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苏州的大王卡湖北可以用吗
腾讯大王卡是中国联通的手机号,默认是国内使用,也可另外开通国际漫游服务(和联通其它资费套餐的号卡一样)。
大王卡的特权流量(对于腾讯系软件应用免费流量)是全国大陆地区通用的,也可办理联通的全国流量月包、半年包等。
大王卡在全国大陆地区接听免费,无漫游费;语音拨打0.1元每分钟,短彩信0.1元每条等,适合全国范围内用的。
『贰』 香港回归前的港旗和港徽
香港回归前,香港使用的港旗港徽具有殖民地色彩。港旗为深蓝色底,右上角的1/4处为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旗;中央为昂首向右的金龙。
港徽由五部分组成,徽之下方为绿色海岛,飘带书写英文HONGKONG(香港);中央为一面盾,盾的上半部为黄色皇冠,四周以红色衬底,中间为白色城墙,下半部为在海面对开的中国式平底帆船。在盾之上方有一只头戴皇冠,面向左方,前肢紧抱着地球的金黄色的雄狮。拱护在盾的两旁,右边为—条站立的金黄色大龙,左边为站立的戴皇冠金黄色大雄狮。
旧香港旗:
http://club.dayoo.com/read_tree.dy?b=cantonese&t=666243&i=669037&p=1
『叁』 苏州孙王墓墓主是谁
孙王墓为苏州著名胜迹,位于盘门外(今南门路东段马路南侧),正对 子城(苏州的城中城,为古代府治所在)中轴线稍偏东,是一座高大的长方 形上丘。解放后,苏州市长王东年曾在墓前立碑题字,并加以保护。笔者早 年曾亲临其境,至今记忆犹新。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此墓一直存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因这座土 丘,已被围人苏州染丝j 一内。该厂造房,波及古墓。故于1981 年4 月,经 市政府批准,由博物馆派人发掘清理,其墓门尚在,门媚上所刻古朴的青龙、 白虎和羽人,还清晰可辨。经考证,可以确定为.座东汉时代的砖室墓。 孙王墓内所葬何人?据史料记载,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认为是孙坚和孙策的合葬墓。 孙坚是东汉未年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文台。少为县吏,后任 长沙太守,封乌程侯。他在征战中,于初平三年(192 年)被刘表部将黄祖 射死。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字伯符。少时居寿春,孙坚死后,收领其父残 部千余人,归附袁术。至兴平二年(195 年)率军渡江,据有吴、会稽等五 郡。依靠江南士族,扩充势力,为建立孙吴政权奠定了基础。曹操任命他为 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 年)遇刺身死。据《吴书》记载:孙坚 死时年37,孙策死时年26,其后,坚妻吴夫人死于建安七年(202 年),合 葬坚墓。孙权称帝后,追尊坚为武烈皇帝,吴氏为武烈皇后,策为长沙桓王, 墓曰“高陵”。又据《晋阳秋》一书说:晋惠帝时,吴令谢询上表(表文载 《文选》),求置守冢者五人,使四时修护扫除,诏从之,即盘门外大冢是 也。查阅苏州较早的志书唐陆广微所著《吴地记》,书中说:盘门东南二 里,有孙坚、孙策墓。又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也说:孙坚及其妻吴 夫人、孙策三坟,并在盘门外三里,乡俗称为孙王墓。宋人杨友夔曾做《孙 豫州(指孙坚)墓》一诗云:“阖闾城南荒之丘,昔谁葬者孙豫州。久无过 客为下马,时有牧童来放牛..” 另一说,认为是长沙桓王孙策之墓。 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称:吴孙王墓在盘门外三里。政和年间(1111 —1118 年)村民掘得墓砖,上有“万岁永藏”之文。又得金搔头、金握臂、 银杯、瓦薰炉等物。父老相传,此处为长沙王墓,长沙王即孙策。他又引证 当时人腾宬的《孙王墓记》,复以史考之,认定为孙策所葬,与世俗相传长 沙王之说,也稍相符合。范成大并作有《长沙王墓》诗一首:“英雄转眼逐 东流,百战功夫土一杯;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又据明代卢 熊《孙王墓辨》引洪氏《三庚志》云:盘门外大冢,南宋绍熙二年,秋雨坟 圯,乡人往视,圯处盖其隧道,见石刻隶书:“大吴长沙桓王之墓。赤乌三 年。”凡12 字。 考查历史:苏州曾作为三国东吴的都城达12 年之久,直到孙权称帝后, 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 年),自吴迁都到建业(今南京)。孙策壮年时被 刺身死,周瑜等人曾奔丧来吴。其时都城还在苏州,故孙策葬于苏州的可能 性很大。 但以上两说,还都存在一些疑点: 其一,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部信史,据《三国志》记载:孙坚死后, 葬在曲阿(今江苏丹阳)。又按《丹阳图经》载:“高陵,在县西练塘乡吴 陵港”,地点记载得很确凿。 其二,笔者查阅了上文所述宋代滕宬所作的《孙王墓记》,文中说:有 人盗掘此墓时,得一断碑,上有“中平年”字样。按中平年(184—189 年) 系东汉献帝年号,此时孙坚与孙策都还健在,不可能是他们的墓地。经过近 年发掘鉴定,也只能证实是一座东汉的墓穴,并不能确证为孙坚或孙策的墓 地。 从以上历史资料看,众说纷坛,自相抵牾。这个千古疑案,至今仍被迷 雾烟云所笼罩着,一时难以破解,还有待于后人去进一步考证与探究。
『肆』 苏州学习舞蹈的地方
太仓景点
