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桂林旅游11月上旬天气,及穿什么类的衣服
遇台风 降温 15度左右 穿轻薄羽绒服即可 或稍厚的外衣
阳朔自助游导游-------阳朔妹小莫
② 从郑州到云南到桂林。再到海南两人自助游攻略
给你一段桂林阳朔的
阳朔欢迎您!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冬暖夏凉的桂林山水---- 自驾车、骑自行车、坐轮船、坐竹筏、徒步、攀岩游玩阳朔,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景观奇特的岩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遇龙河、漓江、龙颈河等都是绿树如茵,翠竹夹岸,凉风阵阵,河水清澈,消暑降温、、、、阳朔是最适于人居与一年四季都可以休闲度假的的好去处。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阳朔山水在世界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时时秀色可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整个阳朔恰似一座魂丽多彩的大公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之间,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
1. 【漓江】乘竹筏游览国家AAAAA景区 (游览约120分钟)上的“黄金钻石”风景段,精华景点络绎不绝,不同的气候,有着它不同的神韵,沿途可欣赏杨堤风光、文笔峰、童子拜观音、浪石风光、苹果山、下龙风光、九马画山……
2. 【世外桃源】国家AAAA景区 (游览约80分钟)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胜地,世外桃源景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桥、流水、田园、老村与水上民族村寨融为一体的绝妙画图“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和原始部落组成“这是一个被遗忘的故乡,这是一个放松身心快乐人生的乐土
3.【遇龙河竹筏漂流】穿梭于迷人的山水之间,独特的田园山水,定让你惊喜不已。在清澈见底的遇龙河上打水仗、嬉水,或躺在竹筏的躺椅上悠哉游哉,好不惬意。
4.【十里画廊景区】(阳朔县的王牌景区)游古榕公园、月亮山公园、聚龙潭---图腾古道(国家AAAA景区)、蝴蝶泉(国家AAA景区)、鉴山寺(国家AAA景区)、金水岩等。
5. 【《印象•刘三姐》】晚上欣赏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常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看了《印象•刘三姐》,真心想做桂林人。”
6 .【龙颈河景区】它到桂林市区只需90分钟车程,距阳朔县城仅35公里,距桂梧高速路阳朔出口不足30分钟车程,柏油路、水泥路直通景区,在各主要路口均设有醒目的路标。开通了柳州市、桂林市、阳朔县接送游客的专线车,交通十分便捷。龙颈河漂流是桂林乃至全国非常有特色的水上探险型漂流,其漂流类型分为两类。
勇士漂:漂流河道全长6公里,整体落差达180米,河谷两边山峦叠嶂、森林苍莽、清溪潺潺、聚泉成流,水质极为清澈。河谷两岸还有古树、奇石、果林,有10多个3-6米的落差刺激处,108个旋转弯,沿途精彩连连,充满惊险与刺激,让您秒秒钟嚎吼尖叫。 猛士漂:全长8公里,落差268米、、、、、
7.【桂林九马画山】(国家AAA景区)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山高400余米,宽200米。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横”。 九马画山峡谷漂流全程3.5公里,从高空俯瞰,宛如一条玉带深阙峡中,整体落差80米。峡谷中水流鲜活澄静,空气清新,两岸尽是葱郁植物。
一漂一景的独到设计,漂流途中每一个休憩处都有观景区。纵情飞舟,投身自然,摇曳之中邂逅九马画山一隅,让游客们漂在峡谷中观望漓江山水,可以欣赏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秀丽风光。
8.【刘三姐水上公园漂流】阳朔县城经福利镇至普益乡长约20公里的漓江下流水道,被一些旅游专家誉为“钻石水道”,谓其比上游段“黄金水道”更具特色。这一河段曲折、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有别于上游江段的高峻奇崛。从县城码头出发,一路上可饱览诸多名胜景点,由白鹤饮江、碧莲出水到龙脊耸翠、桥影双虹;过大桥后可观卓笺挺立、书童独秀;雪岭双狮、秀才看榜;过狮龙后有飞凤腾霄,麒麟送子;到福利则可领略古镇遗风和渡头流韵;由此而下可欣赏白面明碑和留公三潭。
9.【银子岩】(国家AAAA)-------俗话说:“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贯穿十二座山峰,属层楼式溶洞,洞内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宛如夜空的银河倾斜而下,闪烁出像银子、似钻石的光芒。
、、、、、、
第一天:阳朔十里画廊套票:
大榕树+ 月亮山 +聚龙潭(4A) +图腾古道(4A)+ 蝴蝶泉(3A) +遇龙河漂流精华段(朝阳码头-工农桥漂流) 晚上 演出《印象刘三姐》
第二天:世外桃源(4A) + 漓江精华游(5A) 晚上 西街(免费)
第三天:兴坪龙颈河漂流+ 银子岩(4A)
第四天:桂林经典一日游 三山两洞一公园 夜游 两江四湖
阳朔妹小莫
③ 丽洁源净水器怎么换芯,丽洁源净水器,桂林有售后地点吗电话是多少
这个牌子的净水机没查到,你们当地也没有售后
2018年11月,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GB34914-2017《反渗透净水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国家标准。这项标准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出了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的红线,并将于2018年11月起开始实施。
新国标实施后,凡净水产水率低于35%的RO反渗透净水器,都算是不合格产品,新国标将通过水效限定值的设定,来淘汰那些高耗水的劣质产品。
