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龙凤旗袍那年被列入非物质

龙凤旗袍那年被列入非物质

发布时间:2023-02-03 11:42:33

Ⅰ 龙凤旗袍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多少年代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原先是清代旗人的服饰。直到清末民初,旗袍仍然带有鲜明的京派文化色彩。

彼时的旗袍大都宽大平直,并不太讲究腰身的曲线,且内着长裤,旗女袍服其实是外套,强调防寒、遮体,其审美意味是传统而含蓄的。

直到1840年上海开埠,华洋并处、五方杂居,开放而追求个性的西方文化与江南细致含蓄的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熏陶下,西式裁剪结构与中式精细零部件装饰元素完美融合,造就了“海派旗袍”的独特风韵,这种“中西合璧”的改良式旗袍兼具东方韵味,又能展示女性的妩媚和个性,因此随着女权意识的觉醒,一时间盛行全国。

上世纪30年代,无疑是海派旗袍最鼎盛的黄金时代。从十里洋场的摩登女郎,到书香学堂的女生以及上流社会的名媛,对旗袍都追崇有加。“当时人人钟情穿旗袍,女性的服饰都以旗袍为主。”

龙凤旗袍的创始人朱林清,即在1936年创办了“朱顺兴”中式服装店。

清乾隆末年,上海出现专做中式服装的“苏广成衣铺”,以苏州的精湛技艺和广州的新颖衣式而著名。至1920年代,“苏广成衣铺”已遍及上海,最多时有2000多家,成衣匠达4万余人。朱林清就出身苏广成衣铺。从打杂工开始,朱林清逐渐掌握了各道裁剪工序,成为一名出色的裁缝师傅,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海派旗袍制作工艺和风格。除此之外,朱林清学习海外服饰的裁、缝工艺,并将西方剪裁工艺运用到海派旗袍之中,如今所见的旗袍样式多出自当时的“朱顺兴”。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大胆创新的风格,朱林清制作的旗袍,成为上流社会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朱顺兴”的名号开始享誉上海滩~

Ⅱ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释: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目录

剪纸
简介
历史
史籍
创作
工具流程
现代剪纸
装裱形式
展开
编辑本段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编辑本段
简介

剪纸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吉祥和喜气。
编辑本段
历史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

剪纸欣赏(40张)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编辑本段
史籍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 鹿鹤同春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li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朝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
编辑本段
创作

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 剪纸—龙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蛇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 年年有鱼剪纸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 锯齿式剪纸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工具说明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Ⅲ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5项。

1、江南丝竹

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锣鼓书

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曲艺的杰出代表。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甚广。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十锦细锣鼓

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距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4、上海道教音乐

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

5、上海龙华庙会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它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6、嘉定竹刻

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徐行草编

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上海嘉定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上海嘉定区劳动人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Ⅳ 旗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一,目前旗袍还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申报并未成功。
二,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Ⅳ 龙凤旗袍与瑞蚨祥相比怎么样呢

龙凤旗袍是专做旗袍。瑞蚨祥,主要是做衣料,各种丝绸布匹,兼做旗袍。并且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

Ⅵ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现在社会,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1

大家好!

在人们的印象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经非常高大上了。6年获得22项国家使用新型专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就算是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朱爱民,一位纺织专业的从业人员,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由于他的钻研精神。本来可以在办公室“坐班”,他却要求到生产一线去锻炼,而当自己所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就碰撞出了灵感的火花,促进了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懂技术的能人非常紧缺。有的生产设备比较高端,一旦出了问题,想要修起来没有那么容易。要是找外面的人修,就要花费不少钱财。如果单位里面有人能够修理这种设备,无疑会为企业节省很大一笔物质财富。就拿朱爱民来说,他在获得22项国家专利的个人荣誉的同时,也为企业减少了运营成本,这形成了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局面。碰到问题迎难而上,专心致志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就拿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其实就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中提到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要增强主人翁精神。有的人可能有小富即安或者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这些都是要不得的。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每个人都增强主人翁精神,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发展才能迎来一片艳阳天。弘扬工匠精神,要专心致志地对待工作,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朱爱民能够脱颖而出,正在于他碰到问题不退缩,潜心钻研,虚心学习,掌握了相关技术,有了看家本领,碰到问题才不至于心慌。长期的坚持,让他成为了众人羡慕的技能状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的人可能认为,自己跟他的差距其实也不是那么大。眼高手低、得过且过,形成了自己与技能状元之间的差距。