太仓,亦名娄东。她以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称“人间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仓”的美誉。太仓地处我国的东海之滨,扬子江口。境内错综交织的河流,青黄相间的田野,温和湿润的气候,是孕育太仓古代文明的摇篮。据史志记载和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遗物证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劳动、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鱼稻文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楚君,在此屯粮置仓,供奉朝廷,这也许就是太仓地名的由来。太仓为“东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这一基石的,当推元代。在元,太仓不仅设卫垒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为重要的是元统治者开发漕运,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拓展海上对外贸易的治国兴邦之策,加快了太仓农副产品、水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太仓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时间内,成为了“漕运万艘,行商千舶,高樯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谓之天下第一码头”的东南大港。随着经济的繁荣,人口的遽增,完成了从一滨海集镇到“朱门大宅,不可胜记,琳宫梵宇,列若鳞次”的港口城市的飞跃。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则为太仓种下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乐帝为扬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后七次派遣郑和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扬帆西洋,又为太仓积淀了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财富。地处江海之交的太仓,正是历经了多次大规模的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冲撞,因此早在明代中叶,已形成了亦耕亦渔、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孕育了义利兼顾、革新务实的人文精神。太仓不仅是个“漕舟之津”、“商货之区”,还是人文荟萃之地。繁荣的经济,宽厚外向的民风,吸引了天下无数英才在这里汇集。明清时期,太仓的文化随经济的发展而显活跃,经祖籍或客居太仓的鸿儒先贤、仁人志士的积极倡导、身体力行,在经史理学、文坛艺苑、科技工艺等方面,涌现了数十名史有所载的著名人物。如胸怀雄才大略、忠心报效国家的祖孙宰相王锡爵、王掞;大思想家陆世仪;复社领袖张溥;抗倭名将熊桴、任环;吴中水利专家郏亶;才华横溢、独步文坛的王世贞;大诗人吴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画家仇英;执清朝画坛三百年牛耳的娄东画派开创者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昆曲的创始人、戏曲音乐学家魏良辅;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经史学家毕沅、陈瑚;教育家陆宝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驱俞剑华;还有巧夺天工、蜚声朝野的雕刻大师陆子冈,以及冶炼、制造、航海、地理、医学、园林等诸方面的名师大家。至今,在太仓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还保留着他们不少珍贵的文物遗迹,流传着他们大量的趣闻轶事,绵延着他们留下的优秀传统。
南园
南园建于明朝万历年,是当时宰相王文肃(字锡爵)营建,占地三十余亩。主要建有“绣雪堂”、“潭影轩”、“香涛阁”诸胜,是王宰相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之处,太仓民间亦称南园为“太师府”。清初,文肃之孙画家王时敏与叠山大师张南垣合作增拓,有二峰名"簪云"、"侍儿",系自“弇山园”移至,乾隆时荒芜,嘉庆、道光年间重建,同治时又修,后渐破旧,日军侵华又一次受到破坏。1998年,在省文管会、苏州市园林局帮助下,按原照片、原图纸进行设计、规划,逐步给以恢复。目前为止已恢复了“门楼”、“绣雪堂”、“香涛阁”、“大还阁”、“鹤梅仙馆”、“寒碧舫”、“潭影轩”和“长廊”等十八处景点。城市山林,绿叶红花,泉石清流,已超越了自我和物欲--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东海两难
据太仓地方志记载:老南园中曾有一块“东海两难”碑,乃明代书法家王稚登题写。一说为王世贞、王世懋题写的;也有一说为张溥、张采题写的。查王稚登是生活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文学家、书法家,与王世贞、王世懋年龄相仿,但比他俩长寿。而张溥、张采要晚于王稚登,因此可以认定“东海两难”中的“两难”是指王世贞与王世懋。“两难”出典于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中的“难兄难弟”一词。原意是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而“东海两难”是赞美与称颂王世贞与王世懋各有文才,各有成绩,各有千秋。
