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伪军制服

伪军制服

发布时间:2021-09-09 19:21:10

㈠ 国军与伪军有什么不同

1、这个很难,没30张图说不全,

2、国军的军旗只有一种“青天白日满地红”,不过那个晴天白日是在旗帜中央的,如果在旗帜左上角,那就是国旗

3、国军军服太杂了,要知道它的前身是数十个割据分裂的军阀,同一时期不同省份的服装各有不同。国民政府没钱给各个军队,他们穿什么,国民政府也顾不上。

4、伪军那就更乱了,日军扶植的伪政权有十几个,旗帜、服装乱七八糟,国民政府是穷光蛋,日本人也好不到哪儿,也是没钱统一服装,基本是投降前的制服加个写了字的“袖箍”,旗帜有的就是原来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加一条写着哪个伪政权名字的布条。

㈡ 伪军的中国伪军

抗战实际上所谓的数百万伪军,大部分都谈不上是伪军。除去其伪军政府性质不提,说通俗一点,那就是个居委会下属联防组织的性质。
比如1942年11月,日军对华北第4次治安强化运动时期,伪山西公署警务厅公布全省自卫团在全省18017个村子中的8097个村子都组成自卫团,参加人数共867354 户,5297456人。有自卫团团丁470105人,就这所谓的47万自卫团,实际上只有步枪3024支,其他的就是长矛44389支和35000把刀具棍棒。
他们根本就谈不上是伪军,不过是在日军的高压下,按人口数字,年龄,拉人头的苦力。只有不到1%的人有步枪,其他80%的人连长矛,大刀都没有,全是空手。其实就是一个按人头,摊派性质的组织,连古代农民暴动的武器水准都没有。也就是个花名册上的把戏,啥作用也起不了。
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收点壮丁保安费啥的。 日军拉这些人不是为了打仗的,而是为了收人头钱,治安费的,所以他们的绝大部分都算不上是伪军和汉奸,就是个被剥削的对象。
这么说吧,其中的太原的自卫团10799人,才200支长矛。太原知事常毅夫报告,特字5号,41年12月。10799人才区区200支长矛,合着 50多人,才能分到一支长矛,这玩意也能叫军队?就是日军和伪政府为了骗钱,收壮丁保安费的骗局。到了日军对华北第5次治安强化的44年6月期间,山西伪自卫团虽然在人数上达到了57万人,但只有火铳9375支,长矛66446支。
42年5月5日,杨秀锋所写的反对日寇第4次强化治安运动报告提纲,和43年1月7日的抗战日报也说:日军要在每个村子都建立1个自卫团,但是并没有武器发放。实际上就是把全村的15-45岁的男子,全都算成自卫团的队员,武器自备。其实哪有什么武器可以自备啊,有根棍子就不错了。
100个人才1个人有步枪,80个徒手,其他给个长矛,棍子,没有番号,没有军官,没有军衔,没有编制,没有武器,没有供应和工资,还要被收治安费,算个什么军队啊?从农村按人头点出1万多人,发200只长矛,另外9800人徒手,就是伪军了???那就是瞎起哄的。
日军在河北,山西,山东,绥远,热河,东北.........建立了那么一堆的自卫团。不去可以吗?作者只能说很难。因为不是解放区,在日占区,日本人对中国老百姓控制很严,不参加所谓的自卫队,很有可能殃及家人,日本军队的凶残,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本人还会被日本人送上火车,运到东北边境修要塞。
有时,我们看伪军的番号动辄方面军级别,总认为兵力庞大,其实那只是拉大旗而已。那些原地方军阀的投敌分子改编的伪军是个什么规模呢?例如;1941年6月,孙良诚所属伪第2方面军第4军才区区6000人,伪华北治安军第一路军才5000 人,伪自治军第一军第一旅才区区1000人。45年伪军第3方面军所属2个军4个师,才25000人,伪警卫2师才2000人。规模最大的第2方面军实际人数只有6万,下面的军师人数更少,例如汪伪第2军,才7000兵力。基本都是军级番号,旅级人数,要么是师级番号,团级人数。
