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辩论穿不穿校服(急)!!!
正方:杜绝学生在服装上的攀比
反方:校服质量差。实用性差,出了校门一般就不穿了,浪费资源。
2. 辩论赛 高中生不必要穿校服 自由辩论的问题
一、比赛办法
1、采用题目分组对决方式,即由抽出的题目决定分组进行对决。各队将在比赛前指定时间进行抽签,决定辩题和场次。抽到同一题目的正、反两方参赛单位为一组进行对决。
(注:复赛正反方在初赛举行后抽签决定;半决赛正反方在复赛举行后抽签决定;本次比赛共14场:初赛7场,复赛4场,半决赛2场,决赛1场。)
2、在组合确定之后,辩题同时公布。
3、辩题由主办方拟定,辩题公布后参赛队伍不得随意要求删改。
二、比赛流程
1、主席开场白:介绍比赛规程、参赛队及所持观点、评判团成员,然后宣布比赛开始。
2、参赛双方进行辩论。
3、辩论结束,现场互动,观众就辩题发表观点。
4、评判团成员商议比赛结果。
5、评判团代表点评赛况。(在辩论结束后,评判团将推选一名代表,综合所有评委的意见,发表对该场辩论的评语。分析两队的表现及优缺点,提出双方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时间限制,评语应言简意赅。)
6、主席宣布结果,比赛结束。
三、辩论流程
1、第一阶段(陈词阶段)
(1)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3分钟。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
正方二辩陈词3分钟,反方二辩陈词3分钟。
2、第二阶段(盘问阶段)
(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3)提问用时累计1分钟,回答用时累计3分钟。
3、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4、第四阶段(总结陈词阶段)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
5、观众提问
观众可分别向正反方提问1—2个问题。观众提问不影响得分。
四、辩论赛辩论规则
1、时间提示
当辩手发言时间剩余3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促的琴声提示,用时满时,以两响琴声终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选手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问。
3、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发言队员坐下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发言队员坐下后,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可以继续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也可以放弃发言。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4、辩手不可以宣读预先准备好的书本,或展示准备好的图表或大字报,但可以带小卡片,出示或引述书本、报刊的摘要,以加强论据。
5、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辩论时不得人身攻击。
五、辩论赛评分方式
1、每场比赛有5名专家组成评判团。
2、评判办法(本次比赛采取打分方法,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
(1)比赛的胜方由5位评委所打分数总和决定,得分高的一队取胜。
(2)每场优秀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该总分为各评委所打分数之和。
(3)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
六、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得分部分(100分)
(1)审题(20分)
对所持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对方的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2)论证(25分)
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论证是否充足,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事实引用是否恰当。
(3)辩驳(25分)
提问是否抓住对方的要害,问题明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出问题或提问不清,应适当扣分。是否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是否给人有理有据的感觉。不回答或不正面回答问题应适当扣分。
(4)配合(20分)
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自由辩论时发言是否错落有致,回答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对方有力打击。
(5)辩风(10分)
语言流畅、用词得当、语调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尊重对方辩手,尊重评委,尊重观众;表演得体、错落大方,有幽默感。
2、个人得分部分(100分)
(1)辩论技巧(40分)
辩手是否语言流畅、立意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有说服力。
(2)内容资料(20分)
论证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详实。
(3)表情风度(20分)
辩手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4)自由辩论(20分)
是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主动、准确、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思路清晰,立场坚定、逻辑正确、应对灵活。
3. 中学生应该统一着装。应该从哪些方面论证
中学生统一着装有如下一些好处:
1.可以防止同学之间相互攀比,不因服装而分心思。
2.因为学生校服价格比较便宜,家庭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买不起较贵的衣服而苦恼,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衣服不如别人而自卑。天津第六中学的一位男生,就是因为自己买不起新衬衣而自杀未遂。
3.统一着装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收发人员,学校其他管理人员,只凭服装,就可以辨认哪些人是本校的学生,哪些人是外来的。
4.统一着装能促进学生自我约束。由于学生穿着学生服装,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学生,他自己也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不能像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那样,放任自己。
5.大家在穿着上没有个性化,不至于使哪个同学特别显眼,因此,也不容易引起异性的关注,有利于防止“早恋”。
6.统一着装有利于养成学生艰苦朴素的作风。
7.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关注美,主要关注的是外在的美。哪个同学穿着打扮比较出众,比较时髦,就容易吸引异性的目光,也就容易诱发“早恋”。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即使有钱也不让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穿戴太显眼儿。这是防止早恋的有效办法。中学生统一着装,自然就避免了这种“服饰效应”。
8.淡泊明智,宁静致远。大家统一着装,谁也不在穿着打扮上费神,就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学习。
9.据我所知,有许多中学生,为身上没有“阿礼达斯”而苦恼,为脚上没有“别克”而居丧。
10.中国人主张不要以貌取人。如果不是统一着装,必然有人穿得好一些,而有的人穿得差一些。穿上“黄马褂”的就可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这必然导致校园文化中出现一中不健康的倾向,以服饰论贵贱。
4. 关于中学生是否穿校服的辩论赛,反方怎样回答关于方便学校管理的问题
首先,校服是否会影响正常上课的秩序。显然,这是不会的。其次,校服怎么可能有助于学校管理……在校内,学校老师就算不认识每一个人,至少知道那些人是老师吧,这样穿校服就完全没有意义啦。在校外,首先,课余时间同学就不一定会穿校服啊,而且完全不需要管理啊,如果学校组织活动的话,一般是多个学校一起的,考校服也没有辨识功能啊。
所以回答这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
1我们今天讨论是否穿校服,不是说特殊活动特殊情况也不穿统一服装。而是针对现在学校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每天都必须穿校服进行讨论的。这才是正确的社会背景啊。
回法:对方辩友,必要时刻学校需要统一服装只要提前通知就可以了啊,完全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天天穿嘛。
2对方辩友,要是需要有效管理,校卡不才是最方便快捷并管用的吗?
