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近代中国校服演变史结题报告

近代中国校服演变史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1-06-10 07:04:13

A. 中国校服的由来

【中国校服发展史】
中国一百年校服的变化(19张)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 “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对于校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校服将会变得怎样也不好下结论,我们也不妨试目以待。

网络“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运。

B. 旗袍的历史演变

现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袍不开衩,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传统满族旗袍的起源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服饰汉服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汉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民国时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20年代才略有回复。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发生之地,却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1.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裙服,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它悠久的传统之一;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现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实在是一大损失!"

C.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及社会上的少年犯罪现象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钱,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节省开销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费,便知他们如何理财。

二、调查报告
研究目标:
1、通过活动,调查初中生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研究内容:调查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注意科学性,遵守题目制定的准则——越简单越好,使题目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为确保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交的方法,问卷上不写姓名,问卷结果不会对各位同学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同学们如实回答。
研究对象:对某中学初二(1)班43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答卷42份。

三、调查结果
表1. 某中学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统计42人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0—150元 D150元以上
A:18,42.9% B:16,38.1% C:3,7.1% D:5,11.9%
2、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可多项选择)
A勤工俭学 B父母 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D其他亲戚 E其他来源
A:6,14.3% B:34,81.0% C:7,16.7% D:3,7.1% E:4,9.6%
3、你的零用钱主要用途是(可多项选择)
A买书籍 B 储存起来 C买零食 D打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朋友聚会 H其他
A:21,50.0% B:23,54.8% C:20,47.6% D:2,4.8% E:5,11.9%
F:12,28.6% G:7,16.7% H:12,28.6%
4、购买一种商品,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价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A:11,26.2% B:2252.4% C2:4.8% D:10,23.8%
5、你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 不会因价格贵而放弃 B 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 C没什么看法 D不应该
A:1,2.4% B:28,66.7% C:5,11.9% D:8,19.0%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自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 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A:10,23.8% B:10,23.8% C:6,14.3% D:16,38.1%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A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 B无所谓
C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 D反对
A:34,81.0% B:3,7.1% C:3,7.1% D:2,4.8%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A. 向父母要 B. 借 C. 不正当方式 D. 自己赚
A:22,52.4% B:5,11.9% C:4,9.5% 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你会如何处置?
A. 用于学习 B. 用于娱乐 C. 人际交往 D. 储蓄 E. 其他
A:6,14.3% B:6,14.3% C:20,47.6% D:9,21.4%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钱
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零花钱很多。顺德区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比较高,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也比较多。
2、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占81.0%。初中生学业重,课程紧,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
3、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选择储存起来的的占54.8%,买书的占50.0%,买零食的41.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买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时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处理。平时学业忙,没时间逛街,于是很多选择储存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识很强,因此选择买书。初中生正长身体,容易饿,加上嘴馋,因此总在课余时间去买零食。在学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买衣服的钱比较少。
4、购买一种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
考虑价格的占52.4%,考虑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23.8%。买商品时,首先考虑它的价格,只要喜欢、买得起,不管实不实用,都会买下。有些学生考虑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尽其用,认为没必要买没用的东西回来摆,浪费金钱。中学阶段的这个年龄正是对时尚有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对时尚感兴趣,追求时尚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消费理念。
5、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认为可以考虑的占66.7%,认为不应该的占1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他们认为没必要把钱浪费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饱饭,穿着舒适就行了,没必要追求名牌。
6、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源
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风格来源很广,既有父母占23.8%,也又兄弟姐妹占23.8%,更多是自己占38.1%。在家里,平时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费,或多或少收到他们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费理念,不再收他们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学生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的占81.0%,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是很强。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当零花钱不够时,很多学生选择向父母要,占52.4%,也又少部分选择自己赚,占26.2%。初中生还是消费者,没有赚钱能力,所以零花钱不够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会如何处置?
很多学生选择储存起来占41.6%。这个月零花钱多了,或许下个月就不够,为了以防万一,很多学生就选择存储一起来。

五、分析后的思考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

D. 跪求一篇有关“衣着重视程度”的结题报告!!!!!!!

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结题报告

高一(1)班第4组

指导教师:尹雪芹

组长:霍菲霆

副组长:陈春苗

组员:朱文晶、林小燕、谢灵春、王君、符丽鸾、周雪明、岑运筹、陈龙、曾立英

一、课题的确定

随着教育的课改,我们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有学习任务,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其中就有一项是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给了我们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让每个同学从中挑选,然后把挑选到同一个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衣服,在生活中我们息息相关,每天我们都必须穿衣服才可以出门,衣服的用途已不仅是为了遮身和保暖,它更多是为了把人装饰得更美。衣服有它的文化,讲究,内涵。穿不同的衣服可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每个人挑衣服的眼光就不相同,对衣服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中学生在服装要求上也随着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变得越来越高,我们还要为之研究,所以我们都选了“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这个课题。

二、开题报告

写完了简短的课题确定,接下来就是开题报告了,对此,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不过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一篇例文,在阅读以后,才知道要写那么多东西,我们全组讨论再讨论,理清方法,步骤后,才写了开题报告。

1、简要背景说明。

开题报告

1、简要背景说明。题目是由学校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出的,课题组成员都是对此课题感兴趣而分到同一组共同研究这一课题。

2、目的与意义,了解中学生穿着的流行趋势,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青少年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对物质追求的心理。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在研究中煅炼自我,完善自我。