那么东北呢?东北伪满洲国有10来个军管区,45年第2军管区只有7700人,第3军管区7400人,第4军管区7200人,第5军管区1.55万人,第6军管区5600人…总共10多万人。这些人是真心要当伪满军吗?当然不是,伪满在东北是强行征兵制,如果不去当兵就要勤劳奉公去当劳工修要塞。
直到1945年,日本人也没有建立出哪怕1个师可以充当主力参战的伪军部队。
每次征兵,这些东北青年都想尽办法躲避,还有自残的,被征上的人一回家,全家男女老幼就哭成一团。到了部队挨饿被打,更是家常便饭,例如一个叫张德义的新兵一次不小心把水溅到一个中等兵的鞋子上,就挨了30皮带,被打的双手肿的像馒头,三天拿不起东西。到45年8月,远东战役爆发,日本人给张德义所在部队发了新枪,团里还杀了几头肥猪改善生活,想让伪满军卖命,其实大家心里都对苏军打进来非常高兴,等苏军到了富锦,全团一起愉快的交了枪。
因为多次发生伪满军集体逃跑和刺杀日本军官事件,平时日军对伪满军也不信任,刘树德回忆;日本人虽然也给大家发放武器,但是子弹一发也不给。等苏军打过来了,看有机会摆脱日军的看押监控,团长王秉询一个暗号,全团都跑路回家了。
日本人想用中国人打中国人,就派伪满军的王牌军“靖安军”去华北与八路军作战。结果在路上伪军士兵就一枪打死了日军司令藤井重郎少将。日本驻东北最高军事顾问楠本将军在视察时,被给他牵马的伪军士兵打伤…。
伪满军私自逃跑的事件就更多了,光是1933年1-8月,就有4673名伪军逃离军营。
日本顾问曾经说;满军太糟糕了,既不能作战,又不能信任,不过只起个仪仗队的作用。
可以说大部分伪自卫队和伪军士兵都是被迫服从,一旦有机会就会逃跑。日军苦心积虑发展起来的所谓农民自卫队和伪军,不仅没有跟随或者帮助日军作战的记录。很多都或者公开,或者偷偷的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送情报,藏伤员,放哨,搞袭击甚至是偷偷给八路军送子弹。使日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5年日本战败,正规伪军投降,在东北的伪满洲军总共15万,关内不超过45万。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5部第3编第1册第522页。
这60万人,才是中国伪军的真正数字,但是从中国人口比例来看,数量并不算非常巨大。要知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有150万苏军被改编为德军指挥的伪军,他们装备着各式坦克,压制火炮和飞机,非常精良。
这些原苏军组成的东方营的战士们,甚至有75个营在德国龙德施泰元帅的率领下还参加了抗击诺曼底登陆的战役,在著名的奥马哈海滩上的德军第352师其实就是苏联伪军组成的。
而伪军数量超过了占领军的则是法国,有当初法国百万大军集体投降做基础戴高乐一书说是150万,法国全境的伪军,警察,工厂和乡村武装保安的人数,比德军还多。要知道维希法国的伪军光在北非就有20万。要论,伪军,伪警察等伪军事组织的人数多于占领军,那法国在2战也是一号。维希政府的戴伐尔总理还主动在1942年,1943年动员了60万法国人去德国做工,以支持德国的军事工业。
所以,二战伪军最多,二战伪军数量超过占领军的,都不是中国。相反,抗日战争是全中国民族觉悟大觉醒的时代,全民族都投身抗战的大时代。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当中,中原居民组成的军队都是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所属主体军队,无论金朝,元朝还是清朝,都有一支数量庞大,战斗力很强的汉人军队。例如清朝,清朝在关内的地盘,基本上都是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率领汉军八旗及绿营兵等数十万军队打下来的,实际满蒙八旗很少出动参战。抗战期间,日本人虽然绞尽脑汁,勾引各种民族败类,使进各种强迫手法,但是直到1945年,日本人也没有建立出哪怕1个师可以充当主力参战的伪军部队。
