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场救护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救护技能
(1)正确解脱电源。(2)心肺复苏法。(3)会止血、包扎,及正确运输伤员。(4)会处理紧急外伤或中毒。(5)能正确解救杆上遇难人员。
㈡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先复后固的原则。
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2、先止后包的原则。
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并对创口进行包扎。
3、先重后轻的原则。
指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教较轻的伤病员。
4、先救后运的原则。
发现伤病员时,应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抵达最近医院。
5、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
在遇有成批伤病员、现场还有其他参与急救的人员时,要紧张而镇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时进行,以较快地争取救援。
6、搬运与急救一致性的原则。
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应与急救工作步骤一致,争取时间,在途中应继续进行抢救工作,减少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2)现场急救人员医护制服扩展阅读:
现场救护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等状况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区。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运行情况。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预防休克的发生。
8、如果离断肢残端出血多,呈喷射状,应先用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
9、对离断的肢体,应用三角巾、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包扎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装满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10、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采取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
11、如果离断的肢体留有部分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
12、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
参考资料:网络-现场急救
㈢ 如何为现场作业员工提供急救和其它医疗服务
考虑是现场作业,建议建立紧急医疗点,并且需要以比较大的可见文字和标志标明。医疗点至少备用有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就是必须有的急救用品包括纱布、绷带、棉花、三角巾、夹板、碘伏等外伤处置工具,当然也需要带上血压计和听诊器,没这两样量不了血压,我估计你这基础医疗服务也就成不了样子。执勤人员最好是医生或者护士,如果实在没有至少也得是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才行。
㈣ 现场救护的原则和步骤有哪些
现场救护的原则:
1、先抢后救:使处于危险境地的伤病员尽快脱离险地,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治。
2、先重后轻: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伤病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伤病员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3、先救后送:现场所有的伤病员需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至医院。
现场救护的步骤有:
1、现场评估、判断伤病情。
2、及时呼救,先救生命,再治伤病。
3、脱离现场、安全转移。
(4)现场急救人员医护制服扩展阅读:
现场救护注意事项
1、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循环),应采用“看、听、试”方法在5~7s钟内完成对触电者是否恢复自然呼吸和心跳的再判断。
2、若判断触电者已有颈动脉搏动,但仍无呼吸,则可暂停胸外按压,而在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隔5s钟吹气一次(相当于每分钟12次)。如果脉搏和呼吸仍未能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每隔数分钟用“看、听、试”方法在判定一次触电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每次判定时间不得超过5~7s。医务人员未解前来接替抢救前,现场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4、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图方便而随意移动触电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5、慎用药物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是对触电“假死”者的主要急救措施,任何药物都不可代替。
6、如伤口大出血,要立即设法止住。压迫止血法是最迅速的临时止血法,即用手指、手掌或止血橡皮带在出血处供血端将血管压瘪在骨骼上而止血,同时火速送医院处置。
7、高压触电造成的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十分复杂。现场救护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再用酒精全面涂擦,然后用消毒被单或干净的布类包裹号送往医院处理。
8、对于因触电摔跌而骨折的触电者,应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将骨折肢体临时固定并速送医院处理。
㈤ 为什么急救车上的医生不穿白大褂
在我国的一些相对比较发达地区,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已经不再穿着白大褂,而是穿着院前急救人员专用的制服。他们所穿的制服也是他们院前急救工作的一种象征(多带有生命之星,120,急救中心等标识),而且相比白大褂和护士服,急救人员所穿的制服制式更适于院前急救的环境,比如口袋的数目较多(可用于放置医用手电之类的便携小工具),衣服的长度较短(可减少衣物被血液等沾染的可能),部分衣服上设置了反光带(增加夜间出车救援的安全性)等等,这些都更有利于急救和其他救援工作。
㈥ 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前应该做什么
现场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经过现场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优先抢救。这是总的原则。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还必须遵守以下6条原则。。
(一)先复后固的原则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到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的原则。