6年获得22项专利,为企业降本320多万,这样的成就正是发扬工匠精神的成绩单。每位企业员工都应该积极发扬工匠精神,让自己的技术更熟练、更精湛,这样既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改善个人的薪资待遇。技能状元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认真钻研铸就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认真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是通往技能状元的必由路径。

愿企业员工都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争当技能状元。愿全社会都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蔚然成风!

谢谢大家!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2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xx”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xx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带动一个明星企业,一群明星企业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由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从这个战略高度,广州不仅需要讨论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的再度诠释,还要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实践,为广州打造先进制造业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xx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先行、资金到位,广州将成为人才洼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将为广州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3

工匠精神应成青年气质“工匠精神”能在社会层面激起如此大的反响,不足为奇。一言以蔽之,躁动的心需要沉潜。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但要长久飞天,还得能御风而行,而这御风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

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放眼当下,真正创造时代传奇的企业家,身上也都有鲜明的“工匠精神”烙印。

日本以精细化工业闻名于世,追踪溯源,正是他们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言:“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合度仍是企业的核心工作,要让用户以拥有自己的产品为傲,靠的正是与众不同的那点沉潜功夫,或者说,“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了了。比如,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许就是对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说“互联网+”提醒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那么“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种温和的劝勉,让我们在高喊“躁起来”的时代“想静静”,“静静”是谁?“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你自己。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4

大家好!

“传统服装行业竞争压力大,学艺的过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资待遇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学徒。即使有也很难熬过三年学徒期,无法出师。”3月31日,静安区政协委员马颖慧在静安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上海传统技艺正面临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窘境,引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呼吁弘扬“工匠精神”,救救沪上“老字号”。

静安区拥有丰富的沪上“老字号”资源,漫步陕西北路,“白玉兰”真丝、“第一西比利亚”、“美新点心”等。其中,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王家沙点心制作技艺、陆氏伤科疗法、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等,都是沪上“老字号”非遗技艺的典型代表。

但近年来,众多沪上“老字号”品牌陷入青黄不接、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继承荒。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方素文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这种人才发展中“匠人精神”的缺失,不仅让“老字号”品牌甚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继承荒,也抑制了老品牌自身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更让中国制造遭遇“人才瓶颈”。

有委员指出,一些“老字号”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历史负担重、人员结构老化等原因,市场化能力和品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明显不足。加之“老字号”品牌的工匠整体收入不高,国家级、市级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难以得到与自身精湛技艺相匹配的收入,学徒收入则更加有限,造成了像方素文这样的“老字号”技艺非遗传承人招不到学徒,或者只能招收外地学徒。但在上海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的压力下,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学徒无法安心学艺,跳槽离职率很高。

委员在调研中还发现,被认定为静安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目前尚只是荣誉,没有相关津贴。此外,根据现有国家相关政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个项目只限一位,这让该技艺师承的其他中高级技师看不到希望,从而导致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拯救“老字号”呢?有委员倡导,当今社会需要重视匠人、匠艺、匠心的培养,加大对劳动技术能手、手工艺能手等特殊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还有的委员发现,静安区政府相关部门就曾牵线逸夫高级职校与“老字号”企业对接,为非遗传承人输送了一批学员,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社会反响。因此建议让静安区域内众多的国家、市、区级的非遗技术、“老字号”品牌文化和历史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同时关心好区域内各级非遗传承人、中高级技师队伍,进一步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据了解,去年静安区相关部门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计划》,作为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一个项目,对区内非遗传承人带教学徒及学徒本人进行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和鼓励非遗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也产生了激励效果。

今年全国“”上,李克强总理在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静安的“老字号”品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遗传承人才集聚,资源优势明显,基础工作也较为扎实,委员们呼吁,以每年6月份的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唤起对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视。

谢谢大家!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5

精益求精,争做职中追梦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 !