大还阁琴馆与徐上瀛
徐上瀛(生卒年月不详),别署青山。为明末清初年间人,著名古琴家。徐上瀛年轻时乃习武之人,自小抱有济世报国之志,然命运不佳,两次参加武举考试都未能得到主考官的赏识,无奈之下只得作罢。明代万历年间太仓操琴之风蔚然,为排遣烦闷,徐上瀛遂弃武学琴,先拜太仓著名琴家陈爱桐之子陈星源学琴,后又向陈爱桐的入室弟子张渭川学琴。为了更进一步,他又拜常熟人严徵学琴。由于得名师指导,其琴艺有了长足进步。后来,他与陈星源、严徵、陈禹道、[]庄乐等人结成琴川琴社,人称“虞山琴派”。徐上瀛著有《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万峰阁指法秘笺》等。他在总结严徵的“清、微、淡、远”基础上,取诸家之长,独创一格,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的二十四字要诀,对后来的琴学理论发展有相当影响,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为纪念这位明代古琴大师,太仓市政府在恢复南园的过程中,建造了大还阁琴馆,这是目前我国第一家古琴馆。该馆建筑面积有八百多百方米,主建筑为两层楼,除正厅外,辟有四间琴室,沿用了传统的“五知斋”、“与古斋”、“西麓堂”、“春草堂”等斋名。楼上正厅陈列有清康熙年间蔡刻本徐上瀛《大还阁琴谱》和名贵古琴,以及不久前发现于我市李王庙旧址的八音磬石等。
玉皇阁
玉皇阁原名普福宫,亦称玉芝阁,今位于太仓市双凤镇。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时,由御封道教首领张天师张宗演之弟子周静清奉旨始建,1994年批准重建。占地30多亩,主要有玉皇阁、慈舰殿、陛皇庙。相传明建文帝曾率其大臣避难于此。玉皇阁乃史书有载的道教古庙。我国道教玉皇阁全国有多处。
海天禅寺
海天禅寺,座落在东部板桥镇,位于市郊沪嘉高速公路太仓段北侧,九十年代创设,寺名缘起海水摇空缘,天花拂袂来,禅边风儿好,寺旁板桥开",其建筑气势恢宏,可谓"江东一绝",占地百余亩,内有山门殿、天皇殿、大雄宝殿、观云阁、地藏阁等。
古镇沙溪
临
水
建
筑 山
塘
河
天
下
第
一
古
巷 兴
义
桥
“古巷同肩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工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沙溪镇是江苏省太仓市所属的一个千年古镇,位于太仓市中部偏西204国道旁。早在宋、元时已集市成镇,明清两代,达官贵人、商贾平民纷纷沿着老戚浦河两岸建府造第,营构居屋,逐渐形成蜿蜒数里长的河南街、河北街。据志书记载:“镇地延袤可数里,多富家巨室,其缙绅学士几当一州之半,为士好文章,习仪观,济济相望,而民之耕于野者,亦勤稼樯谨财用,有蟋蟀代檀之风,人称乐土。”至民国年间,仍为巨镇,俗称“东南十八乡、沙溪第一乡。”古镇最有特色的当数保存完好的、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民居建筑群。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为方便水边生活,家家建有河棚间,家家有石水桥,临水一间,木桥镂窗,既可眺望河景,又可汲水购物,形成一道韵味独特的风景线。民居参差起伏,错落有致。挨家挨户的临水建筑,几乎有一半伸到河面上,上面是临空水阁,下面由石柱支撑,河埠、船坞就设在水阁下面,巧妙之极,这是真正的“枕水人家”。古镇多古居古迹,印溪书舍,南野蛮斋居,莲心楼等古宅民居,充满人文气息。清乾隆年间富商龚氏的豪宅,满厅雕梁画栋,云纹布满梁架,缠枝花绕满梁木,浮雕造型优美,刻工精细,堪称江南一绝,至今保存完好。近现代名人故居中有前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吴晓邦故居,建于民国初年,系欧式双层建筑,可观看古镇风貌。除了建筑,园林亦为一景。由一代国画大师朱屺瞻题写园名的乐荫园,园内碧波荡漾,花木鼎盛,楼亭廊阁掩映其中极尽江南园林之精妙。从吴晓邦故居出来,漫步垂直如线的三星古街,“天下第一古巷”的标牌赫然在目。古色古香的老字号店铺林立街旁,一面面小黄旗迎风招展,不时闪现眼前的明清桥门洞,令人恍然若梦。走着走着,便上了橄榄岛。这是一座江南古镇中独一无二的人工小岛,三座明清古桥横跨岛、镇之间。岛上绿树成荫,翠竹环绕,令人荡气回肠,有一种顷刻间回归大自然的感受。沙溪镇的风味特产:沙溪汤包、蟹壳黄等小吃,鲜美可口。灯笼和蟋蟀是沙溪历史上的特色产品。古镇景色秀丽,古朴典雅,街长三里,庭园深深,雕花厅、乐荫园、橄榄岛、吴晓邦故居等人文景观风格迥异。别致的临水建筑,古宅密集的老街和古朴雄浑的石桥,是沙溪现存文化遗存的三大特色。镇上的景点有:龚氏雕花厅、“天下第一古巷”、庵桥、乌云会遗址、乐荫园、吴晓邦故居、临水建筑、明清古桥、橄榄岛、三里古街、沙溪古镇牌坊、兴义桥、普济寺、小市庙、国民党要员陆京士故居等,镇上的天妃宫是当年郑和出海前亲临祀拜之处,现已改建为郑和纪念馆。
沙溪镇牌楼 沙溪镇三里古街 沙溪镇橄榄岛
乐荫园
乐荫园原为宋代隐土瞿孝祯的读书处。位于沙溪镇,有江南著名园林之美誉,占地22.5亩,水面5亩,建筑物临池而建。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环有假山、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路。大门和围墙仿苏州拙政园门口;北侧有小花厅,西部为雕花厅,梁上雕花精致。
元代三桥(州桥、周泾桥、皋桥)