3、与课题相关学科:历史,语文,美术。

任务分工及岗位

岗位
姓名
职责

组 长
霍菲霆
1、组织组员,讨论研究方向

2、主持会议,把握决定

3、负责结题报告

副组长
陈春苗
1、记录每次活动过程

2、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3、配合组长分配各项任务

会 计
周雪明、符丽鸾
1、记录组内所花费用

2、组织全组人凑齐费用,方便工作

信 息

管理员
谢灵春、王君
1、保存组内成员收集到的信息

2、统计调查数据。








岑运筹、陈龙、曾立英
1、提供所需物品(相机、录音器等)

2、联系其他学校学生完成调查表

朱文晶、林小燕
1、负责有关表格、文件的打印

2、负责联系其它的打围的活动

(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第8~9周,具体活动时间 5月2日~5月8日

由周雪明,谢灵春,符丽鸾到各书店查阅关于中学生服装流行的特点,时期等方面的资料。

由陈龙、岑运筹、曾立英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主要在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上搜索有关信息,查询中学生服装介绍、图片、流行趋势等,进行下载。

由朱文晶,陈春苗,林小燕负责到各家服装店进行初步考察,确定采访地点及对象,与老板商量获取一些服装画册和初步资料。

由霍菲霆,王君设计调查表,并复印,发到各个学校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第9~10周,具体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5日针对初步资料,进行采访,陈春苗、朱文晶、林小燕负责采访,霍菲霆负责拍照,整理采访内容。

第三阶段:第10~12周,具体活动时间:5月15日~5月28日,集合资料,各抒已见,整理占有资料,分类,达到共识。再交流各自的设计灵感,由霍菲霆,林小燕负责画图,再由陈春苗设计文字,由谢灵春、王君整理图片,资料,以及调查数据,配合完成最终报告。

(3)计划访问专家及简要采访计划

校内:王立、尹雪芹老师

主要在最后一阶段对其访问,获取对形成最终报告的指导。

校外:个体大世界、百货大楼,步行街的服装小店老板和专卖店的店员,适量采访一些购买服装的男、女中学生。

主要在第二阶段对其采访,采访的主要内容是以往的中学服装的流行趋势等。

(4)活动所需条件。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自行车等

其他:电脑上网、拍照等

预期成果:报告、设计图

(5)表达形式

文字、图片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1、剖析研究对象

(1)中学生的服装流行趋势即中学生对服装的选择朝某个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就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2)发散性思考

[1]学生对在校穿校服的看法。

[2]我国校服存在的缺点

[3]中学生对服装选择观的改变反映出人们物质精神的提高。

[4]中学生服装跟随潮流的发展趋势。

2、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部析研究对象,确立一条科学的研究路线。

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流行的穿着,并采访几个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和一些服装店,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服装的看法和市场上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服装款式。

第三阶段:总结统计。系统剖析中学生服装流行的趋势,统计中学生对服装选择看法的百分率,完成论文。

活动时间
内容
难度

2005.5.14
采访服装店老板等人


2005.5.16
讨论、整理突出中学生服装的资料


2005.5.20
经过研究得出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的结论


2005.5.28
在报告会上,组长提交报告由组员阅览,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3、资料收集过程。收集资料时,我们分为几组,一组去书店,图书管查找图书,一组搜集各类杂志的有关内容,一组上网查找。第一小组走访了本校图书管,海大图书馆,大小书店;第二小组则向朋友同学借阅或到报刊亭查找杂志;第三小组平时上网时就顺便搜索一些网站如:搜狐、网络、新浪等国内知名网站。有一些资料是通过朋友或其他渠道获得的。

4、资料整理,分析过程。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全部打印成份,然后进行分类。把关于同一问题的资料分成一组,然后进行总结,统计,提取信息。

5、老师指导,帮助。开始,我们对研究学习一概不知,但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一篇例文后,我们也明白了,不懂时也会询问一下老师,使我们的报告能顺利完成。

6、能力培养。在这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难题,但我们十一个臭皮匠,顶他一个诸葛亮,再难也可以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次的研究,我们确实领悟到了只有自己亲手种的果子才是最甜的道理。亲身体验了当“小记者”的经历,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不但煅炼了我们的胆量,也煅炼了我们的口才。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处用到电脑,如把网上的资料下载打印出来,把一些图片和资料先刻录在硬盘上再打印出来等。这些过程全是我们组组员自己动手的,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掌握电脑技术很重要,这次,我们的信息操作能力也有长进。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教给了我们怎样动手,怎样与人交流沟通,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少。

四、研究成果:论文

以下是我们的论文:

衣服每个人每天都要穿。它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抵御寒冷、摭挡烈日……它保护着我们,而且一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明质文明极端落后地区的原始社会人们用来御寒的树叶兽皮,到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的质地、外形、分类、功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用细说,如今街上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街上行人形象各异的穿着,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人们都有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而在学校里代表学生­­身份和形象的校服也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样昂贵的品牌服饰开始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就连我们学生这样的穿着也多了起来。这样的现象固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说明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可以表现我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许多家长和教师对此忧心忡忡,怕中学生们花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在穿着上,而影响学习质量或导致养成不良习惯。当前在中国,或者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穿校服,如果没有学校的规定,很少有人主动穿校服。单就校服本身来说,在价格,款式和舒适度上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公立学校的校服较私立学校的校服还有一段差距。学生们对校服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在款式和色彩上,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些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校服。

学校在着装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在服装上的攀比现象,但是,既然校方有所规定,也应该征求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调查问卷见附录)表明有45%的被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校服,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喜欢校服,有24%的被调查学生无所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也在不断的发展,款式和色彩都在趋向多元化,由原来的一年四季都是同一套变化为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多套校服。