我是来自xx计算机2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精益求精,争做职中追梦人》。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儿打电话给一位布鲁斯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工?"

布鲁斯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布鲁斯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就做得很好了。"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布鲁斯太太说:"我请的割草工也已做得非常出色,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儿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布鲁斯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样的电话?"

男孩儿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自己要多问自己"我做得怎样,别人满意吗?",这就是一种责任。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优秀和完美,只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才能铸就美丽人生。

看《大国工匠》,让我受益匪浅。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不出现一丝漏洞,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

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我虽然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不难,但学精不易,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种技巧,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雕琢的。用时间用心去练习,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

论语有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明确的概括了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其精髓是耐心专注,精业敬业,用心干活,注重细节,保质保量,勇争第一。

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不弄虚作假,在当今社会心态下,必须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

同学们,让我们以大国工匠为榜样,敬业奉献专注职业,磨砺素养,争做职中追梦人。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演讲稿6

大家好!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劲头。工匠在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改进创新提高,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上乘佳品。这也是工匠们的难能可贵之处。

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近代的苏绣、景德镇陶瓷等名扬海内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深海探测、超大型计算机等等,都少不了“工匠精神”。正是成千上万个工匠的呕心沥血,才使一些中国品牌在全球叫响,才成就了今天令人瞩目的伟大事业。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匠还不够多,“工匠精神”还不够强,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许多产品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只有看到这个差距,才能面向未来,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腾飞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迫切需要那些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作有力支撑;也迫切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建设人才高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尤其是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工匠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在铁路建设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三批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91项)
I-85天坛传说
I-86曹雪芹传说
I-87契丹始祖传说
I-88赵氏孤儿传说
I-89白马拖缰传说
I-90舜的传说
I-91禹的传说
I-92防风传说
I-93盘瓠传说
I-94庄子传说
I-95柳毅传说
I-96禅宗祖师传说
I-97布袋和尚传说
I-98钱王传说
I-99苏东坡传说
I-100王羲之传说
I-101李时珍传说
I-102蔡伦造纸传说
I-103牡丹传说
I-104泰山传说
I-105黄鹤楼传说
I-106烂柯山的传说
I-107珞巴族始祖传说
I-108阿尼玛卿雪山传说
I-109锡伯族民间故事
I-110嘉黎民间故事
I-111海洋动物故事
I-112土家族哭嫁歌
I-113坡芽情歌
I-114祝赞词
I-115黑暗传
I-116陶克陶胡
I-117密洛陀
I-118亚鲁王
I-119目瑙斋瓦
I-120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I-121阿细先基
I-122羌戈大战
I-123恰克恰克
I-124酉阳古歌
I-125谚语(沪谚)
传统音乐(共计16项)
Ⅱ-140凤阳民歌
Ⅱ-141九江山歌
Ⅱ-142利川灯歌
Ⅱ-143天门民歌
Ⅱ-144临高渔歌