元代太仓由于海运的发展而号称"六国码头",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现城内尚存元代拱形石桥三座,这就是横跨致和塘上的州桥、周泾桥、皋桥。三桥都由地方官和佛教寺院共同发起,民间捐款而兴修,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桥身和拱券都用青石砌造,拱券都呈分节并列式排列,且两边都不设桥联柱,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桥梁风格和建筑方式。州桥,位于城厢镇府南街南端,横跨致和塘,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乃三孔石拱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长16.2米,中孔高4.27米,跨宽8.05米,拱石上有浮雕,并刻有“大元天历二年”等字样。正中地福石一侧刻有“安福”两字。
州桥 周泾桥 元兴福桥今皋桥
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为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房子, 坐落于太仓浏河镇,朱红色的门面十分气派,院子中柏树成行,清幽肃静。屋内陈列有介绍郑和出海事迹的重要历史文物。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曾从太仓浏家港起锚七次下西洋,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浏河镇东市庙前街,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初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启航前,必先在此进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并于七下西洋结束后在此亲立“通番事迹碑”。
南广寺
南广寺座落于南郊镇,建于宋绍兴二年,距今800多年历史,1993年批准重建,占地面积97亩,主要有山门殿、金刚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楼等。
墨妙亭
墨妙亭位于太仓公园内。内藏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迹《送李愿归盘谷序》和《归去来辞》石刻等。
憩园
憩园又名人民公园,始建于1130年,位于公园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园内有北宋著名水利专家郏亶墓、元代大型“铁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纲遗物“望海峰”。最负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树萱斋、壁嵌等许多颇有价值的碑石。此外还有荷池、三曲桥等风光景致。
梅花草堂 (朱屺瞻年轻时的画室)
梅花草堂座落于浏河公园内,是当代极负盛名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先生年轻时习画的画室。朱屺瞻(1892-1996年),名增钧,号起哉,又号二哉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顾问等职。朱屺瞻习画自幼年始,曾两度赴日本学习油画与考察美术教育,27岁时,其油画参加过首届苏州美术画赛会。新中国建立后,朱屺瞻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后又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 师。此后,多次赴外地写生、创作,举办个人画展,成为我国著 名国画大师。朱屺瞻画风老辣,自成一体。著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多种,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内建造了朱屺瞻艺术馆。朱屺瞻一生喜爱梅花。抗战时,浏河老宅被日军焚毁,新宅亦弹洞满壁,遂拆老宅之余屋,修缮新宅,并把日寇炸弹坑挖为“铁卵池”,池边土坡上遍植梅花,题其居曰“梅花草堂”,自号“梅花草堂主人”。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寿、姜丹书、金维坚、吴茀之、张振铎至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诗作画,研讨艺事,欢聚数日而散。后征集得海内名家王一亭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贺天健、丁辅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图,汇为一巨册。1991年朱屺瞻百岁时,家乡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计一院五室,分为展厅、画室、会客厅等。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赠送了《春风新长紫兰芽》、《老干横生色如铁》、《雨后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曹溪阁
曹溪阁位于太仓市区东,两层古典式建筑。内藏古玩字画、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类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艺麦秸画。
张溥故居