无论是校服还是平时的服装,它们都不能像人一样用语言来表达,但它们却是有内涵的。通过我们小组组员的细细研究,我们解读了它们的内涵。

(一)不同生活水平阶段的服装观念。

(1)生活水平低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

服装是一种护体,遮羞之物,是生活习惯和风俗,是社会规范的需要。

(2)生活水平高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

服装是机能活动的需要,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满足和生活快乐,是社会流行的需求。

(二)服装流行的特点

(1)新颖性

这是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流行的产生基于消费量寻求变化的心理和追求“新”的表达。是人们对传统的突破,期待对新生的肯定。这一点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的三个变化上。因此,服装企业要掌握人们 “善变的心理以迎合消费”的求异需要。

(2)短时性

“时装”一定不会长期流行,长期流行的一定不是“时装”一种服装款式如果为众人接受,便否定了服装原有的“新颖性”

特点,这样,人们便会开始新的“猎奇”。如果流行的新款被大多数人放弃的话,那么该款式的时装便进入了衰退期。

(3)普及性

一种服装款式只有为大多数目标顾客接受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流行,追随,模仿是流行的两个行为特点,只有少数人采用,无论如何是掀不起流行趋势的。

(4)周期性

一般来说,一种服装款式从流行到消失,过去若干年后还会以新的面目出现。这样,服装流行就呈现出周期特点。

服装流行的基本规律。

服装流行的规律,可称为“极点反弹效应”。一种款式服装的发展,一般是宽胖至极必向窄瘦运动,长大至极必向短小变动,明亮至极必向灰暗变动,鲜艳至极必向素变动,所以,“极点反弹”成为服装流行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大必小,长必短,开必合,方必圆,尖必钝。俏必愚,俊必丑——极左必极右,愈极愈反。

服装流行的基本法则。

1)流行时装的产生取决于消费者对新款式的接受或拒绝,这个观点与众不同。有人认为,时装不是由设计者,生产商,销售商创造的,而是由“上帝”创造的,服装设计师们每个季节都会推出几百种新款式,而成功流行的不足10%。

2)流行时装不是由价格决定的。

服装服饰的标价并不能代表其是否流行,但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一旦一种高级时装出现在店头,街头,并为人所欢迎,那么大量的仿制品就会以低廉价格为流行推波助澜。

3)流行的服装的本质是演变的,但很少有真正的创新,完全的创新只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一次发生在1947年边奥发表的新外观。一般来说,款式变化是渐进式的,顾客购买时装只是为了补充或更新现有的衣服。如果新款式太离谱,顾客就会拒绝购买,因此,服装企业更应关注目前流行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来创新设计。

4)任何促销努力都不能改变流行趋势。许多生产者和经销者试图改变流行趋势而推行自己的流行观念,但几乎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即使思想延长一下流行时间,也是白费力气。

5)任何流行服装最终都会过期,推出新时装的规律,服装失去原有的魅力,存在便失去意义。

服装流行的花期

1)花蕾期——流行启蒙期(顾客数占10%)

2)花放期——流行追逐期(顾客数占35%)

3)花红期——流行攀顶期(顾客数占40%)

4)花落期——流行跌落期(顾客数占15%)

服装流行花期的特点:花落期跌落线不会很长,因为任何经销商不会努力阻止它下降,反而会“甩货”,加速其跌落。

光解读服装的内涵当然没有说服性,所以我们要求实践来分析一下服装。我们对许多家服装小店老板作了采访,而在小组组员采访服装小店老板的同时看到了一个小店的老客(中学生)正在找衣服,我们小组组员就顺便问了她几句,她穿着很个性,她说:“专卖店的服装质量较为上乘,但款式和个性就逊色很多,而这里的服装可以为淘衣者提供一个参照,比如今年的流行色,常见款式甚至是价格。”老板也告诉我们许多个性女孩的淘衣(即找衣服)的理由。

理由1

个性无极限

“专卖店的衣服太古板,而且一件新上市的衣服。没几天整个海口就有无数人穿,大家都穿就没什么意思了。”加入淘宝行列的女孩们看中街头小店,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较单一的款式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她们个性展示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的审美趋向,已经不是林林总总的专卖店所能完全囊括的。

理由2

让自己更时尚但不奢靡

被老板提到的对象中绝大多数为年龄在十几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女孩,她们大多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但她们追求着装的个性、时尚,不喜欢一成不变。她们总是让自己的衣橱里挂满不同风格的衣物,她们认为只有快速的淘汰率才能满足她们多元化的个性需要,所以她们宁可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整整一天,在大街小巷寻觅适合自己的或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时尚,不需考虑专卖店价格标签背后天文数字的含义,只要愿意耐心去淘,追求衣物高速淘汰率却又不奢靡没有什么不可以。

理由3

淘宝是兴趣更是乐趣

“喜欢在运动、变化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件有意思的事,淘衣就是这样,有一点点个人兴趣,淘到喜欢的衣服也会产生一种乐趣。”

不管女孩们基于何种理由选择在大街小巷挥汗寻觅,但有一个理由是绝对的,那就是淘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让自己满意的服饰。而在专卖店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男生,小组组员问了个别男生,他们说:“专卖店的衣服很休闲,颜色很简单,穿在身上也很舒服,人穿多了才说明那些衣服好看嘛!”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有9%的被调查学生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则有60%的学生偶尔购买专买店的服装。我们中学生属于有所追求的年轻人。

服装有六大属性,分别是品牌、款式、颜色,做工,价格、面料,服装购买三步曲是:看——款式,摸——面料,问——价格

购买服装的特点: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由于服装是穿给别人看的,服装是有自我展示的作用。因而顾客在购买时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选购时一般会征求同伴的意见。