中国抗战期间出了4个伪政府, 南京汪精卫, 满州国, 北平王克敏, 内蒙德王。中国是唯一一个二战伪军人数超过侵略军的国家。赵无眠说日本2战要是赢了, 中国领土就到日本海了。- 满州国的人等制: (1)日 (2) 满 (3)韩 (4)中。- 日本人拍摄的纪录片《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说当时他们认为中国人是次等人, 将中国人吃掉不感到有罪。
日军苦心积虑发展起来的所谓百万农民自卫队,不仅没有跟随或者帮助日军作战的记录。很多都或者公开,或者偷偷的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送情报,藏伤员,放哨,搞袭击。使日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931年10月1日投敌的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及其所部日本遂采取以华制华的方针,命张海鹏所部3个团向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进犯。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华北治安军”等,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国人对当土匪并不太小看,但对当汉奸极为蔑视。伪组织分等级地,当汉奸也分三六九,伪政权那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很明显。按1945年“汉奸”的定论,分为三类;
1.“ 特高科”“宪兵”,能穿日本军服。这为一等汉奸。
2.沦陷地区投靠日本、并由日本组织的特务性质武装,所谓“便衣队”“特务队”“夜袭队”等,着杂色服装,统称特务情报人员,这为二等汉奸。
3.伪政府军以及地方部队,或者说皇协军,如兴亚同盟军、东亚同盟救国军、自治军,护国救民军、维新军、清乡军、和平反共兴亚建国军、山西剿共军、绥蒙联军等等名目繁多的武装,听起来特别牛的部队,后因公开干的全是日本人想干的事,又自圆起说改为执行“曲线救国”政策。基本穿正规国军服,并打国民党旗号,但有区别—重庆与南京的国民党旗帜大同小异。此为三等汉奸。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和平建国军,25万以上;华北治安军,10万以上,又名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蒙疆政府军1.5万,地方团队25万。
正如伪政府的所有决策要听命于日本顾问一样,伪军队的所有行动必须听命于日军。日军对伪军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战会议。伪军参加日军的作战会议,几乎没有发言权。作战,打头阵永远是伪军。那些汉奸省长、警备司令、警察厅长,听起来官名比日本参事、日本顾问大得多,实际上,不过像木偶戏里的小戏人子一样,无论怎样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一流如“宪兵工作队”、“剿共班”这些有枪有势的伪“精英”一流武装部队。一般是独立驻防,或者虽然在据点内也设立内卫岗哨,他们一般不在小据点,起码也是在中心城镇,如中国宪兵队,这大多都是从东北和台湾过来的老资格汉奸,战斗经验丰富,多半会简单日语,熟悉日本部队,日本也另眼看待,在据点守备的时候能起督战作用,日军有多余的补给也给他们,穿的虽然便衣,却干净整齐,基本能服装同一,一色的棉裤棉袄,一色的礼帽或日军战斗帽,一色的胶皮棉靴头。佩带的手枪虽不是一个牌号,可子弹带的背法,手榴弹的带法,都是一样的规格。
