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睡衣小英雄汤姆猫

睡衣小英雄汤姆猫

发布时间:2021-06-11 09:33:59

㈠ 有没有电影推荐

文艺清新:向左走向右走 天使爱美丽 建筑学概论 恋空 花水木 初恋这件小事 yes or no 傲慢与偏见 一夜惊喜 非常完美 甜蜜蜜 完美新娘 公主日记 菊次郎的夏天 横道世之介 怦然心动 自从他来了 青春派 听见天堂 情书 花与爱丽丝 阳光姐妹淘 那山那人那狗 放牛班的春天 练习曲 牛仔裤的夏天 扶桑花女孩 我的父亲母亲

虐恋情深: 雏菊 只有你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画皮 如果爱 旺角卡门 重庆森林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霸王别姬 春光乍泄 堕落天使 李米的猜想 爱情的牙齿 晚秋 惊蛰 月蚀 香草天空 美人图 爱有来生 胭脂扣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 倩女幽魂 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 阿郎的故事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古今大战秦俑情 画魂 暖 源氏物语之千年之谜

职场爱情:杜拉拉升职记 爱出色 摇摆的婚约 BJ单身日记 穿Parada的女魔头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一夜惊喜 八面玲珑的申小姐 攒钱罗曼史

唯美动漫: 秒速五厘米(每一幅画面都可以用来当壁纸) 听见涛声 萤火之森 哈尔的移动城堡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侧耳倾听

口碑相传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莎翁情史 钢琴别恋 北京遇上西雅图 颐和园 恋恋笔记本 天堂电影院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浓情巧克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最好的时光 海上花 艺妓回忆录 最爱 心动 二十三十四十 白日焰火 红颜 今年夏天 昨天 长大成人 阳光灿烂的日子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立春 孔雀 图雅的婚事 青草地 香火 老井 黄土地 红高粱 米 唐朝豪放女 花街时代 庙街皇后 推拿 观音山 二次曝光 苹果 好奇害死猫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梦之安魂曲 性毒品摇滚乐 罗生门 生之欲 蜘蛛巢城 七武士 乱 摩托日记 归途列车上车,走吧 西施眼 熔炉 杀人回忆 回归 我杀了我妈妈 卧虎藏龙 荆轲刺秦王 绣春刀 投名状 陆小凤传奇

与二战有关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辛德勒的名单 钢琴家 兵临城下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生之欲 野良犬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修女艾达
这些电影我基本上都看过,豆瓣评分也是7分以上的,楼主可以挑些看看。

㈡ 为什么有的外国人喜欢看《喜羊羊》,却有一堆人认为《猫和老鼠》比《喜羊羊》更好

抛开动画片本身来说,有很多人有崇洋媚外的习惯,就是觉得什么都是外国的好,所以认为外国的动画片要比中国的动画片做的好,也是正常的,这只是个人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然后说完这个问题之后再来谈动画片本身,这两部动画片的主人公其实都挺惨的,比如说灰太狼吧,永远都吃不到羊,就想猫永远都抓不到老鼠一样。

虽然猫和老鼠是没有什么台词的,但是猫和老鼠之间的相处模式,也会让人看出很多的东西,比如汤姆其实很喜欢杰瑞,没有真的想吃了杰瑞,还有很多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个动画片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㈢ 《哈利波特》主要人物介绍

《哈利波特》主要人物介绍如下

哈利·波特(Harry James Potter),该作主角,生于1980年7月31日,是巫师夫妇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独生子。他是伊诺特‧皮福雷的后裔,而书中的反派势力伏地魔,则是卡德马‧皮福雷之后代,因此两人有共同的祖先。哈利有着黑发绿眼,就像他的父亲一样,黑色的头发总是四处乱翘,有着波特家族的飞行天赋。

赫敏·格兰杰(Hermione Jean Granger),生于1979年9月19日,出身一个麻瓜家庭。在书中以一个喜好钻研学术及无所不知的聪明女孩形象出现,有时显得独断专行,她的知识在他们许多的冒险旅程中证明有用。赫敏到霍格沃茨不久就成为全年级最聪明的学生。

罗恩·韦斯莱(Ronald Bilius "Ron" Weasley),生于1980年3月1日,哈利在霍格沃茨最要好的朋友,书中的喜剧角色。韦斯莱家族是古老的纯血统家族,他们都拥有一头火焰般的红发。

阿不思·邓布利多(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变形术教授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被公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巫师,哈利最尊敬的人之一。第六卷时为了得到魂器牺牲。

西弗勒斯·斯内普(Severus Snape),魔药课教授,斯莱特林学院院长,哈利六年级黑魔法防御术教授。在莉莉死后就成为凤凰社正式成员,在伏地魔要杀死哈利父母前是食死徒,之后为邓布利多的密探。邓布利多死后升为校长。

(3)睡衣小英雄汤姆猫扩展阅读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J. K. Rowling)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把这7集小说改拍成8部电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两部。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哈利·波特》小说中的善与恶的矛盾对立主要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以哈利与伏地魔为代表的善与恶的对立,第二条是以哈利自我心中对于恶的抗争作为暗线而展开的。正是因为故事的设定有着哈利的自我抗争,也才使其英雄形象更为饱满。