服装二大族类:品牌族与款式族

一类顾客追求品牌服装——关爱生活形象,另一类顾客则追求款式服装——注重个性体现。相应地,就有一类企业追求服装品牌——经营活动以品牌为重点,另一类企业则追求服装款式,经营活动以款式为中心。

品牌是一种象征,符号和信号,它不仅表达了人类对美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文化,教育水平,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价值观,情感与个性等,而服装品牌将上述理念人格化、形象化,帮助人们强化了这类符号,促进了传播和扩散。服装品牌给穿着者一种归属感,给他们带来自信与满足;同时穿着者也通过品牌来判断服装的价值并做选择。因此,中学生对服装流行的趋势向于品牌。

然而从古至今,人的衣服在不停地变化,从简单的几片树叶到兽皮,再慢慢到古装,到旗袍,孙中山服……一直到了现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服装。起先,女中学穿上了低腰牛仔裤,紧身上衣,男中学生穿的是个性的嗽叭裤,宽松衬衫,接着,女生们又开始流行迷你小短裙,可爱上衣,男生们则流行穿着专卖店的T-SHIRT和有着许多大口带的直筒休闲裤;最后延伸到今年,男生女生,都穿着细脚裤,款式一样,但号码是男生大,女生小罢了,无论是男生女生,都穿着宽松的短袖衫,配着细脚步裤,尤其是女生,最爱男生的衣服了,走在街上,女生剪短发,根本分辨不出是男是女了。最近走过男生的服装店,一眼看上去都是花纹为格子的短袖,再去看看女生服装店,同样是花纹为格子的短袖占多数,反正现在在大街上,看到的男、女中学生的服装几乎是统一的,别以为那是校服,那只是设计者无意地把男、女生的服装设计成一模一样的了。请家长,老师不要见怪,现在的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正是如此下去了。因此,我们组的成员做了个大胆的推测,不久以后,设计师不用费太多神了,只要设计出一个款式,把尺码的大小分一分就可出售给男、女生了,或许到那时候,满大街上就没有女生穿裙子了,而换成了男生穿着各式各样的裙子,那不是风俗习惯,那是流行,那是体现中学生个性的服装。女生们也摆脱了以往的淑女,小可爱服装,个个都穿着充满男生味道的服装,反正男生、女生的服装品位对调,不过那只是一种普通的服装流行趋势。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采访,我们大致了解了社会上的人对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穿着的一些意见,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力。我们大概了解了现在中学生的着装情况。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中学生们毕竟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无谓的追求时髦,流行,进行攀比。现在的中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买衣服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但也不排除那么极少数的同学对于这方面的盲目追求和高消费。现在的中学生对于着装方面的独特见解到底对不对?我们整理了调查研究出的成果以及从中看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自己的追求信仰使他们未能购买到所需要的。

第二、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因素。

第三,家庭,学校因素。

从上面的结论来看,结果是令人可喜的,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别人眼中光讲究名牌,个性,时髦的样子。如今的他们在着装方面有着自己选择,不盲目追求名牌,时髦,懂得根据自身的条件,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挑选衣服,不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衣服而且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缺乏自己的个性,但艰苦朴素的品质仍需加强。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能够这样,在穿衣上不花费过多时间,但仍能穿出自己的个性,品位。

附录

中学生服装调查表

1、是否在乎服饰的价格高低?

A、很在乎 B、一般在乎 C、不在乎

2、怎样的服饰价格最能吸引你?

A、昂贵 B、适中 C、超便宜

3、是否注重衣服布料好坏?

A、很注重 B、一般注重 C、不注重

4、在服饰颜色搭配方面是否注重?

A、很注重 B、一般注重 C、不注重

5、喜欢哪种色调的服装?

A、冷色调 B、暖色调 C、都可以

6、是否比较喜欢简单的校服?

A、是 B、否 C、无所谓

7、购买服装时,总是追求潮流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从不追求 D、无所谓

8、是否在意服装的搭配?

A、在意 B、一般在意 C、不在意

9、在远观某件服装后,会不会试一试手感再买?

A、会 B、不会

11、看中了某件服装后,会不会在试穿后才购买?

A、会 B、不会

12、会不在意款饰,只在意舒适吗?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3会即在意美观,又在意舒适吗?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4、是否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

A、不经常 B、经常 C、偶尔

15、你认为今年流行的男生(女生)的服装是什么款饰的?

16、你认为现在中学生是不是都追求潮流,不停地大量购买

衣服?

17、你认为现在中学生该经常穿校服吗?

18、你认为怎样的服装才是最好的?

19、你能预测一下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吗?

E. 谁可以帮我写一个关于中学生与流行文化的结题报告

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结题报告

高一(1)班第4组

指导教师:尹雪芹

组长:霍菲霆

副组长:陈春苗

组员:朱文晶、林小燕、谢灵春、王君、符丽鸾、周雪明、岑运筹、陈龙、曾立英

一、课题的确定

随着教育的课改,我们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有学习任务,还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其中就有一项是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给了我们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让每个同学从中挑选,然后把挑选到同一个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衣服,在生活中我们息息相关,每天我们都必须穿衣服才可以出门,衣服的用途已不仅是为了遮身和保暖,它更多是为了把人装饰得更美。衣服有它的文化,讲究,内涵。穿不同的衣服可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每个人挑衣服的眼光就不相同,对衣服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中学生在服装要求上也随着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变得越来越高,我们还要为之研究,所以我们都选了“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这个课题。

二、开题报告

写完了简短的课题确定,接下来就是开题报告了,对此,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不过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一篇例文,在阅读以后,才知道要写那么多东西,我们全组讨论再讨论,理清方法,步骤后,才写了开题报告。