同样属于一等的“剿共队”一般是“受了招安”的保留绿林本色的货真价实的土匪队伍,他们的服装就很杂乱,但都有一个特点--头戴日军战斗帽;装备也五花八门,自己以前使用什么武器就还什么家伙,二把盒子,土压五,胡北条,单打一,凡短枪上必定挂一块红绿绸子,长枪上插一支五颜六色的枪口冒。子弹带有斜披的,有横围的,手榴弹有插在腰间的,有背在腚后的,一看就不是好人。因为都是些亡命之徒,战斗敢拼,敢上,所以日本人还是很抬举这些败类的。
二流如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等,着杂色服装,由于资历问题,日本人并不特别信任,由于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只能跟着上,欺负游击队和村干部可以,碰上正规军和坚强的游击队,还不如伪军呢。但鉴于多是地头蛇,熟悉乡土情况,想想,本来就是流氓无赖,能做什么好事,属于二流。
三流就是成系统的正规伪军,但战斗力比较差,只能在日军扫荡的时候站在日军队列前挡子弹,加上山头问题,伪军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旦队伍有老底子,尽管凝聚力和战斗力都高点,但人心隔肚皮,总要有点小情绪、小想法,日军总有怀疑,良心坏的,通八路大大地,伪军靠不住的干活。反而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装备。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因为没有派系和历史渊源,指挥也方便,在实际操作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日军军曹带分队直接配属,等于在伪军里掺杂骨干,因为经常当炮灰,对待卖命的人,鬼子在藐视里多少要扔几个骨头地。伪军们,平素生活很苦,顿顿不是高粱面糊糊山药蛋,就是黑豆小米红薯面,抢粮经常挨八路和游击队的揍,就算弄点好的,鬼子和宪兵、特务优先,何况鬼子要往他们国内送,轮到伪军的时候通常连点牙缝的渣滓都没有。只有军官能来点特殊化。
四流为伪警察,通常穿黑色警察制服,一半人有枪,只能起吓唬人作用,主要维护内部治安。
伪军由于日军无力解决待遇,就靠就地征收,平日不是催粮草,就是催捐款,如地亩捐、特别费、爱路费、警备队菜金、建设费,户口捐等等,名目繁多,乱收费证明还是有历史传统的,今天要民工修炮楼据点,明天要牲口搞运输,到伪政权来的武装人员,不论官大官小,一来就得纸烟烧酒、猪肉白面待遇,经常还得酒席招待,八路就用枪炮手榴弹来回应,来从虎口夺食。
以上都属于伪正规武装体系,起码说属于吃皇粮得。
五流是基层伪政权的杂色武装的骨干,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很差,装备还不如民兵,大致起站岗放哨作用,不过基本没用,但这些伪政权的杂色武装的骨干多为反动地主的走狗家丁,起基层情报员和征收粮款作用。
末流就是些文职伪机关,既没枪,又没人,只能白天指手划脚、耀武扬威,天一黑摘下牌子赶紧找保险的地方去躲难。
不少伪军据点看出这是个财源,就在据点内修筑房屋出租。现钱交易,概不拖欠,带妓女进去另收钞票,日本人一般不允许伪机关躲,鬼子觉得,在“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的太平下,在所谓大日本帝国无敌皇军的刺刀下,都是安全大大地,这样丢人。
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人死为大,一旦死,以前的恩仇就一笔勾销,民兵由于自己的原因—隐蔽,不怎么剥死人衣服,可八路可不这么干,只要有时间打扫战场,什么都要,饥不择食,夏天多少还给敌人留点,在冬天的伏击战后,鬼子就不说了,扒光,他们有毛衣,八路最喜欢,就连汉奸的尸体上基本也只剩下一个裤头了。没想到,当汉奸也不容易啊,平时被戳脊梁骨不说,临死连件衣服都没有,只能光身子入土。