㈣ 最近发现好电影太多了,在网上攒了很多视频资源,没空看。错过很多。太遗憾。 想看遍所以好电影

教父》系列一二三部。
《谍影重重》系列一二三部。
《指环王》系列一二三部。
《加勒比海盗》系列一二三部。
《碟中谍》系列一二三部。
《哈利波特》系列。
《荒岛余生》
《阿甘正传》
《美国往事》
《辛德勒的名单》
《当幸福来敲门》
《机械公敌》
《魔术师》
《肖申克的救赎》
《夜访吸血鬼》
《石破天惊》
《拯救大兵瑞恩》
《生死狙击》
威尔史密斯
《当幸福来敲门》 很感人(史密斯父子齐上阵)
《我是传奇》 科学家研究解药对抗全城僵尸
《七磅》如果认真看还可以
《独立日》票房冠军(忘了是哪一年了)
《全民情敌》
《黑超特警组1、2》
《绝地战警1、2》推荐第一部
《机械公敌》可爱的机器人形象
《全民公敌》看了你就会感到现代通讯设施有多不安全
《全民超人》
尼古拉斯•凯奇
《变脸》 警察罪犯大变脸
《勇闯夺命岛》 凯奇携手最佳007肖恩•康纳利,ed哈里斯 夺命岛大战
《天使之城》 天使自愿放弃永恒生命变凡人,只为爱情
《空中监狱》 一群罪大恶极的罪犯劫机,主角1Pkn
《风语者》 友谊pk任务,很感人
《战争之王》 头号军火贩子自述经历
《预见未来》 如果你能预见未来两分钟,你会干吗
《国家宝藏1、2》 《曼谷杀手》《恶灵骑士》《逃离赌城》《先知》
《世贸中心》《急速60秒》《天气预报员》《第一夫人的保镖》
《火柴人》有强迫症的骗子被骗的一点不剩,我怎么也没想到连女儿都是假的
《居家男人》凯奇转型之作,温馨浪漫
汤姆•汉克斯
《阿甘正传》 《荒岛余生》
《幸福终点站》 被困机场,收获一段奇妙经历
《飞越未来》 13岁一夜变30岁,玩具厂大展拳脚,经历一段美妙爱情,经典
《拯救大兵瑞恩》 牺牲8人救1人,值吗?
《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 汉克斯+梅格瑞恩 温馨浪漫爱情
《绿里奇迹》
《逍遥法外》诈骗罪犯不断逃脱FBI追捕
《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
哈里森•福特
《夺宝奇兵》系列
《空军一号》好强的总统
《六天七夜》流落荒岛的男女收获爱情
《亡命天涯》被冤枉的医生如何找到真相,剧情紧凑,气氛紧张,很好
《星球大战》《穿越国境》《燃眉追击》《银翼杀手》
基努•里维斯
《黑客帝国123》不知道你看没看懂
《生死时速1》气氛紧张 不错
《触不到的恋人》 一个在2004年,你个在2006年,他们会相爱吗
《云中漫步》好莱坞经典爱情
《甜蜜的十一月》爱情片
《地狱神探》《惊情四百年》《地球停转之日》《魔鬼代言人》《连锁反应》
金•凯瑞
《变相怪杰》经典
《楚门的世界》《冒牌天神1》你应该都看过
《神探飞机头》《新抢钱夫妻》《好好先生》都很搞笑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很不错
《大话王》
丹泽尔•华盛顿
《训练日》还不错
《迫在眉睫》《限时追捕》《美国黑帮》《全面包围》《费城故事》
杰夫•尼科尔森
《飞越疯人院》
安东尼.霍普金斯
《沉默的羔羊》
《惊情四百年》
《秋日传奇》《尼克松》
罗伯特•德尼罗
《远大前程》
《美国往事》《教父2》
《鬼计神偷》《盗火线》《愤怒的公牛》
达斯丁•霍夫曼
《深海圆疑》《恐怖地带》
《雨人》《沉睡者》
《毕业生》《午夜牛郎》《小巨人》
阿尔帕西诺
《教父》1、2、3
《闻香识女人》
《盗火线》《魔鬼代言人》
布拉德•皮特
《史密斯夫妇》俊男靓女
《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燃情岁月》《12只猴子》
《第六感生死恋》
《特洛伊》经典史诗动作
《返老还童》打破自然规律生长
励志片
《肖申克的救赎》自由,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是山姆》智障爸爸争取女儿抚养权
《阿甘正传》 人生,在于不断奔跑
《不一样的本能》约翰特拉沃尔塔,感人,但不出名的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拾起希望,迎接明日的幸福
《斯巴达300勇士》我认为很励志
《勇敢的心》阳刚男人梅尔•吉普森
《洛奇》系列 传奇拳手传奇经历
《海上钢琴师》
《钢琴师》战争成就的音乐家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8项大奖10项提名
《雨人》在照顾智障哥哥后才懂得人生真谛,推荐
《天堂电影院》回忆往事,记忆已模糊
《无主之城》很经典
《搏击俱乐部》
《愤怒的公牛》为了尊严,我们化身成为愤怒的公牛
《美国往事》作者自传
还有《百万美元宝贝》《告别昨日》《美丽人生》也很好
《大鱼》《机器管家》《这个杀手不太冷》
《燃情岁月》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
《飞越疯人院》自由何以成悲剧
《神奇遥控器》当你忘记亲情去不断工作时,等待你的只有遗憾
《远大前程》
冒险片
《六天七夜》《夺宝奇兵》
《古墓丽影》
《国家宝藏》《木乃伊》
《谍影重重》
《范海辛》
《碟中谍》
《007》
《赛车风云》
《世界大战》《狂蟒之灾》
恶搞片
《史诗电影》 完全恶搞
《惊声尖笑》1、2、3、4
《这不是斯巴达》
《超级英雄/蜻蜓侠》恶搞《蜘蛛侠》《X战警》
《大电影之数百亿》国内少有的恶搞电影 恶搞《黑客帝国》《十面埋伏》等
浪漫喜剧爱情片
《人鬼情未了》经典电影
《泰坦尼克号》不用我说了
《女男变错身》男女身份对调,体会不同人生路线,有点搞笑
《倒霉爱神》运气女孩被一个吻变得霉运连连,最终收获爱情,插曲很好听
《罗马假日》赫本经典作(有点老)
《缘分天注定》你相信一张有电话号码的钞票花出去还会回到你手中吗?
《暮光之城》人与吸血鬼的爱情,一般
《诺丁山》 有点像《罗马假日》不过还可以
《剪刀手爱德华》德普经典 "hold me" "I can't"
《初恋50次》你可以撕掉日记,但你无法忘记你脑中的爱
《女孩梦三十》有点类似《飞越未来》一夜变三十
《珍珠港》相信你看过
《时光倒流70年》有点老,不过很好
《乱世佳人》不错
《卡萨布兰卡》《布拉格之恋》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
《保镖》你一定看过或听过
其他如《k歌情人》《真爱至上》《相思成灾》也可以
喜剧片
《博物馆奇妙夜》1、2
《的士速递》1、2、3、4
《尖峰时刻》1、2、3