1、简要背景说明。

开题报告

1、简要背景说明。题目是由学校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出的,课题组成员都是对此课题感兴趣而分到同一组共同研究这一课题。

2、目的与意义,了解中学生穿着的流行趋势,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青少年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对物质追求的心理。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在研究中煅炼自我,完善自我。

3、与课题相关学科:历史,语文,美术。

任务分工及岗位

岗位
姓名
职责

组 长
霍菲霆
1、组织组员,讨论研究方向

2、主持会议,把握决定

3、负责结题报告

副组长
陈春苗
1、记录每次活动过程

2、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3、配合组长分配各项任务

会 计
周雪明、符丽鸾
1、记录组内所花费用

2、组织全组人凑齐费用,方便工作

信 息

管理员
谢灵春、王君
1、保存组内成员收集到的信息

2、统计调查数据。








岑运筹、陈龙、曾立英
1、提供所需物品(相机、录音器等)

2、联系其他学校学生完成调查表

朱文晶、林小燕
1、负责有关表格、文件的打印

2、负责联系其它的打围的活动

(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第8~9周,具体活动时间 5月2日~5月8日

由周雪明,谢灵春,符丽鸾到各书店查阅关于中学生服装流行的特点,时期等方面的资料。

由陈龙、岑运筹、曾立英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主要在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上搜索有关信息,查询中学生服装介绍、图片、流行趋势等,进行下载。

由朱文晶,陈春苗,林小燕负责到各家服装店进行初步考察,确定采访地点及对象,与老板商量获取一些服装画册和初步资料。

由霍菲霆,王君设计调查表,并复印,发到各个学校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第9~10周,具体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5日针对初步资料,进行采访,陈春苗、朱文晶、林小燕负责采访,霍菲霆负责拍照,整理采访内容。

第三阶段:第10~12周,具体活动时间:5月15日~5月28日,集合资料,各抒已见,整理占有资料,分类,达到共识。再交流各自的设计灵感,由霍菲霆,林小燕负责画图,再由陈春苗设计文字,由谢灵春、王君整理图片,资料,以及调查数据,配合完成最终报告。

(3)计划访问专家及简要采访计划

校内:王立、尹雪芹老师

主要在最后一阶段对其访问,获取对形成最终报告的指导。

校外:个体大世界、百货大楼,步行街的服装小店老板和专卖店的店员,适量采访一些购买服装的男、女中学生。

主要在第二阶段对其采访,采访的主要内容是以往的中学服装的流行趋势等。

(4)活动所需条件。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自行车等

其他:电脑上网、拍照等

预期成果:报告、设计图

(5)表达形式

文字、图片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1、剖析研究对象

(1)中学生的服装流行趋势即中学生对服装的选择朝某个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就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2)发散性思考

[1]学生对在校穿校服的看法。

[2]我国校服存在的缺点

[3]中学生对服装选择观的改变反映出人们物质精神的提高。

[4]中学生服装跟随潮流的发展趋势。

2、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部析研究对象,确立一条科学的研究路线。

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流行的穿着,并采访几个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和一些服装店,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服装的看法和市场上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服装款式。

第三阶段:总结统计。系统剖析中学生服装流行的趋势,统计中学生对服装选择看法的百分率,完成论文。

活动时间
内容
难度

2005.5.14
采访服装店老板等人


2005.5.16
讨论、整理突出中学生服装的资料


2005.5.20
经过研究得出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的结论


2005.5.28
在报告会上,组长提交报告由组员阅览,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3、资料收集过程。收集资料时,我们分为几组,一组去书店,图书管查找图书,一组搜集各类杂志的有关内容,一组上网查找。第一小组走访了本校图书管,海大图书馆,大小书店;第二小组则向朋友同学借阅或到报刊亭查找杂志;第三小组平时上网时就顺便搜索一些网站如:搜狐、网络、新浪等国内知名网站。有一些资料是通过朋友或其他渠道获得的。

4、资料整理,分析过程。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全部打印成份,然后进行分类。把关于同一问题的资料分成一组,然后进行总结,统计,提取信息。

5、老师指导,帮助。开始,我们对研究学习一概不知,但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一篇例文后,我们也明白了,不懂时也会询问一下老师,使我们的报告能顺利完成。

6、能力培养。在这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难题,但我们十一个臭皮匠,顶他一个诸葛亮,再难也可以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次的研究,我们确实领悟到了只有自己亲手种的果子才是最甜的道理。亲身体验了当“小记者”的经历,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不但煅炼了我们的胆量,也煅炼了我们的口才。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处用到电脑,如把网上的资料下载打印出来,把一些图片和资料先刻录在硬盘上再打印出来等。这些过程全是我们组组员自己动手的,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掌握电脑技术很重要,这次,我们的信息操作能力也有长进。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教给了我们怎样动手,怎样与人交流沟通,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少。

四、研究成果:论文

以下是我们的论文:

衣服每个人每天都要穿。它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抵御寒冷、摭挡烈日……它保护着我们,而且一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明质文明极端落后地区的原始社会人们用来御寒的树叶兽皮,到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的质地、外形、分类、功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用细说,如今街上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街上行人形象各异的穿着,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人们都有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而在学校里代表学生­­身份和形象的校服也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样昂贵的品牌服饰开始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就连我们学生这样的穿着也多了起来。这样的现象固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说明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可以表现我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许多家长和教师对此忧心忡忡,怕中学生们花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在穿着上,而影响学习质量或导致养成不良习惯。当前在中国,或者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穿校服,如果没有学校的规定,很少有人主动穿校服。单就校服本身来说,在价格,款式和舒适度上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公立学校的校服较私立学校的校服还有一段差距。学生们对校服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在款式和色彩上,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些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校服。

