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旗袍和中山装的结合

旗袍和中山装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1-06-07 08:53:29

⑴ 关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此题考查范围属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改革的内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山装和旗袍都是在洋装流行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属于中国服饰的改良。故B项符合题意。

⑵ 为甚麽中山装和旗袍能成为中国国服

你说的中山装应该是现在的所谓唐装吧.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缺失,真正能代表中国传统服饰的应该是汉服才对。毕竟汉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除清朝以外,中国历朝历代,无论男女,都是穿汉服的,即便是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也深受中国汉服的影响,吸收了汉服的样式,演变而来。今天,中国人把“唐装”,旗袍当成了自己的民族服饰,的确是一种指鹿为马的行为。“唐装”,旗袍的原型其实就是清朝满族人的民族服饰,经后天的改良,演变成今天的“唐装”,旗袍。清朝覆灭之后,中国人将满族妇女的旗袍结合西方的元素,改成了今天人们所穿的旗袍,其样子,款式的确能够凸显女人美妙的身材,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国妇女普遍穿的是旗袍,旗袍的影响力逐渐在中国形成。至于“唐装”,也是在结合了西方的服饰元素之后,演变而成的。尤其是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按惯例,所有国家领导人都要穿上东道主国家的传统服饰。而中国领导人与其他国家的人穿上了“唐装”,这也就默认了唐装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从那以后,“唐装”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穿上了现在所谓的唐装。中国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两种服饰。

⑶ 汉服就是旗袍和中山装呀,为什么人还在说所谓的汉服

汉服可不是旗袍中山装。旗袍是满族服饰,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设计一款现代服饰,以日本学生服为原型而设计的一款现代服饰。


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从夏朝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到了清朝因为满清入关剃发易服,强行禁止了汉族穿着汉服,全部改为按照旗人的装束,因此断代200余年造成文化的严重断层。好在汉服的资料有很多,所以现在又到了复兴的阶段。


⑷ 即体现中西结合,也体现满汉结合的服装是 中山装还是旗袍

这俩当中要选只能是旗袍。不过其中满族成分也不多,旗袍其实是清末汉族女性服装齐腰袄裙与西式连衣裙结合的产物。只能说,清末女性服装是受满族服装影响的,加上满族服装也受明朝服装影响,所以在满汉之间,还是汉族元素更多。

⑸ 唐装,中山装,旗袍,的区别,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区别大着呢...
基本上,能弄混的也就是女士唐装与旗袍的区别了,这样记吧:女士唐装属于上衣,而旗袍是连衣裙式的上下通体.
旗袍是由满人的传统服饰逐渐演化而来,已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代表。女人一旦穿上旗袍,都会变的婀娜多姿,风韵十足。尽管好多人的形体并不是十分完美,但都能穿出不同的韵味,或者娴静,或者高贵、、、
所谓的唐装大多数是丝绸面料,传统花纹颜色以红、黑、褐为主,盘云扣立领或者斜襟。

⑹ 中山装和旗袍为什么会成为我国的国服

旗袍
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已的文字,没有民族服装的却不多,中国56个民族中,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均有自已的民族服装,唯独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却没有。这种现象在人民币图案中可窥视一斑,旧版10元币(俗称大团结),票面上各民族穿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中山装。第四套人民币,描绘了中国人口总数在百万以上的各民族图案,其它各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服装,唯独10元券上的汉族与一角券上的满族,却穿同样的服装。这就难怪人们把满人的族服当成国服了。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没有自已的民族服装是让人很难理解散的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民族的服装就已基本定型为宽衣肥袖式。宽大的衣袖是汉装与其它各族服装的主要区别。汉装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用衣扣,用一根宽腰带将衣服束住,就不至于敞胸露怀。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穿短衫,上身称“衣”,下身称“裳”,这也是衣裳一词的由来。士人们穿上衣下裳连为一体的袍服,汉以后到明各朝代,均采用衣袖宽肥不用衣扣的典型汉服作为朝服。

汉装是有其文化底蕴作为依托的。汉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追求悠闲清净的安祥生活。宽衣大袖的汉服适合观月赏花、吟诗作赋、抚琴下琴。却不适合骑马打猎之类的剧烈运动,汉族与周边各族的文化差异在服装中就明显的体现出来。可是这么说,汉装是中原文化的产物,也是汉文明的象征。