Ⅱ-145弥渡民歌
Ⅱ-146青海汉族民间小调
Ⅱ-147阿里郎
Ⅱ-148哈萨克族民歌
Ⅱ-149塔吉克族民歌
Ⅱ-150茅山号子
Ⅱ-151弦索乐(菏泽弦索乐)
Ⅱ-152纳西族白沙细乐
Ⅱ-153伽倻琴艺术
Ⅱ-154京族独弦琴艺术
Ⅱ-155哈萨克族库布孜 (共计15项)
Ⅲ-97跳马夫
Ⅲ-98仗鼓舞(桑植仗鼓舞)
Ⅲ-99南县地花鼓
Ⅲ-100跳花棚
Ⅲ-101老古舞
Ⅲ-102跳曹盖
Ⅲ-103棕扇舞
Ⅲ-104鄂温克族萨满舞
Ⅲ-105协荣仲孜
Ⅲ-106普兰果尔孜
Ⅲ-107陈塘夏尔巴歌舞
Ⅲ-108巴当舞
Ⅲ-109安昭
Ⅲ-110萨玛舞
Ⅲ-111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 IV-139上党二簧
IV-140醒感戏
IV-141湖剧
IV-142淳安三角戏
IV-143嗨子戏
IV-144赣剧
IV-145西河戏
IV-146鹧鸪戏
IV-147淮调
IV-148落腔
IV-149武当神戏
IV-150雷剧
IV-151关索戏
IV-152通渭小曲戏
IV-153弦子腔
IV-154西路梆子
IV-155淮北梆子戏
IV-156滑稽戏
IV-157张家界阳戏
IV-158海南斋戏 Ⅴ-97莲花落
Ⅴ-98长子鼓书
Ⅴ-99翼城琴书
Ⅴ-100曲沃琴书
Ⅴ-101泽州四弦书
Ⅴ-102盘索里
Ⅴ-103永康鼓词
Ⅴ-104唱新闻
Ⅴ-105渔鼓道情
Ⅴ-106三棒鼓
Ⅴ-107祁阳小调
Ⅴ-108粤曲
Ⅴ-109木鱼歌
Ⅴ-110四川评书
Ⅴ-111洛南静板书
Ⅴ-112南音说唱
Ⅴ-113河州平弦
Ⅴ-114端鼓腔 Ⅵ-56拦手门
Ⅵ-57通背缠拳
Ⅵ-58地术拳
Ⅵ-59佛汉拳
Ⅵ-60孙膑拳
Ⅵ-61肘捶
Ⅵ-62十八般武艺
Ⅵ-63华佗五禽戏
Ⅵ-64撂石锁
Ⅵ-65赛龙舟
Ⅵ-66迎罗汉
Ⅵ-67掼牛
Ⅵ-68高杆船技
Ⅵ-69花毽
Ⅵ-70口技 Ⅶ-97棕编(新繁棕编)
Ⅶ-98苗画
Ⅶ-99嘉兴灶头画
Ⅶ-100永春纸织画
Ⅶ-101平遥纱阁戏人
Ⅶ-102清徐彩门楼
Ⅶ-103上海绒绣
Ⅶ-104宁波金银彩绣
Ⅶ-105瑶族刺绣
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Ⅶ-107侗族刺绣
Ⅶ-108锡伯族刺绣
Ⅶ-109宁波泥金彩漆 Ⅷ-187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Ⅷ-188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Ⅷ-189汝瓷烧制技艺
Ⅷ-190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Ⅷ-191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Ⅷ-192蓝夹缬技艺
Ⅷ-193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培罗蒙奉帮裁缝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Ⅷ-194铅锡刻镂技艺
Ⅷ-195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Ⅷ-196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Ⅷ-197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Ⅷ-198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Ⅷ-199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
Ⅷ-200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Ⅷ-201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
Ⅷ-202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Ⅷ-203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Ⅷ-204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
Ⅷ-205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
Ⅷ-206孔府菜烹饪技艺
Ⅷ-207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
Ⅷ-208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Ⅷ-209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Ⅷ-210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Ⅷ-211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Ⅷ-212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 Ⅸ-18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Ⅸ-19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
Ⅸ-20傣医药(睡药疗法)
Ⅸ-21维吾尔医药(维药传统炮制技艺、木尼孜其·木斯力汤药制作技艺、食物疗法、库西台法) Ⅹ-122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
Ⅹ-123中和节(永济背冰、云丘山中和节)
Ⅹ-124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Ⅹ-125鄂温克族瑟宾节
Ⅹ-126诺茹孜节
Ⅹ-127布依族“三月三”
Ⅹ-128土家年
Ⅹ-129彝族年
Ⅹ-130侗年
Ⅹ-131藏历年
Ⅹ-132舜帝祭典
Ⅹ-133祭寨神林
Ⅹ-134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节)
Ⅹ-135尉村跑鼓车
Ⅹ-136独辕四景车赛会
Ⅹ-137网船会
Ⅹ-138月也
Ⅹ-139婚俗(朝鲜族回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彝族传统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回族传统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
Ⅹ-140径山茶宴
Ⅹ-141装泥鱼习俗
Ⅹ-142苗族栽岩习俗
Ⅹ-143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Ⅹ-144塔吉克族服饰