张溥故居位于太仓市城厢镇西门街8号,建于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可惜正门和后院均已久废,仅存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房屋。整个建筑斗拱齐全,工艺精湛,布局精巧,配以围廊厢房,几似迷宫,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筑。内设县博物馆与唐文治、俞庆棠事迹陈列室。还设有复社纪念堂、文物陈列馆、太仓名人馆和“四王”纪念馆等。张溥(1602—1641年),明崇祯年间进士、明末文学家、“复社”领袖、《五人墓碑记》作者。娄东二张系指张溥与其好友张采。张采,字受先,文学家、史学家,曾与张溥一起组织过应社、复社,乃复社重要骨干之一。著有《知畏堂集》、《太仓州志》等。因张溥住西郊,张采住南郊,故人谓西张南张,并称为“二张先生”。
王锡爵故居
王锡爵(1534-1610年),太仓人,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其故居俗称太师第,故居为明代中期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齐全,品级森严,气宇轩昂。其后裔清代大画家王时敏、王原祁也曾在此居住,现有门楼一座,面阔五间,门厅左右分上下二层。这种门楼式的门厅,在江浙—带绝无仅有。内设娄东画派陈列和太仓历代碑廊。早年在太仓东郊有“两世鼎甲、四代一品”牌坊一座。“两世鼎甲”系指明万历二十一年的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锡爵,与其曾孙清康熙年间的内阁大学士王掞,人称“祖孙宰相”。“四代一品”系指王锡爵与儿子王衡、孙子王时敏、曾孙王掞均为朝廷一品大员。
吴健雄墓园
吴健雄墓园,位于浏河镇明德高级中学的紫藤阁旁。1997年2月17日吴健雄逝世后,根据她的遗愿,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审定的墓园于1998年5月底在明德高级中学内建成。杨振宁为墓园题写了“吴健雄墓园”五个大字,李政道为墓园题辞。吴健雄是当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12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1923年在浏河明德学校读书;后考入苏州江苏省女子师范学校;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6年远涉重洋赴美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194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与袁家骝在美结婚,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吴健雄对β衰变的一系列实验证明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史上首次由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1972年起担任普宾讲座教授;1975年获美国总统福特颁发的国家科学勋章,同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1978年她还获得国际性的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奖金;1980年退休;1981年意大利总统授予她“年度杰出妇女奖”;1991年荣获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1984年10月她回到家乡浏河,参加了恢复明德学校校名和为纪念父亲而兴建的明德楼落成典礼,并成立吴促裔先生奖学金基金会,她慨赠基金还担任了基金会的名誉会长。
高仁歧油画馆
高仁歧油画馆座落在新区柳州路上,馆内藏有高仁歧创作的60多件油画精品。高仁歧是太仓时思镇人,著名军旅画家,目前为济南军区副师级专业画家。其作品在全军美术作品大赛中得金奖,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
吴晓邦舞蹈艺术馆
吴晓邦舞蹈艺术馆座落在太仓新区,拥有两个建筑面积各为400平方米的展览厅和一个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吴晓邦于1906年出生在太仓沙溪镇,是我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实践者,杰出的舞蹈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舞协主席、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吴晓邦(1906-1995年),出身于贫苦农家,后被沙溪镇上吴姓富户抱养,取名锦荣。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吴晓邦满怀革命热情,投笔从戎,在北伐战争中任叶挺团见习排长。大革命失败后,他于1929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因敬仰波兰音乐家肖邦,遂改名晓邦。后受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演出的舞蹈感染,开始对现代舞蹈发生兴趣,先后在日本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与宫操子现代舞蹈研究所学习芭蕾舞与现代舞。“9.18”事变后回国,在上海创办“吴晓邦舞蹈学校”、“晓邦舞蹈研究所”,举行了第一次舞蹈作品发表会。1937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期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舞》、《游击队员之歌》等一批抗日舞蹈节目。