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围巾送给不同的人各代表什么意思
围巾功用在气候寒冷的地方,人们会穿戴用羊毛编织的厚围巾来保暖。
在气候干燥、多尘或是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人们可以将一条轻薄的围巾包着头部,以保持头发清洁。随着时间发展,这种习惯成为了不少文化中女性的潮流服饰。
在某些国家,编制围巾之类的衣物是常见的贸易货品。
各种颜色的围巾也是一些澳洲足球球迷的用具。围巾上印有支持的足球队伍的名称,球迷会在观众席上展示挥动,呐喊助威。 [编辑本段]围巾搭配+系法围巾带给秋天许多回忆,毛线编织出温暖牌的眷恋,当然,还有某个秋天的街头,飘扬着的美丽丝绸。围巾一族的标志是气质出奇的优雅,不论丝巾还是长长的围巾都可以打理得异常精致。缠绕,因而柔情;亲近脖颈,因而妩媚。到了秋天,我们可以尽情地拥抱围巾。在并不寒冷的秋天,面对拂面的秋风,围巾只是象征性地抗拒、故作姿态地围裹。有人说喜欢围巾的人都有点自恋,正是因为戴了围巾的面容显得更加清晰,可以更好地调整出完美的脸色,或是衬托妆容,所以只有爱恋自己的人才能戴出围巾的美。即使在有一丝寒意的秋天,也要穿上无袖、无领衫,用围巾搭配清凉装扮,这就是今秋时尚中人的热门行头。只要围上色彩炫目、柔软温暖的围巾,不但能驱走凉意,更可以把围巾不同的风格写上表情。或是扮酷,或是温柔可人,围巾的魔力就是如此神奇。
围巾能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一条长围巾围在脖子上不仅能展现静态的典雅,还能体现动态的流水般的温柔,围着长围巾让女人表达万种风情。
系法一……套舌结
step 1:将绕在脖子上,右边的那头在上。
step 2:将右端从中间的空隙中穿过
step 3:将这段再从空隙中穿回,留一部分重叠。
特别提醒: 如果围巾长的话,就把那条“舌头”拖长一些。 这种打法比较适合活泼可爱的人哦!
系法二……法国结
step 1:把围巾绕在脖子上打一个结,打结处要留一点空隙
step 2:把右边那段围巾绕过左边那段,再从空隙中穿过
step 3:把围巾从空隙中抽出来
特别提醒: 这种结给人重重的感觉,适合高高大大的男生(女生也行的啦!)
系法三……不对称结
step 1:把围巾交叉绕在脖子上,左边在上,然后将右边那段沿箭头方向穿过空隙
step 2:把围巾从空隙中抽出来
特别提醒: 这种结给人以反叛不羁的感觉,如果你觉得够cool的话,这种打法可以试试看
系法四……平衡结
step 1:把围巾绕在脖子上,前后交叉打个结
step 2:将前面那段围巾从脖子后面绕过去
step 3:把从后面绕过来的围巾沿箭头方向穿过空隙
系法五……领带结
step 1:把围巾绕在脖子上,右边在上,把后边那段围巾沿箭头方向在左边那段上绕一圈
step 2:绕好后,再将围巾从空隙中穿出
step 3:把围巾从空隙中抽出来
特别提醒: 打法和打领带差不多,不过打出来的结会显得有写臃肿,用薄一点的丝巾。
系法六……小蝴蝶结
step 1:把围巾在脖子上绕一圈,交叉打一个结 s
step 2:把打好的结调整到前后方向,然后再打一个结
特别提醒: 这个结的打法也很容易,感觉很很大方,又不像大蝴蝶结那么女性化,很适合爱漂亮的女生哦 。
系法七……大蝴蝶结
step 1:把围巾绕在脖子上,左右打个结,左边在上,右边在下
step 2:把右边的那段围巾对折重叠
step 3:把重叠的围巾放在左边那段下面,把左边的围巾沿箭头方向绕在另一段上
step 4:把结抽紧就可以了
特别提醒: 这种打法也可以用在丝巾上
系法八……轻盈结
step 1:把围巾在脖子上绕一圈
step 2:将左右两段围巾交叉打结
B. 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打比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什么
十分喜爱
这段话先总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接着从头背、_背部_和_腹部三个方面具体写,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C. 《翠鸟》第1自然段表达作看怎样感情
教学要求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 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
学生质疑
↓
据疑板书导学
↓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 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 翠鸟捉鱼时动作
↓↓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活动1 、迅速敏捷:疾飞
2 、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1 、眼睛锐利:悄悄
2 、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 、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真想
打消想法喜爱翠鸟
希望
二: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翠鸟外形的,读懂描写翠鸟捕食小鱼时动作敏捷的句子.能说出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3、认读本课生字,理解“透亮、灵活”等词语,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希望、愿望、失望”的词义,积累词语10个.
