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汉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樱花季节的武汉大学有多美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大学的建筑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到处都透着浓浓的历史底蕴。每年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季节,樱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武大的校园内。
2. 《知音号 》怎么玩
进入知音号五福路码头之后,就进入了一段浓浓的民国风情,还会有演员和你互动。
然后在趸船上,引导员会将观众分成三组,每一组将开启不同的游览路线。观看的内容是一致的,但先后顺序不太一样,由此每个人对剧的感受和体验也会不一样,很精彩的过程。
《知音号》是第一个在国内城市中心区域打造的实景演出;是首部长江上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情景互动体验式的演出;是长江上最大的漂移剧场、移动城市博物馆。
《知音号》没有固定的观众座位,观众是在行走参观的过程中融入整个剧的表演中的。演出随着观众脚步的移动而变化,让观众置身于演出之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员们生动的表演配上动人的音乐,让人陶醉不已……观众即演员,处处是体验,是《知音号》全新的演艺形式。
《知音号》的故事发生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上船之前就开始了。
这艘复古游轮连接了过去与今天,船从200来米的老码头驶出,叫卖、喧嚣一切都是过往的样子。拿一张旧船票,持一张旧报纸,兜里揣着旧时候的钱币。观众从登船的那一刻起,就走进了一段过往的时光,又开始了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
整艘船都是戏剧上演的舞台,三层各具特色的船体空间,灯火通明的主甲板餐厅,浮沉晃动的近百间客房,勾勒了一个漂浮在水上的戏梦空间。与传统剧场演出在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观众可以在内部自由行动,体验在船内每个角落发生的故事。你可以踏进客房舱门,打开屋内的衣柜。选择一件符合舱内氛围的服饰替换上身,甚至化上妆,穿梭于每一间客房,在吧台休息喝杯小酒;可以翻看船舱桌上泛黄的书信、触摸老旧的家具摆件,抬头透过舷窗,说不定会看到一个剧中人站立甲板之上,仿佛回忆这里的故事;还可以远离人群,坐在船舱的床上回味这一切。一切都仿佛是活的,都与观众每刻的呼吸与体验紧密共生。
船上的每一个场景还暗藏着故事的线索。整艘游轮被打造成一个梦境般的多维空间,演员们各奔东西,观众观看追随,分散的线头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叉重叠,在不断选择、转移、放弃、思考之后,观众似乎越来越靠近故事的真相。然而此时,真相也许并不再重要,甚至故事本身也不再重要。要体验的不仅是一段故事,也是一段与历史、与诗意联系的想象。计时的方式在船上被重新定义,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一艘船、一段旅行相互勾连。
3. 《知音号》演出内容是什么
作者:知音君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3842822/answer/137139509
来源:知乎
《知音号》有很多种玩法,有《知音号》正剧、基于互联网的“云端剧场”、Q版《知音号》,同名轮船“知音号”后期还可以举办特色婚典、亲子互动、高端沙龙、明星见面会等活动,当然还有更多好玩、有意思的活动,等大家自己一一去体验。这里先介绍《知音号》正剧的正确打开姿势,其他的部分后面慢慢补充。
《知音号》是一部剧,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是著名导演樊跃继“印象系列”之后的全新转型之作。什么是“漂移式多维体验剧”?这是一场颠覆所有剧场的演出,却又通过艺术行为让你感受到的真实梦境。在这里,观众与演出空间“观看”的关系被重新定义,演员与叙事的“表演”关系也被改写,同时被改写的还有观众与演出的关系。这时候,和传统剧场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演员和观众可以在戏剧空间里自由穿梭,不同的故事同时上演。即使我们观看的是同一场剧,跟随的表演者不同,走进的场景不同,看到的绝对是不一样的故事,每个人获得的也都将是独有无二的体验。
当你拿着旧船票走上码头,或许还没准备好看剧的时候,演出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知音号》的故事发生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码头就开始了。如果你看到周边穿着旗袍匆忙走过的淑女,拎着皮箱的绅士,吆喝的小贩,就一头扎进奇妙境地中去吧!
走进船舱,汽笛声响,所有的故事同时上演,不管你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管你身边站的是谁,演出开始,你就会浑然忘记现在的自己,走进一段过往的时光和寻找自己的旅程。有很多人问有没有走心的旅行,现在不就是嘛?
