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在冬季北方人习惯穿棉衣南方人穿单衣就可以过冬青藏高原上居住的人们习
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人们需要穿保暖性比较好的衣服才能够越冬。南方地区纬度比较低,尤其是广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海南等地,纬度低气候温暖,人们不需要穿保暖性很好的衣服。南方地区偏北的身份像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等堆积也比较阴冷。青藏高原上的人们习惯于穿藏袍,可以根据一天内的气温变化穿两只衣袖、穿一只衣袖或者两只衣袖都不穿。
Ⅱ 男性穿藏袍有哪三种穿法
藏族人喜爱穿一种宽大的氆氇长袍,这是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俗。藏袍是一种左襟大右襟小的右衽大领长袍,袖筒长出手指三四寸,下摆也长过脚面二三寸,穿衣时常将大领顶在头上,然后束紧腰带,打好襟结,将头伸出使袍身自然垂落在胫膝之间,上衣胸前形成一个口袋。外出时,可将木碗、酥油盒、糌粑袋等随身物品放入袋内。晚间睡觉,可将长袍脱下,铺盖全身,因此藏民外出一般不带行李。 藏民还有一个习惯穿法,即只穿一只袖,袒露右臂,将右臂的袖子从后背绕到胸前,搭在右肩上。对藏袍的这种穿法,有历史原因和实际生活需要的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这里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高,风大,气候干寒而多变,藏袍可以挡风御寒。遇到炎热天气,可把双袖褪下,束于腰间,这样既方便劳动又可散热。但是高原气候变幻无常,一日之间阴云雨雹常有戏剧性变化,温差极大,因此藏民习惯只穿一只袖,这样既可以保持正常体温,又方便右臂操作散去一部分余热。这是在气温多变环境下一种自我调节的适应办法
Ⅲ 藏族人为什么穿衣服只穿一只袖子
这种穿衣方式和藏族同胞的生活环境和起居习惯有关。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即使是在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早晨出外要穿着保暖的藏袍。
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行,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藏袍的特点∶
1、保暖。
藏袍的衣料是光板老羊皮藏袍,板质坚韧,绒毛丰厚,遮风挡雨,保暖防潮,四季皆宜。每件皮袍重达十五、六斤,可顶得上两床厚棉被。
2、散热。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到中午天热或劳作时,热得受不了,于是袒露右臂或双臂(只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穿,非常便当。
3、铺盖。
藏族牧民们白天当衣穿,夜里当铺盖。每当睡觉时,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头和脚往里一缩,铺的盖的全有了。
4、储物。
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产的流动性,藏袍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下一个孩子。
一件简单的皮袍,是藏族牧人随身携带的全部“行李卷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挨冻受寒。
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可谓一物多用。高原上有句顺口溜:“白天穿,夜里盖,光板皮子露在外,不怕风吹日头晒。”说的正是这种藏袍。
(3)男士藏袍棉衣扩展阅读∶
藏袍的款式特色
藏袍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
袍一件长袖衬衣。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具体的式样,男女及各地区各有特色。
藏族的服饰,在结构、式样、色彩选择等方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习俗。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藏装
Ⅳ 藏民最爱穿的衣服是西装还是藏袍
藏袍是藏民的民族服装,隆重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通常都穿藏袍。
Ⅳ 藏族服饰的主要颜色是什么颜色
主要颜色有:黑、白、红、蓝、黄、绿、金、银。
1、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2、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3、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5)男士藏袍棉衣扩展阅读:
藏族服装材质:
1、少数人穿上等细氆氇和毛呢的服装,其它大多数百姓穿上等细氆氇和开毛细氆氇、薄毛氆氇、毡子、代茧绸及普通棉布的服装,
2、部分人穿皮鞋或印度皮做的靴子外,其它大多数人穿自产皮的靴子和毛呢、氆氇革的藏式靴子、管铜靴、贴里、草靴、皮革靴、袜子,系布类的腰带和鞋带,围细氆氇和一般氆氇上刺绣的围裙,系用丝线和羊毛织成的裙带。冬夏戴粗面子做的帽子。
Ⅵ 藏族的服饰叫什么名字
西藏区内有七个地区,各个地区的服装也不同。
Ⅶ 藏族和蒙古族服饰区别是什么