㈤ 卡通来自那个国家

卡通,英文是Cartoon,“Cartoon”一词源自意大利文“cartone”,原意是“绘画速写用的厚纸”。它诞生于1671年,速写绘画往往是简练而夸张的,而漫画的特点即是简练且夸张,“cartoon”一词因此便具有了漫画的含义。这个词的意义相当广泛,既可以表示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单幅漫画,也可以代表任何经过简化、夸张和变形之后的漫画形象,如果在前面加上“animated”一词,则表示动画。事实上,“cartoon”可以作为“animated cartoon”的简称而单独使用,也能表示动画,在迪斯尼早期为自己公司打出的广告中可以看到,迪斯尼称自己的公司可以制作“cartoon”,即指动画之意。“Cartoon”作为漫画,可以指那些以讽刺为目的的漫画,也可以指故事漫画中的任何一格画面,还可以代表任何一个在漫画中出现的形象,可谓动漫领域里的“万能”单词。 “Cartoon”音译到中文便是“卡通”一词,这个词也同时可以代表动画和漫画。“Cartoonist”既可以指漫画家,也可以指动画家,但一般是指漫画家。 当然实际意大利语中的漫画写作“fumetti”,原意为一团烟雾,用这个词代表漫画显然是像一团烟雾似的漫画对话框出现以后的事情了。 第一部动画卡通系列影片是由法国动画之父埃米尔。科尔拍摄的,1906年后期,法国人艾米尔。柯尔(Emile Cohl)运用摄影上的停格技术,开始拍摄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phantasmagorie),“幻影集”里一系列的变化影像,散发出特有的魅力,虽然其技巧过于简单粗糙,特别是和稍后的温瑟麦凯(Winsor Mccay)比较,但依旧迷人。
柯尔早年曾经师事政治漫画家安德烈基尔(Andre Gill),受其自由色彩影响以及基尔交往的绘画界朋友启迪,而发展出学院、反理性、反中产的“不连贯”美学特质。科尔后来进入法国高蒙( Gaumont)片厂工作,在编剧之余,制作出一张手绘的“幻影集”。1912年,科尔受邀前往美国加入“伊克莱”(Elair)公司,展开另一阶段的动画创作。在公司安排下,他将当时知名的通俗漫画家麦克马努思(George McManus)的漫画画成动画。在1908到1921年,柯尔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情节,而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将动画导向自由发展的图像和个人创作的路线。此外,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matte photography)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动画卡通之父。