(二)先止后包的原则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的原则。
(三)先重后轻的原则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就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四)先救后者的原则过去遇到伤病员,多数是先送后救,这样常担误了抢救时机,致使不应死亡者丧失了性命。现在应把它颠倒过来,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到达目的地。
(五)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在遇到成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的情况下,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
(六)搬运与医护的一致原则过去在搬运危重伤病员时,搬运与医护、监护工作从思想和行动上的分家现象。搬运是由交通部门负责,途中医护是卫生部门来协助,好似只有协助之责。
在许多情况下,协调配合不好,途中应该继续抢救却没有得到保障,加之车辆严重颠簸等情况,结果增加了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医护和抢救应在任务要求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完成任务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就能减少痛苦,减少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过去急救是”抬起来就跑”的办法,这一概念在国际范围内已基本上被”“暂等并稳定伤情”这样一种思想所代替。这一稳定方针已经表明可以的效地降低战争与和平时期急救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暂等并稳定伤情”时,并不是把伤病员搁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员在紧张地为马上转送伤病员做应做的打通气道、心肺脑复苏、控制大出血、制动骨折,少搬运中,未经训练者更应该注意。
目前,各先进国家大加强了院外急救和运送工作,如美国目前伤员的运送,从接到呼救信号到送往医院所需只有37分钟左右,大大减少了死亡率,充分说明时间就是生命。
三.急救时间的标准
根据大量急救实践,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受伤后急救时间越会缩短,伤病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伤后12小时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以后。
㈦ 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是什么
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具体包括两大类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心肺复苏有3项,涉及到创伤急救有4项,分别是: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有关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能共有3项技术,
1、徒手心肺复苏CAB
2、电击除颤D(及心电图识别)
3、复苏药物(及气管插管)
二、基础创伤急救(BTLS),有关创伤的现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共有 4项,称之为外伤的四大急救基本技,
1、止血
2、包扎
3、固定
4、搬运
(7)现场急救人员医护制服扩展阅读:
内伤骨折后注意事项
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动患者,颈椎受伤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搬动及对受伤部位进行拉拽、按摩。
2、检查受伤部位,对受伤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条等悬吊并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与未受伤的另一下肢捆绑固定在一起。
3、开放性骨折,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防止感染。
4、做完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要注意运送途中不可碰撞受伤部位,避免人为加重伤情。
伤者搬运的注意事项:
1、移动患者前,先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应先作急救处理,如止血、固定后再搬运。
2、搬运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患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3、用担架搬运患者,一般头略高于脚,但休克患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患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患者的情况;有脑脊液耳漏、鼻漏,头部抬高30度,昏迷患者头偏于一侧。
4、用汽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颠簸,避免刹车是使患者再度受伤、疼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危急重症
㈧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一、应急救护概念
应急救护是指在发病或意外伤害的现场,在专业医护人员抵达现场之前对伤病员采取的救助行动。急救不只是提供身体受伤或不适的初步救护,也包括为因经历或目睹灾难而情绪困扰的人提供心理支持。
1、应急救护模式:立足于事发现场,依靠“现场救护者”(第一反应人)对伤病员实施正确、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争取时间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
2、强调“现场救护者”(第一反应人)的作用:现场救护者是指在现场为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任何经过急救培训的人都可以是现场救护者。
3、强调“救命黄金时间”:对一些急危重伤病员特别是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要特别强调黄金急救4分钟的理念,要把握急救的时效性,争分夺秒抢救伤病员生命。
4、应急救护目的:挽救生命,防止病情、伤势恶化,促进恢复,减轻伤残。
二、现场救护者在现场
1、评估环境:确保救护者和被救护者的安全,分析事故原因、人数,环境不安全切不可贸然进入现场。
2、判断病情、伤情:重点观察意识、气道、呼吸、心跳、瞳孔等情况。
3、 呼叫求救:呼叫周围的人,及时拨打120、110、119等救援电话。
4、 现场救护: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伤病员进行及时救护。
三、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
1、先救命后治伤。
2、处理伤员时,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急症和重伤员,然后处理轻伤员。即先急后重、先重后轻,在急救人员少、伤病员多的情况下,要对那些经过应急救护能存活的伤员优先抢救。
㈨ 急救人员衣服是什么样的
各地对院前急救人员衣着要求不一样,各个省或直辖市有具体的文件要求。目前基本都是统一制服着装的趋势,不像以前那样再穿着白大褂了。要知道院外急救情况复杂多变,白大褂的着装不利于户外施救的进行,也不利于夜间救护的安全。正规急救人员的制服上一般都会有生命之星标识以及显示地区归属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