学校在着装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在服装上的攀比现象,但是,既然校方有所规定,也应该征求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调查问卷见附录)表明有45%的被调查学生比较喜欢校服,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喜欢校服,有24%的被调查学生无所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也在不断的发展,款式和色彩都在趋向多元化,由原来的一年四季都是同一套变化为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多套校服。

无论是校服还是平时的服装,它们都不能像人一样用语言来表达,但它们却是有内涵的。通过我们小组组员的细细研究,我们解读了它们的内涵。

(一)不同生活水平阶段的服装观念。

(1)生活水平低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

服装是一种护体,遮羞之物,是生活习惯和风俗,是社会规范的需要。

(2)生活水平高质时期的服装观念是

服装是机能活动的需要,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满足和生活快乐,是社会流行的需求。

(二)服装流行的特点

(1)新颖性

这是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流行的产生基于消费量寻求变化的心理和追求“新”的表达。是人们对传统的突破,期待对新生的肯定。这一点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的三个变化上。因此,服装企业要掌握人们 “善变的心理以迎合消费”的求异需要。

(2)短时性

“时装”一定不会长期流行,长期流行的一定不是“时装”一种服装款式如果为众人接受,便否定了服装原有的“新颖性”

特点,这样,人们便会开始新的“猎奇”。如果流行的新款被大多数人放弃的话,那么该款式的时装便进入了衰退期。

(3)普及性

一种服装款式只有为大多数目标顾客接受了,才能形成真正的流行,追随,模仿是流行的两个行为特点,只有少数人采用,无论如何是掀不起流行趋势的。

(4)周期性

一般来说,一种服装款式从流行到消失,过去若干年后还会以新的面目出现。这样,服装流行就呈现出周期特点。

服装流行的基本规律。

服装流行的规律,可称为“极点反弹效应”。一种款式服装的发展,一般是宽胖至极必向窄瘦运动,长大至极必向短小变动,明亮至极必向灰暗变动,鲜艳至极必向素变动,所以,“极点反弹”成为服装流行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大必小,长必短,开必合,方必圆,尖必钝。俏必愚,俊必丑——极左必极右,愈极愈反。

服装流行的基本法则。

1)流行时装的产生取决于消费者对新款式的接受或拒绝,这个观点与众不同。有人认为,时装不是由设计者,生产商,销售商创造的,而是由“上帝”创造的,服装设计师们每个季节都会推出几百种新款式,而成功流行的不足10%。

2)流行时装不是由价格决定的。

服装服饰的标价并不能代表其是否流行,但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一旦一种高级时装出现在店头,街头,并为人所欢迎,那么大量的仿制品就会以低廉价格为流行推波助澜。

3)流行的服装的本质是演变的,但很少有真正的创新,完全的创新只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一次发生在1947年边奥发表的新外观。一般来说,款式变化是渐进式的,顾客购买时装只是为了补充或更新现有的衣服。如果新款式太离谱,顾客就会拒绝购买,因此,服装企业更应关注目前流行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来创新设计。

4)任何促销努力都不能改变流行趋势。许多生产者和经销者试图改变流行趋势而推行自己的流行观念,但几乎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即使思想延长一下流行时间,也是白费力气。

5)任何流行服装最终都会过期,推出新时装的规律,服装失去原有的魅力,存在便失去意义。

服装流行的花期

1)花蕾期——流行启蒙期(顾客数占10%)

2)花放期——流行追逐期(顾客数占35%)

3)花红期——流行攀顶期(顾客数占40%)

4)花落期——流行跌落期(顾客数占15%)

服装流行花期的特点:花落期跌落线不会很长,因为任何经销商不会努力阻止它下降,反而会“甩货”,加速其跌落。

光解读服装的内涵当然没有说服性,所以我们要求实践来分析一下服装。我们对许多家服装小店老板作了采访,而在小组组员采访服装小店老板的同时看到了一个小店的老客(中学生)正在找衣服,我们小组组员就顺便问了她几句,她穿着很个性,她说:“专卖店的服装质量较为上乘,但款式和个性就逊色很多,而这里的服装可以为淘衣者提供一个参照,比如今年的流行色,常见款式甚至是价格。”老板也告诉我们许多个性女孩的淘衣(即找衣服)的理由。

理由1

个性无极限

“专卖店的衣服太古板,而且一件新上市的衣服。没几天整个海口就有无数人穿,大家都穿就没什么意思了。”加入淘宝行列的女孩们看中街头小店,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较单一的款式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她们个性展示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的审美趋向,已经不是林林总总的专卖店所能完全囊括的。

理由2

让自己更时尚但不奢靡

被老板提到的对象中绝大多数为年龄在十几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女孩,她们大多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但她们追求着装的个性、时尚,不喜欢一成不变。她们总是让自己的衣橱里挂满不同风格的衣物,她们认为只有快速的淘汰率才能满足她们多元化的个性需要,所以她们宁可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整整一天,在大街小巷寻觅适合自己的或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时尚,不需考虑专卖店价格标签背后天文数字的含义,只要愿意耐心去淘,追求衣物高速淘汰率却又不奢靡没有什么不可以。

理由3

淘宝是兴趣更是乐趣

“喜欢在运动、变化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件有意思的事,淘衣就是这样,有一点点个人兴趣,淘到喜欢的衣服也会产生一种乐趣。”