㈢ 为什么每个抗日片都管日本人叫太君为什么每个老百姓都管伪军叫老总

大陆的文学作品以及拍摄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说电影时,里面的反面人物总把日本士兵或军官阿谀奉承地称为“太君”。

辞源
1、“太君”是日语Tai-Jiong的拼音音译,直译为“军曹”,与英文的Sir差不多。但抗日期间,“太君”却成为侵华日军臭名远扬的代名词。

该“太君”的辞源解释:日语和韩语"大"字的读音为汉语的"太",如"大金"念"taikim".另古汉语中"大"和"太"其实是同音同义的异化字。所以“太君”同“大君”,日语taikun(日文汉字为“大君”)是对强大将军(Shôgun)的尊称。所以汉奸们讲侵略者尊称为“太君”,其实就是拍马屁称之为“强大的将军”。

2、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大队长(大尉)军衔发音为 ta-i ,太君就是 大尉先生 的意思。

相关考证据有人考证,太君一词纯粹是中国人发明出来专指日本人的。而日本人自己也莫名其妙,以为中国人尊称别人都叫太君。

附:中国的汉奸不懂日语,当时日军的军队是按照军团 师团 旅团 联队 大队 中队 小队这样编制的,大致相当于军 师 旅 团 营 连 排,部队的长官分别是军团长师团长 旅团长 大队长 中队长 小队长.在日语中"队长"的读法和中文"太君"的读法很类似,就象香港人管英国佬叫"阿瑟"一样.

北方日占区的中国人是随着日本人对长官的叫法来称呼日军的,南方由于方言比较复杂,中文"太君"和日文"队长"的读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音,所以称呼日军"太君仅局限于北方。

老总是过去百姓当面称呼身着官方制服的人(警察、军人)时的尊称。

㈣ 二战时苏联俘虏了那么多德国军队那么那些德国军队当中有没有伪军.我说的是纯德国伪军不是仆从国的

木有,木有德国人打德国的伪军,二战木有,一战也木有,
倒是有55万苏军穿上德军制服打苏联。。

无论一战还是二战,无论德国对外如何张狂,除种族主义对犹太人外,其对国内人民还是不错的,更无暴政。

㈤ 小兵张嘎的原型是谁 详细介绍一下

《小兵张嘎》原型、原雁翎队队员赵波

日本帝国主义凶残的炮火摧毁了中国成千成万孩子们的家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儿女们从血的教训中觉醒了的团结精神。孩子们小小的灵魂开始明确地认清了他们小小国民的责任,开始以铁的纪律锻炼自己,大踏步地走上救亡的岗位。

他们的天真、坚决、勇敢、青春的吼声,宣告了民族前途的光明!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了我们民族千万的男女,然而我们民族复兴的后备军已经在炮火中长成。

“嘎子哥”赤手夺下伪军枪

——访电影《小兵张嘎》原型、原雁翎队队员赵波

驾枪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使人们认识了抗日战场上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淀上神兵”——雁翎队。

但也许你还不知道,当年的3名雁翎队员仍在白洋淀安度晚年,被认为是《小兵张嘎》原型之一的赵波就住在白洋淀深处的赵庄子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寻访昔日的英雄,聆听还在延续的美丽传说。

赵波?白洋淀的人都知道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境内,当年参加过雁翎队的游击队员前后近两百人,目前仍然有三人生活在白洋淀,其中就有被认为是电影《小兵张嘎》原型之一的赵波老人。

家住赵庄子的赵波在整个白洋淀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小张庄码头到赵庄子村有约16公里的水路,小船在芦苇荡中穿行,耳边似乎响起了当年雁翎队战士们的豪言壮语:“天当被地做床,芦苇是屏障,喝淀中水吃人民粮,打败鬼子保家乡……”

1938年秋,为镇压白洋淀人民的反抗,日军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白洋淀猎户交出土枪土炮。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新安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开会,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参加,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组成了由陈万任队长的抗日武装。因为火枪和大抬杆的引火处易被水打湿,所以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行围打猎时,小船行驶像雁翎群飞翔的“人”字形,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这支队伍起名为“雁翎队”。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记者采访过赵波老人,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中央级和地方媒体的记者几乎踏破了老人家的门槛。而村里人似乎也习惯了他这样一位名人,听说记者来找赵波,几乎每个人都能顺手指出他家的位置。

从鬼子眼皮底下转移

赵波今年84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只是当年中过枪的右手有些萎缩。“雁翎队成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端岗楼、拔除敌人的据点。”对当时打鬼子的情况,老人仍记忆犹新。

