时,在“北山”设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当地有人称“熨斗山”“烟台山”。
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法、日等16个国家相继在烟台山上和山麓建造领事馆、教堂和邮局;
1866年,在烟台山西部建成海关码头,东海关在熨斗墩上建灯楼和旗杆,指挥进出码头船只。此后,又称烟台山为“拉旗山”;
1905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命名为“烟台山灯塔”。此后其他名称逐渐消失。到20世纪30年代,统称为烟台山,成了烟台市后来的标志;
20世纪初,代表民族工商业的建筑相继建立,如中国银行烟台支行、交通银行烟台支行、烟台邮政局等。至20世纪30年代,烟台山及其周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建筑群体。
1946年,根据胶东行署1945年的指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第一次解放烟台时牺牲的烈士建立了抗日烈士纪念塔;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烟台山;
1979年,经山东省委及济南军区指示,把烟台山交由当地园林部门管理,烟台市政府投资对山上的建筑及设施多次进行了维修和建设。
1988年,正式成立了烟台山公园;
2001年,烟台山公园更名为烟台山景区;
2002年起,烟台山文物管理处加大了对景区近代建筑群的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对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景区有效观赏面积由2002年的30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40多万平方米,先后投资建设了胶东革命史陈列馆、冰心纪念馆、烟台锁具博物馆、丹麦领使馆、牡丹园等展馆和景点。

⑥ 烟台一日游自驾游路线怎么安排

从烟台出发 先去开发区 从开发区走206国道去蓬莱 然后去龙口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7)烟台山为什么有旗袍博物馆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⑧ 烟台山介绍

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岗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最高海拔53米,总面积11.6公顷,其中建筑面积0.9公顷,乔灌木约3万株。站在烟台山上,可尽览烟台市全貌。
烟台山是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地。据史书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烟台”一词即源于此。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法、日等16个国家相继在烟台山上和山麓建造领事馆、教堂和邮局,1948年至1978年由人民解放军驻防,1979年经山东省委及济南军区指示,把烟台山交由当地园林部门管理,市政府投资对山上的建筑及设施多次进行了维修和建设,1988年正式成立了烟台山公园。
烟台山坐落于芝罘区北端,因三面环海,亦名“海洋岛”,是烟台市区的主要风景游览区之一。
烟台古称芝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山巅设狼烟墩台(又名烽火台)以防倭寇入侵,故名烟台山,烟台市亦由此得名。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美、日、法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在烟台山及其以东海滨建领事馆、教堂、医院、邮局、学校、洋行等,逐渐形成一个外国人“居留区”。1979年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同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将烟台山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山绿树翠盖,风光秀丽,景观颇多。山阴半腰陡崖峭壁间,有一块巨石凌空横卧,下有石垫,其形如船,俗称“石船”。上有清康熙年间贡士刘九标七言律诗题刻。石船背面镌“造化奇观”楷书大字。山顶的烽火台已被拆毁,现仅存一段南北长15米、东西宽13米、高6.5米的台基。1905年7月,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建起一座灯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新建的烟台山灯塔,已被定为烟台市市标。山上现已倾圮的明末所建龙王庙院中,立有一块巨石,高2米,长3米,宽2米。相传烟台山建烽火台前,每年春季必有群燕汇集于石上,当地渔民称此石为“燕台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浙江人林炳修于石上刻题四言诗十句:“崆峒距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海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山山,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燕台石西北数十米处矗立着解放后修建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上镌1945年8月解放烟台战役中为国捐躯的89名革命烈士的英名。1982年6月,烟台山东北角礁石盘上新建惹浪亭。该亭临海而立,渐次跃于海面,于远处观看,恰似飞峙于万顷波涛之上,立身于千层浪涌之中,大有招波惹浪之态。在此观海听涛,别具情趣。
自1989年,烟台山风景区被列入烟台市政府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后,公园在绿化美化、景点建设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并建有环海栈桥、空中索道、水上酒楼、烽火台等一批新的景点。夜登烟台山,西望烟台港码头,灯火阑珊,一个现代化的港城展现在人们眼前。

⑨ 烟台山景区的介绍

烟台山景区是烟台的标志性景区,位于烟台市区北端,面积45公顷,由烟台山公园发展而成,烟台山景区三面环海,是集海滨自然风光、开埠文化、文物遗址、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浓缩了烟台600多年的沧桑历史,是烟台历史重要发祥地和象征。1烟台山景区以狼烟墩台、灯塔和外国领事馆西式建筑著称,主要景点有墩台灯塔、燕台石、抗日烈士纪念碑、石船、惹浪亭、观海楼和原各国领事馆区。烟台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十佳城市公园、福山八景之首、拥有亚洲唯一保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外国领事馆群。

⑩ 烟台有哪些名胜古迹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依山傍海,自然资源独特,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等。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白石村遗址,有近代开埠最早的烟台山领事馆基地遗址、人间仙境——蓬莱阁、海上仙山长岛、莱州云峰山魏碑刻石等名胜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与烟台山为什么有旗袍博物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穿紫色衣黑裤子好看图片欣赏 浏览:136
全网最火校服情头 浏览:343
伞旗袍走秀 浏览:531
千纫岗羽绒服 浏览:255
紧身外穿衣怎么搭配 浏览:77
王源帽子品牌 浏览:633
中国裤子之都 浏览:636
裙子如何从腰该段 浏览:45
淡粉色连帽卫衣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220
钩针编织宝宝帽子帽顶视频 浏览:436
男生灰色大衣驼色衣搭配图片 浏览:661
蓝缡女装的照片 浏览:580
郑州男装服装批发 浏览:471
以旗袍为主题的话剧 浏览:570
解梦有人借裤子 浏览:119
儿童羽绒服怎么评价 浏览:671
中国设计师帽子 浏览:437
长袖配短裤校服图片 浏览:486
品牌女装冬季外套2018年新款 浏览:397
什么洗衣液洗羽绒服去污好 浏览: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