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格律诗呢外套

格律诗呢外套

发布时间:2022-01-04 08:37:49

A. 格律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古风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按照现在的影视,动漫来定义的话,穿件古装,吟诵一些古里古气的句子,便自称古风作品,好像也没什么不行。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古风诗词并不是这样。

中国古诗词大家普遍熟悉的是唐朝出现的格律诗,唐人自己命名为“今体诗”,宋人在总结前朝诗歌时叫作“近体诗”,这个称呼沿用至今。那么在格律产生之前的那些没有严格平仄韵律对仗的诗就统称为“古体诗”,这就是诗中严格意义上的“古风”。

并不是唐之后所有诗人都写近体诗,一直到现代诗的出现,这中间任何一个朝代,“古风”作品都在数量上远超“近体诗”,因为近体诗格律要求太严,而古风相对灵活,能更随意地表现诗人的写作意图。像诗仙李白的歌行体各种古风的水平就远超自己的格律诗,而诗圣杜甫在律诗的成就就远高于自己的古风作品。这个是由诗人本身的个性所决定的。

首先讲一下古风和格律诗的区别。


B. 格律诗的禁忌有哪些

在谈格律诗之前,首先简略说说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般认为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等,多指我国唐朝以前的诗,还没形成严格的格律,相对比较自由。到了唐朝,逐渐形成比较完备和相对固定的格式,称为格律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它在句数字数、平仄声调、句尾押韵、字句对仗等方面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相对严格的要求。现代有人把不入律的五言诗、七言诗、民歌、山歌、散文诗等归类为现代自由体诗(或新诗),以区别格律诗(近体诗)。这是个好主意,未尝不可。
现在谈谈近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有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合分成四种:五言律诗(五律),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五言绝句(五绝),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按照每首诗首句的第二个字和尾字之平仄声调可分为四种格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和仄起仄收式。附录列出了七言绝句(七绝)的四种格式供参考。严格按格律写的是正格诗,也有适当变通的变格诗。变通的原则一般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诗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变通,笫二、四、六字平仄需正格。不过,“一三五不论”有前提,就是不能出现“孤平”或“三平脚”,否则就是“犯忌”。所谓“孤平”,是指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也就是说,除格式规定必须用平声字的韵脚外,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声字,连同规定格式的平声韵脚字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平声字。所谓“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字。那么,什么是平声、仄声呢?汉字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是仄声。有些人受方言影响说普通话不标准,平仄发声可能出现差错。当平仄拿不准时可查汉语字典。近体诗还有押韵的要求。押韵是指偶数句的末位字和首句末位为平声的末位字的韵母应相同或相近(可通押者)。规定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韵字不重复。古韵最先有206个,后归纳成106个,现用普通话辨韵可合并成14韵甚至12韵。韵母可参阅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近体诗的律诗(五律、七律)还要求对仗(对偶),就是要求部分相连的两句中,它们的词性、词义或语法结构要互相对偶,形成诗的整齐美,增强诗的感染力。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即第二、第三联)对仗,首联和尾联任意。绝句诗可不用对仗。此外,还要求诗不“合掌”,即上、下两句不要同义或基本同义,合掌也属犯忌。
近体诗是由前人创作、循序渐进、约定俗成、逐步定格的格律诗。由于它除内容外,还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念起来抑扬顿挫,具有文学美感和思想感染力,因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喜爱和采用。它是中华文化的珍品,诗中奇葩。
学写格律诗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下点功夫,掌握它的基本格律和要求,就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写出正格或变格的近体诗。初学者可先学写绝句诗,绝句是从律诗的八句中截其四句而成,因而它的句数较少,押韵字也就少,又不要求对仗。可按填词谱曲的方式写格律诗,思路是:有了诗的灵感时,先写出初稿并标出每个字的平仄声调,然后对照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看与哪一种格式最为接近。这里首先要对照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因为这些字是不能变格的。初步选定一种格式后,调整那些不合平仄的字词,譬如可用相合的同义字词替换或字词前后对调,看是否入格。押韵方面可先初选某句脚的一个字韵,然后考虑选配其它押韵字。必要时可在字典里搜索相同韵母的字,从中找出可用的韵字。经过反复摸索、推敲,就会有所收获。能写出正格诗最好,写不成正格就用变格亦可。但变格诗写完后,要注意检查有无“孤平”或“三平脚”等犯忌。掌握了绝句诗后,进一步可学写律诗。再进一步可学写词和楹联(对联)。初写格律诗难免会犯错或犯忌,这不要紧,可反复修改,逐步改正。一首好诗主要决定于它的中心内容,然后才是形式。只要诗的意境深远、形象、含蓄,字句优美、生动、精炼,不管它是不是格律诗,是正格诗还是变格诗,也不论它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都不失为好诗。诚然,若能写成格律诗,可能更完美、更动人、更感人,为人们喜闻乐见和广泛传颂。
有的人说格律诗难学,或不想学,或不想受格律的约束。这没关系。因为写不写诗、写什么类型的诗,完全是自已决定的事。不想写格律诗,尽可以写自由体的七言诗、五言诗等,但你不要冠以“七律”、“七绝”或“五律”、“五绝”的字样。否则,难免有人会说你不懂格律诗或不入律、犯错、犯忌等。不过有的可标为“古体诗”。还有人说,不妨来做做现代格律诗,这倒有点新意和创意。能创作出高明的、好学易写的现代格律有多好呀。但不知是什么样的现代格律?若有人也不想受你现代格律的约束,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如不愿写或不会写近体格律诗,就写写现代自由体诗吧,不会有人用格律诗去套你或约束你。

