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泉州有趣的地名资料(历史、故事……)
仙公山的传说
何氏九仙
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高山。山远远看去就像两个妇人的头髻,人们把它叫做双髻山。传说古早时如果遇到干旱,到双髻山乞雨就会下雨,让五谷丰收,因此双髻山又称丰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丰山洞,洞内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们更常把这座山叫做仙公山。
传说在汉武帝年间,江西九江有一户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刘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九个儿子胸怀天下,但是生于乱世,就一心学道修炼,济世救人。这九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亲参与了淮南王的叛乱,劝阻无用,就做阵来到福建隐居。他们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后来走到莆田。九个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枫树搭亭子居住,采药炼丹,这个地方后来叫做枫亭。
何氏九个兄弟四处采草药炼丹救人,最后在仙游九鲤湖骑鲤鱼飞天成仙。百姓感激他们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鲤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来供奉。后来何氏九仙在丰山降灵,丰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关于先公山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有一个县官,生了九个儿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脚瘸手。县官觉得这九个儿子很丢脸。但是九个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关心百姓的辛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有一回,县官做六十大寿,四五路的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乡里老大都来贺寿。县官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里总是怕九个破相的儿子让他没面子。县官就把九个儿子关在柴房,不让他们出来见客。
九个兄弟的舅舅也来拜夀,看不到他的九个外甥出来叫阿舅,就问县官。县官只顾招呼客人,没有闲工夫答话。舅舅就亲自去找九个外甥。找到柴房,听见里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门进去。九兄弟见门一开就往外跑。他们见舅舅追过来,以为是有人又要把他们关进柴房,就拼命跑。一直跑到湖边,一个一个跳进去。舅舅大惊,赶快叫人来捞。突然间,湖水象煮沸的开水不停地滚动。九尾鲤鱼冲出湖面,载着九个兄弟向天顶飞去。从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九鲤湖,九个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传说讲,九仙公来到丰山,看到丰山山势好,风景秀丽,就在丰山显灵。人们就在山顶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误会中帮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内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闽南俗语说,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话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就会出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丰山,有了九仙公,香客、游客来山顶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B. 马甲镇的旅游资源
马甲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景区仙公山海拔758.6米,始建于南北朝齐时,主祀何氏九仙,山顶佛、道、儒三教会祀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体现泉州人民和泉州文化对不同宗教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吸引历化文人墨客云游于此,留下许多宝贵诗词题刻,流传着众多神奇美丽的九仙传说,是福建省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之一。仙公山脚下,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创办的仰恩大学,闻名海内外,现有在校师生员工16000多人。诗情画意的仰恩湖景和校园现代建筑群体的完美结合,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仙公山、仰恩大学成为马甲镇对外两张响亮的名片。马甲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除仙公山、仰恩大学城两大主景区外,惠女水库风光、动植物观赏园、康济庙、坑头、西辽民俗村、顺济宫、谢氏土楼、杜氏宗族系列古迹、炉田、梧峰农家乐、梅岭花卉赏玩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景点项目具备旅游开发潜力。
C. 马甲镇的文化教育
全镇现有大学1所,中学3所,小学13所,幼儿园6所,镇级综合文化中心1个,三级甲等医院1所。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摄影、龙舟赛、南音、大鼓吹、琴棋书画、戏曲弹唱、各项球类。大鼓吹九仙传说被列入泉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顶目,旅游、科教、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马甲镇是我国第一所本科私立大学——仰恩大学校址所在。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庭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88年由福建省政府办学。为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从1994年7月起,仰恩大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试点,由仰恩基金会独立办学,是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私立大学。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 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14余万平方米。
