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中国阅兵制服绿色

中国阅兵制服绿色

发布时间:2021-06-20 01:17:46

A. 从开国大典到60周年受阅部队的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服装的变化,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准的不断加强,同时也折射出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
开国大典阅兵 陆军戴钢盔 海军着海魂服

据北京日报报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因为全军没有统一的服装,按照阅兵指挥部的要求,受阅的陆军部队全部着黄绿色军装,头戴钢盔,帽徽为“八一”红五星,左胸前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长方形胸章。受阅的海军方队,干部戴白色大檐帽,扎白色腰带;战士戴白色水兵帽,脑后飘动着两条黑色缎带,身着蓝白相间的海魂服。空军飞行员身着飞行服驾机受阅。受阅的女兵则穿着黄色的连衣裙。

国庆1周年阅兵 50式军服 首次统一军服制式和标准

1950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实行统一的新军服方案,简称50式军服。10月1日,陆海空三军部队着50式军服受阅。受阅陆军着黄绿色服装,空军着上黄绿下藏蓝色服装,海军着白色服装。陆海空三军佩戴统一制式的帽徽和胸章,整齐划一,面貌一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有了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国庆6周年阅兵 55式军服 实行军衔制后的新军服

1955年9月27日,人民解放军举行授衔典礼后实行军衔制,开始穿着55式新军服。10月1日国庆阅兵,受阅官兵全部着新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接受检阅,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新面貌。佩戴元帅、大将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们在天安门上检阅部队后,穿着新式军服兴致勃勃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人民解放军授衔和着新式军服,标志着我军正规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结束了共和国“有军无将 ”的历史。

国庆35周年阅兵 85式军服 “一颗星”领章代替“红旗挂两边”

1965年取消军衔后,人民解放军摘下了佩戴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领章和肩章,开始穿着65式军服。全军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之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取消大檐帽和女军人无檐帽,全军男女军人均戴解放帽;陆军军服和空军上衣由棕绿色改为草绿色,海军干部战士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我军体制单一、样式呆板、布料落后的服装势在必行。中央军委于1984年1月批准军服改革方案,计划在1985年装备部队,因此定名为85式军服。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受阅陆海空三军部队全部换上85式新军服:陆军方队的军官全部着棕绿色毛料军服,海军方队军官着上身白色下身藏蓝色军服,空军方队军官着上身棕绿色下身深蓝色军服。大檐帽代替了解放帽,以“八一”军徽为主体的圆形帽徽代替了红五角星帽徽,一双“红底黄边一颗星”的领章代替了“革命红旗挂两边”。

国庆50周年阅兵 87式军服 实现军服装备配套化

1999年国庆阅兵,是1988年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后的第一次阅兵。为提高军服水准,中央军委在1984年批准装备85式服装的同时,就决定我军服装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化。经过研究论证,1987年8月正式定型并投产,称87系列服装。1988年10月1日,87式军服正式装备全军部队。87式军服完善了我军军服系列,实现了军服装备配套化、品种和号型系列化。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受阅的陆海空三军官兵全部着87式毛料新军服,佩戴金光闪闪的肩章和军衔符号,头戴镶有新式帽徽的大檐帽,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崭新风貌。

受阅部队还第一次穿上新式丛林迷彩服、海洋迷彩服、蓝天迷彩服,以及色彩鲜丽的男女民兵服装。这次阅兵,展现出新式军服的庄重威武,又有新式迷彩服的五彩斑斓的风采,是新中国13次阅兵中最漂亮的一次。

国庆60周年阅兵 07式军服 “中国特色”加“国际元素”

07式军服由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构成,在充满“中国特色”的同时,细节处多有“国际元素”。这套军服是2007年开始更换的,是解放军军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体现出中国军队威武庄重、阳刚俊美。

作为中国军队重要的传统标识,国旗、军旗、军徽、长城、天安门、齿轮、麦穗等设计元素充分运用到了07式军服的标志服饰中。而首次出现在军官胸前的级别资历章,堪称07式军服的一大亮点。色条和五星的模组组合,共同体现出军官的服役年龄和级别。这种在军服上表达军人基本信息的方式是国际通行做法。

今年国庆阅兵,是07式新军服的全景展示,必将展现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良好形象,向全世界奉献一场最精彩、最具有特色的阅兵盛典。