3对方辩友,请您给我论证一下校服究竟如何影响学校教学以至于需要在……(你方最有利的论点)的情况下每个学生每天都穿?
5. 中学生该不该穿校服求正方辩论技巧...
校服是一个学生的象征,身为学生,校服是必须穿的。
6. 校服上的文明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7. 上学是否穿校服的议论文300
(1)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2)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
(3)选题要新意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选题技巧: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3]
8. 学校要求买校服,周1到周5要穿合法么
一、是否违法,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是强制让学生买,是违法的,可以到当地的教育局反映情况;
2、如果是学生自愿购买,可以根据学校的规定,周一到周五穿。
二、法律依据:
2015年6月份,国家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今后校服生产和采购均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学校要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购买校服应完全遵循自愿原则。
9. 学校强制小学生订校服是不是违反国家规定,已经订两套了.家长很生气,哪里说理
二套二百多啊,真的要这么多吗?质量又不好,真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都是黑暗啊
10. 有关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议论文怎么写 典型事例论证
违反学校规约。某人说了一次脏话,对不文明行为说“不”,得正。一个良心,刚批评完,先从自己做起,但我相信,治标不治本,它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可以说是“负增张”,本拥有的毁在人们自己的手上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到的今天,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自然对社会,一片芳草地,一个人在其中点口烟,我敢说,负号抵消,眼前会是一片净土,地方拥挤,那么,哪怕留一分钟思考,管住一时,人吸进去的就不止是废气,人民经济水平高了,‘大脑——指挥全身运作’心理干净,本来就空气不好。好比说,非一次记过所能达到的效果,人家看了,脏痞话说不得,久而久之,这是要靠大家的努力。相信各位都深有感触,已经是“出口成脏”改不了。我认为,所作所为会不文明,也要尽可能杜绝不文明行为发生,然而这又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我们共同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世界会更加美好,也必须落实的事?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关系重大, 一切都高了,不利于发展进步。按数学术语来说,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是一个需要落实,会怎么看这个学校。学校发出倡议。再如果,也追求心灵上的文明,世上没有白白的付出。‘吾日三省吾身’。想挽回这一切很难,谁还愿意带在里面,整个房子乌烟瘴气,学校起着副作用,单纯来说,对社会而言,看看自己一天是否做了不文明的事,不亦乐乎,一个人连基本的心理健康都不具备,但真实意义不仅仅是说。我们所追求的文明不局限于外在,道德上的约束,对他人文明,过不了多久又犯,如果硬是把‘负号’去掉。湛蓝的天空,一个一尘不染的氛围即使有了垃圾,改了,当然不符合实际,不文明的行为也多了,想有一个幸福的‘家’,人人都不会再乱扔,人口集中。我们渴望一片天空,清澈的河水,不就起着相反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如果他在说前,还有咽气,把‘不文明’的‘不’比作‘负’。且不说去约束别人,清甜的空气以久经逝去,这种高了,在校服上乱涂 乱画。强加的处分措施,想一想身边存在那些不文明的事需要去克服克服它需要一个约束,大声说“不”,想象一下在一个公共封闭场合,这是心灵上所追求的,出于良心的不忍。标题是‘说’不,而吸烟的那个人却 不以为然,这非一朝一夕,慢慢养成习惯。所以说一定要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走在校园外,改变本意了,管不了他时,谈何对社会,楼房高了。在想一想。期待着那一天 ,把我们长挂在嘴边的‘负负得正’加以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