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乌贼是软体动物,它的外套膜和贝壳在哪
这个是软体无壳的
Ⅱ 乌贼的战术是怎么样的
乌贼,人们叫它墨鱼,这是因为它的体内有墨囊的缘故。乌贼虽然有肉鳍,又用鳃呼吸,可没有真正的脊椎骨,只有一个石灰质的内壳,因此它并不是鱼,而是和鱿鱼、章鱼、河蚌一样属于软体动物,但它没有像河蚌那样的外壳。乌贼有10只长足长在头上,足上有吸盘,除用来运动外,还有游猎食物的作用。它是食肉的动物,性凶猛,常常遨游在海底寻找小鱼、小虾及各种贝类来吃。刁滑的乌贼不仅善于豪夺食物,而且善于巧取。长期的海洋生活,更练就了一套防敌制敌的巧妙本领。
乌贼在水中运动方式是十分奇特的,它不用鳍也不用手足,而是靠自身的漏斗喷射海水推动身体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比一般鱼类要快,时速可达36千米。乌贼的这一本领是用于搏斗时快速进攻,不利时迅速逃跑来保住生命。
善伪装、巧打扮是乌贼一大特长。乌贼身体像个口袋,长在头上的10只长足,弯曲蠕动,看上去像10条小蛇,体裹套膜,犹如穿上长裙,这样的装束,远远看去活像一个妖怪,实在有点可怕,胆小的敌人和小动物不敢向它走近一步,常被它吓跑,使它独霸一方。
乌贼还是一个变色龙,体表有许多暗色的斑点,皮肤里面有很多色素细胞,可以随时变换颜色适应环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皮肤的色彩和花纹也在变化,就是被打昏或打死以后也会变色,可算是一个魔术师。它变色一是为了隐蔽自己,二是吓唬敌人,一切为了防敌。如果变色一招不足以吓人,它还会鼓气胀大,收回触手,摆出一副进攻的架势,显得更加恐怖。
乌贼遇敌时,施出上述手段还逃不脱的话,就会使出绝招,施放烟幕弹,在腹部的墨囊中喷出一股又浓又黑的墨汁来。乌贼的墨汁有蓝黑色、黑色及褐色三种,把它们洒在水中久久不散,借以挡住敌人的视线,乌贼自己却躲在安全堡垒里。有些深水的乌贼,生活在黑漆的水底,施放墨汁不起丝毫作用,因此,它喷出的物质为发光的液体,在海水中形成光幕,追捕它的敌人被这突然到来的火云弄得不知所措,乌贼趁机而逃。如果被敌人捉住,怎么办?不用愁,乌贼还留有一手,那就是乌贼的触手会在4/5的地方自行断开,留下一点给贪心的敌人,自己则溜之大吉。综上所述,可见乌贼是一种很刁猾的动物,人们叫它乌贼真是恰如其分。
乌贼之所以能诡计多端,同它本身的脑神经和眼睛密切相关。发达的脑有软骨包围保护着,据测定,它的神经最粗者直径可达18毫米,比猪、牛的最大神经还要粗得多。乌贼的眼睛大如斗,其构造像人眼那样复杂,它能转动自如,善于察颜观色,窥测方向,利于攻、退、藏、跑的快速行动。
乌贼残暴而贪食,往往同类还会自相残食,但它们对自己的后代却非常关怀,当它们产下卵后,雌乌贼就在卵块上游弋,雄乌贼就在附近巡逻,它们时刻警惕着来犯的敌人,直到小乌贼出世后,它们才放心地离开。
乌贼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洁白鲜嫩,美味可口,除了鲜吃外,还能制成墨鱼干,同样是筵席上的佳品,深受人们的欢迎,乌贼墨囊中的墨汁加工后可制成印刷用的油墨。乌贼的墨囊和乌贼外套膜内的石灰质贝壳都是好的药材,医生用它们医治皮肤和耳朵的疾病,还可以治疗面部神经痛、胃溃疡、消化不良、喘气、心脏病等。此外,用来补牙效果也不错。乌贼骨富含钙质,用来喂幼畜、雏禽,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母鸡吃了也能多生蛋。
Ⅲ 蜗牛和乌贼有外套膜吗
A、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不合题意;
B、河蚌、蜗牛、乌贼的身体柔软,都有外套膜,因此都属于软体动物;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都有足,河蚌的足是斧足,蜗牛的足是腹足,乌贼的足是腕足,符合题意;
D、乌贼用腕足摄食,不合题意;
故选:BC.