B. 中国 各种武器装备 涂装色为什么都是绿色

因为两国国情不同。中国东部主要是平原地区,绿色装备有利于伪装。中西部山林之中绿色也利于伪装。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空中掩护力量尚弱,无法保证地面部队的安全。所以陆军装备大多数是绿色,有利于自我隐蔽。
美国装备为适应其全球战略需求(以中东为主)所以将其装备涂成黄色也是为了隐蔽。二千美国空中掩护力量强大,装备隐蔽不是那么重要。从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美国总是以空中打击作为作战第一要义而陆军只是担任对基本已经丧失战斗力地战略要地的占领任务,其面对的挑战不大。

C. 2019年阅兵人员都穿的什么样的衣服

迷彩服与常服

D. 各种颜色的军人制服分别代表哪些军人

陆军服装的颜色是松枝绿;海军服装的颜色是藏蓝色;空军服装的颜色是天蓝色;武警服装的颜色是深橄榄绿。
陆军常服颜色采用松枝绿,在保持绿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红军、八路军军服的灰色调,继承了我军的光荣传统。这种颜色是科研人员与国内色彩专家在反复研究东方人肤色特点的基础上,从绿色系的几十种冷色调中筛选出来的,更显沉稳、庄重,与国内行业制服区别明显,容易与服饰搭配,地域和季节适应性更强。
海军服装颜色,藏青色调整为深藏青色,本白色调整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与世界海军军服接近。颜色接近海水和浪花的颜色,军服颜色首先具有实战时候的掩护作用,应该是保护色
空军服装颜色,在现行蓝灰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服装形成温和、协调的近似色搭配风格。
武警部队于2007年7月19日进行了07式服装发放和着装演示。07式服装的颜色由橄榄绿调整为深橄榄绿,袖口和裤侧缝都有金黄色装饰带,首次把女军人大檐帽改为卷檐帽,警官冬常服由关领式改为开领式,夏常服改为束腰式,春秋常服改为猎装式设计。
中国人民解放军2007式军服(简称07式军服),是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于2007年8月1日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配发的一系列军服和相关标识。另外,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自2011年5月1日起,开始为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官兵、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官兵配发07式预备役军服。

E. 开国大典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服装色调和样式上有什么不同

军 服 ~~~~~~~网络知道上不能贴图片,我那么认真的找,给分吧!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松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

服装分类
[编辑本段]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为便于着穿、训练和作战,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军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水兵服,用料均为棉平布。空军战士的夏服与空军干部夏服基本相同。女军人夏服有连衣裙和列宁服两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三军干部、战士的冬服样式、用料与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陆军团以上干部和海空军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参战。志愿军干部夏服与解放军干部夏服相同,战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志愿军干部冬服,考虑到服装的调节作用,从结构上做了改进,上衣袖口加了绊带,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以适应朝鲜严寒的冬天。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55式常服是供军人平时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榨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设计标准
[编辑本段]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这次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服装发展
[编辑本段]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F. 国庆阅兵式飞机喷的彩色是什么物质

各国飞机拉烟一般使用的拉烟剂是硫酸酐。在中学化学中,我们知道三氧化硫遇水会形成雾状的硫酸;高浓度的盐酸会挥发产生白烟。硫酸酐装在飞机内的高压容器中,呈液体状态,当飞行员打开阀门时,硫酸酐从高压容器中喷出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烟雾,如果再加上不同的配料,烟雾就可呈现出鲜艳的颜色。这种方法形成的烟雾虽然很好看,但对飞机表面有腐蚀作用,所以在设置喷嘴时,必须保证不使烟雾喷到机体上。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将柴油喷向喷气发动机的尾喷口,也可产生浓浓的白烟。

不使用拉烟剂,飞机也可以拉烟,那就要利用大气层的特性了。一般在7~8千米高空,属于对流层上层,那里气温常年处在0℃以下,由于飞机发动机喷口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汽,当它遇到外界低温空气时,就凝结成冰晶,形成白色云带,这样拉出的烟叫作飞机的凝结尾迹。它的结构与卷积云相似,所以也称为飞行云。飞行员训练时若在空中失散,有时还可用这个办法取得联系,但由于尾迹会暴露出飞机的行踪,作战时,要尽量避免在能产生尾迹的高度上飞行,以免被敌机发现。
分享

G. 2019国庆大阅兵中身穿墨绿色军装受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什么首次以战略军种名义

2019年国庆大阅兵身穿墨绿色军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出场

H. 阅兵式的红色军装

女民兵

女民兵方队从一九六二年开始,七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赢得“民兵之花”的美誉;

