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想要多大U字的图形画到几何格上面。
2、找一本几何簿,里面有很多四方形的小格子,把心里想要大小的U字形画到几何簿上面,在空格上打上X就是了,要想宽一点的还是长一点的,大小、高低、宽度任选,很方便。
3、打毛衣时,可再根据几何图形来打,横向一个X代表一针,上下一个X代表打一圈,比如说,U字上半部分,是两竖,毛线粗的每竖用3针,细的用5针,U字底部有点圆形,在画图时要注意点。用两种颜色的毛线。
㈡ 蜡笔小新天蓝色几何图形衣服
我知道,但是那个中国目前买不到,你可以去香港,日本或台湾看看。实在没有那就是只能定做了。
㈢ 请你用学过的几何图形设计衣一副美丽的对称轴图案
㈣ 用几何图形拼接出十款不同外形的服装
不可能。假如有五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我们先拿出其中3个,每个三角形选一个角(每个三角形选对应的不同的角)拼成一条线,拼成一个梯形;还剩下2个,而2个三角形是不可能拼成一个三角形的。而让那个梯形变成三角形,就必须再加一个小三角形。所以,不可能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反之,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把它分成大小形状都完全相同的5个小三角形!
你听明白了吗?
㈤ 如何编织一件完整的毛衣
圆领套头毛衣的花样编织技法
花样设计,尺寸掌握,编织技巧。
这是一件圆领套头毛衣,它的花样设计方法是上部主体部分为三角连续式下部陪衬部分为双鹰和几何图案,采用的是四平双板提花针法,尺寸为身长2尺胸围3.2尺,袖长1.6尺,领深2.5寸。下面具体演练一下它的花样设计、尺寸编排,以及编织过程。
花样设计
这就是我们织的套头圆领毛衣的图案,这于案特点是主体部分在上部,以三角连续为主,陪衬部分在下部,包括双鹰翱翔和最底下的花边几何图形,在设计时,我们采用了左右相对的方法,以三角的低尖为中轴线,先设计左半部分,然后用左右相对的方法,将左半部分复制到右半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设计一个花样时,应该先考虑到编织过程中,左右袖垄在并针时,不至于破坏图案的完整性,领窝部分,无论设计圆领,或则是鸡心领,都不会影响图案的整体性。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这种圆领花样的设计原理,就暂时介绍到这里,类似这样复杂花样的绘制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几期里还要介绍。
尺寸掌握
一般采用与编织机配套的跟踪器,按照成衣的实际尺寸事先画在跟踪器的图纸上,一张图纸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前片,后片,袖长一次都画上,现在我们开始画编织图,衣长2尺,大约折合为67厘米减掉松紧边8厘米后为59厘米,在图纸上找出59厘米,画一条直线下去,然后再画肩宽1.3尺为34厘米,再画袖笼的高度大约为25厘米,胸围3.2尺约为107厘米,除以2为54厘米,然后从袖笼的三分之二处作记录画一条曲线与胸围向内3厘米处相交,再从袖笼口的胸围处向下画一条直线到底边,这样后片的编织图尺寸就画好了。
前片与后片比大致相同,不同处是袖笼比后片高2厘米,领深2.5寸大约为8厘米,领宽为肩宽的三分之一,然后再画条曲线,这样前片的编织图就画完了,再用其它颜色的笔画袖片,袖长1.6尺约为53厘米减去罗纹袖口5厘米应为48厘米,袖口宽9寸为30厘米,袖山高4.5寸为15厘米,画完袖山高后再从袖肥到袖口画一条斜线,再从袖肥到袖山高度画一条曲线,这样袖片的编织图也画出来了,把画好的图纸装到跟踪器上,我们就可以编织了。
编织技法:
正式编织之前同样也要织出来样片来,兄弟跟踪器样片规定为40针X60行,这个样片需要用双板提花针法来编织,如样片的宽度为12.2厘米,就把竖密度盘调到12,下面微调到2。
125号横密尺按上后可看出线条对准87,也就是87针,在针床的右侧 排出87针,左侧也排出87针,与之相对应,再以双板提花的程序进行花样编织,在编织的过程中按图指上绘制的线条进行加针和并针,好现在开始并袖笼,一次并掉7针,由87针并到80针,当线段移到76时左右再并2针,随着机头的运动线段逐渐往下移动,无论曲线弯到什么程度,都会在跟踪器图纸上表现出来,然后根据线段所表示的针位,继续往下并,当并到69针时,就形成一条直线随着机头的左右移动,跟踪器的图纸再继续往下移动移到顶端时,这一片就织完了,最后再织领片进行缝合,缝合好的衣片经过熨烫,这样熨烫过的毛衣挺挺宽穿着比较舒适美观大方,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高温定型处理。
㈥ 毛衣怎么编织字母