直到清兵入关,满人入主中原,汉人在这些关外女真人的刀下被迫改饰易服。他们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方式强迫汉人剃发梳辫,并禁止汉人穿汉服,强制推行满族旗人的紧身长袍马褂(即旗袍)。就这样延续了两千年的汉服从此灭绝,汉族成了没有自已传统服装的民族。

直至今日,满清朝庭早已退出的历史舞台,而汉民族服饰却始终没有恢复,当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提倡的中山装也没有被百姓认同,外国人因中山装太为西化没有东方特点而没有将其当成中国服装来理解。反之满人的旗袍因东方风味浓厚,被认为是中国的民族服装,旗袍的英文单词是“china dress”,也就是中国裙子的意思,这些洋人并不知道,这种所谓的“中国裙子”对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主体民族汉族来说,不仅没有什么关系,还是汉民族耻辱的象征。

传统的汉服在中国绝迹,却在东邻日本得以延续。汉服在唐代传入日本,并得到推广与发展。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大唐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历史这个角度来说,和服更应称为汉式服装。和服的历史比汉服短,而且完全沿袭了汉服的宽衣大袖、不用衣扣的特征。日本人将和服视为自已的民族服装。每逢节日庆典时都会穿上和服。中国人已无法讨还和服的发明权,世界共认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将中国人在外族屠刀下强行穿上的旗袍当成中国民族服装。更可笑的是 ,中国人不仅不抗议,反而欣然接受。

⑺ 举例论述中山装和改良旗袍进化发展的时代特点、象征意义以及审美特征,1000字以上

中山装的由来
在清朝(1644—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毛泽东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18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钮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后来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款式: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钮扣,后背整块无缝。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还必须有3粒扣子等。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中山装的做工

中山装做工比较讲究,领角要做成窝势,后过肩不应涌起,袖子同西装袖一样要求前圆后登,前胸处要有胖势,四个口袋要做得平服,丝缕要直。在工艺上可分精做和简做两种,前者有夹里和衬垫,一般用作礼服和裤子配套穿用,后者不加衬料,适合于日常作便服穿用。中山装的优点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行动自如,保暖护身,既可作礼服,又可作便装。其缺点是领口紧、卡脖子等。中山装素以其特有的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中老年人和海外华人的青睐,尤其是知识分子仍然视中山装为自己的日常服装。在穿着时,要注意由中山装所传递出的意蕴与其人生态度相吻合,要把风纪扣弥合,有人图一时的舒适而敞开领扣,这样会使自己在众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有失风雅和严肃。

⑻ 旗袍中山装是怎样出现并风靡一时的

其实就是因为当时大家对我们传统的批判,对封建的批判,所以大家要解放思想,就服装开始就要学习西方,但是大家又觉得完全的西方失去了自己,所以中山装应援

⑼ 简述中山装或旗袍的特点和影响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⑽ 旗袍和中山装彰显着怎样的中华气质

旗袍与中山装都是极具东方特色的古典服饰。旗袍修身的设计体现出中华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段无婉约安然的气质。旗袍,有一种恬淡的华丽在其中。那种宁静与宽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拥有的。它是那么紧致、细密,用丝绸或者锦缎,裁制成各式各样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领,缝上别致、精巧的盘花扣,真是挡也挡不住那洋溢的美丽。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体,那紧束的腰身,流畅的线条,也一样让人心驰神往。

与旗袍和中山装的结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航空实验班校服短裤 浏览:1
宝宝100码的裤子多少厘米 浏览:322
哪种线织衣最好 浏览:708
长款裙子配什么穿好看吗 浏览:700
美人鱼穿着裙子怎么画 浏览:303
手工编织帽子制作大全图片步骤 浏览:258
牛津纺衬衫布多少钱每米 浏览:141
全棉t恤上有铁锈怎么可以去除 浏览:278
校服裤腿怎样 浏览:720
运动型校服优点 浏览:859
两个穿校服的男生 浏览:299
藏青裤子配衬衫 浏览:839
校服面料批发 浏览:20
手表皮带换钢带需要什么配件 浏览:31
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校服在哪儿买 浏览:804
孙悟空帽子咋做 浏览:124
睡衣小英雄的蛋糕大全 浏览:966
西安市二中校服 浏览:664
交通执法制服申请报告 浏览:564
博柏利风衣内胆颜色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