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开车门造成交通事故。(急急急急)
应该没什么事的,如有事,最好报警
B. 因开车门引发的交通事故。谁的责任大
你好,交通事故由交警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为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C. 开车门引发交通事故违反安全法哪条
开车门引发交通事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里的规定,其规定了乘车人在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七条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
2、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3、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4、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得跳车;
5、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
(3)开车门导致交通事故制服男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在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并共同签名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第八十七条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且基本事实及成因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D. 乘客开门导致的交通事故
乘客开车门交通事故责任还是由驾驶人承担。因为驾驶人负有观察周边情况,提醒乘客下车注意的责任。根据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以下十六种情形通常将被确定为全部责任: 1、追尾碰撞前车的; 2、变更车道发生事故的; 3、倒车、溜后发生交通事故的; 4、从路外或非机动车道驶入机动车道发生碰刮的; 5、绿灯放行或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转弯车未让直行车的; 6、进入环行路口的车未让驶出或在环行路口内行驶的车辆的; 7、跨越道路中心实线或者隔离实线发生事故的; 8、逆向行驶的; 9、右侧超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10、超越前方正常掉头、左转弯、超车的车辆时发生碰刮的; 11、冲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 12、有禁止掉头标志、标线的地方以及在人行横道、桥梁、陡坡、隧道掉头发生交通事故的; 13、碰撞依法可以暂停、停放的车辆的; 14、开关车门造成交通事故的; 15、机动车进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时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事故的; 16、单方发生交通事故。
E. 开车门导致交通事故是谁的责任
甲乙丙都有责任,但是乙是受害方,甲和丙都需要负责任和赔偿
F. 因开车门引发的交通事故。谁的责任大
如果是司机开车门引发交通事故,司机负全责,如果是乘车人开的车门,司机也要负主责。
G. 开车门引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算谁的
开车门一方全责。
开车门一方的驾驶员有义务提醒车上乘客下车注意观察后方,而乘客有义务观察后方情况。所以基本上是驾驶员和乘客负同等责任,但开车门一方整体是全责,承保其车辆保险的保险公司需要承担全责的赔偿责任。保险不足以赔偿的部分,由驾驶员和开门的乘客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一方全部赔偿后,可以找另一方追偿一半的赔偿款。
比如对方损失是100万,车辆交强险12万全部用尽,商业三者险只有50万,保险共赔偿62万,余38万,驾驶员或开门的乘客都可有义务全额赔付38万。如果驾驶员赔偿了全部的38万,可以找开门乘客追偿19万。反之亦然。
H. 乘客开车门撞人造成交通事故,车主的责任
1、电动车驾驶人员是否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答:从法律层面看,电动车驾驶人员无责。
电动车能否搭载成人,没有统一的规定,由各地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即使当地规定不能搭载成人,电动车的行为要受到处罚,但此行为是事故责任认定没有关系。
2、伤者要求我负责其一日三餐,是否合理?
答:这个问题无所谓是否合理(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此问题显然属于民事赔偿范畴,民事赔偿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当事人协商,只要能达成一致,怎么赔偿都行,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干涉,即使是交管部门也只有调节权,没有强制权。
3、副驾驶上开车门的人应负担的责任是?
答:这要楼主和那个人协商了。
4、我买了交强险和第三责任险,保险公司应支付伤者多少项目的赔偿?
答:交强险只赔偿对方的医药费和财产损失。
医药费赔偿不超过1万元;财产赔偿不超过2000元。
至于第三者险,要看楼主的投保情况,只要不超过限额。
5、损失计算方式?
答:损失是不是算出来的,是实际发生的,没有计算方式。
对方治疗花了多少钱,对方修车花了多少钱,……就是损失多少。
这也不是对方自己说说的,要有收据、发票作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