Ⅳ 4.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贝壳都在身体的外面
Ⅳ 乌贼有外套膜吗
A、扇贝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都具有身体柔软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扇贝和乌贼的运动器官都是足,故B不符合题意;
C、扇贝和乌贼的体外都有外套膜,故C不符合题意;
D、扇贝具有坚硬的贝壳,而乌贼的贝壳退化.因此,体外有贝壳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贼是没有贝壳的软体动物B.乌贼的贝壳长在外套膜的皮下C.乌贼的贝壳又
软体动物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乌贼的贝壳逐渐退化而完全被埋在外套膜里面形成了疏松多孔的内骨骼,又叫叫海螵蛸.海螵蛸味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敛疮.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
故选B
Ⅶ 乌贼的漏斗的作用是什么
乌贼体内直肠末端长有一个墨囊,囊的上半部是墨囊腔,是贮备墨汁的场所;下半部是墨腺,它的细胞里充满了黑色颗粒,衰老的细胞逐渐破裂,形成墨汁,进入墨囊腔以后,暂时储存起来。
乌贼是自由游泳的软体动物。用来游泳的器官是位于身体腹面的漏斗,当外套膜边缘张开时,海水可自由地流入外套膜,如果乌贼利用发达的闭锁器将外套腔的口紧紧关闭,水便不能从外套腔流出,这时它将外套膜的肌肉用力收缩,贮存在外套腔里的水便会泉涌似地从漏斗口喷射出去,利用喷出水流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向后倒退着运动,其运动速度的快慢全由从漏斗口喷出的水流的速度来决定。
当乌贼遇到危险时,便利用喷射水流的方式迅速逃生,如果来不及逃跑,它就施放墨汁,此时,墨囊急速收缩,墨汁便混在外套腔里的水中,从漏斗口喷出,这样乌贼就使身体附近的海水变成了黑色,从而隐蔽了自己,并借快速喷出的水流逃走;墨汁含有毒素,对敌害也有一定的进攻作用。某些科学家在研究乌贼生活时,发现它喷出的墨汁,在刚离开身体未敞开时,形状类似乌贼的模样,敌害会误认为它是乌贼而发动攻击,结果这个“墨弹”被冲散成“烟幕弹”,眼前一片漆黑,既捕了个空,又使自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从而败下阵来。
Ⅷ 墨鱼、乌贼、章鱼三者长得很像,应怎样区别呢
首先,让我们从三者的生理结构开始了解。乌贼就是墨鱼,只不过叫法上不太一样。墨鱼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软体动物,之所以与普通的贝类不像,有其生存的演变过程。常见的贝类,由于背着重重的贝壳,埋栖在滩涂里或匍匐在岩礁上,或用足丝附着于固着物上,守株待兔式地滤食着细小的浮游动植物,活动范围很小,移动速度很慢;而墨鱼为了主动出击掠取高营养食物,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因而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外型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游泳,它的身体渐呈卵圆形、腹背扁;贝壳退化成一个石灰质的小舟板,被越来越发达的外套膜所包裏,形成胴部;作快速运动时,没有鱼类尾鳍的摆动功能,就利用液压原理,把吸进的水经嘴巴喷射出一道水柱,借以推动身体前进,瞬间游动速度可超过普通鱼类;特别是遇到敌害时,不但象火箭似地作反向逃离运动,还会施放“烟幕弹”,从墨囊里喷出“墨汁”,制造屏障,迷惑对方,然后逃之天夭。
看完以上介绍,相信你已经能够分辨出它们了吧。
Ⅸ 乌贼的特点
身体可区分为头、足和躯干三个部分,躯干相当于内脏团,外被肌肉性套膜,具石灰质内壳。
◆头
位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四周围具口膜,外围有5对腕。头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构造复杂。眼后下方有一椭圆形的小窝,称嗅觉陷,为嗅觉器官,相当腹足类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足
已特化成腕和漏斗。腕10条,左右对称排列,背部正中央为第一对,向腹侧依次为2一5对,其中第 4对腕特别长,末端膨大呈舌状,称为触腕(tentacular arm),可以捕食,能缩人触腕囊内。各腕的内侧均具4行带柄的吸盘,触腕只在末端舌状部内侧有10行小吸盘,此称触腕穗(tentacular club)。雄性左侧第5腕的中间吸盘退化,特化为生殖腕或称茎化腕(hectocotylized arms)。可输送精荚入雌体内,起到交配器的作用。根据茎化腕可鉴别雌雄。
漏斗位头的腹侧,基部宽大,隐于外套腔内,其腹面两侧各有一椭圆形的软骨凹陷称闭锁槽(adhering groove)。与外套膜腹侧左右的闭锁突(adhering ridge)相吻合,如子母扣状,称闭锁器(adhering apparatus),可控制外套膜孔的开闭。漏斗前端呈简状水管,露在外套膜外,水管内有一舌瓣,可防止水逆流。
当闭锁器开启,肌肉性套膜扩张,海水自套膜孔流入外套腔;闭锁器扣紧,关闭套膜孔,套膜收缩,压水自漏斗的水管喷出。此为乌贼运动的动力。
◆躯干
呈袋状,背腹略扁,位头后。外被肌肉非常发达的套膜,其内即为内脏团。躯干两侧具鳍,鳍在躯干末端分离、鳍在游泳中起平衡作用。由于躯十背侧上皮下具有色素细胞,可使皮肤改变颜色的深浅。
乌贼躯体方位依其在水中的生活状态,头端为前,躯干末端为后,有漏斗的一侧为腹,相反一侧为背。但根据软体动物的体制与乌贼的形态比较,其前端应为腹侧,因足让腹侧,后端为背,背侧为前,腹侧为后,这是乌贼的形态学位置、但为了观察叙述简便多采用前种定位。
Ⅹ 蜗牛,河蚌,乌贼的贝壳,外套膜,足有什么不同
A
试题解析:河蚌、蜗牛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有着共同的特征,又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坚硬的贝壳是它们共同的特征。而只有河蚌由外套膜,蜗牛用腹足运动,乌贼用腕足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