㈥ 什么是卡通形象

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对于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说它来自法语中的“carton”;其二是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 中国第一卡通潮牌“兔公爵”DUKE RABBIT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卡通画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尔雷(1757-1816)和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头》和《哈洛特漫游记》等,罗兰森则主要是创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幅画,而是发展成为了彼此关联的系列画,具备了连环画的雏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画报在伦敦创刊。这本著名的谐趣性期刊,在卡通发展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事实上,正是这个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画家约翰·里奇和编辑马克·吕蒙首次将幽默讽刺画正式命名为“卡通”。同时,这本刊物也是传统的卡通画向连环画过渡的重要桥梁。在早期的《笨拙》画报上,就已经连载了许多与连环画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约翰·里奇绘制的《布瑞克先生历险记》,更是具备了众多连环画的构成要素。 二十世纪初,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并购了几家杂志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出版公司(简称“AP”),先后出版了《小精灵》、《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丛林狂欢》等漫画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乐趣无穷》(1906)、《漫画天地》(1909)、《精思妙语》(1910)和《火花》(1918)等杂志。其它如“特莱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烟火》和皮尔逊出版的《大汇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画的出版与发行。这一时期,英国漫画期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渐转向儿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跃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韦尔还创作了《小虎吉莉》和《河马小姐》等少女漫画作品。 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电影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电影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电影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电影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编辑本段]卡通帝国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卡通艺术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 早在1840年,波士顿的DC约翰斯顿公司就发行了名为《克赖斯帕》的单页画报,这可能是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卡通作品了。此后,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原本流行于欧洲的卡通艺术也开始登陆美国。 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纽约世界》报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赫斯特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卡通作品在增加报刊发行量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卡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自此美国卡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 1895年,著名漫画家奥特考特(R.F.Outcault)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 Kid)开始在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上发表。但不久之后,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杂志》(New York Journal)。《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 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Mickey Dugan”的小孩儿。其实,这件睡衣在开始的时候是蓝色的。到了1896年,由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将纸染成黄色,Dugan也就此换上了黄衣。后来,奥特考特又在漫画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题。这也使得《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连环画。由于“黄孩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们便以这个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大量有关“黄孩子”的周边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广告招贴等。尽管“黄孩子”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是在它首次面世后的第七年,即1902年,《黄孩子》系列终于出版了单行本。应该指出的是,《黄孩子》的成功不但促进了美国卡通漫画的发展,而且为漫画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了经典范式。 在整个二十世纪初, 卡通漫画始终在寻找与美国文化的交汇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令人难忘的卡通形象。不过,直到三十年代初,美国卡通漫画的黄金时代才真的来临。 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众所周知的,诸如超人(SUPER MAN)、蝙蝠侠(BAT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 MAN)等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超级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身材,常人无法具备的超能力,不断打倒邪恶又强悍的敌人,拯救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侠了。 《超人》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克拉克。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从氪星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长大后,他开始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斯。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 《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第一期上发表,并迅速风靡全美。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三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几乎是在超人取得成功的同时,“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蝙蝠侠原名叫做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因而变成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成为了身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 蝙蝠侠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第二十七期上。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 在黄金时代的众多超级英雄中,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可以说是一个“另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卡通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得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而真正成为主宰故事的主角。因此,当“神奇女侠”系列于1941年底在《全明星漫画》(ALL STAR COMICS)上推出后不久,便受到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 漫画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由于战争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美国文化的主流。于是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保卫国家、反对纳粹的战斗中。“黄金时代”也迈向了巅峰。 随着卡通漫画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美国漫画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学漫画、西部漫画等新题材。与此同时,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炒作,使得美国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画出版物甚至赫然标明“儿童不宜”。由此,漫画业成为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焦点,并最终导致了“黄金时代”的没落。 1945年春,弗雷德里克·魏斯曼博士的《引诱无辜》一书出版。魏斯曼博士是一位在当时的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政界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虽然事后的调查表明,魏斯曼博士的绝大部分论断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但这本书的出版恰恰迎合了当时主流舆论对漫画业的广泛批评,因此立即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一时间,漫画成为了超级禁书,人们时常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与美国漫画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相比,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业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要回顾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迪斯尼公司。 事实上,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沃尔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 1923年,年仅22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好莱坞寻求发展。那时的好莱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而此时的电影仍处在默片阶段,至于动画片也只不过是摆在电影开演前的助兴节目而已。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沃尔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 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斯尼和他的公司渐渐的站稳了脚跟,但是在1927年沃尔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公司用欺骗的手段夺走,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斯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沃尔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沃尔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 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斯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迪斯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斯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斯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 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斯尼的另一张王牌。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沃尔特敏锐的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到了1932年,迪斯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斯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五年后,即1937年,迪斯尼耗费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全动画卡通剧情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上映。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因为这部作品所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迪斯尼的制作计划开始向长片倾斜。紧接着,在1940年里,迪斯尼公司连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两部动画长片。其中,《幻想曲》更是被视为现代动画片的经典之作,推出伊始便获得了广泛赞誉。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迪斯尼的卡通明星阵容也不断扩充,除了米老鼠之外,米妮(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 Duck)等新形象也陆续出现在了迪斯尼的动画片中。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卡通明星,迪斯尼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确立了它在卡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 对于整个美国动画业而言, 迪斯尼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于动画市场的扩展,许多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是全美、乃至全世界动画业的中心了。凡·伯伦制片厂(Van Beuren Studio)就是这些新动画公司中的一员,在他的旗下同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动画家。在3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推出了著名的系列动画片《汤姆猫和杰瑞老鼠》(Tom and Jerry),并获得成功。另一家有影响的动画制作机构是华纳制片公司在1934年创立的动画部,主要作品包括:《猪豆子》(Porky and Beans)、《达菲鸭》(Daffy Duck)、《邦尼兔》(Bugs Bunny)等系列动画片。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它们也都是尽人皆知的卡通明星。 然而,在迪斯尼辉煌的成功里,危机也在悄然孕育着。成立之初的迪斯尼公司,以艺术和创造为信条网罗了大批一流的动画人才。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迪斯尼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趋于固定,迎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迪斯尼的员工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繁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收入增长,不满情绪开始在迪斯尼的内部蔓延。到了四十年代初,迪斯尼公司属下的动画家们开始筹备成立工会,希望以此来与公司高层对抗,争取提高报酬。可是,高层的态度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强硬,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最终,许多公司的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 Proctions of America,简称UPA)。 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公司依然是那个时代无可辩驳的成功者。今天的迪斯尼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娱乐王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沃尔特的理想和成功是超越时代的。 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美国的漫画业还是动画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卡通产品,美国的娱乐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实现了卡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式卡通”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化力量。
[编辑本段]卡通新浪潮
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 就在美国卡通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欧洲的漫画家和动画家们似乎依然在坚守着他们固有的艺术理念。但即使如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卡通也绝不乏经典之作。 在德国,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卜劳恩的原名叫做埃里西·奥塞尔,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埃里西的父亲携全家移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而埃里西之所以会用“卜劳恩”作为自己的笔名,也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怀念。在1921年到1933年期间,埃里西以画家的身份发表了大量的卡通画,还为他的挚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然而,随着纳粹党的上台,德国的社会政治气候迅速右转。因为不满纳粹党的倒行逆施,埃里西创作了一些以纳粹党为讽刺对象的漫画作品,结果招来了纳粹头子约瑟·戈培等人的忌恨。埃里西的漫画作品一度被查禁。 后来,因为当时的《柏林画报》需要一位能够画连载漫画的画家,负责此事的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编辑库尔特·库森贝格博士便找到了埃里西·奥塞尔,希望能够由他来承担这项工作。最终,由于《柏林画报》的积极周旋,纳粹当局解除了对埃里西的禁令,但却附加了一系列苛刻的审查条件,并且绝对禁止他的作品中出现任何与政治有关的内容。 尽管如此,埃里西还是在1934年到1937年期间先后完成了200多套作品,这也就是著名的《父与子》系列漫画。在法西斯横行的岁月里,这套漫画作品宛如人性的绿洲,成为德国人民面对残酷现实生活时最好的心灵慰藉,因而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其声望很快就跨出了国界。 1929年,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开始创作《丁丁历险记》系列。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3月埃尔热逝世为止,《丁丁历险记》先后完成了二十余卷。1986年,作为埃尔热生前未能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出版,丁丁系列就此完结。评论界普遍认为,丁丁系列的成功应该归结为作者对于将故事主线和真实背景有机结合的充分重视,因此埃尔热也被称为是“漫画新闻记者”。不管怎样,由于融合了纪实风格和幽默风趣的创作元素,丁丁系列成为了漫画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埃尔热也因此而步入了漫画大师的行列。 就在美国的动画家们尽情享受“黄金时代”的时候,欧洲的动画家们却依然执著于试验与艺术化的道路。这从两者对于同步声音技术的运用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物声音主要用来展现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效果却被用来作为实验的“素材”。事实上,欧洲的动画家几乎将动画片中的画面和音效之间的配合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片的表现手法,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动画片毕竟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就很难作大作强。随着美国动画片的大举进入,欧洲本土的实验动画也逐渐的凋敝了下去。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欧洲动画业一次“中兴”的机会。由于大战的影响,原本连成一片的世界卡通市场被分割成了若干块,客观上刺激了各国卡通业的独立发展。同时,因为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所以开始出现了以政府投资来扶植本国动画业发展的局面。 在战时的英国,新成立的“哈拉斯和巴契乐”动画公司受英国当局的委托,前后共制作了七十多部支援战争的动画宣传短片。这些短片在英国各地的影院和剧场里放映,对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的“战争动画”,也曾经出现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参战国家里。战后,虽然不必再将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的手段,但是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因而受到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广泛重视。动画片作为一种媒介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竞选等方方面面。这使得欧洲的动画业找到了新的支点。 与西欧国家相比,东欧和前苏联的动画业稍显滞后,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体系。亚历山大·巴斯克金、布拉姆帕格姊妹等都是前苏联动画界的杰出代表。其中,布拉姆帕格姊妹在1925年完成《中国烽火》(Chinese on Fire),更是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虽然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俄国的动画片过于刻板,但是从总体上看,前苏联的动画家还是从本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发掘了大量优秀的素材,拍摄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 让我们再回到美国。在“黄金时代”末期出现的多元化的风格被新一代的美国漫画家所继承,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漫画作品。 1950年10月2日,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开始发表他的《花生》系列漫画(PEANUTS)。在那以后的五十年里,花生系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先后被翻译成21种语言,在75个国家的2600余家报纸上刊登过。漫画的主角小狗“史努比”更是成为了号称拥有“全球三亿五千万忠实读者”的超级漫画明星。