不管女孩们基于何种理由选择在大街小巷挥汗寻觅,但有一个理由是绝对的,那就是淘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让自己满意的服饰。而在专卖店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男生,小组组员问了个别男生,他们说:“专卖店的衣服很休闲,颜色很简单,穿在身上也很舒服,人穿多了才说明那些衣服好看嘛!”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31%的被调查学生不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有9%的被调查学生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则有60%的学生偶尔购买专买店的服装。我们中学生属于有所追求的年轻人。

服装有六大属性,分别是品牌、款式、颜色,做工,价格、面料,服装购买三步曲是:看——款式,摸——面料,问——价格

购买服装的特点: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由于服装是穿给别人看的,服装是有自我展示的作用。因而顾客在购买时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选购时一般会征求同伴的意见。

服装二大族类:品牌族与款式族

一类顾客追求品牌服装——关爱生活形象,另一类顾客则追求款式服装——注重个性体现。相应地,就有一类企业追求服装品牌——经营活动以品牌为重点,另一类企业则追求服装款式,经营活动以款式为中心。

品牌是一种象征,符号和信号,它不仅表达了人类对美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文化,教育水平,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价值观,情感与个性等,而服装品牌将上述理念人格化、形象化,帮助人们强化了这类符号,促进了传播和扩散。服装品牌给穿着者一种归属感,给他们带来自信与满足;同时穿着者也通过品牌来判断服装的价值并做选择。因此,中学生对服装流行的趋势向于品牌。

然而从古至今,人的衣服在不停地变化,从简单的几片树叶到兽皮,再慢慢到古装,到旗袍,孙中山服……一直到了现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服装。起先,女中学穿上了低腰牛仔裤,紧身上衣,男中学生穿的是个性的嗽叭裤,宽松衬衫,接着,女生们又开始流行迷你小短裙,可爱上衣,男生们则流行穿着专卖店的T-SHIRT和有着许多大口带的直筒休闲裤;最后延伸到今年,男生女生,都穿着细脚裤,款式一样,但号码是男生大,女生小罢了,无论是男生女生,都穿着宽松的短袖衫,配着细脚步裤,尤其是女生,最爱男生的衣服了,走在街上,女生剪短发,根本分辨不出是男是女了。最近走过男生的服装店,一眼看上去都是花纹为格子的短袖,再去看看女生服装店,同样是花纹为格子的短袖占多数,反正现在在大街上,看到的男、女中学生的服装几乎是统一的,别以为那是校服,那只是设计者无意地把男、女生的服装设计成一模一样的了。请家长,老师不要见怪,现在的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正是如此下去了。因此,我们组的成员做了个大胆的推测,不久以后,设计师不用费太多神了,只要设计出一个款式,把尺码的大小分一分就可出售给男、女生了,或许到那时候,满大街上就没有女生穿裙子了,而换成了男生穿着各式各样的裙子,那不是风俗习惯,那是流行,那是体现中学生个性的服装。女生们也摆脱了以往的淑女,小可爱服装,个个都穿着充满男生味道的服装,反正男生、女生的服装品位对调,不过那只是一种普通的服装流行趋势。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采访,我们大致了解了社会上的人对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穿着的一些意见,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力。我们大概了解了现在中学生的着装情况。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中学生们毕竟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无谓的追求时髦,流行,进行攀比。现在的中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买衣服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但也不排除那么极少数的同学对于这方面的盲目追求和高消费。现在的中学生对于着装方面的独特见解到底对不对?我们整理了调查研究出的成果以及从中看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自己的追求信仰使他们未能购买到所需要的。

第二、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因素。

第三,家庭,学校因素。

从上面的结论来看,结果是令人可喜的,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别人眼中光讲究名牌,个性,时髦的样子。如今的他们在着装方面有着自己选择,不盲目追求名牌,时髦,懂得根据自身的条件,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挑选衣服,不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衣服而且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缺乏自己的个性,但艰苦朴素的品质仍需加强。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能够这样,在穿衣上不花费过多时间,但仍能穿出自己的个性,品位。

附录

中学生服装调查表

1、是否在乎服饰的价格高低?

A、很在乎 B、一般在乎 C、不在乎

2、怎样的服饰价格最能吸引你?

A、昂贵 B、适中 C、超便宜

3、是否注重衣服布料好坏?

A、很注重 B、一般注重 C、不注重

4、在服饰颜色搭配方面是否注重?

A、很注重 B、一般注重 C、不注重

5、喜欢哪种色调的服装?

A、冷色调 B、暖色调 C、都可以

6、是否比较喜欢简单的校服?

A、是 B、否 C、无所谓

7、购买服装时,总是追求潮流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从不追求 D、无所谓

8、是否在意服装的搭配?

A、在意 B、一般在意 C、不在意

9、在远观某件服装后,会不会试一试手感再买?

A、会 B、不会

11、看中了某件服装后,会不会在试穿后才购买?

A、会 B、不会

12、会不在意款饰,只在意舒适吗?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3会即在意美观,又在意舒适吗?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4、是否经常购买专买店的服装?

A、不经常 B、经常 C、偶尔

15、你认为今年流行的男生(女生)的服装是什么款饰的?

16、你认为现在中学生是不是都追求潮流,不停地大量购买

衣服?

17、你认为现在中学生该经常穿校服吗?

18、你认为怎样的服装才是最好的?

19、你能预测一下中学生服装流行趋势吗?