4、背诵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并读懂描写翠鸟抽鱼时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动作的敏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2.课外收集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2.这篇课文是通过动作、住处、外形三方面来描写的翠鸟的(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然后给这三方面排序,说说哪几节写了这三个方面,.
3.检查,出示:外形美丽(1)
动作敏捷(2、3)
住处安全(4)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外形
1.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电脑填色游戏,出示一幅翠鸟白描图.
同桌互相帮助,把第一节背出来.哪一组先背出,老师就请哪一组上来做填色游戏.(请2-3组)
2.齐背.
3.师: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4.课外补充:
《丹顶鹤》《可爱的燕子》《鹦鹉》
①齐读;②你最喜欢哪一篇;③请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整体到局部;有生动的比喻)
5.同学们在课外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所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写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请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动作敏捷
过渡:翠鸟的外形是那样得美丽,它的动作更是敏捷.
1.默读课文2、3节,划出表现敏捷的词句,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指名一生朗读,大家评价一下,他哪些词句读出或没有读出表现翠鸟敏捷的词句.
3.生边交流,师边在电脑上红色点出.然后齐读.
疾飞,一眨眼,锐利,隐约可见,像箭一样,刹那间,叼,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看录象《翠鸟捕食》.
5.读课文2、3节,读出语气.
(三)住处安全
过渡:这么可爱、机灵的小生灵,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1.请同学自由朗读第四节,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的词语.交流,朗读表示.
2.出示选词练习口答(题3),多媒体出示
3.老师和同学配合朗读填空.
4.老师读老翁的话,你们读作者喜爱的话.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而且课外还收集了资料,说明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2.通过对翠鸟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对翠鸟产生了感情.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D. 作者在上面的描写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春》中第四段“春花图”着重描写了花朵的艳丽和颜色繁多的特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E. 成功,等待着你这篇短文共分为几个段每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共分4段。第一段交待出生环境。第二段成功的过程。第三段是结果(成功了)。第四段是总结。
F. 小学比喻句
1.本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伸开,合上。
2.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仿佛是从天上挂上去的,真叫人发颤。
3.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四肢举动并用向上爬,像小山公一样……
4.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寻食的小鸭子。
5.女孩有的哈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同党,高低飞舞着。
6.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炎天的酷热。它把白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日的凉快。金黄色是给郊野的,看,郊野像金色的陆地。
7.海底的岩石长着林林总总的珊瑚,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8.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起来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兴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9.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陆地。太阳出来了,万万缕像白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映照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林林总总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斑斓的大花坛。
10.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创造家用盾左抵右挡,仍是难以抵挡。
11.他不焦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浏览本人的斑斓:“啊!我的身材何等均匀,我的角何等精巧新颖,仿佛两束斑斓的珊瑚!”
12.炎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论是大的仍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的。
13.有的树林酿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酿成了火白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腾跃;另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色彩一样。
下册:
14.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丑陋轻快的同党,加上铰剪似的尾巴,凑成了生动迟钝的小燕子。
15.青的草,绿的叶,各色艳丽的花,都像赶集似的靠拢来,构成了光荣夺目标春季。
16.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何等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吹奏的春季的赞歌。
17.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8.我忽然以为本人仿佛是一朵荷花,穿戴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19.我们村落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上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20.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织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何等像串串黑色的珍珠啊。
21.头上的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斑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套。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2.燕子在车箱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称谢。
23.在这条路该当伸延过去的中央,挺立着一颗高高的橡树,他是那末细弱坚固、挺秀,像草原的尖兵一样。
G. 比喻句,5个。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H. 用“比喻句”造句
1、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2、银杏树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
3、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4、红红的脸蛋像香甜的苹果。
5、枫树的叶子像可爱的手掌。
6、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7、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8、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9、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0、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11、天上的月亮像圆滚滚的月饼。
12、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
13、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4、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15、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I. 下里巴人和阳春百雪原来都是歌曲名 现在分别用来比喻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两个词语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