㈦ 有哪些电影是值得在高中时候看得

都已经上高中了,建议就别整天看那些粗制滥造的圈钱国产流量片了。列一个必看清单给你:
001 西线无战事
002 卡萨布兰卡
003 桂河大桥
004 阿拉伯的劳伦斯
005 巴顿将军
006 教父(1、2)
007 飞越疯人院
008 猎鹿人
009 走出非洲
010 野战排
011 雨人
012 与狼共舞
013 沉默的羔羊
014 不可饶恕
015 辛德勒的名单
016 勇敢的心
017 英国病人
018 泰坦尼克号
019 角斗士
020 指环王全系列(全部要看)
021 黑客帝国全系列(全部要看)
022 国王的演讲
023 逃离德黑兰
024 为奴十二年
025 攻壳特工队全系列(动画片)(全部要看)
026 黄昏清兵卫
027 天使之城
028 最后的武士
029 盗梦空间
030 生化危机全系列(全部要看)
031 史密斯夫妇
032 罗马假日
033 钢琴课
034 末路狂花
035 简爱
036 黑天鹅
037 V字仇杀队
038 低俗小说
039 飞越疯人院
040 钢琴师
041 罗生门
042 七武士
043 七宗罪
044 全金属外壳
045 天堂电影院
046 西部往事
047 现代启示录
048 肖申克的救赎
049 这个杀手不太冷
050 终结者全系列(全部要看)
051 罪恶城市
052 蝴蝶效应(只看第一部即可)
053 搏击俱乐部
054 卡廷惨案
055 垂直极限
056 我是传奇
057 独立日(只看1)
058 先知
059 后天
060 完美风暴
061 茜茜公主
062 佐罗
063 悲惨的世界
064 巴黎圣母院
065 虎口脱险
066 基督山伯爵
067 最后一班地铁
068 虎、虎、虎
069 兵临城下
070 乱世佳人
071 窈窕淑女
072 偷天换日
073 生死狙击
074 明日边缘
075 战争与和平
076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077 情陷非洲
078 深海长眠
079 窃听风暴
080 社交网络
081 拆弹部队
082 阿凡达
083 云图
084 我是战士
085 机械公敌
086 猩球崛起(1、2)
087 CT Lucy
088 星际穿越
089 占水师
090 人鬼情未了
091 深夜食堂
092 斯坦福监狱实验
093 间谍之桥
094 达芬奇密码
095 天使与魔鬼
096 007全系列(全部要看)
097 X战警全系列(全部可看)
098 变形金刚全系列(全部可看)
099 冰河世纪全系列(全部可看)
100 刀锋战士全系列(全部可看)
101 第一滴血全系列(全部可看)
102 碟中谍全系列(全部要看)
103 谍影重重全系列(全部要看)
104 夺宝奇兵全系列(全部可看)
105 非常人贩全系列(全部可看)
106 复仇者联盟全系列(全部可看)
107 敢死队全系列(全部可看)
108 钢铁侠全系列(全部可看)
109 蝙蝠侠全系列(全部可看)
110 哈利波特全系列(全部要看)
111 死神来了全系列(全部要看)
112 加勒比海盗全系列(全部可看)
113 蓝白红三部曲(全部要看)
114 木乃伊全系列(全部可看)
115 狮子王全系列(全部要看)
116 速度与激情全系列(全部可看)
117 蝎子王全系列(全部可看)
118 午夜凶铃全系列(全部可看)
119 星际迷航全系列(全部要看)
120 星球大战全系列(全部要看)
121 异形全系列(全部要看)
122 最终幻想全系列(全部要看)
123 侏罗纪公园全系列(全部要看)
124 镖客三部曲(全部要看)
125 十二怒汉
126 好家伙
127 后窗
128 记忆碎片
129 生活多美好
130 日落大道
131 西北偏北
132 美国丽人
133 阿甘正传
134 拯救大兵瑞恩
135 发条橙
136 猜火车
137 杀死一只知更鸟
138 千与千寻
139 窃听风暴
140 洛城机密
141 飞屋环球记
142 致命魔术
143 雨中曲
144 回到未来
145 帝国的毁灭
146 摩登时代
147 美国往事
148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149 卢旺达饭店
150 老无所依
151 虎胆龙威
152 冰血暴
153 盗火线
154 死亡幻觉
155 宾虚
156 毕业生
157 硫磺岛的来信
158 卧虎藏龙
159 费城故事
160 无间道(只看1)
161 活着
162 非诚勿扰(只看1)
163 特种部队(1、2)
164 美国队长全系列(全部要看)
165 西西里的传说
166 爱情呼叫转移
167 黄飞鸿系列(全部可看)
168 鬼子来了
169 芙蓉镇
170 阳光灿烂的日子
171 赌神(只看1)
172 老友记(全部要看)
173 越狱(全部要看)
174 纸牌屋(全部要看)
175 豪斯医生(全部要看)
176 雍正王朝(全部要看)
177 走向共和(全部要看)
178 兄弟连(全部要看)
179 猫和老鼠(全部要看)
180 黑郁金香
181 魂断蓝桥
182 地狱医院
183 情陷撒哈拉
184 伦敦上空的鹰
185 攀登梅鲁峰

㈧ 欧美动画史

欧美动漫发展史http://game.jschina.com.cn 2009-09-18 17:00:00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与美国漫画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相比,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业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要回顾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迪斯尼公司。

事实上,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沃尔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

1923年,年仅22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好莱坞寻求发展。那时的好莱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而此时的电影仍处在默片阶段,至于动画片也只不过是摆在电影开演前的助兴节目而已。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沃尔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

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斯尼和他的公司渐渐的站稳了脚跟,但是在1927年沃尔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公司用欺骗的手段夺走,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斯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沃尔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沃尔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

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斯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迪斯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斯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斯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

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斯尼的另一张王牌。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沃尔特敏锐的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

到了1932年,迪斯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and?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斯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五年后,即1937年,迪斯尼耗费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全动画卡通剧情片《白雪公主》(Snow?White?and?the?Seven?Dwarfs)上映。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因为这部作品所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迪斯尼的制作计划开始向长片倾斜。

紧接着,在1940年里,迪斯尼公司连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两部动画长片。其中,《幻想曲》更是被视为现代动画片的经典之作,推出伊始便获得了广泛赞誉。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迪斯尼的卡通明星阵容也不断扩充,除了米老鼠之外,米妮(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Duck)等新形象也陆续出现在了迪斯尼的动画片中。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卡通明星,迪斯尼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确立了它在卡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

对于整个美国动画业而言,迪斯尼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于动画市场的扩展,许多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是全美、乃至全世界动画业的中心了。凡·伯伦制片厂(Van?Beuren?Studio)就是这些新动画公司中的一员,在他的旗下同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动画家。