F.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1、春秋战国 · 深衣袍服

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

在春秋一直到汉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种根据礼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来都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要公平。

2、汉服 · 褒衣广袖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

这就是“交领右衽”传统,也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3、南北朝 · 华袿飞髾

魏晋时期衣冠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4、唐 · 惯束罗衫半露胸

唐代服饰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小贴士大袖衫,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这种服饰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

5、清 · 旗装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旗装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

清代以来,坎肩极为流行。罩穿在氅衣、衬衣或棉袍之外的服装。旗人妇女在坎肩和褂襕的款式及色彩上非常讲究力求能够与穿在里面的旗袍和谐、媲配褙子, 衣上流云,袖间清风。 适合三五出行,日常穿着,雅致而轻灵,随意而自由。

6、民国 · 短袄套裙

民国这段时间,其服饰特点女性主要为袄裙,衣服和裙子是分开的,衣服宽袖,斜襟。高而耸立的领子带有着清末时期的余味,衣袖宽阔但是可以显出纤细的手腕。

斜襟的设计更是凸显了中国古代的服饰特色。那时的女生校服,浅蓝上衣、玄色裙子、白色纱袜、圆口布鞋,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7、民国 · 旗袍

民国旗袍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是中国妇女服饰史发展的一个创新。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型期。

在许多关于老上海风情的文字里,总能看到木地板、老藤椅、即使在盛夏也穿得一丝不苟的长旗袍和尼龙丝袜中期的旗袍显其女性自由独立的个性,腰部逐步收紧显出女性整个身体胸、腰、臀的自然曲线美。

(6)近代中国校服演变史结题报告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人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服饰之代表,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G. 为什么中国校服那么难看

“中国校服的难看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直到近代才慢慢开放。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某些私塾就有了统一定制的棉袍,这就是中国最早期的校服。租界时期,上海公共租界里的一些西方学校率先使用了西装和裙子作为校服,但是这在当时的中国人来看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让他们无法接受...”

H. 新课程 谁帮我写个校服设计的结题报告啊

有哦多的是在网上找撒服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衣、食、住、行"中,它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何谓服装?狭义地说,服装就是单指穿在身上的衣服、裤子、裙子等等;广义地说,服装就是包覆人体各个部位的物质,也包括各种装饰品。这样,我们可以给服装材料下一个定义: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不仅指制作衣服的材料,还包括制作其他配件所用的材料。

那么,究竟服装材料具体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远古时代,纺织技术尚未发明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以兽皮、树叶、羽毛作为他们的衣服面料,以石头、贝壳作为服饰配件。到了当代,随着纺织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但能把棉花、蚕丝、羊毛纺织成面料,还合成了大自然中没有的化学纤维,织成了各种性能优良的面料。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服装材料还远不止这些。在他们眼里,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凡事皆为服装材料。只要翻翻这些年来的服装杂志,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前卫的或不前卫的国内外设计师们几乎把所能想像得出的一切都搬到了模特身上:塑料、纸、木头、钢片等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服装面料已不光是纺和织的问题,各式各样高科技面料不断涌现。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应该了解各个相关领域里的材料,才能为自已找到更多表达设计观念的材料。

服装材料有哪些基本性能?

一般来说,服装材料主要以下的基本性能:

1.吸湿性能。吸湿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良好的吸湿性能可以使人穿着时感到舒适,及时吸附人体排出的汗液,调节体温。从服装材料的组织结构来看,针织材料比梭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好,其中经编针织为最佳。在实际使用时,外衣材料的吸湿性应比内衣材料的吸湿性差。

2.保温性能。保温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纺织纤维中所含的静止空气越多,保温性能就越强。比如,毛线比棉线更蓬松,保温性就更好。质地疏松的织物比质地紧密的织物保温性强,例如:粗纺呢绒的保温性比精纺呢绒强。此外,天然纤维比化学纤维的保温性好。

3.弹性和强度。弹性是指服装材料受挤压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通常,天然纤维的弹性较好,但恢复原状的能力也较弱。合成纤维,尤其是涤纶,其恢复原状的能力很强,制成的服装更为挺括。强度是指使用时的坚牢程度。一般来说,合成纤维的强度要比天然纤维的强度大得多,不易破损。

4.透气性能。透气性能是调节人体舒适感的性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透气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材料组织的密度、厚度及其表面形状,选用时,应根据设计意图,慎重挑选。

5.柔软性能。服装材料的柔软性能是指材料的柔和程度,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影响。柔软性能与纤维的粗细,质地的软硬直接有关。选用的材料越柔软,制成的服装穿

I. 校服的设计与发展结题心得

衣服每个人每天都要穿。它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抵御寒冷、摭挡烈日……它保护着我们,而且一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明质文明极端落后地区的原始社会人们用来御寒的树叶兽皮,到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的质地、外形、分类、功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用细说,如今街上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街上行人形象各异的穿着,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人们都有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而在学校里代表学生

J. 中国第一个穿校服的是哪所学校

中国第一个穿校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学校

与近代中国校服演变史结题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羽绒服怎么系围巾好看 浏览:461
女军绿色短外套搭配图片 浏览:318
好看又便宜的衬衫都在这了 浏览:300
女装丅恤图片 浏览:122
时尚搭配女装春百度网盘 浏览:31
品出山东皮衣怎么样 浏览:796
品牌婴儿服装礼盒 浏览:484
手机外套作用 浏览:302
班尼路仿皮皮衣售价品牌及商品 浏览:141
长款黑白条上衣搭配什么裤子穿 浏览:760
男士冬季运动羽绒服 浏览:26
耐克的外套可以用洗衣粉么 浏览:550
焦糖色衣配军绿外套好看吗 浏览:265
女装黑色羽绒服陈列 浏览:357
二手裤子如何彻底消毒 浏览:492
睡衣生产商 浏览:249
薄荷绿西装外套 浏览:12
品牌折扣女装是真的吗 浏览:219
方方正正写了帽子的什么 浏览:12
巴宝莉风衣男价格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