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交通部对网约车连发三文做了什么要求
近期网约车在多城市开展“烧钱大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针对这一现象,交通运输部微信号近期连发三篇评论性文章,指出“烧钱大战”不可持续,呼吁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运输市场要公平竞争。
“烧钱大战”不可持续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俗称“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近期,这些新业态又再次“抢眼”,各路资本纷纷投向这一交通出行领域。不同专业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主权基金及相关实业集团各显神通,利用强大的资本支撑力,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都在使用“烧钱”补贴方式。
“烧钱”补贴烧出了短时的市场份额,也烧掉了长期的市场公平与底线。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领域时有出现以补贴为手段的营销方式,这样以低价为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也是一种不计成本、争夺一时“数字”份额的方式。实际上,“烧钱”补贴是一些平台公司无视法规、无视市场秩序的行为。有的平台公司甚至利用“烧钱”补贴吸引周边城市“黑车”大举进攻,明目张胆地从事非法运营,这不仅损害了合法合规从业人员的权益及其投资者的权益,也对整个互联网出行市场造成了严重破坏。
良好的市场环境有赖于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时研究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问题,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强化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公众参与监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市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净化。
总之,只有加快建立并维护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市场竞争秩序,才能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才是让百姓出行更加安全、舒适、便捷,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根本路径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交通报
❷ 为何说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烧钱大乱斗”导致乱象丛生,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
网约车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投资人和行业企业认识到“脱实向虚”的巨大危害,主动合规经营、理性竞争,也需要执法部门依法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规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章来源:央广网
❸ 美团打车进入上海之后的竞争实力如何
滴滴打车在上海经营不是一天两天了,有点一家独大的意思,而美团打车进入上海之后,迅速打开市场,只用三天时间,其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网约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足以见美团打车的竞争实力非同小可。
❹ 没资质网约车咋屡禁不绝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网上约车,约来的却不是平台APP显示的车型和车牌。当前网约车市场,司机、车辆甚至某些网约车平台没有运营资质的乱象频现,严重影响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各级主管部门连声“严管”,没资质的网约车为何屡禁不绝?记者展开了调查。
9535和54万
9535和54万,前者是上海市交通委日前公布的上海已获得网约车从业资格的人数,后者是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中显示的网约车日均客运乘次。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上海所有拥有资质的网约车从业者每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每25分钟要接一单。
为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完善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燕霞表示,国家出台的网约车暂行条例规定明确,政府和平台公司要实现信息共享,但并未规定相关责任。实际上网约车平台不报送信息、报送信息不实的情形大量存在。如何实现平台企业与政府监管平台数据共享,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李燕霞说,目前集中推行的三种信息信用监管方式有违法事实公布、行政“黑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网约车经营服务诚信监管机制,对网约车平台公司、驾驶员建立诚信记录,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实施联合惩戒,真正做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网
❺ 网约车再现补贴大战吗
“前3单立减14元”“0佣金”“明日打车0元起”——一度平静的网约车市场最近热闹非常。继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后,3月27日高德顺风车也在成都、武汉上线,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招募车主……
新入场“选手”掀起久违的“补贴大战”,滴滴等“老司机”也打起“反击”,乘客和司机乐得得实惠。不过,记者调查也发现,伴随大量新车的涌入,“马甲车”、刷单等乱象有所抬头,市场存在安全隐患。
“补贴大战”再现江湖,“下班打车回家低至0元”