在3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推出了著名的系列动画片《汤姆猫和杰瑞老鼠》(Tom?and?Jerry),并获得成功。另一家有影响的动画制作机构是华纳制片公司在1934年创立的动画部,主要作品包括:《猪豆子》(Porky?and?Beans)、《达菲鸭》(Daffy?Duck)、《邦尼兔》(Bugs?Bunny)等系列动画片。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它们也都是尽人皆知的卡通明星。

然而,在迪斯尼辉煌的成功里,危机也在悄然孕育着。成立之初的迪斯尼公司,以艺术和创造为信条网罗了大批一流的动画人才。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迪斯尼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趋于固定,迎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迪斯尼的员工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繁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收入增长,不满情绪开始在迪斯尼的内部蔓延。

到了四十年代初,迪斯尼公司属下的动画家们开始筹备成立工会,希望以此来与公司高层对抗,争取提高报酬。可是,高层的态度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强硬,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最终,许多公司的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Proctions?of?America,简称UPA)。

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公司依然是那个时代无可辩驳的成功者。今天的迪斯尼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娱乐王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沃尔特的理想和成功是超越时代的。

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美国的漫画业还是动画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卡通产品,美国的娱乐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实现了卡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式卡通”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化力量。

㈨ 哈利。波特中的主要人物

罗恩
1.罗恩是亚瑟·韦斯莱和莫丽·韦斯莱之子,他有五位哥哥:比尔·韦斯莱、查理·韦斯莱、珀西·韦斯莱、弗雷德·韦斯莱和乔治·韦斯莱,与及一名妹妹:金妮·韦斯莱。

罗恩的爸爸是魔法部麻瓜人工制品滥用局的员工,薪金不高,所以罗恩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二手的,他很在意这一点。(要是我我也在意)

罗恩在霍格华兹的宿舍房友是哈利·波特、纳威·隆巴顿,西莫·菲尼甘和迪安·托马斯。

赫敏·格兰杰
简历

全名: 赫敏·简·格兰杰(Hermione Jane Granger)
年龄:17
生日:1979年9月19日
学院:格兰芬多
绰号:万事通(但许多学生更敬佩她的智力)
特征:浓密蓬乱的褐发,只有用大量速顺滑发剂才能控制住。直到四年级时她才除去自己的大板牙,但那是在一场魔咒事故之后。
血统:麻瓜出身
家族:父母均是麻瓜牙医。现在争论焦点在于她是否还有个姐妹。JK罗琳说过她曾经想写但最终放弃了。由此可见她确实没有姐妹,她是家中的独女。
星座:处女座
头发颜色:褐色
眼睛颜色:咖啡色(巧克力色)
宠物:克鲁克山(猫,姜黄色,罗圈腿)
专长:学习、逻辑推理
最喜欢的科目:算术占卜
最厌恶的科目:占卜
唯一不是最优秀的科目:需要实践的黑魔法防御术(其实也是良好) 占卜
首次提及:魔法石第六章
概述:赫敏于1979年降生在一个十分正常的麻瓜家庭。相信直到收到霍格沃兹来信之前她一直就读于麻瓜学校。许多资料可以说明这一点。
大陆版的译名为“赫敏·格兰杰”,台湾版的译名是”妙丽·格兰杰”。因为现在大陆卖的很多盗版DVD用的是台湾版的,所以会是叫”妙丽”,至于”格兰杰”是她的姓氏 .

阿不思·邓不利多
全名:阿不思•珀西瓦尔•伍尔弗里克•布赖恩•邓布利多
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
国际魔法师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Wizards)主席
威森加摩(Wizengamot)即最高巫师法庭(the Wizard High Court)首席法师
梅林爵士团一级勋章(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
照片及简介长期出现在巧克力蛙卡片上(这……凑数)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
是凤凰社的创建人
1945年击败黑巫师格林德沃
发现龙血的12种用途
与合作伙伴尼可·勒梅在炼金术方面卓有成效
爱好室内乐和十柱滚木球戏
外表:又高又瘦,巫师气质突出
有飘逸的银白色(年轻时是赤褐色)长发和胡子(有几英尺长,可以束进腰带)
长长的鹰钩鼻,好像折断过几次
半月形眼镜
明亮湛蓝的眼睛,极具穿透性(像X光)
手指修长,说话时经常把指尖对在一起
左膝盖上有疤痕,是一副完整的伦敦地图(!?)
写得一手细长的,圈圈套圈圈的字
最喜爱的麻瓜食品:柠檬雪糕
喜爱的零食:覆盆子果酱
酸味汽水
太妃手指饼
滋滋蜂蜜糖
蟑螂堆
冰镇柠檬汁
不喜爱的零食:比比多味豆(吃到过很难吃的口味还有耳屎)
宠物:凤凰福克斯(羽毛红金相间,极为忠诚,能携带极为沉重的东西,眼泪有疗伤作用)
着装:一件长袍,披一件拖地的紫色斗篷,登一双带搭扣的高跟靴子(第一部第1章)
长长的羊毛晨衣,戴着睡帽(第二部第10章)
华贵的深绿色长袍,上面绣着许多星星和月亮(第四部第12章)
深蓝色长跑(第五部第8章)
布满银色星星的深紫色长袍(第五部第11章)
雪白的睡衣,外罩一件紫底镶金的便袍(第五部第22章)
黑色的旅行斗篷,头戴一顶尖帽子(第六部第3章)
紫色的魔法长袍上点缀着金色的星星(第六部第8章)
考究的紫红色天鹅绒西服(第六部第13章)
办公室:位于霍格沃茨八楼,门口有只巨石兽看守
巨兽身后是一道活动的螺旋型楼梯
楼梯尽头是一扇闪闪发亮的栋木门,门上有狮鹰首形状的铜门环
圆形的办公室墙上都是历届校长照片
细长腿的桌子上有许多精致的银器,旋转着喷射雾气
桌后面的一块搁板上是分院帽
门后一根高高的镀金栖枝上呆着福克斯
他有一个弟弟 名字叫阿不思福(具体不名,只从穆迪口中得知是个奇怪的人,也是凤凰社的成员)