108分钟的时间里,不要期望把所有故事都看完,选择几个看起来感兴趣的去追随,沉浸进去比囫囵吞枣要有意思。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老物件或者道具,尽情欣赏,它们可不是没有故事的摆设。
要是演员和你深情对视,不要害怕,大胆看回去,或者演员伸出手和你互动,你也不要害羞,毕竟茫茫人海选中你还是很奇妙的。
穿越进去,一定要记得穿越回来!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整个过程是真实的,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重新认识也是真实的,把这种真实的体验带回来,或许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4. 《知音号》总共有多少名演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哪里
2017年4月6日7时30分,船剧同名的长江漂移式实景剧《知音号》,将于汉口五福路江滩“知音号”码头缓缓起航。
对于武汉这座依水而生的城市来说,江和船构成了城市最初的记忆。来来往往的人在此汇聚,又各奔东西,船这个移动场域,成为讲述老武汉记忆最好的载体。
“知音号”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民生公司“江华轮”为原型打造,船里上千件道具摆设,都是在阅遍武汉的图书馆、博物馆相关文献后,1:1复刻而成。就连船舱里的钢琴,都是用老式钢琴经过维修、校音后,来呈现当年的演奏效果,力求“昨日重现”。
与跟风式的复古潮不同,《知音号》在真实与真实感之间寻找平衡。演员的台本,都来自江面上口口相传的故事,毕竟,现实才是最伟大的编剧。
表演中,观众并不是旁观者,可以打破传统表演的约束,在场域里自由穿梭,零距离倾听每个演员的台词。这极富诚意的非虚构式表演,最让人动容。
这就难怪,82岁的刘世炎老先生,还未登船,听到那一声声“再见,保重”,就已泪眼婆娑。“1940年,我跟母亲乘木船,沿江而上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逃难,临别时大伯相送。刚刚那个演员的口音,像极了我大伯。”刘老先生泪盈于睫。
在《知音号》总导演樊跃看来,船是一种特别多情的载体,让人与人的相遇发生了可能性。“可能性是真实的,是被造出来的可能性。给所有营造一个自然的互动与解脱。”
伴随着这个过程,人性得到了揭示、探讨与补完,《知音号》最内在的价值和最崇高的灵魂缓缓展开,一览无余。
如此说来,在这艘船上,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是主角。因为,天地无私,贵贱皆是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江水汤汤东到海,唯一带不走的,是那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5. 《知音号》怎么造出来的
《知音号》是第一个在国内城市中心区域打造的实景演出;是首部长江上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情景互动体验式的演出;是长江上最大的漂移剧场、移动城市博物馆。《知音号》没有固定的观众座位,观众是在行走参观的过程中融入整个剧的表演中的。演出随着观众脚步的移动而变化,让观众置身于演出之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员们生动的表演配上动人的音乐,让人陶醉不已……观众即演员,处处是体验,是《知音号》全新的演艺形式。
《知音号》的故事发生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上船之前就开始了。
这艘复古游轮连接了过去与今天,船从200来米的老码头驶出,叫卖、喧嚣一切都是过往的样子。拿一张旧船票,持一张旧报纸,兜里揣着旧时候的钱币。观众从登船的那一刻起,就走进了一段过往的时光,又开始了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
整艘船都是戏剧上演的舞台,三层各具特色的船体空间,灯火通明的主甲板餐厅,浮沉晃动的近百间客房,勾勒了一个漂浮在水上的戏梦空间。与传统剧场演出在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观众可以在内部自由行动,体验在船内每个角落发生的故事。你可以踏进客房舱门,打开屋内的衣柜。选择一件符合舱内氛围的服饰替换上身,甚至化上妆,穿梭于每一间客房,在吧台休息喝杯小酒;可以翻看船舱桌上泛黄的书信、触摸老旧的家具摆件,抬头透过舷窗,说不定会看到一个剧中人站立甲板之上,仿佛回忆这里的故事;还可以远离人群,坐在船舱的床上回味这一切。一切都仿佛是活的,都与观众每刻的呼吸与体验紧密共生。