继去年“试水”南京后,今年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上线快车和出租车服务。据美团数据,在登陆后第三天,日订单突破30万。3月27日,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成都、武汉两地率先上线,同时开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新竞争者的加入,让乘客和司机都得到了实惠。
“美团打车上线后,这周都在用网约车。”上海白领胡亦昕表示,按照美团的补贴政策,乘客前三单能立减14元,相当于起步价之内的行程基本免费。之后她发现滴滴也推送了“明日打车0元起,还赠周末大额立减券!”“下班打车回家低至0元,上海全城打车单单立减14元”等广告。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冯苏苇认为,如果有些企业为了进一步抢占出行市场,以极低的价格投入市场进行恶性竞争的话,政府部门有权调查,作出干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各地相关规定,开展网约车经营服务的企业,应当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对于违法经营行为,地方政府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建议,监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动态监控机制,对平台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同时,网约车平台也不要一味打“价格战”,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客户体验,实现良性发展。
❻ 网约平台不合规制度属于哪个部门管理
近日,上海市交通指挥中心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网约车平台投诉排行榜。其中,易到用车、享道出行、神马快车、首汽约车、神州专车被列投诉前五。接着是滴滴出行、美团打车。
据了解,上海市交通委已受理网约车平台相关诉求1502件,其中投诉共1120件,占信访总量的74.57%,平均每万单投诉为0.11件。而此次排名包含:投诉量、投诉热点、服务质量、多收费、未履行订单、马甲车、投诉处置及时率、回访满意率。
投诉量排名
涉及网约车平台的投诉共1120件,占诉求总量的比率为74.57%,平均每万单投诉为0.11件,“易到用车”每万单投诉量最高。
❼ 美团打车十次为何叫来两辆马甲车
对于网约车市场的各种乱象,近期交通主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各路口设点检查,一旦发现使用“套牌”、或是没有网约车相关证件等情况,都会进行严惩。而各网约车平台自身也在进行整改,如滴滴在司机背景筛查、三证验真的基础上,规定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等,美团打车则有奖征集套牌车线索等,相对从前套牌车超过50%占比的情况,现在的套牌车总体下降明显,但在一些非高峰时段,套牌车的情况依然存在。
接着,又使用美团打车叫到了一辆牌照沪BPSxxx的黑色拍萨特,实际来接的则是牌照为皖CATxxx黑色朗逸车,驾驶员介绍说,这个账号是朋友注册后闲置的,自己是外地牌照,正好可以拿来接单用。
这位司机表示,“美团没有滴滴这个底气,美团啥都不管,抓到他也不管的。”
同样是深夜时段,使用滴滴打车叫到一辆专车,接单车辆和平台上显示的车牌一致,司机介绍,因为平台管的紧,交警部门也罚的厉害,抓到一次罚款上万,根本也不敢想歪路子。
交管部门提醒市民,遇到套牌车情况或是网约车别的违规行为时,首先可以拒绝上车,并向平台反馈,此外还可以报警、向交管部门反映,保障自己的权利。
来源:网络
❽ 美团打车打击马甲车有哪些举措啊
美团打车对马甲车打击措施还是蛮多的,如上传人证合影、人车合影照片等,现在又新增线下验车、人脸识别及临检三大机制,同时,对乘客举报的马甲车,立即进行封号处理,所以,奉劝想用马甲车玩套路的司机朋友们,还是省省吧!
❾ 美团打车在上海如何整改
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4月5日向“美团打车”开出限期7天的“责令改正通知书”今天上午有了最新进展:
“美团打车”按要求进行整改,4月15日起,原通过平台审核但不能补交“人证”与“人车合影”材料的“外牌车”和“马甲车”将不能运营。
美团替换原来的“低价”广告
钟永健介绍,集团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后,专门成立了整改组,随即研发“人证”与“人车合影比对”的“飓风系统”,并与4月8日启动“飓风行动”,严卡、严查、严控“外牌车”、“马甲车”,自4月7日到11日,已累计拒绝不合规驾驶员账号及车辆入网30483个,封禁不合规驾驶员账号及车辆1161个;并于4月9日依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向监管平台全量上传包括驾驶员信息、车辆信息的数据,严禁“马夹车”、“外牌车”注册通过并向其派单。
而针对以“补贴”为名的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整改已将常态化补贴大幅降低至0至4元,同时将在4月15日前整改完涉及“低价”内容的6000多块广告。
另外,通过“飓风系统”,“美团打车”还将通过约束租赁公司、有奖举报、神秘访客、AI动态系统等举措加强动态管理。其中,对查实的违规“美团”网约车举报者,将以最快速度奖励100元;对司机也将通过不定期(在司机一单结束后)要求上传“人证”、“人车合影”的形式进行动态监管。
❿ 滴滴车主注册驾驶证不是我的,每天都要刷脸,谁能帮我通过。
滴滴车主注册驾驶证必须是本人的才可以。例如顺风车注册:
在顺风车版块点击车主认证,需要提交驾驶证和行驶证照片,系统提示驾驶证必须为本人,行驶证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提交照片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姓名、身份证号、车牌等信息,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顺风车主。
2018年4月14日起,滴滴在上海对全部新注册车辆启动线下验车机制,并针对“黑产”强化车辆核验措施:除了核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还现场检验车辆车架号真实性,比对行驶证登记号码、车辆内部专属标号的一致性,并要求提供车辆产权证原件、车辆产权所属法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尽可能通过平台力量消灭“马甲车”。
(10)美团马甲车整改扩展阅读
乘客也要人脸识别
2018年5月19日零点,滴滴恢复顺风车服务。北京青年报记者体验发现,滴滴推出六项安全措施,其中司机、乘客都需要上传实时拍摄的身份证照片,并完成人脸识别。
在空姐乘顺风车遇害事件发生后,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19日零点,滴滴恢复顺风车服务。北青报记者登录顺风车页面看到,在整改后,车主、乘客在重新开启顺风车出行前都需要完成“安全措施整改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