Ⅷ 九十年代上海的几大内衣品牌

九十年代上海的内衣品牌如下:
创始于40年代,1989年“古今”店招申请注册为“古今牌”产品商标;1993年被国家内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1997年由上海古今胸罩公司更名为上海古今内衣公司;1998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古今内衣有限公司;2013年9月更名为“上海古今内衣集团有限公司”。
恒源祥
创立于1927年的中国上海,取自于“恒罗百货 源发千祥”的对联,暗涵了恒古长青(恒)、源远流长(源)和吉祥如意(祥)的意境。2008年成为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2012年成为2013-2016中国奥委会赞助商,成功地为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打造了礼仪服饰。
三枪THREEGUN
三枪商标诞生于1937年,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生产三枪牌内衣的原上海针织九厂的基础上,经自我发展,优势扩展而形成的品牌企业,秉承“扬民族之魂、攀名品之巅”的企业文化和“引领内衣发展趋势,倡导身心合一的温馨生活”的品牌发展理念。
瑞蚨祥
创立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创始人孟传珊(字鸿升),是孟子的后裔,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瑞蚨祥。店名中的“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店名瑞蚨祥中的“瑞”字是瑞气的象征;“蚨”取其青蚨还钱的寓意(青蚨原是一种水虫,因相传青蚨还钱的典故,又成为钱币的别名);“祥”字一方面是吉祥之意,另外店东乃山东省旧军孟家,所开商店均是祥字号。是瑞气吉祥、财源茂盛的意思。
盛锡福
创办人刘锡三于民国元年(1911年)与人合股在天津估依街开了盛聚福小帽店,1917年在天津法租界独自开张了盛锡福帽店,“盛”取买卖兴盛之意,“锡”和“福”均取自刘锡三的大号和乳名(来福)。为创名牌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三帽”牌商标。2008年,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凤旗袍
海派旗袍的精华,是沪上海派旗袍手工制作工艺的正宗传承者。30年代末,第一代传承人朱林清创办了“朱顺兴”中式服装铺,后合并成立“上海龙凤中式服装店”,继承了“苏广成衣铺”特色,保留前店后工场的生产模式。在1993年、2011年,被国家商贸部任命为第一批、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的企业;2011年“龙凤旗袍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培罗蒙BAROMON
创建于1928年,以西服、大衣为代表。1956年公私合营,以经营大众化服装为主;文革时期培罗蒙招牌被认为带有“洋气”,改为“中国”,后又改为“培艺”,经营品种更加大众化;1980年恢复特色,重新启用“培罗蒙”的招牌;后期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11年,培罗蒙西服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海螺CONCH
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荣新内衣厂,1966年更名为上海第二衬衫厂,1993年定名为上海海螺服饰有限公司。1951年注册并启用了“绿叶”牌商标;1973年注册并使用“海螺”商标进行优质衬衫的生产;1979年,海螺牌衬衫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后期发展中,“海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隆庆祥
明朝嘉靖年间,袁氏先祖以精湛的裁缝手艺名噪京华;明穆宗隆庆帝继位后,袁氏因制衣技艺精湛并深得隆庆帝喜爱,后人为感念祖上功绩将店铺命名“隆庆祥”;清乾隆年间,第九代传人袁士杰在京城开办“袁氏制衣坊”;晚清时局动荡,袁氏北京老店被迫关闭;1995年隆庆祥针纺时装有限公司成立,袁氏后人回归祖业,同年隆庆祥制衣厂成立;2011年隆庆祥复业北京老店;2013年获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称号。
谦祥益
创办人孟毓溪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30年),名号取自孟子的“满招损,谦受益”,北京“八大祥”中最早开业的绸布店,实力雄厚,久负盛名的老字号绸布店。晚清时期,主要服务于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遗少、党政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和农村富户。
内联升
创始人赵廷早年在京城制鞋作坊学做鞋,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后期自立门户,在万两白银入股资助下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创办内联升靴鞋店,利用人脉关系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1949年打破专营男靴鞋,增添女鞋(锈花鞋等)、解放鞋等;1970年建立了生产车间,结束了前店后场(手工业作坊)的历史;1977年恢复老字号的名称。