1945年抵达延安,在“鲁艺”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舞协副主席,并先后兼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主席等职。1956年创建“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文革时受冲击下放,文革后,吴晓邦复出,任中国舞协主席、全国文联常委《舞蹈艺术》杂志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主编等职。吴晓邦以舞言志,以舞警世,为人生而舞,矢志不渝,坚持舞蹈教育、创作、理论三位一体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舞蹈后继。一生创作了《饥火》、《思凡》、《丑表功》、《平沙落雁》、《迎春》、《秋怨》、《虎爷》、《宝塔牌楼》等18个脍炙人口的新舞蹈节目。著有《新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新论》、《谈艺录》、《舞蹈续集》、《舞蹈学研究》等专著。吴晓邦是我国新舞蹈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实践者,杰出的一代舞蹈大师。为纪念这位我国新舞蹈的先驱,1999年在其故乡太仓落成了我国第一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舞蹈纪念馆——吴晓邦舞蹈艺术馆。
宋文治艺术馆
宋文治艺术馆,建于1989年,座落在太仓市县府东街12号,馆内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书画珍品,及具有很高价值的30件远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仓西郊人,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省书画院副院长和南京大学教授。
昆曲
昆曲始源于太仓南码头(也称南关,即今南郊镇)。昆曲乃艺苑中的奇葩,戏曲中的阳春白雪,历来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据地方志记载,元明时太仓南码头是极盛一时的活码头,南人北人杂居,南腔北调互相影响。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长期寓居于南码头的魏良辅改良土腔,创造了一种十分典雅华丽的新声腔,世称昆腔、昆曲。昆曲从民间走向舞台,则自昆山梁伯龙的《浣纱记》开始。清初太仓大诗人吴梅村诗云:“里人度曲魏良辅,高士填词梁伯龙”指的就是这事。因《浣纱记》的演出成功,昆曲声誉日隆。士大夫均以听昆曲、习昆曲为雅事。太仓在明清时期有不少昆曲班子,也出现了不少昆曲艺人。近代太仓还出现过昆曲传字辈艺人朱传茗,昆曲音乐家、昆曲笛师高步云等,至今,太仓民间还能搜集到昆曲工尺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昆曲在太仓的普及,以及太仓人对昆曲的贡献与感情。
魏良辅
魏良辅(生卒年月不详),明戏曲音乐家,昆曲(南曲)始祖。字尚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市),后迁居太仓南码头(今南郊镇)。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的家乡盛行弋阳腔,而他却厌鄙弋阳,为改变所处的艺术环境,于嘉靖年间1522——1565)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居住在太仓南码头。在当地驻军中,有很多人通晓音律,魏良辅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和商讨乐理。这时,他结识了驻地的一位南曲专家、太仓卫百户过云适,常向他请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他还请教从安徽寿州(今寿县)发配至太仓的善弦索、北曲的戏剧家张野塘。当时张正在军中服役,对魏的求教欣然应允,两人结为挚友。后来魏良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野塘。以后,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一书,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作为一个独立的乐种,其名称大约在五十年代初才定名。然江南丝竹的雏型——“弦索”,则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太仓卫军士张野塘创制,跑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载,素工弦索的张野塘因罪发配至太仓后,与戏曲家魏良辅因共同的受好,很快成为忘年之交,魏因爱张之才,后将女儿许配给他。张野塘与魏良辅合作后,开始习南曲,更定弦索音,使之与南音相近,又改三弦之式,名曰弦子。组建了一个以弦乐、管乐、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创制出了一种“颇相谐和、殊为可听”的吴中新乐“弦索”。弦索在明清时,主要用于昆曲的伴奏。16世纪中叶后,昆曲逐步成为统领中国剧坛的主要剧种,因此,弦索除为昆曲伴奏外,演变成为独立的一支丝竹演奏乐队。明万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锡爵对音乐、戏曲等有所偏爱,常请张野塘、赵瞻云等去表演、授艺,这对江南丝竹的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雍正、乾隆年间,不少演奏江南丝竹的家乐班转为民间职业乐班,经常出入民间庙会、灯会等喜庆场所。此时,江南丝竹演奏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是一种谋生手段。延至民国,太仓有江南丝竹班子100多个。主要乐曲有民间广泛流传的《行街》、《三六》、《云庆》、《欢乐歌》等八大名曲。