1938年,只有17岁的赵波参加了雁翎队,当时的主要武器是大抬杆,一个抬杆里装半斤火药、一斤沙子,队员对这个抬杆能否打鬼子没有信心,“我们决定试一下。”

那天,赵北口的汉奸张德清带着20多个日伪军,乘着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班长赵老群带领10多名队员,埋伏在王家寨和季庄子之间的苇塘里。下午3时,鬼子的汽船进入伏击圈,日伪军坐在船上,船上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一声“打”的命令下达后,18个抬杆一起打响,鬼子的汽船受重创后逃跑,船上的8个伪军当场被打死。

大抬杆的威力鼓舞了队员的士气。1941年3月,驻新安的日军头目龟本,从天津、保定调集了130多只汽船,配合有步兵、骑兵,对白洋淀进行水、陆联合“扫荡”。赵波还记得在大张庄附近的伏击战,当天早上8时,分别乘有60多名日伪军的两艘汽船向张庄开来,在开出一公里后,一艘汽船出了故障抛锚,而我们的侦察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所以,我们得到的情报是敌人只来了一艘汽船。

“鬼子的汽船开来后,我们就开火了,枪声震动了整个白洋淀,日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我们刚要上鬼子的船,鬼子的第二艘汽船修好后开了过来,并向我们开火,压得队员们抬不起头来。”

队员们把小船开往苇塘,故意蹬翻,队员们在水下每人头顶着一个荷叶。鬼子调来了100多艘船,把苇塘围个水泄不通,并向苇塘疯狂扫射,芦苇都被打掉了一截。天开始黑下来,队员们踩着水,从鬼子的眼皮底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清点人数,60多人一个不少。

虎口夺枪就是没害怕过

最初没有枪,只能“借”鬼子的枪打鬼子,赵波和另两名队员化装成卖芋头的小贩去抢枪,“离城门越近,心里越兴奋,腿都打颤了。”一个伪军从城里走出来,赵波看到他的腰上别着一把王八盒子,和同伴瞄准时机,一下子就制服了伪军。“我把枪攥在手里不肯放,喜欢得要命,可说实话,我连枪怎么开都不知道。最后连人带枪都弄了回来。”

后来,从敌人手里缴来的枪越来越多,民兵队还自力更生,仿造出不少土枪。枪多了,任务也艰巨了,敌人在水区不少村庄建起了岗楼,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雁翎队以智取胜,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端掉了敌人一个个岗楼,挫败了敌人封锁雁翎队的阴谋。1942年,赵波还和战友们化装成锄草的农民,到敌人据点埋炸药,炸碉堡。“那时候年轻,干什么都没害怕过。”

雁翎队员都是“嘎子哥”

赵波家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其中有不少写着敬赠“老兵张嘎”。谈到电影《小兵张嘎》,赵波说自己就是嘎子的原型,先前有不少媒体采访白洋淀的老英雄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寻找“小嘎子”的原型,赵波和仍健在的雁翎队副队长孙革都曾被当作“活嘎子”报道过。

让老人骄傲的不是张嘎的原型,而是整个雁翎队在抗战时期取得的成绩,老人说,雁翎队利用白洋淀的有利地形,驾着小船藏匿于芦苇丛中,伏击日寇、铲除汉奸,与敌人交战70余次,先后击毙和俘获了1000多名日伪军,缴获了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打击敌人。

㈥ 部队和公检法人员为什么在公共场合不穿制服

你不知道很多伪军人或者伪公职干部出来骗钱吗?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军人的形象,比如军人去约会不可能穿军装去吧?穿军装出来会带来很多不便!我同学回家探亲的时候穿军装但是都是把军衔和领花扯掉的穿的!因为你穿军装碰上军纠那你不是执行公务不得穿军装出来!那你就死定了!抓你到警通连蹲两天都算好了!找你们领导那你这辈子就别想升级了!