附录:七言绝句(七绝)的四种格式-----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1、分清汉字的平仄:

在现代汉语中,一二声归为平声,三四声归为仄声。因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发音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需要强调古音,用现代汉语的平仄即可。

(3)格律诗呢外套扩展阅读:

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D. 格律诗拗救的方法~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 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 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 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 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 )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 )或(c )。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30].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 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1].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 是(c )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b )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这是(a )(c )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 "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这是(a )(c )两类的结合。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 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这是(a )(b )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 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 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 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 助的。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 是,它分析问题是页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 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 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E. 朗诵格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那么,朗诵格律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怎么去诵读更好呢?
1、朗诵格律诗要注意词义,不能把诗句的意思割裂

诗歌的节奏很鲜明。节奏也叫节拍,每一节拍也叫一个音步或称为语节。朗诵格律诗要注意节奏的整齐、匀称。格律诗每一诗行的字数相等,节拍也相同。如《悯农》、《鹿柴》诗等。划分节拍时,要照顾到词义,不能割裂诗句的意思。有的人把五言诗一律朗诵为“二二一”格式,把七言诗一律朗诵成“二二二一”格式,这样是不妥当的。朗诵格律诗一要好表达,二要让人听得懂,让人容易理解内容。如果不顾诗旬意思、内容,机械她划分节奏,往往会造成混乱,听了使人莫明其妙,失去了朗诵的意义。

以五言诗为例:朗诵五言诗如果将其划为三个语节,即“二二一”格式,也是可以的。但就词义和诗句意思,内容来说,将其划分为“二三”格式更为合理些。如假若将“返影入深林”处理为“返影/入深/林”。“粒粒皆辛苦”处理为“粒粒/皆辛/苦”。这样一来,容易给人以隔断感,特别是“入深林”“皆辛苦”这类句子,把“深林”、“辛苦”隔断,诗意不清,诗味也嫌不足。如果将五言诗划分为两个语节,即“二三”格式,如“返影/入深林/”;“粒粒/皆辛苦/”那么,在朗诵时有利于对各个诗句的具体而灵活的处理,能够增强诗味,可以更好地体味诗情,展现诗的意境。

2、朗诵格律诗要发挥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发挥丰富的想象,想象出诗中的一切情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诵好诗歌。特别是朗诵格律诗,更需要从意境着眼,因境抒情。

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首诗,它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奠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年景,家家户户杀鸡宰猪,热情款待客人,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喜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重重山,一道道水。山水环绕,使人误以为是没有路可走了,突然眼前又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村落,怎不令人惊喜啊!

经过分析、想象,把朗诵者也化人诗的画面中去——纯朴的农家生活,优美而热闹的农村景象。朗诵起来就能自如地运用语调的变化,绘声绘色地传达出该诗的诗情画意

F. 浅谈格律诗中,什么是挤韵,撞韵和连韵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很美。一是视觉美,每句字数相等。二是节奏美,按平仄而写。三是韵律美,按规定押韵。

它必须具备两大因素:一.意境 二.格律(在五言律诗或七言律中,颔联和颈联还必须对仗。在绝句中可对可不对仗)两大因素缺一不可,不然就是打油诗或顺口溜。

如果把意境比作一首诗的灵魂,那么格律就是它的身躯。

格律包括平仄和押韵,押韵有很多禁忌,忌复韵、出韵、倒韵等等。我这次只是简单讲什么是挤韵,什么是撞韵,什么又是连韵,与大家共同学习。

挤韵:顾名思义,就是在一首诗中不是韵脚的地方,也出现了和韵脚相同的字。挤韵又称犯韵或冒韵。

如王安石的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二句“钟山”和韵脚“山”,这种现象就叫挤韵。而且白脚(指不押韵的句末字)“岸”是韵脚“间”、“山”、“还”的仄声,这种现象又叫撞韵。

