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醴陵 渌江中学的校服是什么样的啊 有图片就传个图片呗
『贰』 醴陵市第一中学的概况
校址在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山上。前身是渌江书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创办。道光十六年(1836)左宗棠任院长。光绪三十年(1904)改名渌江学堂。1912年后,改渌江中学、醴陵县立师范学校、县立中学。1929年改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49年改县立师范学校。1950年改县立中学。1951年与私立湘东完全中学(1938年创办)和私立遵道初级中学(1914年美国中华基督教遵道会创办)合并为醴陵县第一中学。1985年改现名。1978年后,制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各种岗位职责、各种规章制度、公约等28种,从严治校。注重以优良的班风保证优良的校风。把关心“差生”的转化作为一条重要原则。1983 年曾探索转化与提高差生的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爱好,组织书法、绘画、计算机、摄影等课外活动小组。1963 年和 1964 年一学生在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两次夺得游泳金牌。是湖南省游泳传统项目学校。1960年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学校。
『叁』 醴陵五雅中学的校服是啥样
这个五中的校服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去这个五中具体看一下。
『肆』 醴陵市第一中学创新班杨紫维,急急急
答: 醴陵市第一中学创新班杨紫维,己经毕业了
问题问的挺好的
很高兴为你回答
『伍』 求醴陵一中校歌
要歌词还是歌曲啊
『陆』 醴陵市第一中学的梯云阁
梯云阁,座落于现醴陵一中校园内的青云山上。南宋绍熙至嘉定中期的约30年间,醴陵学风虽盛,但科举不利。县人归咎于县城学宫文庙建筑地势过低,致使文气不聚。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知县刘君存便选址在学宫后青云山建阁。阁倚山面水,命名“梯云”,以求收揽秀气,藉以梯云直上。
梯云阁建成后,县人杨大异等相继进士题名或乡试中举。虽属巧合,梯云阁却从此被视作醴陵的斯文发祥之地。宋宝佑年间(公元1253年-公元1258年)重修,改名为魁星楼。明成化间(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和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两次重修,均沿用梯云阁原名。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邑人李隆宪扩建,并书第一层门额“跻春台”,又撰书楹联:“开阁俯苍茫,记二三则旧文,把酒话醴泉剑石;鞭云睇碧落,将千百年往事,隔江问红拂丁仙”。扩建后,三层,砖木石结构,占地100平方米,阁周立方形石柱10根,筑庑式顶,翼角高翘,盖琉璃瓦,庄严古朴。
民国7年(公元1928年),醴陵城毁于南北军阀战火,梯云阁巍然幸存。9年10月,国民党元老章炳麟、蔡元培、吴敬恒、张继来醴吊宁调元墓后,共登梯云阁,俯览劫后县城,蔡、章分别题写:“劫余”、“创巨痛深”。
1965年,第三层因被白蚁蛀蚀拆除。1982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醴陵一中筹资按原貌修复。新题门联:“斯文一脉,厥盛千年”。第一层立有从原朱子祠移来的朱熹石刻遗像,像下镌有朱子自题诗:“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益怅然。履薄临深量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篇”。现代《辞海》朱熹条目下选用的朱熹画像就是这副石刻像
『柒』 醴陵市第一中学的瑞渌池
瑞渌池位于城东青云山下。现址在醴陵一中校园内梯云阁一侧。据民国版《醴陵县志》载,城东有青云山,山上建梯云阁,阁下有朱子祠,祠下有瑞渌池。相传池内水出如丝如雾,白器酌之,色深绿,可以写字。人皆以为祥瑞之征兆。明朝时邑人张承翰《题瑞渌池》诗云:“池开一鉴渌生衣,灵秀钟来世所稀。影泛碧流凝瑞雾,光摇锦榖动晴晖。鱼龙变化春风暖,芹草芬芳夜雨肥。弦诵声中清昼永,凉阴恍漾袭书帷”。由于缺水瑞渌池几次陷入干涸的状态,而瑞渌池又有一股暗泉位于青云山另一侧,于是醴陵一中把瑞渌池重建于高三教学楼附近,使瑞渌池焕发出新的光辉!
『捌』 观珠中学的校歌,校服,校旗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想打听学校的情况,这儿没有人清楚。这个去看看~自己确认才好。
这样的问题,最妥当还是问学校的老师同学才好。在这儿打听地方上的校园情况~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想在这儿知道这样的确切信息,希望很渺茫的。
『玖』 醴陵市第一中学怎么样
简介:醴陵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位于湖南省株洲地区醴陵市,创建于1905年,前身为民主革命先驱文俊铎、宁调元等倡办的渌江中学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遵循“全心全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尽心尽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一心一意谋求百年老校的现代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广揽优秀人才,不断开拓进取,力争办成湘东赣西第一名校,跻身全国千强。从2012年开始创新实验班给百年名校带来了一股新风。学校占地面积九万九千五百多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级48个,在校学生约3000人。
注册资本:10165.05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