④ 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桂林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许多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继发源于桂林的广西桂剧、广西彩调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桂林市政府又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发掘、抢救和整理散落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上月底评选出8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从中选出30项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桂林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科,看到发掘整理的第一批桂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12大类,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纵贯桂林两千多年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市文化局承担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的专家对记者说:透过这些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我们可以窥探到桂林璀璨的历史…… 源自远古的天籁之音 在桂林从事20多年文物考古和民间文化艺术发掘工作的高级文化研究人员涂桂生告诉记者,他到兴安县实地调研首次聆听“贺郎歌”时,感觉非常美,就像是听到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 流行于兴安县城周边乡镇的“贺郎歌”又称为“花烛诗”,兴起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是人们祝贺新郎娶亲并大闹洞房时咏唱的欢快小曲,可独唱、对唱、小合唱和领唱,分“贺郎”、“移花”、“送郎”三部分。1952年,兴安县的歌手携“贺郎歌”参加全国首次民族民间文艺会演,受到好评,中央领导还请演员进中南海进行专场演出。 桂林的民间文学、艺术、戏曲中,有许多源远流长的精粹,除广西桂剧、广西彩调已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去年共有34项入选桂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涂桂生说,清末出任台湾巡抚的灌阳人唐景崧,晚年隐居桂林榕湖畔,改造原来的地方戏剧创立了广西桂剧。抗战时期,桂林曾经是抗战文化中心,欧阳予倩、田汉等戏剧大师进一步完善和升华桂剧,使这一剧种位列中国十大戏剧之一。桂剧是文学性、艺术性、观赏性都非常强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上百年来深受广西各地百姓喜爱。 资源县八角寨的100多个山水传奇故事诞生于隋唐动乱时期,浸润着佛教因果报应、抑恶扬善的文化思想,蕴涵着老百姓追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人生价值观。 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洗礼和淘汰,能沉淀下来、能根植于百姓中的文化,都有其闪光的地方。 流传千年的特殊工艺技术 是金子,总会发光。 桂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民间工艺、生产与生活技术,能传承成百上千年,除了它们本身的价值外,往往与历史大事、历史名人息息相关。 公元前204年左右,秦军屯兵兴安十多年开凿运河灵渠。来自北方的秦兵不习惯吃南方的大米,将大米加工做成面条式样的食物,于是诞生了桂林米粉。如今,米粉成为影响桂林人最深远的食品文化,有半数的桂林人每天热衷于吃米粉;不少的桂林人到外地出差回来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去米粉店吃一碗米粉;凡有红白喜事,主人都会准备米粉招待客人;病人住院胃口不好,常选择米粉进食…… 清朝的乾隆皇帝身体欠安,不想进食。出生临桂县四塘乡的宰相陈宏谋,拿出家乡的豆腐乳请乾隆皇帝品尝。乾隆刚将一小点金黄、细腻、香醇的豆腐乳送入口,就大赞“天下又多一绝美味食物”,胃口大开。此后,桂林豆腐乳成为宫廷贡品和送礼佳肴。 早在元末明初,部分瑶族和壮族群众为躲避战乱,逃到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海拔1100公尺的大山上生活,将坡度26度至50度的山脊开发成一级级的梯田,打造出震撼世界的人间美景——独特的梯田风光。 在千百年的生活中,桂林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工艺精湛、品味奇特的食品、物品、景观,极大地丰富了地方特色文化和自己的生活。 在全国首次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一位知名评委惊异地问广西的有关人员:“怎么不见桂林申报项目?很遗憾,仅桂林‘三宝’的制造工艺就能叫响全国。” 其实,除了“桂林三宝”,桂林还有很多食品、物品的制造工艺、技术,都堪称中国一绝,如恭城的油茶、荔浦的荔浦扣肉、龙胜的红瑶服饰、侗族扎的草龙草狮等…… 有趣独特彩的民风民俗 每年农历5月14日,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泗水乡都要举行盛大的“打旗公”游戏体育活动,男青年扛着旗子出现在田间。小孩抓起泥巴向他们身上投去,撵得扛旗子的人东奔西逃,惹得观摩者捧腹大笑。 这一运动诞生于东汉时期,当时,瑶族人民为对抗朝廷官兵的欺压,从小训练孩子们懂得用石头、木棒抗击敌人,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检阅。就是这样一件严肃的事情,瑶族人民将其改造成具有浪漫色彩的游戏体育活动。 起源于元末明初的全州县“两头扯”婚俗,充分体现出瑶族人民朴素的男女平等思想。为逃避战乱,被称为“标敏”的一支瑶族先祖从江西迁徙到全州县的东山乡,并创立了“两头扯”婚俗。这种婚俗规定,青年男女结婚后要共同赡养双方的父母,过年过节夫妻要孝敬两边的父母,农忙时节夫妻要到双方的父母家中干农活;另外,双方的父母家中的田地、财产、收成的作物,夫妻俩也能按比例获得分配。“两头扯”婚俗,为瑶民间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近10年来,有一支长发美妇的表演队伍活跃在南宁、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她们就是来自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妇女。红瑶妇女非常珍爱自己的头发,把留长头发视作美丽和高贵。女子一生只在16岁举行成人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因此,红瑶妇女都留有美丽的长发。只有56户人家的黄洛瑶寨,竟有60多个女子的头发长度超过100厘米,最长的达208厘米。长发瑶女在清澈湍急的小溪里集体洗头,那可是难得一见的绝景。 记者在高级文化研究人员涂桂生的引导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特殊的时空遂道,在光辉灿烂的桂林古文化里游历观摩,流连忘返。 见记者对桂林非物质文化着迷得难以自拔,涂桂生热情地说:“老弟,别太心急了,桂林非物质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够你着迷一辈子呢。只要你有兴趣,以后我陪你到各县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