这首诗虽然挤韵又撞韵,但却是千古名诗。由于作者具有高深的文字驾驭能力,对整首诗没有影响。但是像我们初学者写格律诗时,尽量要避免。

什么是撞韵?撞韵就是指不是韵脚的字(也叫白脚),是韵脚的仄声字。如:韩愈的《初春小雨》,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中韵脚是:山、船、天,白脚“散”是它们的仄声。这样就是撞韵。

还有我自己写的这首七绝,由于忽略,也撞韵了。

《渔翁钓秋》珍妮

风催枯叶归根去,

雁过西山落日留。

水面红霞飞锦绣,

渔翁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中“绣”是韵脚“留”和“秋”,同韵母的仄声字,所以是撞韵了。以后写诗时,我会注意的,这种现象不会再发生了。

什么是连韵呢?在一首诗中,接连押同音字韵,就是连韵。隔行押还是允许的。

G. 格律诗是出自哪里呢我忘记了,详细点

出自班固《咏史》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H. 格律诗为什么要用平声韵

关于格律诗押韵为何要用平声韵的问题,前贤今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大都语焉不详,或只说只能用平声韵,不宜仄声韵;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现在你即使到网络上去找,也不一定就能度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其实是由声音作用于听觉而产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要决定的。格律诗之所以要押韵,是因为要产生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美(听觉美),人们发出的声音是有清浊之分的,平声为清,仄声为浊。清声高昂,音调悠扬;浊声短促,音调沉闷。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也可以说是捕捉到了声音的这一特性,于是就由不自觉地到自觉地运用起来,并最终约定俗成。
为什么要用平声韵而不用仄声韵呢?

记得当年我读大学时,教古汉语的老师(我这位老师是业余研究易经的,平时说话做事都显出一种神秘气)讲到这个环节时,“沙,沙,沙!”龙飞凤舞地在黑板上写下几组人名:
项羽 刘邦
刘备 孙权
蒋介石 毛泽东
要大家仔细玩味这几组人名在音韵上的特征。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眼瞪小眼,搞不清这位老师什么意思?我暂时休息几分钟,你们大家也可以玩一玩,猜一猜,看从这几组人名能看出什么端倪来?
然后这位老师出语惊人:取人名最好用平声字,尤其是男子,成功的领袖人物非平声的人名莫属!因此男子取名字时,即使不能全部为平声(因为姓氏的平仄是由不得你选择的),最少也要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项羽(仄仄) 刘邦(平平)
刘备(平仄) 孙权(平平)
蒋介石(仄仄仄) 毛泽东(平平平)
这几组竞争对手间,所有的仄声者都落败了,所有的平声者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以平声作人名时,发音高吭响亮,余音悠扬,其亲和力感召力更强,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感,因此也就更适合于做领袖。
然后,老师依次说出了当代中国几个领袖人的名字(此处因故删除部分文字)。
这还不出奇,出奇的是后来出现的几位领导人,无一例外地符合他所讲的这一特征。现在我迫切想要知道的,是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打破这一铁律?

I. 律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J. 现代诗很适合当今文化,为何还要推崇以前的格律诗呢

中国的诗词文化非常繁盛,不仅种类多种多样,而且从古至今一脉相传,即使在各种的流变下,也依然能看到曾经的影子。中华文化可以在泱泱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流传和保存,诗词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见证。从古代的古体诗格律诗,打油诗等等游戏文字的尸体,到后来现代诗的发展演变,印象派,朦胧派荒诞色彩的引入等等,都为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即便是诗歌文化繁盛的现在,人们依然没有忘记最古代的格律诗,我们现在学习诗体的时候,也仍然会把格律诗的写作当成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就是说,现代的文化,不管通过现代诗,还是通过以前的诗,都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来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受,大众也并不应该以现代诗只能写现代,古代诗只能写古代,这样刻板的思想而去区分不同诗体对于创作的意义。

与格律诗呢外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厚短衬衣怎么搭配什么外套 浏览:657
耳机的外套脏了怎么清洗 浏览:167
劲霸男装如何分辨真伪 浏览:705
长款的衣外套 浏览:590
衬衫上绣的字怎么去掉 浏览:279
粉色版鞋应该配什么样的裤子好看 浏览:930
如何预防手套掉入产品预防 浏览:943
高领衣外面套衬衫 浏览:684
深灰裤子配蓝色上衣好看吗男 浏览:310
为什么护士穿件紫色衣外套 浏览:413
鸡心领女衣 浏览:623
品牌女装网中老年女装尾货 浏览:374
羽绒服要穿什么裤子 浏览:330
女童穿旗袍要穿什么鞋 浏览:506
女风衣搭配鞋 浏览:215
白色羽绒服全身搭配长靴 浏览:90
男宝宝长袖睡衣 浏览:399
穿半身长裙子怎么拍照好看图片 浏览:668
如何选择专业的手套生产厂家 浏览:68
针织衫带帽子咖啡色 浏览: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