长江四鲜
太仓地处长江入海口,江海交汇之处,鱼类品种甚多,较为著名的有合称为“长江四鲜”的银鱼、刀鱼、鮰鱼、鲥鱼。银鱼: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正规名字叫间银鱼,当地人众称“面杖鱼”。因这鱼细骨无鳞,色明莹如银,其味又极鲜美,故深受食客青睐。刀鱼:因此鱼其状似刀形,俗称刀鱼。刀鱼“狭薄而长头”,与凤鲚有相似之处,但比凤鲚个大,也称江鲚。个大者有一尺来长。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丝毛骨较多,食之须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过清明,其丝毛骨即变硬,价钱就开始下跌。鮰鱼:亦称鮠鱼,俗称白戟。此鱼特点其吻圆突,口腹部,体无鳞,大者长达一米以上。现产量急剧减少,大鮰鱼已不易捕捉。鮰鱼肉肥肉鲜,精炖红烧,均为鱼中名品。其鳔肥厚,可制鱼肚,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鲥鱼: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太仓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伍』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怎么样啊
1。有专转本。(不过现在这个越来越难了,)
香港本科升学优势:
香港是全球金融、商业及航运中心。工商业发达、市场成熟,使得香港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就业和升学前景的地区。教育方面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教育制度及语言与世界其他大学接轨,是通往国外升学的重要桥梁。香港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大学,其中包括在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全球排名第二十四位,及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评选的亚洲大学排名第一的香港大学。我院毕业生可以用香港大学的副学士文凭为资格申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在我院完成3年的大专课程或2年的国际留学本科课程后都有机会申请香港多所大学的本科(第2或3年)课程,在香港毕业后,可留港一年,以专业人才条件在港开拓事业。
2,奖学金
一、 江苏专科一批新生奖学金:
1、 高考成绩达到省本三批次控制线且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达到96分以上(含96分)的新生奖人民币20000元。
2、 高考成绩名列我院录取新生前20%且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新生奖人民币10000元。
二、 江苏专科二批新生奖学金:
3、 高考成绩名列我院录取新生前20%且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新生奖人民币10000元。
三、 外省新生奖学金:
4、 高考成绩达到该省本三批次控制线且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达到该科总分80%以上(含80%)的新生奖人民币20000元。
5、 高考成绩名列所在专业排名前10%且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达到该科总分75%以上(含75%)的新生奖人民币10000元。
3。校园环境。。这个肯定没话说,绝对的贵族学校。而且是新造的,在独墅湖高校区那里,环境非常好。
4。学费。这个要参考不同专业的。不好说
至于其他费用。。。肯定是非常多。。这学校贵的可以。
5。学生公寓位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内,分为A、B两区。宿舍区内设有食堂,商店、开水房、自行车停放处、医务室等。公寓由专门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24小时值班,承担室外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水电供应和日常维修等职责。公寓水电采用先充值后使用的方式,使用前至物业办公室进行充值。
学生公寓内设施条件
4人间,室内配备热水器、冷暖空调、四人家具,宽带上网接口。
学生公寓相关费用
2000元/人*年。
西交利物浦在苏州的西面,港大思培在苏州的东面。。应该是非常的远吧。。
6。这破学校是港大旗下的进修学院。。。反正套个名字怎么好听怎么来。。。
这个是回答你的问题。。。我的意见就是死都不要去读
这个学校只要有钱,随便你几分都能进,老师都认钱不认人。。
我同学270去咨询,人家说收的收的;别人180分去问,人家也说收的。。。
『陆』 南桥镇杨王工业区旗港路邮编
【具体地址】上海市 奉贤区 南桥镇 杨王工业区 旗港路
【邮政编码】201499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