藏族民族服饰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 藏族民族服饰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蒙古族民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 蒙古族服饰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Ⅷ 西藏穿什么衣服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极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藏靴。藏族人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
(8)男士藏袍棉衣扩展阅读: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区服装饰品的款式、种类数不胜数,千姿百态。最能表现藏族服装特色的款式是藏袍。这种袍服男女老少都穿,长身,皮筒包面镶边,既无口袋,也无纽扣。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
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Ⅸ 修禅打坐穿什么衣服最合适,藏袍,僧衣,道袍可以吗知道的推荐几件怎样才能买到
我老爸也打坐,据说做半个小时各种冒汗,他就穿些宽松的衣服,一般是睡衣什么的,我不懂这东西,纯粹是小意见
Ⅹ 藏服的正确穿法
藏民族不分男女普遍穿长袍,系腰带。男士们在长袍后摆打褶,女士们在长袍后摆左右两边打褶。也有不分男女一样在长袍后摆的两边打褶的装束习惯。但过去官吏的服饰,以官职的高低有特殊性的象征意义。民间也有称贵人、普通人和平民的详略和优劣等各类型的服饰。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海南州文化馆、门源回族自治县文化馆、普兰县文化和旅游局、"西藏措美县文化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文化和旅游局、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文化和旅游局、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馆"获得“藏族服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服饰介绍:
勒规
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勒规也随之变化,春夏季上身普遍穿棉布或白茧绸镶锦缎齐腰短衬衫,左襟大,右襟小,再穿棉、毛料缝制的圆领宽袖长袍,藏语叫楚巴。
一般用加差朶拉(七彩大花带子,用红、绿、青、紫等七色条纹装饰毛料长带,长约2米,宽约20厘米)将楚巴围系在腰间,两袖交叉经前腹围系在腰后,长跑下垂的部分边沿齐于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囊带,用来装随身携带的物品。
裤子腰围、开挡和裤脚都很宽广,脚穿短统藏鞋,头戴毡礼帽。秋冬季衣裤均为牛羊皮革制品,或用人造裁绒逢制的,楚巴亦为毛料或羊皮,头戴有护耳的皮帽,脚穿长统皮鞋或皮底绒帮的自制藏鞋。
赘规
赘规为节庆盛装和礼仪服饰,选料昂贵,做工精致,是藏族服饰的精品。男性赘规上衣内外衫。
内衫,藏语称囊规或对搪,多选用丝绸和萤绸布料,颜色普遍为白色、紫色、浅黄色,对襟高领,襟边和领口均用金边或银边镶嵌,也有选各种颜色纹花的绸缎作布料的,内衫均为齐腕长袖;
外衫,藏语称交规或崩冬,选印有圆寿、妙莲及其他花卉图案的锦缎为料,样式与内衫相同,只是无袖。
楚巴领子、袖口、下摆或以水獭皮,或以豹皮,或以虎皮作装饰镶边,镶边宽度尺许,最窄也有五寸,有的还要在镶边上用白皮毛拼成“ (藏语称庸仲仁姆,象征坚固不摧、永恒常在)的图案,沿镶边内用窄于镶边的传统花色锦缎压边,再用金银扁线镶饰,有的镶三层边,最底层为水獭皮、水獭皮上面是貂皮,最上面是虎皮,几乎楚巴的整个下摆都是被镶边覆盖。
裤子均为白萤绸缝制,脚穿皮底绒帮的藏式长统鞋子。男性的首饰主要有嘎乌,斜插腰刀,楚巴后摆做好漂亮的波状尾褶,佩挂嵌龙银刀,足蹬藏靴时,一幅康巴男儿的英俊形象和剽悍气质便会令人为之倾倒。
扎规
头戴狐皮帽,身穿貂皮镶边的氆氇或毛呢楚巴,腰插长刀,身佩挂护身符和长短枪,倍显武士英姿勃发的阳刚之美。
妇女服饰
藏族的服饰还主要表现在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上。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
这一点众所周知,而成人仪礼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有较大差别却是藏族服饰制度的一大特色。
青海农区藏族姑娘到十五、十七岁时,要把童年型的辫套改为成年型辫套。并要选择吉日进行,称"戴天头"(即姑娘成人礼),要请僧侣先举行宗教仪式,再由成年妇女为姑娘更新装,拜佛、祖先和父母,这时女眷们唱《跪拜天·祖歌》。
海西藏族姑娘在十五岁要佩挂"马尔顿"(发套)它用布或绸缎制成,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果洛藏族新婚女子要穿大袖大褂和华丽的背心,大褂袖口镶有一圈彩虹式贴边。
同样,天祝藏族未婚女子的发套比已婚妇女发套短得多,而阿坝州藏族女子十六岁后才开始蓄发结辫。甘肃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辫梳编起来,已婚妇女则中间编,两边不编,但从腰以下又都编串起来。
有些成年服饰还保留有古风,如阿坝州松藩农区藏族妇女成婚后,头上要盘镶有琥珀的小管粗布袋,这类头饰据说是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妇女才有的头饰,在今天整个藏区已少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藏族服饰