㈦ 风声 电影有哪些看点

主要演员: 周 迅饰顾晓梦 李冰冰饰李宁玉 张涵予饰吴志国 黄晓明饰武 田 苏有朋饰白小年 王志文饰王田香 英 达饰金生火 客串演员 李冰冰饰李宁玉倪大宏饰清洁工(抵抗组织成员) 段奕宏饰叶剑波(汪伪官员) 朱宏嘉饰刘林宗 朱 旭饰 刘威葳饰女杀手(抵抗组织成员) 张一白饰 石兆琪饰张司令 吴 刚饰六 爷 邓家佳饰日本女侍 刘 芸饰护 士(地下党员) 爱 戴饰歌 女 故事梗概 1940年春,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与日本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自此,对日抗战进入新的“三国”时期——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毛泽东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势成三足鼎立,各自为政,互为掣肘。汪精卫上任后展开三大政策:在势力范围内展开建军,清乡剿共,同时诱招失意蒋派军政要员入阁…… 1942年10月10日,汪伪政府举办庆祝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的盛大仪式,一名汪伪政府叶剑波的要员被枪杀,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重视。日军特务课机关长武田怀疑这一系列暗杀行动是北平地区共产党领导人“老枪”策划的,希望抓住这次机会破获他的组织…… 武田调查到负责发送指令的“老鬼”就潜伏在剿匪司令部内,于是将最有可能接触到电报的五个嫌疑人带到了封闭的裘庄——伪军军事参谋部部长吴志国,伪军总司令侍从官白小年,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长李宁玉,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员顾晓梦,伪军军机处处长金生火…… 调查的期限只有五天,武田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残忍的酷刑才能找出“老鬼”。被软禁的五个人为了保全自己,也在处心积虑的观察着周围其余四人,都希望尽快把“老鬼”揪出来以便自己能够安全的离开裘庄。吴志国亦正亦邪,白小年文质彬彬,李宁玉自持冷静,顾晓梦洒脱娇纵,金生火处事温吞,他们当中谁才是真正的“老鬼”?短兵相接明争暗斗之后,谁又能够最终逃出裘庄…… 剧照特色 黄晓明饰武田 谍战 电影风声 近日集中发布了首批人物造型海报。此次发布的人物海报,选取每个角色身着军装的职业造型,六位主演的人物性格、身份背景一目了然,群星在海报中神情各异,男主角凶狠沧桑、女主角英姿飒爽,整体风格延续了以往片花中的冷峻氛围…… 女星英姿飒爽 李冰冰(饰李宁玉)、周迅(饰顾晓梦)在《风声》中分饰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的上下级同事。相对于男主角的凶狠霸气,两位影后的军装造型清新干练、英姿飒爽,令人眼前一亮。李宁玉才识过人、顾晓梦八面玲珑,两个弱小女子凭借各自的过人本领,在男性主导的军队机要部门游刃有余。同一套制服穿在李冰冰、周迅身上却有不同味道:李冰冰的军装造型英武端庄,神情平静、目光笃定,令李宁玉身上散发出机敏、成熟的才女气质;周迅首次以军装制服亮相,完全摆脱了以往的温婉形象,诠释出军人独有的干练洒脱,面无表情的背后,掩藏着顾晓梦讳莫如深的心机…… 男星面目阴狠 张涵予(饰吴志国)在海报中的造型,彰显了伪军军事参谋部部长的霸气。脸上的刀疤和紧蹙的浓眉,直透出吴志国阅历丰富、不可一世的气概。吴志国是汪伪政权中职位颇高的要员,趾高气扬。王志文(饰王田香)的造型很符合伪军特务处处长的职务定位,王田香的半张脸被阴影覆盖,目光深不可测,折射出难以掩藏的野心。英达(饰金生火)在海报中的造型,充分表现了金生火伪军军机处处长的官相,旧式金丝边眼镜加上似笑非笑的下颌,一副典型的公职人员形象,表面迂腐混沌、实际上掌管全军核心机密,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担任伪军总司令侍从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阶不高但掌握着极高的权势,他的造型十分清秀,制服发型一丝不苟,白小年逼人的眼神暴露了角色内心的强硬…… 精彩看点 谍战巨制 谜团重重 号称“华语第一谍战巨制”的《风声》,在谍战题材电视剧泛滥荧屏的时候,可谓杀出重围,第一次用谍战题材大制作电影,杀向了大银幕。相比较电视剧的谍战故事,华丽丽的电影《风声》具备了电影化的试听享受的同时,也制造了更大的谜团…… 每个人面对刑审都拼死挣扎