D. 马甲镇的乡镇概况
马甲镇位于泉州市洛江区中北部,洛阳江上游,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公山下,全国著名民办高等学府仰恩大学所在地,距离中心市区24公里,东靠惠安、仙游县,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镇,北连罗溪镇。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途经此地稍事休整,并于溪边养马。村民窃规,但见满山遍野尽是“战马之甲”,故名。宋代属晋江县玉泉乡善政里、仙溪里。元、明、清属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晋江县第四区锦凤乡、丰山乡、锦丰乡。 1943年建制称马甲乡,1991年改称马甲镇,历史上隶属晋江市,1971年改属于泉州市。1985年改属于泉州市鲤城区。1997年改属泉州市洛江区。地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7.2万,有汉畲两个民族,大部分为汉族,华侨华裔2万多人,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
E. 福建泉州马甲镇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马甲镇位于泉州市洛江区中北部,洛阳江上游,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公山下,全国著名民办高等学府仰恩大学所在地,距离中心市区34公里,东靠惠安、仙游县,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镇,北连罗溪镇。1943年建制称马甲乡,1991年改称马甲镇,历史上隶属晋江市,1971年改属于泉州市。1985年改属于泉州市鲤城区。1997年改属泉州市洛江区。地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7.2万,有汉畲两个民族,大部分为汉族,华侨华裔2万多人,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代码]350504101:~201炉田村 ~202梧峰村 ~203二甲村 ~204后坂村 ~205就南村 ~206溪北村 ~207溪林村 ~208潘内村 ~209马甲村 ~210杏川村 ~211永安村 ~212仰恩村 ~213洋坑村 ~214新庵村 ~215彭殊村 ~216梅岭村 ~217祈山村 ~218新生村 ~219新建村 ~220新民村 ~221前安村 ~222蔡内村 ~223义山村 ~224西头村 ~400仰恩大学
马甲镇
马甲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景区仙公山海拔758.6米,始建于南北朝齐时,主祀何氏九仙,山顶佛、道、儒三教会祀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体现泉州人民和泉州文化对不同宗教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吸引历化文人墨客云游于此,留下许多宝贵诗词题刻,流传着众多神奇美丽的九仙传说,是福建省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之一。仙山脚下,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创办的仰恩大学,闻名海内外,现有在校师生员工16000多人。诗情画意的仰恩湖景和校园现代建筑群体的完美结合,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仙公山、仰恩大学成为马甲镇对外两张响亮的名片。 马甲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除仙公山、仰恩大学城两大主景区外,惠女水库风光、动植物观赏园、康济庙、坑头、西辽民俗村、顺济宫、谢氏土楼、杜氏宗族系列古迹、炉田、梧峰农家乐、梅岭花卉赏玩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景点项目具备旅游开发潜力。全镇现有大学1所,中学3所,小学13所,幼儿园6所,镇级综合文化中心1个,三级甲等医院1所。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摄影、龙舟赛、南音、大鼓吹、琴棋书画、戏曲弹唱、各项球类。"大鼓吹""九仙传说"被列入泉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顶目,旅游、科教、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马甲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龙眼、荔枝、红桃、香蕉、乌龙茶等名优果茶及麦文冬、郁金等中药材。针织、服装、鞋业、石材、床上用品成为工业经济支柱产业。2008年全镇实现企业规模产值6.7亿元,农业总产值1.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仙公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7万人,旅游总收入1340万元。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第九届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马甲镇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打造现代化科教旅游强镇,致力于实施大泉州发展战略和洛江区委、区政府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镇区建设初具规模,道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中心镇区、工业园区、旅游区和科教区四大功能区的发展格局,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和谐稳定,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泉州美丽的"后花园"。
F. 马甲镇的行政区划
[代码]350504101:201炉田村 202梧峰村 203二甲村 204后坂村 205就南村 206溪北村 207溪林村 208潘内村 209马甲村 210杏川村 211永安村 212仰恩村 213洋坑村 214新庵村 215彭殊村 216梅岭村 217祈山村 218新生村 219新建村 220新民村 221前安村 222蔡内村 223义山村 224西头村 400仰恩大学
