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适应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集中体现为制度体系。这也意味着,社会制度优劣的评价标准根本上在于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就是因为这套制度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1)论述中国新型政党制服的优越性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就在于这一制度是立足中国社会实际,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逐渐完善、内生性演化而形成;是在吸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应对国内外纷繁复杂挑战的艰辛探索中得来的,而不是按照教科书上的金科玉律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府是属于特定政党领导下的政府,执政党的价值理念、执政方式及领导人的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
㈡ 浅谈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60年。60年来,这一制度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那么,为何是这项制度而不是西方多党制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呢? 阐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政党制度的来历,以及多党制试验的后果。就我理解而言,中国政党制度形成过程有三方面因素,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解放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既包括封建小农经济,又分别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济。这种多样的经济形态,以及多样的阶级结构,共同决定了中国社会上层建筑的复杂性,既有封建的小农政治思想,又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因此,中国这种多样性的经济结构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使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成为可能。 其次,我们来看政治发展脉络。 20世纪初,立宪思潮与民主主义思潮同时兴起,它们都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都要求改变现状,于是发生了辛亥革命。但是,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建立,仅仅是一个政权简单的转换过程,中国政权的阶级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辛亥革命后,中国一度效仿西方搞多党制,几年间就出现了300多个政党,由于缺乏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加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多党制没有在中国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从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到袁世凯胁迫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从曹锟5000大洋一票贿选到黎元洪参加九个政党,伍廷芳在11个政党挂名,各党派斗争倾轧,视若水火,乱象丛生。这种混乱的政党政治,不仅没有带来政治清明,反而导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就是中国当时多党制的后果,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正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人把眼光转向苏俄,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在现实考察、理性思考和热烈讨论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董必武、瞿秋白、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投身于工农运动中,成为工农运动的领袖,并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此时,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之间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毛泽东多次表明共产党要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呼吁抗战胜利后实行多党制,但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屠杀爱国民主人士,宣布各民主党派为非法组织,使中国最终没有走上议会制民主和多党政治的道路。1948年,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的响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最后,我国政党制度的存在有其民族心理和文化根源。 先拿西方政党制度做类比,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个人本位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因此,不论是两党或多党制,各政党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理念、信仰体系和利益群体,它们为了自己一党一派的利益,形成相互对立的政治利益集团,互相竞争。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正好相反,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衷共济。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和、合”特点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以上分析说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其它任何一种制度。 那么,这项政治制度好在哪里呢? 一、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汇集了各民主党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现有政治体制,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实现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18万多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多人,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这一制度,拓宽了民主渠道,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实现。一些人从西方民主模式出发,认为只有竞选、一人一票才是民主的。这实际上是将民主形式单一化、绝对化。他们没有看到,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固然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也是民主的重要形式。通过充分协商,既使各方面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又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意志更加统一,行动也更加统一,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效果也非常好。 二、这一制度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充分信任、相互协商的传统和机制。大家所熟知的延安时期民主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得到中共采纳,就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民主人士意见的典范。这种重视民主人士意见的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体现。近年来,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都要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共商国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抗击非典、完善宏观调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大意见和建议,对于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旧中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常令中华民族志士仁人扼腕叹息。昔日的“散”同今日的“合”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其中就有我国政党制度发挥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吸取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和合的长处,强调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上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和独特优势。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政党攻讦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有利于维护政治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四、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建设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及时改正工作中的错误。通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还有利于防止或遏制执政党内出现腐败现象。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使民主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自身建设。 总之,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中国的经济腾飞、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发展便是直观的明证。我们坚信,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当今世界包容、和谐、多元并存的文化大趋势下必有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必会更加彰显中国政治文明的魅力。
㈢ 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实际其优越性在哪里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孕育于民主革命时期,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很大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共同确立和发展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大创造,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参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利益表达。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整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维护稳定。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一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㈣ 论述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极其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一党专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共产党执政,为我们这个具有13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克服纯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缺陷,避免力量相互抵消;各民主党派参政,为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提供组织、秩序和渠道,克服纯粹一党制的弊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进行政党间的政治监督,促进了共产党领导的改善,也促进了参政党建设的加强。它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能在最广泛民主基础上实现高度的统一。
㈤ 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优势
中国的政党制度的优势有:
第一,我国的政党制度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
第二,中国的政党制度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等方面都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显示出了其它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中国的政党制度能有效凝聚社会共识。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和两党制很大的不同就是有利于社会的整合。
第五,我国的政党制度,开创了世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及优越性--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人民网
㈥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与优点
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特色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全国各民主党派围绕在共产党身边,接收共产党的领导,参政议政!
㈦ 简述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优越性是什么
又多党,又团结,效力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