㈧ 德国纳粹的军队有多少种

纳粹时期德军正规军为国防军,以陆军为例,礼服为灰色,作战常服为灰黑色,根据不同地形与季节,又有欧洲山地迷彩(棕色+丛林绿)、沙漠迷彩(黄色+少量粉色)、雪地迷彩、秋季迷彩(枯叶黄色)等。
德军纳粹党的党卫军,原先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后来冲锋队夺权失败,冲锋队失宠,党卫军实力逐渐增强,成为希特勒的御林军,武器装备比一般国防军好,迷彩也比国防军更丰富。党卫军礼服为黑色礼服,黑色扎裤,臂章为纳粹党党徽。战场上,党卫军还充当“战场屠俘”的作用,尤其在东线。
战争后期,随着征兵愈发困难,希特勒组建了由普通国民组成的国民突击队,作战能力极差,没有统一的制服,都是平民的装束,有少量的军服。

㈨ 话说,皇协军现在怎么和皇军制服是一样的

抗战时期, “国军”【国民党军】 也是出了大力的;如 :松沪会战、 血战台儿庄、等这些大的战役; 只不过在现在的电视剧中,八路 是主角;国军是反派。{这是因为,历史是由 胜利者书写的。 这个你懂吧!~} 国军出的力不比八路少,而且都是在正面战场上。{国军不擅长打游击战。} 皇协军 的来源 主要是: 被俘、不抵抗、 有些是 见风使舵看着 ”皇军“ ”强大“ 就自愿加入 , 还有一部分是 地痞 一类的 编成的。 不过 抗战胜利后 统计的来看 皇协军 确实比 皇军 多得多。

㈩ 民兵葛二蛋麦子手下的伪军怎么换成国民党的衣服了呢过

22集日伪军军服变换的原因是:当时的日伪军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日伪军制服较为混杂,有伪满洲国军服,有民国初期军阀军服。本片出现的前期军服应属于这一阶段,这时期的日伪军是属于三大汉奸首领王英、王揖唐、王克敏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皇协军。其帽徽为五色五角星,大抵是民国初期“五族共和”的老调子。 后期汪精卫投敌成立伪“国民政府”至此中国境内日伪军统一划归为伪“国民政府”的“中国和平军”。即穿着和国军衣服一样的日伪皇协军。

与伪军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流行品牌帽子 浏览:608
旗袍队名称 浏览:133
穿正装不打领带衬衫 浏览:732
四岁宝宝拉屎拉在裤子里怎么回事 浏览:852
暮色天使男士内裤多少钱一条 浏览:902
男士黑色长款西装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634
一件衣的温暖阅读答案 浏览:487
雅鹿t恤男士 浏览:181
针织披肩外套款式图片大全 浏览:264
日本人制服大胆展阴 浏览:350
杨幂黑色破洞衣搭配 浏览:439
男装哈伦裤如何搭配t恤 浏览:661
天气冷请穿上外套的英文 浏览:751
肩膀宽的人适合穿什么样的裙子 浏览:896
米色衬衫搭配什么颜色裤子 浏览:134
旗袍走秀排队形说说 浏览:330
裤子袜子的英文 浏览:463
洪合童装批发市场 浏览:311
冬天黑色短款羽绒服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663
浙江品牌的女装 浏览: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