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朱九思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黄树槐
朱九思同志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框架搭好了,基础奠定了,方向明确了,我们没搞什么新的,只是添砖加瓦、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而已。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
正是由于九思同志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以及他所领导的那次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能够抢抓机遇,实现了一次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对学校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朱九思
华中科大原校长李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差不多把朱九思当做校父看待。九思先生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之一。今日之华中科大,除了医科之外,理科、人文社科之发展的基础,都是在九思时期所奠定的。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在华中科技大学学者云集的背后,更有以朱九思老院长为首的历届领导者,用远见和胆识,为教师营造出了潜心学术、自由探索的宝贵空间,为学校构建了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学科体系,使华中科技大学拥有了腾飞的活力。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朱九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界的老前辈,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和见解,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
我曾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前院长朱九思多次深谈,发现他对于外界新理论与新信息都能及时掌握,而且对中国高等教育现存弊端与改革走向颇多真知灼见。
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
半个多世纪以来,九思全身心地投入华中工学院,为华中工学院的创办、崛起和综合性、研究型发展,为华中工学院进入全国一流、国外知名,他孤心苦诣,殚精竭虑,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执著、聪明和才智,也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他的成就表明,他是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教育家。
《朱九思评传》作者王炯华
朱九思几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办华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在高等教育界率先改革,独领工科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发展潮流,为华工的崛起、跻身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学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⑵ 中山大学历史系50年代有周济旺同学吗他是被错假冤案划成右派的。
你好,确有此人,是我爷爷。我是被爷爷带大的,他们一群老同学经常聊起这事,所以我对当年的事情略知一二。
当年中山大学因某思想言论活动,在大字报签字而被错误划为右派,在青海劳改受苦二十余年。平反后在单位遭人妒忌,用右派做文章排挤,爷爷性格忠厚善良不与人争斗,后来回乡在当地县城做人民教师。
爷爷于2016年3月28日去世。
⑶ 武大和华科那个好啊
武大和华科综合实力差不多,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华科列第七,武大列第八.两者旗鼓相当.
我是华科的学生,客观评价一下两个学校:武大发展比较全面,以文科见长,特别是新闻、经济、管理等许多学科实力很强,是华科所不能比的。华科发展相对有些“偏科”,理工科实力很强,而文科方面则相对弱些,我们这修经济、管理第二学位的同学基本都选择去武大了,确实武大在这些方面实力明显强过华科。
华科也有自己的优势,像机械、电信、计算机、电气还有现在很热的材料等一批学科,华科在华中地区毫无疑问是首屈一指的。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去年国家耗资
2亿多在华科东校区东九楼后面建成的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坐落在华科。要单论理工科,华科和除清华以外的所有其他学校都有得一比。
武大我去过好多次,可也不是很熟,总体感觉比华科漂亮,暂且不说了。我个人挺喜欢华科的,在这里,每一个有志向,有目标的人,都可以得到许多发展自己的机会,很自由。在华科里我遇到的好人挺多,所以在这里生活感觉很舒服,有种很亲切很温馨的感觉。然后华科里男女比例失调有点严重,像我所在的机械学院,男女比例大约为7:1,21个班中,有两个是“和尚”班,我班就一个女生,说真的:想找个好的女朋友,是真难!!!虽说机械学院是华科的王牌学院,可这男女比例问题想起来感觉也挺不爽的。
作为武汉的学生,我觉得争两个学校哪个更好完全没有意义,两者就像两兄弟一样,一起合作,面向世界,共同进步,办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才是王道。华科近些年来发展确实非常迅猛,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大型体育管,(已经举办了CEG和ESWC两次大型电子竞技比赛,魔兽比赛现场看真叫个爽哇)一个大型金工实习培训中心相继拔地而起,一方面由于华科前任校长是现在的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另一方面和武汉政府响应国家中部大崛起战略也有关,对工程师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使武汉政府乐于向华科“投资”,来换取华科每年的高招生人数“政策”的大量的人才输出。我个人觉得,华科的发展有点畸变的事态,尽管发展迅猛,当发展结构有些失衡,处理得好则可一飞冲天,处理得不好,最后可能出现“泡末经济”,甚至轮为一个“鸡肋学校”。
⑷ 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比较厉害的人物
说一说我说知道的吧
第一个是我们院的崔昆院士;崔昆院士真的是为材料和金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夫人的故事我们学生之间也一直流传着,崔昆院士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和夫人自掏腰包建立了奖励家庭贫困学生和新生的奖学金基金却一直延续着,并且把财产也捐给了组织,我们都很尊敬并佩服崔院士。
第三个是张小龙,微信之父,产品之神啦。每天用的微信就是他的产品。据说原本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大神了。佩服佩服!!
还有pptv的姚欣,qq宠物的汪海兵等等。甚至还有《愿得一人心》的李行亮和正在参加创造营的李昀锐。
其实我科并不缺少各种各样的人才,还有很多更多的专业顶尖人才因为钻研学术所以在自己方向有名但不被媒体所知。希望我也能加倍努力,有一天和各位大佬一样棒!!!!