Ⅸ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14种、传统音乐16种、传统舞蹈10种、传统戏曲10种、曲艺6种、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15种、传统美术34种、传统技艺84种、传统医药15种、民俗18种。

1、浙派古筝艺术

浙派古筝艺术广泛流行于我国的江浙地区,即长江以南的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地区。唐宋年间,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明清以后,古筝被保留在“杭州滩簧”的伴奏和“杭邦丝竹”的合奏中。

近40年的筝乐新作品的技法没离开过浙派筝艺传统与新创的技法,推进了全国古筝融入社会生活的进程,目前已吸引了500余万人学习古筝,以浙派古筝为基础的古筝人才已遍及了全国及世界各地。

2、腰鼓

亭林腰鼓是亭林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特色活动项目,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其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健身、体操、秧歌和民俗文化。

3、宣卷

宣卷源于唐代的“信讲”和宋代的“谈经”,至清代出现以唱宣卷为职业的艺人。宣卷艺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为民众说讲民间事物和民间传说,故宣卷艺人又被人们称之为“说讲人”。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特色。

4、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周虎臣笔墨庄集湖笔、水笔、书画笔三大制笔技艺之大成,融会我国南方制笔技艺,创制了海派毛笔,使海派毛笔与海派书画相伴而生。制笔的兽毛常用山羊毛、黄鼠狼尾、山兔毛、淮兔毛等。

(9)龙凤旗袍那年被列入非物质扩展阅读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上海这座海派都市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汪上海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是上海的城市文脉。自开埠之日起,上海作为“通商码头”就成为了各种文化和文明交汇、交流与交融的天然平台。

频繁进出的商船,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也带来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文化,于是“通商码头”衍生为“文化码头”。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逐步沉积发展起来的。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形态繁多,几乎涵盖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门类。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其巾不仪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以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形态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既有乡村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谣(如网山歌、长山歌、哭嫁歌)、民间故事(如郊县农民故事、市区新故事)、民间传说(如城隍庙传说、七宝传说),也有都市文化鲜明的戏剧曲艺(如沪剧、京剧、独脚戏)、手工技艺(如刺绣、编织、剪纸、木版水印)。

既有反映上海商业文化特色的民间商贸(如老字号、民间医药、小热昏),也有展现地方风情风貌的节庆庙会(如龙华庙会、三巡会、豫园灯会、端午赛龙舟)等。

Ⅹ 民国时期的旗袍是怎么来的进口还是自己产的哪些品牌最著名

民国时期的旗袍,其实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星河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就将它定义为普遍的女子服装,生产这个旗袍的是自己生产的,并不是进口的。旗袍的品牌目前有这个龙凤旗袍,有上海滩,有格格旗袍。

与龙凤旗袍那年被列入非物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色裙子配什么颜色的凉鞋 浏览:816
4k电影下载网站 浏览:84
亚瑟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985
台湾50部绝版老片完整版 浏览:603
高级家教课程女老师演员叫什么 浏览:211
韩国经典三经片排名 浏览:211
保暖内衣袖子会卷起怎么办 浏览:108
穿校服配什么发型男生图片大全 浏览:975
日本公认最好看的电影 浏览:318
美国床戏电影 浏览:100
黑金刘德华多少时长 浏览:248
大视界tv私人频道密码 浏览:212
H视频在线免费看 浏览:748
韩国关于老师的电影 浏览:260
超能小孩电影叫什么 浏览:276
海雾结尾 浏览:359
韩国电影女主角叫慧美的电影 浏览:632
车牌号怎么用迅雷下载 浏览:524
经典日本爱情电影推荐 浏览:223
女生上衣塞进裤子总是出来 浏览: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