G. 马甲是属于泉州管吗如果是具体属于哪里管
算起来马甲镇是隶属泉州市洛江区管辖的。
马甲镇位于泉州市洛江区中北部,洛阳江上游,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公山下,全国著名民办高等学府仰恩大学所在地,距离中心市区34公里,东靠惠安、仙游县,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镇,北连罗溪镇。1943年建制称马甲乡,1991年改称马甲镇,历史上隶属晋江市,1971年改属于泉州市。1985年改属于泉州市鲤城区。1997年改属泉州市洛江区。地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7.2万,有汉畲两个民族,大部分为汉族,华侨华裔2万多人,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代码]350504101:~201炉田村 ~202梧峰村 ~203二甲村 ~204后坂村 ~205就南村 ~206溪北村 ~207溪林村 ~208潘内村 ~209马甲村 ~210杏川村 ~211永安村 ~212仰恩村 ~213洋坑村 ~214新庵村 ~215彭殊村 ~216梅岭村 ~217祈山村 ~218新生村 ~219新建村 ~220新民村 ~221前安村 ~222蔡内村 ~223义山村 ~224西头村 ~400仰恩大学
马甲镇
马甲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景区仙公山海拔758.6米,始建于南北朝齐时,主祀何氏九仙,山顶佛、道、儒三教会祀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体现泉州人民和泉州文化对不同宗教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吸引历化文人墨客云游于此,留下许多宝贵诗词题刻,流传着众多神奇美丽的九仙传说,是福建省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之一。仙山脚下,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创办的仰恩大学,闻名海内外,现有在校师生员工16000多人。诗情画意的仰恩湖景和校园现代建筑群体的完美结合,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仙公山、仰恩大学成为马甲镇对外两张响亮的名片。 马甲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除仙公山、仰恩大学城两大主景区外,惠女水库风光、动植物观赏园、康济庙、坑头、西辽民俗村、顺济宫、谢氏土楼、杜氏宗族系列古迹、炉田、梧峰农家乐、梅岭花卉赏玩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景点项目具备旅游开发潜力。全镇现有大学1所,中学3所,小学13所,幼儿园6所,镇级综合文化中心1个,三级甲等医院1所。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摄影、龙舟赛、南音、大鼓吹、琴棋书画、戏曲弹唱、各项球类。"大鼓吹""九仙传说"被列入泉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顶目,旅游、科教、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马甲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龙眼、荔枝、红桃、香蕉、乌龙茶等名优果茶及麦文冬、郁金等中药材。针织、服装、鞋业、石材、床上用品成为工业经济支柱产业。2008年全镇实现企业规模产值6.7亿元,农业总产值1.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仙公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7万人,旅游总收入1340万元。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第九届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马甲镇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打造现代化科教旅游强镇,致力于实施大泉州发展战略和洛江区委、区政府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镇区建设初具规模,道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中心镇区、工业园区、旅游区和科教区四大功能区的发展格局,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和谐稳定,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泉州美丽的"后花园"。
H. 泉州市河市镇和马甲镇哪个比较好
总的来说马甲会比较好一下
河市镇位于洛江区中部偏南,距泉州市区20千米。人口35044人(2003年末),有畲、回等少数民族。辖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市街。 泉(州)仙(游)公路,河(市)洪(濑)公路和河(市)洛(阳)公路过境。主要企业有商贸、手套、服装、食品、电子、陶瓷工艺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盛产龙眼。明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为此地人。
马甲镇位于泉州市洛江区中北部,洛阳江上游,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公山下,全国著名民办高等学府仰恩大学所在地,距离中心市区24公里,东靠惠安、仙游县,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镇,北连罗溪镇。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途经此地稍事休整,并于溪边养马。村民窃规,但见满山遍野尽是“战马之甲”,故名。宋代属晋江县玉泉乡善政里、仙溪里。元、明、清属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晋江县第四区锦凤乡、丰山乡、锦丰乡。[1]1943年建制称马甲乡,1991年改称马甲镇,历史上隶属晋江市,1971年改属于泉州市。1985年改属于泉州市鲤城区。1997年改属泉州市洛江区。地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7.2万,有汉畲两个民族,大部分为汉族,华侨华裔2万多人,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