伏地魔
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要人物
哈利·波特的死对头,就是他杀死了哈利的双亲。
中文译名:伏地魔
英文名:Voldemort
原名:汤姆·马沃罗·里德尔
原英文名:Tom Marvolo Riddle
生日:12月24日(还有一种说法是12月31日)
年龄:69
食死徒对他的尊称:黑魔王(The Dark Lord)
学院:斯莱特林
特征:曾经是个高个子、墨黑色头发的英俊男孩,伏地魔在袭击哈利失败被自己阿瓦达索命咒反弹回自己身上的时候失去了肉身。14年后,他终于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法复活了。但那不是他原先的身体了。现在的他消瘦苍白,两只眼睛红彤彤的,鼻子像蛇的鼻子一样扁平,鼻孔是两条细缝。
血统:混血(母亲:巫师)
家族:麻瓜汤姆·里德尔的儿子,母亲是巫师,是萨拉查·斯莱特林的直系血亲。他的父亲在得知他母亲是个女巫时抛弃了他们。而他母亲在生下他很短的时间就死了。汤姆长大后杀死了里德尔家所有的人(祖父,祖母以及父亲)。

㈩ 卡通来源

卡通的出现与早期发展

如果想了解什么是卡通,那么就不妨先从”卡通〃这个词的由来讲起。

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对于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说它来自法语中的”carton〃(图画);其二是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纸板)。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的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卡通画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尔雷(1757~1816)和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头》和《哈洛特漫游记》等,罗兰森则主要是创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幅画,而是发展成为了彼此关联的系列画,具备了连环画的雏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画报在伦敦创刊。这本著名的谐趣性期刊,在卡通发展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事实上,正是这个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画家约翰-里奇和编辑马克-吕蒙首次将幽默讽刺画正式命名为”卡通〃。同时,这本刊物也是传统的卡通画向连环画过渡的重要桥梁。在早期的《笨拙》画报上,就已经连载了许多与连环画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约翰-里奇绘制的《布瑞克先生历险记》,更是具备了众多连环画的构成要素。

十九世纪末,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并购了几家杂志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出版公司(简称”AP〃),先后出版了《小精灵》、《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丛林狂欢》等漫画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乐趣无穷》(1906)、《漫画天地》(1909)、《精思妙语》(1910)和《火花》(1918)等杂志。其它如”特莱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烟火》和皮尔逊出版的《大汇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画的出版与发行。这一时期,英国漫画期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渐转向儿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跃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韦尔还创作了《小虎吉莉》和《河马小姐》等少女漫画作品。

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电影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电影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电影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电影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黄金时代的卡通帝国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卡通艺术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

早在1840年,波士顿的DC约翰斯顿公司就发行了名为《克赖斯帕》的单页画报,这可能是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卡通作品了。此后,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原本流行于欧洲的卡通艺术也开始登陆美国。

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纽约世界》报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赫斯特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卡通作品在增加报刊发行量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卡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自此美国卡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

1895年,著名漫画家奥特考特(R.F.Outcault)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 Kid)开始在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上发表。但不久之后,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杂志》(New York Journal)。《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 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Mickey Dugan〃的小孩儿。其实,这件睡衣在开始的时候是蓝色的。到了1896年,由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将纸染成黄色,Dugan也就此换上了黄衣。后来,奥特考特又在漫画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题。这也使得《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连环画。由于”黄孩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们便以这个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大量有关”黄孩子〃的周边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广告招贴等。尽管”黄孩子〃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是在它首次面世后的第七年,即1902年,《黄孩子》系列终于出版了单行本。应该指出的是,《黄孩子》的成功不但促进了美国卡通漫画的发展,而且为漫画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了经典范式。

在整个二十世纪初, 卡通漫画始终在寻找与美国文化的交汇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令人难忘的卡通形象。不过,直到三十年代初,美国卡通漫画的黄金时代才真的来临。

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众所周知的,诸如超人(SUPER MAN)、蝙蝠侠(BAT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 MAN)等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超级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身材,常人无法具备的超能力,不断打倒邪恶又强悍的敌人,拯救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侠了。

《超人》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克拉克。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从氪星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长大后,他开始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斯。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

《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第一期上发表,并迅速风靡全美。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三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几乎是在超人取得成功的同时,”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蝙蝠侠原名叫做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因而变成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成为了身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

蝙蝠侠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第二十七期上。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

在黄金时代的众多超级英雄中,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可以说是一个”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卡通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得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而真正成为主宰故事的主角。因此,当”神奇女侠〃系列于1941年底在《全明星漫画》(ALL STAR COMICS)上推出后不久,便受到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

漫画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由于战争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美国文化的主流。于是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保卫国家、反对纳粹的战斗中。”黄金时代〃也迈向了巅峰。

随着卡通漫画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美国漫画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学漫画、西部漫画等新题材。与此同时,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炒作,使得美国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画出版物甚至赫然标明”儿童不宜〃。由此,漫画业成为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焦点,并最终导致了”黄金时代〃的没落。

1945年春,弗雷德里克-魏斯曼博士的《引诱无辜》一书出版。魏斯曼博士是一位在当时的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政界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虽然事后的调查表明,魏斯曼博士的绝大部分论断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但这本书的出版恰恰迎合了当时主流舆论对漫画业的广泛批评,因此立即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一时间,漫画成为了超级禁书,人们时常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与美国漫画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相比,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业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要回顾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迪斯尼公司。

事实上,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沃尔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

1923年,年仅22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好莱坞寻求发展。那时的好莱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而此时的电影仍处在默片阶段,至于动画片也只不过是摆在电影开演前的助兴节目而已。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沃尔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

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斯尼和他的公司渐渐的站稳了脚跟,但是在1927年沃尔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公司用欺骗的手段夺走,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斯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沃尔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沃尔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

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斯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迪斯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斯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斯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

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斯尼的另一张王牌。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沃尔特敏锐的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到了1932年,迪斯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斯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五年后,即1937年,迪斯尼耗费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全动画卡通剧情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上映。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因为这部作品所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迪斯尼的制作计划开始向长片倾斜。紧接着,在1940年里,迪斯尼公司连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两部动画长片。其中,《幻想曲》更是被视为现代动画片的经典之作,推出伊始便获得了广泛赞誉。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迪斯尼的卡通明星阵容也不断扩充,除了米老鼠之外,米妮(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 Duck)等新形象也陆续出现在了迪斯尼的动画片中。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卡通明星,迪斯尼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确立了它在卡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

对于整个美国动画业而言,迪斯尼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于动画市场的扩展,许多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是全美、乃至全世界动画业的中心了。凡-伯伦制片厂(Van Beuren Studio)就是这些新动画公司中的一员,在他的旗下同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动画家。在3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推出了著名的系列动画片《汤姆猫和杰瑞老鼠》(Tom and Jerry),并获得成功。另一家有影响的动画制作机构是华纳制片公司在1934年创立的动画部,主要作品包括:《猪豆子》(Porky and Beans)、《达菲鸭》(Daffy Duck)、《邦尼兔》(Bugs Bunny)等系列动画片。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它们也都是尽人皆知的卡通明星。