找中学生用的几何本子,用笔将所需格子处涂黑,组成一个M的图形,然后打毛衣时,将没有标记的格子用一种颜色的线打,标记的格子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线打,打成后就是M的字样了。
㈦ 如何编织一件完整的毛衣如题 谢谢了
圆领套头毛衣的花样编织技法 花样设计,尺寸掌握,编织技巧。 这是一件圆领套头毛衣,它的花样设计方法是上部主体部分为三角连续式下部陪衬部分为双鹰和几何图案,采用的是四平双板提花针法,尺寸为身长2尺胸围3.2尺,袖长1.6尺,领深2.5寸。下面具体演练一下它的花样设计、尺寸编排,以及编织过程。 花样设计 这就是我们织的套头圆领毛衣的图案,这于案特点是主体部分在上部,以三角连续为主,陪衬部分在下部,包括双鹰翱翔和最底下的花边几何图形,在设计时,我们采用了左右相对的方法,以三角的低尖为中轴线,先设计左半部分,然后用左右相对的方法,将左半部分复制到右半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设计一个花样时,应该先考虑到编织过程中,左右袖垄在并针时,不至于破坏图案的完整性,领窝部分,无论设计圆领,或则是鸡心领,都不会影响图案的整体性。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这种圆领花样的设计原理,就暂时介绍到这里,类似这样复杂花样的绘制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几期里还要介绍。 尺寸掌握 一般采用与编织机配套的跟踪器,按照成衣的实际尺寸事先画在跟踪器的图纸上,一张图纸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前片,后片,袖长一次都画上,现在我们开始画编织图,衣长2尺,大约折合为67厘米减掉松紧边8厘米后为59厘米,在图纸上找出59厘米,画一条直线下去,然后再画肩宽1.3尺为34厘米,再画袖笼的高度大约为25厘米,胸围3.2尺约为107厘米,除以2为54厘米,然后从袖笼的三分之二处作记录画一条曲线与胸围向内3厘米处相交,再从袖笼口的胸围处向下画一条直线到底边,这样后片的编织图尺寸就画好了。 前片与后片比大致相同,不同处是袖笼比后片高2厘米,领深2.5寸大约为8厘米,领宽为肩宽的三分之一,然后再画条曲线,这样前片的编织图就画完了,再用其它颜色的笔画袖片,袖长1.6尺约为53厘米减去罗纹袖口5厘米应为48厘米,袖口宽9寸为30厘米,袖山高4.5寸为15厘米,画完袖山高后再从袖肥到袖口画一条斜线,再从袖肥到袖山高度画一条曲线,这样袖片的编织图也画出来了,把画好的图纸装到跟踪器上,我们就可以编织了。 编织技法: 正式编织之前同样也要织出来样片来,兄弟跟踪器样片规定为40针X60行,这个样片需要用双板提花针法来编织,如样片的宽度为12.2厘米,就把竖密度盘调到12,下面微调到2。 125号横密尺按上后可看出线条对准87,也就是87针,在针床的右侧 排出87针,左侧也排出87针,与之相对应,再以双板提花的程序进行花样编织,在编织的过程中按图指上绘制的线条进行加针和并针,好现在开始并袖笼,一次并掉7针,由87针并到80针,当线段移到76时左右再并2针,随着机头的运动线段逐渐往下移动,无论曲线弯到什么程度,都会在跟踪器图纸上表现出来,然后根据线段所表示的针位,继续往下并,当并到69针时,就形成一条直线随着机头的左右移动,跟踪器的图纸再继续往下移动移到顶端时,这一片就织完了,最后再织领片进行缝合,缝合好的衣片经过熨烫,这样熨烫过的毛衣挺挺宽穿着比较舒适美观大方,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高温定型处理。
㈧ 服装中的几何图案有哪些分类(最好详细一点,好了我会加分)
几何图案的概念是以几何形为装饰形象的服饰图案,其历史非常久远,而且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赋予它不同的特点和风貌。当代的几何形服饰图案的特点主要在于强调其自身的视觉冲击力。它那单纯、简洁、明了的特点及严格的规律性很符合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的审美趣味。
几何形服饰图案一般以方、圆、三角及各种规矩的点、线、面为主体形象,组织
结构规律而严谨,具有简约、明快、秩序感强等特点。在服装上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
(1)利用面料原有的几何形图案转化为服饰图案。即常见的用”格子布”、”条纹布”或”几何形花布”做衣服。这些几何图案通常是作”满花”装饰,在服装上均匀分布。也有作局部利用,或各种拼接处理的。
(2)以不同色彩或不同材质的面料在服装上做各种几何形块面的拼接,形成块
面感强而且较为简洁的几何装饰。其特点是单纯、明朗,多用于运动装或休闲装。
