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制服的意思
制服是多义词。
但人们在理会该词时,多用来联系它的歧义“制式服装”,而很少地去联想它“用一定手段迫使对方驯服”的本义。
此类词在外国也有采用,尤其是日本等国家,但它们在使用此词时,大多是“第二层”意思;欧美等国的此类词在转译为汉义时,则大多是“制式服装”的意思!
『贰』 制服这个词的意思
工作单位统一发布的衣服
『叁』 衣服用古文怎么说
(一)、裳
读音:cháng/shang
出自:战国 屈原《楚辞·离骚》
意思:本义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
示例:
1、下裳: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
2、朱裳:古谓红色的下衣。
3、玄裳缟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用以指鹤。
(二)、袍
读音:páo
意思: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一般有衬里。是中国传统服装——汉服的重要品种,男女皆可穿用。
示例:
1、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意思是穿着以乱麻棉絮成的衣服。
2、又如:袍子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意思:袍就是外衣。
4、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5、衣的前襟 。
如:袍襟(衣襟)
(三)、襟
读音:jīn
意思: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示例:
1、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2、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上衣或袍子前面的部分。
例:大襟、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对襟、底襟、襟带(衣襟和腰带,亦比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襟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襟子(衣襟)、襟儿(衣襟)。
(四)、衣服
读音:yī
意思: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
示例:衣服,衣着(zhuo),衣冠,衣架,衣锦还(huan)乡。
(五)、裙
读音:qún
意思:裙,围穿于下体的服装。广义上包括连衣裙、衬裙、腰裙等。裙自古以来就通行世界,如原始人的草裙、树叶裙,中国先秦时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古谓下裳,古时男女同用,今以妇女儿童服用居多。
(六)、袄
读音:ǎo
意思:有衬里的中式上衣。
通常分为3类: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见裘皮服)。按衣长又可分为大袄和小袄。大袄即长袄,摆线在膝盖上下;小袄即短袄,摆线在腰际至臀部之间。
(七)、褂
读音:guà
意思:中式的单上衣或罩在外面的长衣。
示例:
1、中式的单上衣。
2、罩在外面的长衣。
如: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小褂(中式的贴身穿的单上衣);长褂;短褂
3、古时军装的一种,有罩甲的短袖戎衣
4、清代礼服外服的名称。礼服加于袍外称外褂,短的称马褂
『肆』 文言文中表服装的词
古诗词中的中国古代服装
秦宫诗
【唐】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
服装词语梳理:罗衫、腰带、衿、袖、绣、麻。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服装词语梳理:帻、尚衣、翠云裘、衣冠、冕、旒。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服装词语梳理:笼、缃绮、下裙、紫绮、上襦、帽、鞒头。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服装词语梳理:绣罗、衣、裳、蹙金孔雀、银麒麟、翠。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服装词语梳理: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簇带:妆扮之意。
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服装词语梳理:春幡。
国风·邶风·绿衣
《诗经》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服装词语梳理:绿衣、黄裹、絺、绤。
衣:外衣。裹:内衣。絺:细葛布。绤:粗葛布。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服装词语梳理:绣夹裙、丝履、流纨素、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柳腰轻
【宋】柳永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服装词语梳理:锦衣、冠盖、霓裳、霞袖。
永遇乐(为洛滨横山作)
【宋】张元干
飞观横空,众山绕甸,江面相照。曲槛披风,虚檐挂月,据尽登临要。有时巾屦,访公良夜,坐我半天林杪。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主人胜度,文章英妙,合住北扉西沼。何事十年,风洒露沐,不厌江山好。曲屏端有,吹箫人在,同倚暮云清晓。乘除了、人间宠辱,付之一笑。
服装词语梳理:巾屦、衣袂。
于飞乐
【宋】欧阳修
宝奁开,美鉴静,一掬清蟾。新妆脸,旋学花添。蜀红衫,双绣蝶、裙缕鹣鹣。寻思前事,小屏风、仍画江南。
服装词语梳理:蜀红衫、双绣蝶、裙缕鹣鹣。
甘州遍
【唐】毛文锡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花蔽膝,玉衔头。
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服装词语梳理:红缨、锦襜。
霓裳羽衣(和微之)(节选)
【唐】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服装词语梳理:霓裳、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罗绮、裾、风袖、袂。
『伍』 衣服古文怎么翻译啊
穿衣服;使穿衣服。
《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 王季 ]今日安否何如?’” 宋 苏轼 《天篆记》:“ 江 淮 间俗尚鬼,岁正月必衣服箕箒为 子姑 ,或能数数画字。”
『陆』 古文中衣的意思是什么
【中衣】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多为白色,主要有中衣,中裙,中裤,中单之分。
中衣可搭配礼服,也可以搭配常服,同时可以作为居家服装。
【简介】
也称中单,是穿汉服必备的基本衣物,着礼服时里面一定要加中衣,如同西装中的衬衫。普通的常服也最好配合中衣穿。穿着时,衣身及领子比外衣更贴体,领缘比外衣稍高。
面料:纯棉、棉麻、雪纺、单色缎。
色彩:基本为白色,酷一点可选用黑色。男孩在穿圆领衫时,最好还是穿白色的中衣。女孩子搭配襦裙可选择有色面料(如翠绿色、嫩黄色、桃红色、紫灰色等等);礼服用中衣可选用大红色。
【组成】
狭隘的中衣指上衣的中衣,广义的中衣包括窄袖中衣、广袖中衣、中裤、中裙、中单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FKz8QE2LbZhLfEk_-RNqe_
『柒』 古文中制的意思
古文中的“制”有下列几个意思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规模
『捌』 不用打,就制服的古文怎么说
《孙子兵法·谋攻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