然而,在迪斯尼辉煌的成功里,危机也在悄然孕育着。成立之初的迪斯尼公司,以艺术和创造为信条网罗了大批一流的动画人才。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迪斯尼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趋于固定,迎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迪斯尼的员工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繁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收入增长,不满情绪开始在迪斯尼的内部蔓延。到了四十年代初,迪斯尼公司属下的动画家们开始筹备成立工会,希望以此来与公司高层对抗,争取提高报酬。可是,高层的态度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强硬,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最终,许多公司的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 Proctions of America,简称UPA)。

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公司依然是那个时代无可辩驳的成功者。今天的迪斯尼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娱乐王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沃尔特的理想和成功是超越时代的。

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美国的漫画业还是动画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卡通产品,美国的娱乐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实现了卡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式卡通〃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化力量。

新浪潮的勃兴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

就在美国卡通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欧洲的漫画家和动画家们似乎依然在坚守着他们固有的艺术理念。但即使如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卡通也绝不乏经典之作。

在德国,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卜劳恩的原名叫做埃里西-奥塞尔,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埃里西的父亲携全家移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而埃里西之所以会用”卜劳恩〃作为自己的笔名,也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怀念。在1921年到1933年期间,埃里西以画家的身份发表了大量的卡通画,还为他的挚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然而,随着纳粹党的上台,德国的社会政治气候迅速右转。因为不满纳粹党的倒行逆施,埃里西创作了一些以纳粹党为讽刺对象的漫画作品,结果招来了纳粹头子约瑟-戈培等人的忌恨。埃里西的漫画作品一度被查禁。

后来,因为当时的《柏林画报》需要一位能够画连载漫画的画家,负责此事的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编辑库尔特-库森贝格博士便找到了埃里西-奥塞尔,希望能够由他来承担这项工作。最终,由于《柏林画报》的积极周旋,纳粹当局解除了对埃里西的禁令,但却附加了一系列苛刻的审查条件,并且绝对禁止他的作品中出现任何与政治有关的内容。

尽管如此,埃里西还是在1934年到1937年期间先后完成了200多套作品,这也就是著名的《父与子》系列漫画。在法西斯横行的岁月里,这套漫画作品宛如人性的绿洲,成为德国人民面对残酷现实生活时最好的心灵慰籍,因而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其声望很快就跨出了国界。

1929年,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开始创作《丁丁历险记》系列。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3月埃尔热逝世为止,《丁丁历险记》先后完成了二十余卷。1986年,作为埃尔热生前未能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出版,丁丁系列就此完结。评论界普遍认为,丁丁系列的成功应该归结为作者对于将故事主线和真实背景有机结合的充分重视,因此埃尔热也被称为是”漫画新闻记者〃。不管怎样,由于融合了纪实风格和幽默风趣的创作元素,丁丁系列成为了漫画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埃尔热也因此而步入了漫画大师的行列。

就在美国的动画家们尽情享受”黄金时代〃的时候,欧洲的动画家们却依然执著于试验与艺术化的道路。这从两者对于同步声音技术的运用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物声音主要用来展现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效果却被用来作为实验的”素材〃。事实上,欧洲的动画家几乎将动画片中的画面和音效之间的配合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片的表现手法,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动画片毕竟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就很难作大作强。随着美国动画片的大举进入,欧洲本土的实验动画也逐渐的凋敝了下去。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欧洲动画业一次”中兴〃的机会。由于大战的影响,原本连成一片的世界卡通市场被分割成了若干块,客观上刺激了各国卡通业的独立发展。同时,因为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所以开始出现了以政府投资来扶植本国动画业发展的局面。

在战时的英国,新成立的”哈拉斯和巴契乐〃动画公司受英国当局的委托,前后共制作了七十多部支援战争的动画宣传短片。这些短片在英国各地的影院和剧场里放映,对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的”战争动画〃,也曾经出现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参战国家里。战后,虽然不必再将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的手段,但是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因而受到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广泛重视。动画片作为一种媒介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竞选等方方面面。这使得欧洲的动画业找到了新的支点。

与西欧国家相比,东欧和前苏联的动画业稍显滞后,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体系。亚历山大-巴斯克金、布拉姆帕格姊妹等都是前苏联动画界的杰出代表。其中,布拉姆帕格姊妹在1925年完成《中国烽火》(Chinese on Fire),更是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虽然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俄国的动画片过于刻板,但是从总体上看,前苏联的动画家还是从本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发掘了大量优秀的素材,拍摄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

让我们再回到美国。在”黄金时代〃末期出现的多元化的风格被新一代的美国漫画家所继承,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漫画作品。

1950年10月2日,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开始发表他的《花生》系列漫画(PEANUTS)。在那以后的五十年里,花生系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先后被翻译成21种语言,在75个国家的2600余家报纸上刊登过。漫画的主角小狗”史努比〃更是成为了号称拥有”全球三亿五千万忠实读者〃的超级漫画明星。《花生》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漫画业中新势力的崛起。类似的成功范例还包括吉姆-戴维斯和他的《加菲猫》系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斯曼事件〃的影响逐渐淡化,超级英雄的故事也开始回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1956年,在《秀场》杂志的第四期上,新一代”闪电侠〃正是登场,从而标志着超级英雄的复归。自此之后,”黄金时代〃的英雄们大都重出江湖,而新一代超级英雄更是不断涌现,这其中包括在1962年登场的”蜘蛛人〃(SPIDER MAN)、1974年首次亮相的”狼人〃(W

与睡衣小英雄汤姆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部门的制服有多少种 浏览:800
男士菱形围巾钩法图解 浏览:878
男士浅绿色夹克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813
剑网三定国丐帮校服 浏览:71
淘宝长旗袍 浏览:705
戴什么手套开车舒服防滑 浏览:512
云梦校服怎么画 浏览:16
衣配裙子搭配方法 浏览:924
jk制服饥饿营销 浏览:979
广州街拍旗袍美女 浏览:692
男生穿校服坐图书馆角落头像 浏览:96
上海市松江区新校服 浏览:76
单手解皮带的女生是什么意思 浏览:332
斐乐的帽子怎么清洗 浏览:2
呢裤子粘怎么处理 浏览:898
睡衣碰到厕所门要换洗吗 浏览:591
他们的裤子的英文翻译 浏览:514
聚乙烯树脂手套批发 浏览:777
绿白色校服北京小学 浏览:464
mc男款羽绒服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