船上的每一个场景还暗藏着故事的线索。整艘游轮被打造成一个梦境般的多维空间,演员们各奔东西,观众观看追随,分散的线头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叉重叠,在不断选择、转移、放弃、思考之后,观众似乎越来越靠近故事的真相。然而此时,真相也许并不再重要,甚至故事本身也不再重要。要体验的不仅是一段故事,也是一段与历史、与诗意联系的想象。计时的方式在船上被重新定义,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一艘船、一段旅行相互勾连。
在导演樊跃的认识里,把戏剧带出剧场,带进船舱,只是打破一切常规和安全公式的开始。他希望观众们用行为与动作寻找知音,希望观众真正处于戏剧深处与之共振,让现行的行为规则都消失。“所有的样式都被重写,不同于以往观看的戏剧演出。对观众来说,这一过程也许是陌生的、刺激的、惊叹的、游戏的、好玩的,但更重要的是体验。”这种交互的体验,是彼此间通过行为撞击而达到的自身真理与感悟。把故事找出来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找出来的过程。
“知音号”从老码头出发,一路串联起武汉的地标性地点,最终于新码头靠岸,恰是一趟穿越城市、时光的旅程。在导演樊跃的构想里,无论是旅程还是戏剧,都是触发感触的载体,在船上寻找的是故事,也是寻找自己。“借江水,借船、借一次旅途,最后抵达的是观众自己的内心和记忆。”
6. 武汉有什么适合创意拍照的地方
“知音号”可以呀,周围不少人看过演出,可以穿旗袍拍照,场景是民国时代的。
7. 武汉有哪些地方适合情侣约会、玩乐
九省通衢的武汉,其实有很多地方适合情侣约会游玩的。站在黄鹤楼上俯瞰长江大桥,看滔滔江水,向东流去,眺望对面的龟山电视塔,风景这边独好。
武汉也称江城,俗称“武汉三镇”。这里所说的三镇并非真的是三个小小的镇。武汉的总面积有八千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一千一百多万。所以说这么广的地域和众多的常住人口,怎么可能称之为小呢?
看过的江景还可以登上江边的知音号,知音号是一艘三层的船,以表演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色为背景,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旗袍或者是学生装,和表演者融为一体。很多人专程来感受民国时期的时尚。
汉阳的景点有古琴台,就是俞伯牙和姜子期弹琴的地方。想要求得好姻缘的可以去归元寺看一看,数一数里面的五百罗汉,看一看自己的运势。
8. 知音号游轮可以穿旗袍吗
可以穿旗袍的。
9. 《知音号》什么最好看
《知音号》是第一个在国内城市中心区域打造的实景演出;是首部长江上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情景互动体验式的演出;是长江上最大的漂移剧场、移动城市博物馆。
《知音号》没有固定的观众座位,观众是在行走参观的过程中融入整个剧的表演中的。演出随着观众脚步的移动而变化,让观众置身于演出之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员们生动的表演配上动人的音乐,让人陶醉不已……观众即演员,处处是体验,是《知音号》全新的演艺形式。
《知音号》的故事发生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上船之前就开始了。
这艘复古游轮连接了过去与今天,船从200来米的老码头驶出,叫卖、喧嚣一切都是过往的样子。拿一张旧船票,持一张旧报纸,兜里揣着旧时候的钱币。观众从登船的那一刻起,就走进了一段过往的时光,又开始了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
整艘船都是戏剧上演的舞台,三层各具特色的船体空间,灯火通明的主甲板餐厅,浮沉晃动的近百间客房,勾勒了一个漂浮在水上的戏梦空间。与传统剧场演出在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观众可以在内部自由行动,体验在船内每个角落发生的故事。你可以踏进客房舱门,打开屋内的衣柜。选择一件符合舱内氛围的服饰替换上身,甚至化上妆,穿梭于每一间客房,在吧台休息喝杯小酒;可以翻看船舱桌上泛黄的书信、触摸老旧的家具摆件,抬头透过舷窗,说不定会看到一个剧中人站立甲板之上,仿佛回忆这里的故事;还可以远离人群,坐在船舱的床上回味这一切。一切都仿佛是活的,都与观众每刻的呼吸与体验紧密共生。
船上的每一个场景还暗藏着故事的线索。整艘游轮被打造成一个梦境般的多维空间,演员们各奔东西,观众观看追随,分散的线头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叉重叠,在不断选择、转移、放弃、思考之后,观众似乎越来越靠近故事的真相。然而此时,真相也许并不再重要,甚至故事本身也不再重要。要体验的不仅是一段故事,也是一段与历史、与诗意联系的想象。计时的方式在船上被重新定义,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一艘船、一段旅行相互勾连。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整场演出没有固定舞台,演员是可以近距离观看,甚至触摸的。演员还会通过语言和动作和你进行互动,把你代入场景之中。非常有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