⑸ 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就我现在想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有吧。
老师的话,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华科的四大才子了吧。毕竟也是拥有网络词条的一个组合了哈哈哈
这门课程是由十个不同的老师讲授的,每个老师都是学校内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师,包括的我们的新校长,也包括尹平老师。
尹平老师在那节课上讲的是武汉这种城市的革命回忆。尹平老师可是说是满足了我对大学学者的所有幻想,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观点独立明确,理性透彻。那节课后,我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才子。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让同学们真正的喜欢上他的课。
⑹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是谁
目前是李培根
⑺ 关于华科
名声不好还是内因和外因。
内因:1,学校宣传做得很差很差,不是说广告啊什么的,而是,学校真的很不会公关。像新当选的江苏省常委弘强女士就是华科毕业的,但报纸上的报道却没有“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科)”这样的字眼。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就是华科毕业的,这个知道的人多么?
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太低调务实了。培养出了现在全国第六的新闻学院,但几乎没有文科生知道;拥有华中地区最厉害的日语专业也没有人知道;社会学已经能够和武大分庭抗礼了也没人知道;教育学已经让华师感受到压力了也没人知道……(不止外界人士不知道,连学校的理工科学生也觉得自己学校的文科很差很差,其实,学校的文科专业实力在理工科院校是仅次于清华和浙大的)
这还是源于学校宣传工作做的不好,可能是由于老一辈华工人真的没有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吧。
2,就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学生都有很扎实的专业实力,在全国各个大学生比赛上拿奖拿到手软;但是,没有一个学生会大方地向外界宣布自己曾经获过什么什么奖项,别人不问,他们不会说。这样也许是低调不求虚名,但是这样对学校的发展真的不好。而且学校官网上说学生得奖的新闻很少,因为我曾经在记者团干过,记者团的人说,谁大赛获奖不是重点要报道的,如果重点报道的话我们记者团估计得累死。(P.S华科记者团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第一记者团,团友遍布全国各大媒体,这个也应该没人知道吧?)
3,学校太重视理工科,学校的名誉当然很大一部分靠的是理工科,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社会关注自然科学的人远远多于关注人文社科的,你在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很少有人关注,除非成就具有创世纪的轰动,就像南京大学一样,南京大学的自然科学成就多的让其他名校汗颜,但是走在人们视野最前沿的高校中却很少有南大的名字(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南大的,低调却不低沉),因为南大的社会科学相较复旦北大人大清华就很一般了。
外因,我向来不喜欢找外因,因为我清楚,我知道的外因大家都知道。
华科是新生学校,新生事物的崛起自然会受到各个传统权势的阻拦。不过,我们不怕这些打压,因为我们有的是实力,有的是进步空间。
明眼人都明白在那诋毁华科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不解释。
另外回一楼一些话:
1,我知道你也是很敬仰浙江大学的,但是我要说的是,浙大的合并也受到了很多非议,你说浙大享受合并的成果,这样不好,不止浙大的同学不高兴,连我也不高兴。连我们校长根叔都说了,我们赶上浙大上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浙大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中科大的问题,我以前混中科大的贴吧,贴吧里虽然有非议华科的帖子,但是里面的留言都是很理智的,很多人都指责发帖的人不是中科大的人。后来有这样的贴吧主就删。另外我想说,网络贴吧,华科吧的友情贴吧里面,只有中科大是武汉外的高校的,说明一点,中科大的学生尊重我们,那么,我们更应该尊重中科大,因为,他们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对象。
3,你说,朱九思校长离任后学校就走上了停滞不前的道路,这错了,学校发展的很好,在社会上受到什么非议我不管,但是我们“学在华工”的名声一直保持着,而且很好地保持着,一些毕业的学长也会说华科学风没有以前好,那是因为他们带了有色眼镜看我们了,我们自我问心无愧。
另外回楼主,别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在某天成功了别忘了说自己来自于最温暖的最团结最有人情味的华科就行了。
⑻ 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哪个更加好些
当然是西安交通大学了。
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⑼ 谁知道华科怎么样
呵呵,我就是武汉的,就在华科附近。我的不少同学,亲戚都曾在华科学习。对华科还是比较了解的。
华中科技大学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合并而成的。 其中同济医科大学在汉口青年路,离武昌主校区很远。
华科有几大特点:一是大。在华科,没有自行车是不行的,太大了。我有个同学以前住在东校区(原城建学院),上课得猛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二是气派,华科里面高楼不少,进出车辆也多,公路就在校内,进去之后你会怀疑这里到底是大学还是大街。三是发展快,20年前华中理工还只是个二本,现在都是前十了。各级政府部门对华科也很看中和支持。现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正是华科合并是的校长,也难怪华科财大气粗。
虽然我不是华科的,但我可以这样说,华科是学习的理想圣地。要硬件有硬件,要软件有软件。无论是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学习风气,都非常好。
华科的硬件设施,正是周济在任华科校长期间一手搞上来的。体育场,开水房,健身房,超市等都很齐全。华科的学习风气是出了名的好,武汉人对华科的印象非常好,华科出来的学生也大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华科的专业相当的齐全,以前只是工科比较强,由于发展快,现在文史经管也不错。华科的机械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医学类都十分强大。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等专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给你个网址:
http://e.china.com/zh_cn/1055/20040316/11645631.html
⑽ 华科真的 有名无实 ╮(╯▽╰)╭ 早点说我就不报华科了 这又出来一个学位门 求真相
呵呵,别的不说,华科的学习氛围,真不是盖的,别人怎么说的,平时自习的人都比别的学校上课的人多,我现在在华科复习考研,真的是很震撼!楼主好好想想吧!!!人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学术氛围不是一般的学校可以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