最后一个徒步方队是女民兵方队。她们身着紫红色裙装、手持85式轻型冲锋枪通过天安门,展示了首都女民兵的风采。

从弱不禁风到坚韧不拔,脱掉了时尚的装束,留下的只有一身的唯美军姿,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式上,女民兵方队将作为唯一的一支民兵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成为阅兵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一肩担着美好的生活,一肩担着强大的国防”是女民兵方队的真实写照。从队列训练零起点的老百姓,到军事素质过硬的钢铁战士,女民兵方队的队员们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姑娘们晒黑了美丽红颜,付出了艰辛汗水,腿练肿过、脚起了泡、磨破了皮,平均一个月要练坏一双皮鞋,但没有一人因苦累而退缩。

让女民兵方队队长李彦田都有些佩服的是,“根据训练要求,队员每天在训练场的训练量上要走十二圈。这样的强度对男孩子都有些吃不消,何况是这些柔弱的女队员。但是她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八0后与九0后,没有让人失望。”

其实熟悉女民兵方队的人都知道,让这些没有任何军队训练的队员登上“阅兵式的舞台”,可谓是“风险大于一切”。据女民兵方队负责人介绍,女民兵方队由北京市朝阳区在编女民兵遴选抽组而成,队员由在校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大学生村官、企业职员等构成。

但是她们给人最大的惊喜就是“变得太快”。从T型台上走“猫步”到阅兵场上踢正步,从时尚前沿到绿色军营,作为女民兵方队的领队,赵娜和张晓菲从参训前的广告模特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了一次完美转身。

从走“猫步”到踢正步,这里的一切队列动作都和她们以前所学的专业相悖的,受阅动作体现的是阳刚、挺拔、整齐,那些舞台上所谓的柔美、自然、放松在这里可谓是“背道而驰”。赵娜起初因为身体柔弱无力,被很多队员送上“面条”的雅号。

然而这些“面条”生性不服输,从报到那天起,她从未请过一次假,一直坚持训练。经常加班加点练体能,别人做20个俯卧撑,她做50个,别人端腿5分钟,她端腿15分钟。为了纠正动作,教练给她带过各种“刑具”。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就找个没人的地方练踢腿。她最怕生病,不是怕疼痛,而是怕影响训练,脚腕肿得像馒头一样也坚持着,脚每落一下地就钻心的疼。

用队员们的话说,“拼就拼出点颜色,不流点血与汗,如何在天安门前享受T型台的味道?”

尽管每天训练很苦,但“美”没有耽误。在阅兵村,如果仔细观察,能看到许多正在训练的队员面庞上淡淡的妆容。女孩子上场训练前会涂上防晒霜,晚上训练结束回宿舍第一件事是给自己敷上补水保湿面膜。

有队员告诉记者,与其他方队不同的是,队员可以在训练与阅兵时使用化妆品,以最美的形象走过天安门广场,这可谓是“天生的”特殊待遇了。

I.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发展史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J. 海陆空三军的衣服都分别是什么颜色

陆军,空军的服装制式相同,都是正装着硬肩章和配饰章,颜色的话常服就是陆军是松枝绿,空军是空军蓝,

海军的常服有点特殊,海军常服,礼服是没有肩章的,海军的着装其实就是西装,只不过他们的军衔都纹在袖口上。他们的军服是有两种颜色的,一种是白色,一种是藏青色。


与中国阅兵制服绿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旗袍大约多少钱 浏览:934
库存童装羽绒服图片及价格 浏览:709
羊羔外套中长女装外套搭配 浏览:66
抖音同款白色羽绒服 浏览:451
女士麻棉中长款衬衫 浏览:327
男士新款亚麻裤子 浏览:49
裤子腰过敏怎么回事 浏览:444
保罗的衬衫价格 浏览:317
日本高中制服走光 浏览:874
中年女性风衣酒红色 浏览:871
一字肩裙子搭配图片 浏览:64
太阳黄裙子搭配 浏览:393
风衣经典色男士 浏览:259
好看的红色卫衣情侣头像大全 浏览:355
羽绒服可以加个腰带吗 浏览:297
天猫男士长款羽绒服品牌大全 浏览:151
杭州胖衣橱特大码女装 浏览:942
羽绒服男装短款图片大全 浏览:990
男士风衣模板图纸 浏览:891
人穿的裙子怎么画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