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就是铁路新制服上门口的,上门口的是干什么用的,我觉得应该是放嗯,做笔记用的吧,笔啊之类的。
❷ 近日播放的铁道游击队彭亮带的帽徽怎么是新中国的铁路的标致
满洲铁路的帽徽是这样的
❸ 58年的铁路制服是什么样子
不知你看过样板戏《红灯记》没有,主人公李玉和的铁路制服跟50年代的差不多,就是大檐帽上的帽徽不一样。
❹ 铁路工作人员的红帽子和蓝帽子有什么区别
藏蓝色制服是铁路上的统一制服,大沿帽的帽环红色代表车站工作人员。
藏蓝色制服是铁路上的统一制服,大沿帽的帽环红色代表车站工作人员,绿色代表列车工作人员,现在的高档次特快、直特一般都为相关乘务人员另外设计了像航空公司制服的服务装,出现蓝帽绿环、红帽蓝环之类的不足为奇,但绝对不会使用车站工作人员的红帽环。
❺ 铁路帽徽是不是国徽
当然不是,铁路是企业,企业不能用国徽做帽徽。
❻ 高铁制服的肩章和领花在什么时间出现
高铁制服的肩章和领花一般来说只有在表演的时候才能出现。平时的时候是不用穿戴的。
❼ 铁路制服上的"杠杠"和大檐帽是怎么来的
铁路作为陆上最强大的运输方式,一直是有着国防价值的,所以大部分国家的铁路都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新中国建立初期,铁路实行双重管理,一方面受铁道部(已撤销,并入交通运输部)管理,另一方面受各军区管理。为方便管理,铁路设施被分为局、段、站。我母亲家是老铁路人,姥爷以前是阜新机务段(改制后已撤销,并为沈阳段)段长,我记得很清楚,他享受军队待遇,副团级。我记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局长享受师级待遇,段长享受团级待遇,站长和分段长(现在已经没有分段长了)享受营级待遇。所以那时候铁路制服和军队制服几乎是一样的,颜色不同而已。
你说的“杠杠”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职务:
车站人员:车站值班员、运转车长、客运值班员的帽墙、肩章上一道横杠;车间领导及三等以下车站站长为两到横杠;特、一、二等站站长为三道横杠。
列车客运人员:列车长的帽墙、肩章上一道横杠;车队领导、指导车长为两道横杠;段级领导为三道横杠。列车员无杠。
机车乘务人员:机车司机的帽墙、肩章上一道横杠;车间领导为两道横杠;段级领导为三道横杠。学习司机无杠。
车辆乘务人员:车辆乘务长的帽墙、肩章上一道横杠;车间领导为两道横杠;段级领导为三道横杠。车辆乘务员、发电车乘务员、机械保温车乘务员无杠。
行车公寓叫班人员的帽墙、肩章上一道横杠 ——摘自网络
至于你说大檐帽和“杠杠”是怎么来的,大檐帽是1811年沙俄为军官设计的工作帽,后来被普鲁士、英国所采用,与之对比的是拿破仑为法国军官设计的高筒帽,但是最后大檐帽被各国继承下来,因为高筒帽重心高,戴时间久了伤颈椎……
“杠杆”……俗称军衔,有肩章、领章和臂章三种,铁路制服上的是肩章,最早的肩章出现在5世纪-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期初只是在军服肩膀上缝制金属扣子(铝、金、银、铜)那是后由于炼制铝很困难,所以铝章等级最高,后来为了方便替换,直接把带金属扣子的布条缝在肩膀上,形成了肩章。
但是随着铁路商业化和企业改制,你说的“杠杠”和“大檐帽”越来越少了。
❽ 铁路制服肩牌如何识别
平板的是普通职工,一道杠普通干部,比如车长;两道杠是站长或者段长,也就是相当于车间主任;三道杠很少有人戴出来的,大概铁路局领导都不屑穿制服吧
❾ 铁路帽徽都是什么时间发行的
新中国铁路一路走来以经历了53个春秋,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帽徽式样有三次改进,但帽徽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主题始终坚持不变。
第一代帽徽式样三组实物。
1、20世纪50年代初期帽徽,材料采用紫铜搂空,正面紫红色珐琅烤漆作背衬,五个角有五条从中心路徽后开始从细变粗延伸至角的放光芒线,正中凹进路徽为白色烤漆,背面留有安装别叉,帽徽直径 36毫米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帽徽,材料采用紫色铜材材,五星外沿搂空外边凸起,以鲜红色喷漆作背景,整个路徽内外边凸起,正中为凹进路徽涂白色,背面留有上下两个安装鼻别孔,帽徽直径为38毫米,图案制作工艺作了改进。
3、20世纪60年代后期帽徽,材料仍采用紫铜五星外沿搂空,正面有原紫红烤漆改选红漆作背衬,五个角仍保持有五条从中心路徽开始从细变粗延伸至角的放光芒线,正中凹进路徽为白色烤漆,背面留有上下两个安装鼻别孔,帽徽直径为38毫米,(40毫米,材质为铝材,背面有杭州永安字样,别针佩戴)制作工艺稍加改进。
第二代帽徽式样两组实物。
1、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1967年后)材料采用铝材,五星与前3代不同,外沿搂空五星较胖鼓凸,以鲜红色喷漆作背景,正中为凹进路徽涂有白色,背面别针佩戴并印证有明显文化大革命政治色彩“毛主席万岁标语和兰州标牌厂”铭文,还有一种是背后没有铭文,帽徽直径改35毫米,颜色鲜艳,感觉厚重。
2、20世纪70年代后期帽徽,材料采用铝材,五星与前4代不同,在外沿搂空五星较胖两角鼓凸,五角中各角正中有明显突出的立体线,以鲜红色喷漆作背景,正中为凸起路徽涂有白色,镶嵌在正中央,帽徽直径比第四代增加5毫米改为40毫米,背面改进了由细铁丝穿引佩戴方式,颜色鲜艳,立体线给路徽增加了新鲜感。
第三代帽徽式样五组实物。
1、20世纪80年代中期帽徽,材料采用铝材,由于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的禁锢,设计理念做了大胆尝试从前5代帽徽五星为衬托思路中走出来,图案采用以深蓝、盾牌衬托,路徽在正中使用白色,底色为红色,路徽周围由浅金色麦穗和齿轮环绕象征工农式样,男士大盖帽徽整体宽50毫米,高57毫米,背后标注铭文分别有“津一”、“天津3522厂制”、“北京首饰厂”帽徽采用锣栓旋转方式,便于安装。佩戴后精神面貌为之振奋,女员工帽徽图案和男士相同,只是做了缩小帽徽宽33毫米,高36毫米。
2、80年代末期图案采用以墨蓝、盾牌衬托,路徽在正中使用白色,底色为红色,路徽周围由玫瑰金色麦穗和齿轮环绕象征工农式样,男士大盖帽徽整体宽53毫米,高57毫米,背后标注铭文分别有“永嘉纽扣厂”“二七”字样,帽徽采用锣栓旋转方式,便于安装。佩戴后精神面貌更显庄重。
3、90年代初期帽徽稍加改革,材料仍采用铝材,图案采用以墨蓝盾牌衬托,路徽在正中仍使用白色,底色为红色,路徽周围改由玫瑰纯黄金色麦穗和齿轮环绕象征工农式样,男士大盖帽徽整体宽53毫米,高增加至57毫米,背后标注铭文“金萨克承制”,背后没有生产厂家铭文以上两款安装方式没变,佩戴后整体效果庄重明亮。女员工帽徽图案和男士相同,此次尺寸做了放大,帽徽宽40毫米,高4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