(3)以几何形象在服装上做局部或边缘装饰。这里,几何形有单独式的,也有
两方连续的,通常前者较为单纯醒目,后者变化丰富而且应用较广。
由于制作工艺的特点,几何图案在针织、编织类服装中运用尤为普遍,而且还常
伴有”半几何图案”,即以几何形塑造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形象。
㈨ 几何图形是怎样的
图形最早出现在氏族的图腾崇拜和原始的宗教仪式中,它的表现形式是偶像及仿拟动物行为的舞蹈以及图画。幻术与图腾出现了,服务于这一行业的巫师也出现了。从旧石器时代的葬礼和壁画来看,图形的样式由原来的直接写真转变为简化了的偶像和符号。例如,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时期的车轴、陶器等古代文物,装饰上有复杂的图形,是由五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与九边形组成的精美图案。陶器上鱼的形象也是由简单线条象征性表达的。
虽然所有那些富于宗教性的图形,更多的是具有习俗和幻术的价值,并在后来发展成神灵观念的体现,但就图形本身来说,它却反映了由直接摹写到抽象表现的转变。它比写真图具有更大的可变性与欣赏价值,表现了生命对理性规范的渴望,进而影响到美的判断与标准。比如,对于平衡、对称、和谐、均匀的偏爱,为图形的几何化创造了条件。
图形几何化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的生产实践。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编织、轮的使用、砖房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几何图形的出现与认识。编织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因此,除了一般的技术性规律需要掌握外,还有艺术上的美感需要探索,而这两者都必须先经实践再经思考才能实现,这就给几何学与算术打下了基础。因为织出的花样,其种种形式与所含经纬线的数目,本质上属于几何性质,因而必须引起对于形和数之间一些关系的深刻认识。
图形几何化的动力不仅限于编织,轮子的使用和砖房的建造都直接加深和扩大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轮子的发明具有巨大的物质效果和科学意义。但其中最显著的作用大约要算对圆的认识和自觉应用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轮和圆保持着认识上的一致性,轮的巨大效用使人们产生对圆的偏爱和关注,加深对圆的认识和研究,明显的例子是圆周等分和轨迹的思想。直至今日,圆仍然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几何图形之一。
建筑操作特别是砖房的建造对几何学基础的影响要早于土地丈量。砖的使用也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其独特的形状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砖必然是长方体状的,不然就难于相互配合而砌成墙,而配合使用必然会提出直角与直线的观念。直线出现于制绳时织工拉紧的线,在建房中再次出现直线的形象,让人看到它的作用。
房屋建筑促进了直线、平面和立体的度量,因为它展示了平面面积与立体体积随着边的长度而变化的的关系,为用边的长度来计算面积和体积奠定思想基础。建筑操作的发展又产生了比例设计法,这对几何学的发展起一个促进作用。
陶器的制作,尤其是陶器花纹的绘制有利于对空间关系的认识。空间关系,实质就是相互位置和大小的关系。前者由物体的彼此接触或毗连,由“……之间”、“在里面”等词语来表示;后者则用“大于”、“小于”等词语来表示。例如,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埃及陶器上和波斯尼亚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彩纹,都明显地表现出行线、折线、三角形、长方形、菱形和圆,而且三角形又可细分为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和等边三角形。
自然界几乎没有真正的几何图形,然而人类通过编织、制轮、建屋等实践造出的形状多少有点正规,这些不断出现而且世代相传的制品提供了相互比较的机会,让人们最终找出共同之处,形成抽象意义下的几何图形。
㈩ 请问我想在毛衣上织出英文字母立体的和平面的分别怎么织阿
立体'在一张纸上写出立体英文字母贴在毛衣上织出来。
平面“在一张纸上写出平面英文字母贴在毛衣上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